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皇戚-第5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下官看,此策最佳,敢问骠骑,若现今收回盐池,可立即令朝廷富庶乎?”

    闻言,伏泉眉头紧锁,随后摇摇头,表示不能。

    收回盐池,需要大量人手及经验,靠谁?伏泉不可能一时之间,就找出那么多的人,去天下盐池铁矿接手,这样的话,最终他说不得要靠当地世族豪强抽调人手,而朝廷收回盐铁贸易,是抽他们的血,他们不反抗就好了,还能指望他们派人支持?这无异于天方夜谭,痴人说梦!

    见伏泉言语,贾诩捋着短须笑道:“其实骠骑急过头了,本朝历代君主皆无法收回盐铁,故设立税制,而此税并不轻,相反,盐铁之税极重,可今朝廷府库不足,原因无它,唯监者渎职,致使国家失利……”

    听到此言,伏泉眼眸一亮,他已经预感到贾诩接下来的话了,果然……

    “故而,骠骑只需另派监者,如此不费人力,一年便可轻而易举收取天下数十上百亿钱。”

    此话一出,伏泉抚掌而笑,他真是急过头了,连这么浅显的事情都没想明白。不过,话也说回来。有这么个聪明人在身边就是不一样,确实是可以让你少犯错误。

    事实确实如此,既然一时之间无法收回盐铁官营的贸易,那就直接卡住贸易税收,和明末皇帝设立的矿监学习,反正商品贸易就得交税,而这税收是朝廷定,纵然里面大头还在民间,但是朝廷确实拿到了更多的钱财。

 第六百七十五章 开考取吏

    更换监者,减少被世族豪强窃取的国库利益固然是好,但很明显,在封建时代,由朝廷官府直接掌控盐铁这百姓生活所需贸易买卖,才是最好的,毕竟这是一项稳定的国家财政收入。

    而控制了盐铁,不仅可以获得巨额的垄断销售利润,获取很高的国家财政经用,同样从侧面,也能起到稳定局势的作用。

    毕竟,在古代政府财政经用不足,一昧的加重田赋,这样简单粗暴的横征暴敛,是十分容易激起民变,逼得那些活不下去,无钱交税的百姓造反的。

    可控制了盐铁贸易,表面上看着朝廷并没有直接征税,自然不会引起百姓的任何抱怨,可是暗地里,盐铁价格的主导权,却掌握在政府手里,缺钱的时候随便找个理由抬高价格就会得到足够的政府财政经用。

    而普通百姓面对这些生活必需品,他们可以咬咬牙,少吃少用,但绝对不会说因为盐铁价格虚高,就想要造反的。

    这样的话,中央政府就很容易达到“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这般变相的收税手段,是很高明的国家财政方式。

    在伏泉看来,这就和后世天朝的石油一样,任尔国外石油如何便宜,但是国内依旧是那些价格,偶尔给你来个小幅度降价,一旦出了情况,立马涨价回去,连本带利的从百姓手里抢钱,然而你也没有办法,只能坐等被宰。

    就算是有些外来户石油企业,来天朝用远低于市场价的石油买卖,可是过几天一张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整改文件传下来,那些外来户也只能老老实实的跟着政府走,而百姓,自然是该怎么被变相剥削,就怎么剥削,并且还只能忍着。

    因此,在伏泉现在不能一蹴而就掌握天下盐铁的时候,对于盐铁贸易,他打算就按贾诩所说,从两步走,一边先从税收开始,更换监者,弥补朝廷财政经用;另一边,就是慢慢的收回各地盐铁控制权,逐步换上忠于朝廷和他的人。

    当然,若是这么做的话,首先一点,那就是伏泉派出的人,绝对不能重蹈如今这些渎职监者的覆辙,不能让他们贪腐过甚,最终又和世族豪强搞在一块,窃取大汉朝廷的利益为己有。

    至于这些替代的监者,如何选择,伏泉想了想便对贾诩道:“文和,孤欲调往日军中伤残、退伍老卒,配以寒门士民,替代天下监者,此法何如?”

    贾诩听后点头道:“骠骑麾下伤残老卒,皆忠心之人,查验盐铁之税,可当大任。再配以寒门士民,纵才能不比世族寒门子弟,然充任天下各地盐铁监者,却是绰绰有余。”

    “善!”

    伏泉那边刚称赞,结果贾诩就话风一转道:“然各地所需盐铁监者官吏并非小数,骠骑若择一、二之地,选拔精干寒门士民往之尚可,今天下盐铁之地尚有数百,恐肆意任命,难免有心思不正、才能不佳者选之,望骠骑慎思!”

