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皇戚-第4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把马腾、马举名字起得如此有深意的,其人学识定然不小,伏泉想来,马平当年给马腾、马举二人起这名字,显然是寓意深远。而马平虽然家道中落,但是毕竟出自右扶风茂陵马氏,家学渊源在这,若是一般家庭,还真很难起得出这好名字。

    马举见此,心中忧虑尽消,连忙拱手道:“末将何德何等,令平日如此礼遇?”

    “当如此!当如此!如今凉州叛军猖獗,若非寿成与汝二人,死守汉阳,恐怕这右扶风大汉皇帝陵寝之地,亦将遭受惊扰,那时悔之晚矣,孤不亲迎汝这功臣,那该迎谁?”伏泉大笑,而后拉着马举之手往宋府道:“来,入府与孤详谈凉州局势。”

    “诺!”

    二人随即进入宋府之内,宋氏毕竟也是右扶风望族,贯穿两汉,历史久远,府邸自然极大,装饰也是十分奢华,与三辅之地里的其他两汉望族一样,透着一种沉淀历史的骄傲和尊崇。

    不过,这倒是并未让马举有所惊讶,毕竟,他也是随马腾认祖归宗过的,对于茂陵马氏祖地,还是见过的,而宋氏和马氏比,却自然是有些小巫见大巫了,除非宋氏以后再出几个贵妃皇后,否则,也是很难比得上的。

    入得大堂,宋府内的几个宋氏族人,听闻马举前来,也是连忙出来和他结识,几人笑嘻嘻的模样,亲切的如同数年未见的老友一般,让伏泉见了,暗道一声假惺惺,虚伪之极。

    若是以前,马举自然得不到这份殊荣,甚至马腾亲自来了也不行,原因很简单,自然是出身。即使马腾、马举一直声称他们是右扶风茂陵马氏族人,甚至是有据可查的,但是,只要他们没被马氏认同,大汉的贵族们当然不会瞧的起这出身依旧在平民的马腾、马举兄弟。

    可是,现在不同,当现任马阀的族长马日磾,承认了马腾、马举兄弟马氏族人的身份的时候,他们的出身就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旁人可以瞧不起二人身份低微,有羌人血统,但不能不瞧不起右扶风茂陵马氏。

    因此,也就由不得宋氏族人,闻得马举前来,出来相见了。否则,换做伏泉先前觐见的其他凉州兵将派来的心腹,除非是大族出身的长吏,这些宋氏族人却是根本连影子都看不到的。

    当然了,不止是他们,就是伏泉自己,像刚才那样,亲自出宋府,迎接人入府也是极少的。

    和宋氏族人一样,除了那些大族出身的家伙,伏泉才会看其名字,抉择是否迎接,其他的人都得规规矩矩的在府外厚着,然后得了伏泉命令后,再忐忑入府,面见伏泉这位现在凉州的最高军事长官。

    这些人里,出身差的,基本都是如此,只有一青年人,出身较差,但是伏泉听了他的名字后,毫不犹豫的亲自出府见识此人,而那人的名字叫做李儒,其他人,无有例外。

    大堂内,随着那几名宋氏族人离去,在宋府婢女端上茶水后,伏泉便坐于上首,倾听马举讲述汉阳郡,以及整个凉州的形势。这些话,伏泉已经听了不少长吏讲过了,但是现在还是继续听一遍,毕竟,每个人的理解,都会有所不同和偏差,伏泉不知道凉州具体形势,如今唯有小心而已。

    再说句,孙盛的《蜀世谱》里所记载的“马超从弟岱,字伯瞻,腾兄翼之子也。父翼入许为北军中候,后还凉州,凉州乱,将亲族数十西入。岱弟抗,随翼西入,或至西海。”这个其实并不可靠,马岱的表字并无定论,而且《蜀世谱》错误很多,这里我是自己杜撰的马举,有疑问,别喷。

 第五百九十四章 凉州叛军尚有后手

    两日后,凉州各地军将使者,皆已赶到右扶风平陵,伏泉一一和诸将详谈后,便召开自己准备进驻凉州的第一次军事会议。

    虽然来得并非凉州各地兵将,但作为他们的使者,这些人基本上可以代表他们,伏泉的一些决定,这些使者支持与否,也相当于他们背后的人是否支持。

    “平西请看,自开春以来,叛军于金城郡内屡屡异动,汉阳郡亦有数路贼军斥候出没。末将与兄长猜测,叛军近日,极有可能侵入汉阳,望平西即刻调兵,助守汉阳,倘若汉阳有失,则大事去矣!”

    舆图前,马举手指汉阳郡与金城郡方向,正声说着,只是他的话一出口,就令在场兵将噤声,有的人望着舆图,都不自觉的“嘶”出一口凉气来。

    金城郡与汉阳郡毗邻,在汉阳郡以西,而汉阳郡的位置又在右扶风以西,这也就是说叛军从金城郡出兵,攻占或者突破汉阳郡后,就可以直面侵入三辅,这实在是太可怕。

    毕竟以叛军兵锋之盛,说不得三辅也会被其贡献,而三辅地区,有不少前汉帝陵所在,一旦为贼所有,在场所有人,包括伏泉,甚至连同那些使者所代表的兵将,都会吃不了兜着走的。

    祖宗陵寝,竟被叛贼所侵犯,皇帝刘宏知道后,就算不想治罪,在满朝公卿百官的激愤建议下,都不得不治罪。终究大汉以孝治天下,前汉皇帝虽然自光武帝刘秀立国后,和现在的皇帝血缘较远,但毕竟是他们的祖辈,刘宏受限舆论,到时候必须要治罪。因此,众人明白,无论如何,就是凉州全部被叛军占领,也不能让叛军进入三辅。

    伏泉看着舆图转而问在场众人道:“其余凉州诸地,可有叛军异动?”

