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皇戚-第5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看到的。

    毕竟,新君即位,顿时便有数州江山起兵反抗,这对于刚刚经过平定太平道、凉州羌乱后,尚未恢复元气的大汉无疑是重大损失,伏泉作为这天下的掌控统治者,自然不会愿意发生这样的事情。

    简单来说,那就是伏泉上位后,现在所关心不是一地得失,而是整个天下大局,州郡安稳,服从中央朝廷调度,远比简单粗暴的派兵剿灭对方更为重要。

    明白了这些,贾诩心中便有思索之策,很快想到了什么,他行礼问道:“敢问骠骑,两关隘所来诸路兵马,以何名义入京?”

    “嗯?”伏泉迟疑一下,摇头道:“并无名义。”

    “并无?”

    “正是!”伏泉点头道:“文和不说,孤却是忘了,如今也正为此疑惑,何进招其等入京,满朝皆知,而其等却陈兵于两关之外,尚无动静,实在令人揣摩不定。”

    “那骠骑可知,其等数万大军来此,粮草如何应对?”贾诩听后,又再问一事道,不过,看他有些发光的眼神,显然这位善于揣摩人心者,心里已经有了计较。

    “据来往雒阳行商所报,此二路兵马,粮草皆为兖、并二州供应,不足者,则买卖于沿路商贾,未扰周边百姓。”

    闻言后,贾诩连忙喜拜道:“恭贺骠骑!此大喜也!”

    “喜从何来?”这一声咋呼,却是让伏泉觉得有些懵,他正为这二地聚集的兵马发愁,可是贾诩竟然恭喜他,这实在让他不解。当然,因为是贾诩所说,伏泉自然知道里面有深意,深知贾诩秉性的伏泉知道,贾诩敢说这话,必然有其道理。

    捋了捋短须,贾诩老神在在道:“自古‘名不正则言不顺’,敢问骠骑,聚集二关诸军,皆无出师之名,此何也?”

    “出师无名?”伏泉口中呢喃,很快,突有所悟道:“文和所言,其等欲等朝廷治罪?”

    “正是!”贾诩点头道:“其等受逆贼何进之令入京,此满朝皆知之事,为何其等不以此名攻城,反聚兵二处,不退不进,正因其等欲以小罪换大罪尔?”

    “善!此事孤已知,明日便令陛下下诏中伤其等,令其等各还本郡,罚俸一年,以示其擅自带兵离境之罪。”

    “骠骑英明!”贾诩拜道:“然不知骠骑待其等归郡,骠骑将如何处之?”

    “不知文和可有计策?”闻言,伏泉反问道,按他本意,却是待时机到,或征其入朝,亦或直接找其他理由,将这些何进余孽全部罢官,好好清理这些听了何进命令,就敢入京的党人和何进死忠。

    “凉州如今百废待兴,郡县才干之士颇缺。”

    淡淡说了两句话,贾诩便不再言语,不过伏泉却是明白他的意思,是要让他把那些人全部调到凉州去。

    “这……”伏泉为难道:“凉州地靠西域,如今韩逆尚于西域盘踞,孤恐其等与韩逆呼应,再令凉州复兵祸之事。”

    “此事骠骑不需在意,换职之事,当徐徐图之,而凉州经骠骑数年之功,自上而下,皆为骠骑马首是瞻,其等赴任,若有异心,亦难成事!况天下到时皆为骠骑所掌,韩逆一西域小贼尔,谁往复之?便是韩逆其贼,到时亦为一纸诏书招安,可定矣!”

    恍惚之间,伏泉如拨开云雾般,拍手大喜,当下揭过此事,便问贾诩道:“与文和所来凉州诸人何在?”

    “尚在城中。”

    “善!”伏泉大喝一声,而后对大堂外等命令的仆人喊道:“大摆筵席,孤欲为凉州文武接风洗尘。”

 第六百六十一章 形势变了人皆自私

    虎牢关,原为成皋县属地,又称虎关、武牢关、成皋关、古崤关,汜水关,是雒阳的东边门户,司隶东方的重要关隘。

    《穆天子传》记载:天子猎于郑,有虎在葭中,七萃之士擒之以献,命蓄之东虢,因曰虎牢。传闻因周穆王曾在此牢虎,其将进献的猛虎圈养于此,故而名得名“虎牢”。此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倘若是历史并未改变,真实历史上,这里将会是后来的董卓所有的中央朝廷大军和汉末关东讨董诸侯的决战之地,结果自然明了,虎牢之险要,岂是关东诸侯可以轻易拿下?

    那时,关东诸侯在此损兵折将,顿足不前,若非董卓年老,雄心入雒阳后,为繁华奢靡生活所腐蚀,不复当初野心,后惧关东兵盛,恐怕会不会有献帝西迁和火烧雒阳,把虎牢关以及司隶地区拱手让人也未可知?