    “嗯……”伏泉笑着点头回应,心里却是有些不满,暗道这贾诩要说话就一次性说完,这么吞吞吐吐的,实在是叫人难受。

    当然,贾诩说的也是实情,选拔人才,自然要慎重无比,如今大汉被发现的盐铁之地,说多不算多,但也不少,真若是伏泉慢慢听人举荐,把那些被举荐的寒门士民调到各地盐铁之地,还真难保这之中有没有他看走眼的人。

    而且,贾诩的提醒,也让伏泉有另一个忧虑,那就是他提拔这些寒门,都是靠着手下人的举荐,再通过自己考核审查提拔的,这之中,很明显会有一个从属的门生故吏的关系。

    虽然那些寒门中人,也都是多为寒门举荐的,暂时不会像汝南袁氏那样,担任高官不断举荐人才,最终膨胀成长为天下第一门阀,但是也不可不防。毕竟,这些寒门想复制汝南袁氏从没落家族登顶的奇迹很难,但可不能保证他们会不会结党,从而诞生另一股伏泉他自己都不一定能够控制的朝野势力。

    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寒门官吏本就势弱,而朝中现在高官位置还是由世族豪强掌控,只要这些寒门官吏不是傻子,就肯定是会团结在一起,久而久之,随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大,说不得伏泉他自己都可能驾驭不住这股势力。

    说到底,还是选拔人才的方式落后,全由人举荐,举荐者大公无私还好,可若是有私心的话,不说这会不会因此造成人才的流失,使得有才华能力的人不能涌现,就说那被举荐者举荐的关系亲密的人,对方有没有才能,也不可知。

    想到这里,伏泉心中已有定夺,他觉得是时候把他一直想实现的东西,拿出来了。

    只见,伏泉说道:“文和,选拔有才能之人,此事不难,孤已有法!”

    “何法选之?”

    “开考取吏!”伏泉目光一凛,看着贾诩,缓缓说道,终于他有机会把很早就有的想法实现了。

    “嗯?开考取吏?”贾诩听后,眼神微微皱起问道:“如何考之?如何取之?”

    “文和随孤来。”说完,伏泉便起身,出了大堂,贾诩见之,面露疑惑,毕恭毕敬的跟着伏泉离去。

    二人往其骠骑将军府内的书房而去,那里也算是府中禁地,伏泉派了一队兵卒守卫,旁人除非和伏泉一起,不可进入。

    之所以如此,却是因为自从三年前,伏泉掌握朝野大权后,深知他作为外戚,要改变汉室积弊,就得将后世的一些良法在合适时候拿出,因此对于很多政策,他其实早有考虑。

    不过,人的记忆力终归是有限的,而且也会随着时间而不断减弱,所以伏泉就把他想到的后世一些政策之类的东西,全部写了下来,放在书房里,并且派遣心腹兵马看守,就是他的妻妾子女,不得允许,也不能靠近半步。

    现在,伏泉带贾诩去书房,自然是取他曾经写的开考取吏的帛书去了,上面记载的是他按照如今汉室局势,所改良的选拔人才的方法。

    当然,伏泉可没有照搬后世宋明取士,乃至天朝的公务员选拔,各朝自有国情在,完全照搬说不得偷鸡不成蚀把米。

    就像伏泉说的,他要搞的是开考取吏,而不是天真的用科举取士制度取代大汉已经成型的孝廉举荐制度,让那些通过考试的人才做官,那不现实!

    恐怕伏泉真的这么提起的话,说不得天下世族豪强,就要联手打出清君侧旗号,推翻他的“暴政”了。

    世族豪强之所以能在后汉,保证自己独特的社会地位,除了掌握资源多,家族人才辈出外,同样也和孝廉举荐制度被他们研究透了,可以私自操作,让家族人才更多出仕而已,不然,哪怕你家族人才再多,但是如果不能出仕做官,那对他们家族来说,能有什么用处?

    现在,伏泉若是直接改变后汉的孝廉举荐制度,让世族豪强和寒门子弟,在政治上都处于同一起跑线,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天下的世族豪强都会和他作对,甚至伏泉麾下出身世族豪强的文武,也会跟着反水,伏泉真要这么做,明显太过愚蠢了。

    想想看,真实历史上,从隋朝开始推行科举,到宋代历经数百年光阴,科举取士才真正的取代举荐制度成为出仕主流,现在伏泉想要一蹴而就的替换,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此,伏泉才会退而求其次的来了一出“开考取吏”,吏者,自然是斗食佐吏,是各部官员的重要助手。

    别看小吏听命于官,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是实权人物,只是,后汉以来,这些斗食吏的任免,已经逐渐被郡县长官取代。而各地郡县长官,任免佐吏,都是取亲信之人,所以那些佐吏的权利,自然而然的都被各地郡县长官把持,如果这些郡县长官出身世族豪强,那么那些佐吏当然也偏向世族豪强了。

    伏泉现在“开考取吏”,自然就是要把这些小吏的人事任免和在当地的实权,慢慢夺回,试想一下,如果天下地方小吏都通过中央考试选拔,那么无疑对削弱地方权利很有用。

    并且这种小吏职位,也不会触及到世族豪强的敏感神经,左右不过是微末小官,更何况说他是官,其实根本谈不上。世族豪强中人即使对于掌控地方痴迷,也犯不着为这点事情和伏泉针对。

    况且,就是他们舍不得佐吏职位,派遣家族不出彩,当不了大官的子弟去考便行,如此虽然比以往直接任免麻烦,但对他们权利也不无影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