    在场众人听后,面面相觑,而后都不断摇头,并未出声,意思很明显,其他郡都没有发现汉阳郡这般的异常。

    想想也是,以叛军现在声势,明显要搞得更大,才会有更大的出路,而入侵三辅的话,明显声势会不小,于叛军而言,三辅定然成为他们的的主要目标。

    现在,以韩遂、边章二人在金城郡的声势,金城郡不少豪强纷纷依附叛军,二人让叛军主力进驻金城郡,如果想要出兵三辅的话,明显进攻汉阳郡,对他们而言无论是时间、路程,都是极为有利的。

    看样子,叛军以汉阳郡为主攻点,已然没有太多问题了,伏泉随即点点头道:“大军开拔,孤进驻汉阳,助马都尉死守汉阳。”

    “平西英明!”

    众人随后齐齐行礼,伏泉悠然点头,回看诸人,却见贾诩眼神眯起,望着舆图,面有疑色,深知他脾气的伏泉心里却是有几分莫名预感,而贾诩身边,也同样紧紧盯着舆图的戏志才,更是加深了伏泉的想法。

    只是,二人都没有当场提出疑问,显然有所计较,因此伏泉并未打算在此寻根究底,而是点头,示意关于叛军行动的讨论会议结束。

    眼看一场军事会议将要结束,正当来自凉州各地的兵将使者,在为看破叛贼路线,寻找到了策略而高兴,准备离开时,却发现伏泉似乎根本没有下令让他们离开的意思。

    登时,就让这样人感到了一丝不一般,很明显,伏泉军事会议还留下他们,必然有所目的。

    果然,只见伏泉看了眼众人道:“前番孤路过京兆尹,得知左昌狗贼,任凉州刺史时,贪污枉法,构陷吏臣,诸般种种,实属罪大恶极,故而将其授首。今有告书一封,望诸君联名,送入京师,以正左昌之罪,文和,取告书来,予诸君阅览。”

    话音落下,早有准备的贾诩收敛心神,从怀中掏出了那封当初他带人斩首左昌前所念的告书,交给众人一一传阅。

    此时,有不少消息灵通者,早就听过伏泉下令斩首左昌的告书,此刻见了这告书,却是并不意外。不过,真正让他们的意外的,明显是伏泉要求他们联名签署那份告书,送到京师,一起告发左昌的目的。

    这事情实在是太大了,一时间,就让大部分使者做不了主,如果真的签了这份告书的话,无疑就是要和伏泉绑在一个阵营,对于他们这些久守凉州的人来说,显然是不符合自身夫人利益的,他们可不希望过早的选择阵营,而让自己进退两难。

    而且,对他们而言,签了这封告书,明显会在一定程度上,和左昌背后的宦官集团有所结仇。他们可不是伏泉,不怕宦官,否则,若不是忌惮宦官,以左昌这屡屡害苦凉州兵将的事情这次他被朝廷治罪,他们早就一起对付左昌了,又怎么会让他有命活着出了凉州?

    只是,有人不愿意,有人愿意,随着伏泉话语刚落,便见代表安定都尉马腾的马举喊道:“平西有令,末将自不敢辞!”

    说完,便取来笔墨,大笔一挥,在那告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和职位,其靠拢伏泉之意,十分明显。

    对此,不少人也不怪马举做这开始附和之人,毕竟,以马氏和宋氏如今紧密的关系,马举和伏泉又是老相识,马举不投伏泉,去找其他人投效的话,明显不及投劳伏泉来得好。

    过了半晌,真正在场之人,真正上来签字的也就只有几人,那几人伏泉都不认识。除了安定都尉傅燮这个在平定太平道黄巾蛾贼时,伏泉所认识熟人,他所派来的长吏,让伏泉没有意外,其他几人却是连他们和他们代表的主将,伏泉都不认识,不过现下,他却是记住了,毕竟对方这么主动签字,明显是透着示好的意思,伏泉当然不会对此拒绝了。

    有不少人执拗于为自己主将谋得凉州军事上,最大的便利所以根本不在乎左昌的人名,自然也就不想签字。

    见此,伏泉喜怒不明道:“国有逆贼,致凉州大乱,今左昌不法,孤欲调查前事,凡从左昌为乱者,必重惩之。”

    这话,听着是要好好治理左昌的同属,但在场众人基本都是混了有年头的官吏,自然听得清楚伏泉话里的内涵意思。

    什么叫做“从左昌为乱”,要知道左昌还没有叛乱了,充其量就是左昌为官,逼反了一些汉人,又在平乱中,诸多行动从另一方面帮助了叛军而已,可现在,伏泉竟然直接定性左昌为乱,这未免有些太扯了吧。

    可是,现在伏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