    此刻,虎牢关外,关东联军营中军大帐内,兖州刺史乔瑁、陈留郡太守张邈等人,正在商议联军接下来的出路。

    “元伟,吾等逗留虎牢关外,已逾数日,朝中尚无消息,如今局势,当何如?”陈留郡太守张邈坐在次位问兖州刺史乔瑁道,他们困在虎牢关下,进退不得后,是乔瑁提出来就待在关外静等朝廷消息的,现在这么多天过去了,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实在让张邈坐不住了。

    乔瑁,字元伟,豫州梁国睢阳县人,其长得相貌堂堂,一撇短须留着,显得威武之极。他乃是故太尉乔玄族子,家族也是当地大族,当然,乔瑁能有今天,除了靠着家族和乔玄的余荫外,自然和党人的帮助密不可分,很早时候就成为了兖州刺史。

    当然,若是历史没变,日后他会为袁绍姻亲刘岱让路,刘岱成为兖州刺史,而乔瑁会成为东郡太守,并且自己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各地,陈说董卓罪恶,天子为其危逼,企望天下义兵云集,以释国难,言曰“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从而,开启了汉末实质上是袁氏门生故吏和党人集团,所组成的流传于后世的汉末关东诸侯讨董。

    只是,乔瑁这个敢私下里假作三公诏书传驿州郡的“讨董英雄”,后来却和刘岱交恶,被刘岱所杀,又以王肱领东郡太守。可就是这样,关东联军盟主袁绍却因为刘岱是其姻亲而不为所动,也不知为党人出大力的乔瑁若是知道未来的话,会如何去想?当然,若非如此,没有王肱代替乔瑁领东郡太守的话,乔瑁能力不差的话,说不得就没有后来魏武曹操领东郡太守起家的事情了,如此也只能说是因果循环,世事难料了。

    适才张邈言语之中,语气因为着急冲撞,显然有些不敬。而且其身为陈留郡太守,应是乔瑁这个兖州刺史的下属,论理他应该称呼乔瑁为使君,而不该称呼乔瑁的表字,以示尊重才对。

    不过,张邈身为党人“八厨”之一,在党人中地位特殊,可不是乔瑁可比,而乔瑁有今天的地位,也是和党人、何进分不开的,自然也不会在张邈面前过分张扬官职,所以这两人为了避免尴尬,都以表字互称,而在场的其他几人自然就不可能如此了。

    “此事不急!不急!”乔瑁捋了捋短须,摇头道:“只要虎牢关无异动,吾等必安尔!”

    “可……”

    “孟卓可有孟德之信?”见张邈还想继续言语,乔瑁连忙转移话题道,张邈很早时候就因为党锢罢官,政治经验少,乔瑁知道张邈太心急,然而乔瑁政治经验老道,知道此事急不得,越急越容易做出不正确的选择,导致自己出现危险,因此只能等。

    至于乔瑁话里的孟德,自然就是曹操了,别看他们这些日子都待在虎牢关下,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做一样,其实早就派人悄悄的绕道去雒阳探听消息了。而雒阳经过前番袁绍拥立刘辫兵败被俘身死后,大量党人和亲近何进的势力被宋太后和伏泉的势力清洗,因此他们能选择的人很少,索性也是运气,乔瑁张邈他们派出的人却是在雒阳城内找到并未参与谋乱的曹操、周毖、刘岱等人。

    这其中,曹操却是为他们联络消息的最好人选,毕竟之前,他可是先帝刘宏任命的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只是,在袁绍决定拥立刘辫实行政变时,曹操少有的违逆袁绍的意思,并且还私下劝诫过袁绍莫要玩火自焚,结果袁绍不听,执意如此,最终玩脱了。

    而曹操也在伏泉入京后,主动挂印辞去典军校尉的官职,待在家中很少出门,这番避祸,终于没让伏泉派人上他家门捕捉逆贼,算是逃过一劫。也正是因为如此,无官无职,性命无忧的曹操,才能这般和张邈私信往来不被发现,否则要是换了周毖、刘岱几人,估计信还未送到他们手里,就被伏泉特意安排的监视人员给拦下了。

    “未有,想来信件尚在路上。”张邈摇头,而后又有些悔恨:“若是当初听元伟之言,逗留兖州观望局势,何至有今日之窘境?”

    随着张邈这话一出,在场其他几个带兵前来助阵何进、袁绍的地方长官,也跟着附和起来,若是早知道何进、袁绍不成事,他们绝对不会因为两人的书信,带兵而来了。

    本来按照他们的想法,何进身为大将军,就算之后有人查起,他们也完全可以用大将军诏书来顶锅,为他们带外兵入京找到合法名义,可是万万没想到,现在何进竟然被定为逆贼,叫宦官蹇硕给杀了,这下子直接就让他们这些根本还没参与到雒阳病变的人,彻底坑死了。

    若是说他们已经参与了这场兵变,兵败罢官,身死族灭,那也就算了,可现在他们按理也就是违制而已,最多也就是皇帝言语惩戒而已。然而,他们原本身上引以为傲的党人标签,现在确是成了催命符,在场之人除了张邈还有些不舍自己的“八厨”标签外,其他人都恨不得立即和党人断了联系。

    如果原本没做州郡长官,那他们自然不会舍弃党人身份,就算是大汉朝廷再兴起一场党锢,他们依旧可以忍受,坐等新的党锢解除的时机的来临。可是现在,你说要让这些已经在州郡刺史太守位置上做了不少时候的人,让他们罢官,继续在家做个不能出仕的党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