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皇戚-第5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派胡言!一派胡言!中宫品行端正,皇太子乃陛下亲……”

    眼看卢植又要反驳自己,袁绍眉头一皱,而后对屋外随自己来的亲兵喝道:“卢尚书身体不适,将其送入客舍休息……”

    很快,便有四个彪形大汉,上来绑缚走卢植,同时用布将其嘴堵上,不让他继续喊叫。可怜卢植,也是身材高大之人,武艺也不俗,然而身上没有带兵器,又双拳难敌四手,最终被几人绑走。

    大堂里顿时清静下来,袁绍而后又看着袁隗道:“叔父,可想好乎?”

    “汝所言,三公九卿皆同意乎?”

    “正是!侄儿欲作三公诏书,号召天下汉臣除逆,今便差叔父尔!”

    场面又是一阵安静,袁隗冷冷的看着两个侄子,他自然知道袁绍差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手中的门生故吏。毕竟,要想把这件事情做成真的,必须要所有人认同,而袁氏庞大的门生故吏势力,就是最好的认同,如果他们都认为刘崇不是刘氏子,刘辩可以即位,那么这场政变就会在法理上因为社会舆论而变得正统。

    至于日后史书如何评价,这还不简单,想想看前汉周勃、陈平他们的评价便知道了,而且,恐怕新帝刘辩即位,因为他得了皇位,以及他舅舅和何进的关系,自然也得帮着袁家粉饰这段历史了。到时候袁家依旧是那个天下知名的望族,完全没有谋逆的污点,不过,这一切要想成功,完全就是在行险,而袁隗却正是不敢行险之人。

    可是,局势已经如此,最终,袁隗还是无奈叹了一口气道:“尔等好子为之,吾家若就此衰败,亦乃天意!”

    罢了,一切就让他们折腾吧,虽然袁隗此刻痛恨两个侄子胡作非为,但是却不得不关心和帮助二人所谋之事,实在是这二人可是把汝南袁氏的路给堵死了。

    作为汝南袁氏之中,新一代最有名最耀眼的两个人,袁绍和袁术都是政变的主谋人物,这很明显会让天下人都感觉袁氏也参与之中,就算袁隗现在想把二人法办,恐怕世人也不会相信袁氏了,所以对于袁隗而言,现在帮助两个侄子成事明显比跟着皇帝的意思走更重要,为了家族延续,他已然有所选择。

    嘉德殿内,蹇硕引领着伏完等人来到这里,朝拜皇帝刘宏的尸体后,便告辞离开,留下伏完和宋后等皇亲叙旧。

    现在,蹇硕是宫内的最高指挥者,也是刘宏交托大事的人,别人能藏于嘉德殿内,但他却不能,他必须战斗在守卫在皇宫的最前线,为刘宏尽忠,就是死也要保证刘崇即位。

    到了朱雀门后,蹇硕和朱雀门守将张济简单打了招呼后,便开始问询朱雀门的守备情况,四门之中,朱雀门为袁绍主攻,对面的党人军队是最多也最精锐的,因此蹇硕只要判断出这里情况,也就能知道整个皇宫的守备情况如何了。

    “朱雀门情势如何?”蹇硕在小寺人的搀扶下,看着宫外密密麻麻聚集的各种衣式的乱军问道,在他看来,袁绍等人敢用着所谓清君侧的名义,带兵强攻宫门,已然与叛逆无异了。

    只要他们能撑到刘崇即位,蹇硕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内就给袁绍等人安上叛贼的名头,就算他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嫡系,那也没用。而如果袁氏敢保袁绍的话,蹇硕也不介意连将袁绍这一支崛起的汝南袁氏一支一起办了。

    “回禀将军,末将在此,必万无一失。”张济说完,而后迟疑道:“然末将观宫门之外,似有异常……”

    闻言,蹇硕皱眉道:“有何异常?”

    “自伏卫尉杀入宫中后,宫中四门,叛军再无攻势,只聚集兵马围困各门之外,观其等行径,却似欲将皇宫围成铁桶,着实有异……”

    “嗯?”蹇硕闻言,连忙继续往朱雀门外看去,只见得朱雀门外那些身上血迹斑斑的叛军兵卒,却是有些不一样。

    毕竟,人的样子动作还是能看出对方的想法的,这些兵卒身上,完全没有适才猛攻宫门时的杀气浓烈,而且观他们阵型,完全不是进攻宫门时的如同蚂蚁一般的杂乱无章,现在却像是训练一样,层次鲜明的摆好阵势,里三层外三层的排列好,这样子完全就像是围成一张张人形大网,把整个皇宫都包住一样,确实是诡异之极。

    叛军不再进攻宫门,按理来说蹇硕应该高兴才是,可是经过张济这么一提醒,他却是高兴不起来,连忙问张济道:“观叛军阵势,汝有何想法?”

    不过,回答蹇硕的只有张济的摇头不解,对于张济而言,他擅长兵事,能看出叛军的军队异样,却是猜不出袁绍等人的真实想法。更何况,这件事情又掺杂了不少政治因素,这对于政治经验明显不够张济来说,很显然十分有难度的。

    见此,蹇硕怅然一叹,也未对张济如何,他也知道和张济这个西州武夫讨论对面那帮狡猾党人的具体动向,明显不是个好想法。

 第六百五十三章 天子威仪可真威风

    蹇硕的疑惑虽然无人给他解答,但是随着朱雀门外远处,宫外叛军突然连忙仓促建造一座木制高台,并且不时有人在雒阳城内,喊出立史侯为帝的话语来,他就是再蠢也知道袁绍他们要做什么了,竟然想堂而皇之就把宫门围住,拥立新皇了,这胆子也太大了吧,真当天下人都是瞎子不成?

