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皇戚-第5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屠鲜卑的人,想想看,现在大汉北疆,可还有人敢称鲜卑人?

    只有在北疆更北的地方,大汉触手碰触不到坚昆、丁零等势力里,有那据说是由曾经的鲜卑大人魁头、步度根、扶罗韩等人,所率领的数万鲜卑余孽,依旧称呼着自己为大鲜卑。

    他们这三个曾经的鲜卑雄主檀石槐的后人,在当初知道和连败北,鲜卑最后的大军被汉军或俘获杀,只有少数逃离后,明白了鲜卑已经没有和汉人叫板的实力,连忙收拢草原上的鲜卑败兵,一起逃窜大鲜卑山之后,带着他们早就准备好的一些部族,果断北迁,然后在坚昆、丁零等势力内,往西寻求活路。

    至于之后为何往西,那自然是因为北疆最北的地方,他们都知道是一片冰天雪地的所在,根本不是他们这些游牧民族能够生存的地方,他们只有学着曾经被汉朝打断了骨头的北匈奴一样,往西北方向寻求活路。

    当然,因为如今西域各国阻断道路,他们的实力也不如曾经的北迁的匈奴人,他们没有选择从西域迁徙的这条线,而伏泉后来在知道他逼得曾经也在历史留名的几个鲜卑枭雄逃亡的事情后,感觉好笑之于,也再想不知道这支鲜卑余孽,会不会用他们强盗式的方法在坚昆、丁零等地扩张部族,并且和那支北匈奴一样,缔造有一个令欧洲人颤抖的“上帝之鞭”呢?

    现在大汉管制下的北疆草原,经过这数年的控制和教化,已经再无一个自称鲜卑出身的人了,在屯田的军管下,大多数人都只说自己是汉人,他们说汉话,穿汉服,遵守汉官的命令屯田,妥妥的都是汉人的生活方式,也许他们有的人潜意识里还知道他们是鲜卑出身,但大多数人都已经主动忘却了自己本来的身份了。

    知道这些,明白执行伏泉命令的后果,如强良等人在将这些事情换到他们自己的亲人身上时,难免兔死狐悲,只是,就算如此,强良等人即使明知道执行这命令的后果,他们为了自己,依旧会认真的执行。

    望着强良策马离去,招呼兵卒的身影,关羽看了眼身边皇甫坚寿、戏志才等人,缓缓道:“诸位,吾等亦当备战也!皇甫将军率并州骑于左翼,戏军师率幽州骑于右翼,吾自率剩余兵马,往其后而去,大军四面合围其众,休叫羌胡走脱一人。”

    “诺!”

    皇甫坚寿和戏志才都是行礼领命道,而后各自去招呼兵马,当然,被关羽命令时,皇甫坚寿的脸色其实并不好,但为了大局着想,他还是没有发作,之所以如此,自然是因为两人之间的上下从属关系变了。

    本来,作为伏泉的副将,按理来说皇甫坚寿应该命令关羽才是,只是论及战功方面,皇甫坚寿比起关羽实在是差得远了,而这里他们麾下的是一万汉胡杂骑,其中不仅有大汉军功赫赫的并、幽二州的骑兵,也有那些桀骜不驯的匈奴、屠各、乌桓等族骑兵,这些兵马要想掌控,无疑要有极大的威信才可以。

    因此,考虑良久,伏泉本有意直接招呼皇甫坚寿回到身边,随他决战韩遂的,但是想到其父皇甫嵩任职北地太守时,颇为民心,有他在,这支外调而来的汉胡杂兵,如果引起北地百姓厌恶的话,还能有所调解,不至于引起什么乱子。

    事实证明伏泉的想法是对的,这支明显有着胡人的汉军骑兵,起初一开始是真的让北地百姓不满,甚至也发生了不少矛盾事情,若非皇甫坚寿出面,北地百姓念在皇甫嵩的面上,没有针对,不然说不得也是一大隐患,

    伏泉知道此时,这才亲入北地,和皇甫坚寿密谈后,依旧让他留下的。当然,留下归留下,但是此番出兵的从属关系确实变了,战功卓著的关羽成为主将,率领这汉胡杂骑,横扫北地先零羌,而皇甫坚寿,只能为副将了。

    所以,皇甫坚寿对此当然有所怨言,不过他也是明白他的战功太少,而且对于关羽的战功,他也很服气,并且为了大局着想,也一直没有闹事。

    “呜呜呜……”

    激昂的号角声响起,羌人庐落左翼,皇甫坚寿勒兵以待,看到强良真的杀入羌族庐落后,明白其众真心归汉后,也率领麾下两千并州铁骑,往羌族庐落杀去。

    此番被伏泉变成关羽副将,他虽有几分不满,但并无怨言,他明白只有靠着军功,才能证明自己,因此冲锋在前,可谓是毫不含糊。其身后并州兵,虽然有不少人因为某些缘故和伏泉不对付,但毕竟这次是对抗外敌,并且主将又如此身先士卒,所以也是战意高昂。

    庐落右翼,被伏泉任命为关羽这一部偏师的军师的戏志才,也在号角响起后,明白强良等人心意,跟着杀了进去,当然,武力稍逊的戏志才,虽然也是身先士卒,不过他的身边却是有着一队关羽专门派来的自己的亲卫部曲相随。