    三日后,一座高三丈,长九丈的巨大的木制高台,终于在袁绍临时招来的少府工匠帮助下,建立起来,远远看去,端得是雄伟之极。

    本来按照一般情况,这种简单的木台,如果临时赶着建造,以雒阳城内少府工匠的技术,一天都能做好。之所以这么慢,还是因为建造高台的的木头不好找,袁绍虽然说是不在乎刘辩即位的场景,但那也并不是说这登基告天的高台,就可以随便马虎建造的。

    《左传》有言,“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这是华夏先祖早早就有的认知,名正言顺,是正义与道理,及至今时,也是深入民间人心。

    袁绍纵然胆大妄为的要避开宫中,直接拥立刘辩,但也绝对不能对着祭天告台马虎,毕竟,一旦在这高台拥立刘辩,到时必然要招呼雒阳百姓做见证。

    那时如果给人看到一个根本一点儿气场都没有的高台,这不是告诉那些百姓,他们这个皇帝没有威仪,皇位来路也不正,不然也不会登基为帝连个有气势的祭天高台也没有吗?

    因此,即使时间紧急,袁绍还是忍着让人去寻找能够建造高台的大木,既然少府没有储备,那就只能去抢了。

    至于抢的地点也很好找,那些出尔反尔的十常侍宦官府邸便是首选,特别是张让、赵忠这两个大宦官,府邸极其雄伟,所建造时用的珍惜大木自然不少。如果还不够的话,那也不急,这次政变和他们敌对的高官贵族府邸,当然也可以去抢了,雒阳作为大汉京师,这高官贵族自然不缺。

    其实,袁绍去抢这些人的府邸,其实还有另一个意图,那就是绑架这些政敌的家眷,希望对方能投鼠忌器,因为家人在他手上而反水。

    这么做后,袁绍也是抓到不少政敌女眷,不过他最想要的几人家眷,却是不知去了哪里,比如让他计划差点功亏一篑的卫尉、不其侯伏完的家属,袁绍麾下兵马去不其侯府邸时,除了伏氏的奴仆之外,伏完的家属全部不见了,也不知被伏完藏在了哪里。

    当然,有的人虽然和袁绍作对,但是袁绍并没有去针对,例如马日磾府,至于原因,自然不是袁绍顾忌右扶风马氏的名头,真正原因却是因为右扶风马氏是他们汝南袁氏的姻亲。

    袁绍叔父袁隗妻子马伦可是大儒马融女,现在的袁绍可是不敢再激怒袁隗了,刚刚逼着袁隗帮助他拥立刘辩,若是他再动马氏分毫,保不齐袁隗会因此翻脸,所以纵然马氏也是政变时带兵和袁绍对决的人,但自始至终袁绍都没有去动马氏。

    而那些被袁绍捉来的敌人家眷,袁绍也没有过分对待,那些人全部被他送入袁隗府里,与那些前往袁隗府里避难的官员家眷聚集,名为请对方来府上做客,实则与监视无异,为的就是让那些敌方阵营者有所顾忌,于袁绍而言,这样做其实不要求让他们直接倒戈,但只要他们从敌对变中立,那就很好了。

    这日上午,天气合适,朱雀门远处,礼乐齐鸣,在蹇硕等人愤怒的目光和被招呼来见礼的群众不解的目光下,朦朦胧胧被找来的“史侯”刘辩,头戴天子十二旒,身穿天子绛袍,一步一步,由着袁绍的搀扶,在袁绍事先谈好与其合作的三公九卿以及京师愿意从龙的袁氏门生故吏的注意下,慢慢登上了高台,坐上了高台之下临时搭建的龙座之上。

    今日这番登台,虽然不合时宜礼法,但是被袁绍说服的大鸿胪,还是派人寻遍古法,这才制定了一套在宫门前登基的章法,无论是登基的程序还是音乐,都可以说是极其有根据,为的就是希望刘辩即位后,他们这番妄为能够被礼法所接受,好日后洗白。

    时候到后,如今在京师之中的三公之中司徒丁宫、司空刘弘二人,随即拿出他们事先草拟好的诏书,宣读起来。

    诏书的内容很简单,无非是宫闱除了奸人,挟持皇帝,陛下生死不明云云,又设计谋害诛杀大将军何进。而他们这些汉家忠臣,无法进入宫中保护皇帝,同时知道皇后宋氏与阉宦合谋迫害陛下,并且皇太子刘崇并非皇帝刘宏的亲子,无奈之下,为了延续汉朝国祚,避免大汉亡于奸人之手,他们就在宫门之外,拥立刘宏亲子刘辩为帝。

    这份诏书可以说将刘辩继承大汉皇位的正统合法性,洗刷得干干净净,特别是对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在今日,在宫门之外登基的这样不合礼法的事情,曲解得毫无破绽。

    按照汉家制度,新君正式登基,一般是在皇帝死后一个月,但时,登基其实只是一个仪式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