    后方,关羽率领剩余四千余骑赶到,在明白强良等人心意后,也跟着杀入羌人庐落,没错,即使是前面看到强良那么多的表忠心,关羽有着伏泉暗令,也不敢真的相信强良等人,只有让他们做出行动,才能相信,这也是关羽给强良的都是胡人骑兵,没有汉人骑兵的原因,为的就是一方面把胡骑当炮灰,另一方面测试强良而已。

    结果也很明显,强良等人通过考验,也就是如此,关羽才能出兵,望着前方的羌人庐落,关羽心中冷笑,此番横扫北地塞外后,世间将再无羌族,唯有汉人。

    那些羌族所剩的投降之人,即使汉军不杀,到了凉州后,也将会被伏泉按照塞北长史的模式屯田,用军事管理的方式教化,在高压之下,快速同化他们,将他们这一代用屯田榨干,直到二、三代以后,彻底变成汉人。

 第六百一十四章 各自出招余后手

    关羽所部的汉胡杂骑的偏师,战果自然明显,先零羌主力大部都在金城郡,和韩遂联合,对抗伏泉,塞外所剩部落的留守兵力,自然不会太多,一共就不足两万骑而已,

    而且这还不是羌人一个部落的整体,而是各个部落留守兵力的总和,每个部落的守卫兵力大的数千,小的也就数百人,如果再将羌人部落中,尚能上战马的老人和可以上战马的少年征召的话,也能凑足四万余人,只是这样的军事实力,无疑十分不够看的。

    对比起关羽麾下可以随意出击的骑兵,这些先零羌部落就如何四散的羊群一样,任由汉军这群恶狼肆掠,而且汉军属于奇袭,等到羌人部族得到消息,准备各部落集结联军对抗汉军时,已经有近一半的羌人部落,彻底化为飞灰了。

    无论是汉军还是仆从的匈奴、屠各、乌桓等胡骑,他们都不是吃素的,就算有的羌人部落还有数千可战的骑兵,给汉军造成了一些障碍,但是最终还是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直到羌人最后匆忙集结了两万余骑,欲与汉军决一死战,汉军才遇到像样的抵抗,毕竟无论是人数还是对敌准备上,这支羌军都比过往汉军偷袭的羌人部落厉害的多,只是一切已经注定,这一战最终也是汉军自损两千余,大破羌军,杀敌两万余,唯有千余骑逃出生天,不过,他们再逃,也逃不出汉军的手掌。

    塞外扫荡,断叛军一臂的战事,关羽前后用时半月,将塞外羌胡诸部落连根拔之,前后杀六万余人,俘近八万妇孺,其中大半是年轻妇女,少数是未及车轮高的羌人孩童,其余尚有近万羌人,得以逃脱,或继续往北方更北的塞外逃遁,或是绕道,前往叛军治下的武威郡,打算在那里或者去武威郡毗邻的金城郡,投靠同族羌兵羌将。

    除此之外,汉军还前后共救出三千余被羌人俘虏后,关押部落内奴役的汉人百姓,至于羌人部落内其他东西,除了值钱的财物细软以及粮食、战马、兵器等物被汉军缴获后,派人带回北地郡外,其他没用的东西,都被汉军一把大火和曾经羌人部落一起,化为灰烬,即使销毁了汉军的证据,也预示着先零羌这个屡次降而复叛汉朝的羌族,将由此彻底衰败。

    车马徐徐离开,那是前来接应的北地郡兵千人,他们将解压先零羌诸般财货和俘虏的妇孺送往北地郡,同时一并送往北地郡的还有汉军死伤之兵卒的遗体和伤员。

    望着眼前的车队身影,渐行渐远,逐渐消失于眼帘之后,关羽目光向北向南,挥手谓诸军道:“进兵武威!”

    随着阵阵的马蹄传来,关羽偏师所剩七千余骑,直接从塞外往武威郡进发,那里,是韩遂叛军中同样势力不小的武威羌胡的大本营,只是相比起塞外的先零羌,这些曾经因为先祖被汉朝击败,强迫内迁的羌胡,无论是战力还是人数,都不可与先零羌比,但也不能小觑。

    不过,如今随着武威羌胡加入凉州叛军反叛,他们的部族命运,也将和塞外的先零羌的下场一样,而关羽所部偏师下一步的目标,自然就是一路从塞外杀入武威郡,再从武威郡,杀入凉州叛军的大本营金城郡内,会合金城郡内伏泉所率领的汉军主力。

    当塞外的大捷传至遥远的金城郡内时,汉军已经沿路连拔榆中、金城二县,并且留下足够兵力保护粮道后,一路直往金城郡郡治允吾县,在允吾县城外扎营,只是,到了这里,汉军却就此止步,仅仅是在城外二十里扎营,再无异动。

    “将军,汉军驻营数日,顿兵城下,所欲为何?”允吾县城楼上,麴胜看着城外依稀可见的汉军大营,对身边的韩遂问道,汉军陈兵允吾,并无围城,实在和他们先前一往无前连克二城的气势不相符合。

    韩遂眯着双眼,同样望着汉军大营,捋着短须道:“恐怕伏泉小儿,留有后手?”

    “后手?”

    “嗯!”韩遂捋着短须点头道:“前番陇西传来噩耗,金城右臂已断,若吾所料不差,伏泉小儿此番在等西方消息!”

    “西方?”麴胜闻言一惊,而后望向西方,惊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