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请陛下惩处不臣。”
当然,话是这样说,但伏泉在皇甫嵩身旁,却是见到这家伙眼神冰冷,想想也是,被人这样利用,还能好受?只是,皇甫嵩要名,自然不会自绝于士人,因此只能答应,甚至根本不能发火。否则,如今阉宦势力依旧强势,如果他这份奏疏上奏,使得宦官因此进言皇帝,和卢植、董卓一样,换了他冀州汉军主将的身份,恐怕想要借此立得大功的皇甫嵩就要因此哭了,终究历朝历代能有这种中兴机会的却是不多,而得到这机会的每一个人,于史书而言,都将留下自己的名声。
有皇甫嵩作为领袖,伏泉稍稍思考番,也点头应诺,不过他却在此耍了滑头,言道:“孤随皇甫中郎,上奏朝廷,具言赵忠不法之事。”
言下之意,他不会主动上奏,最多就是相当于在奏书上署个名而已,出了事情,宦官第一时间不会和他火拼,而是先和皇甫嵩这个何进的亲密人物火拼。伏泉这般回答,也是有自己原因,他自然不怕河北士人甚至天下士人说他偏袒阉宦,他真正怕的是如果皇帝刘宏知道自己,见了赵忠愈制,而不去禀报,会不会对自己猜忌,毕竟,今天伏泉见到赵忠府邸认为理所当然,明日就有可能他自己建造府邸也愈制,这种东西如果一旦进入皇帝脑海,那么最可怕的就是极有可能给你打一个心怀二心的外戚标签,这无疑是非常可怕的,因此伏泉唯有答应。
审配闻之,脸色大喜,振衫长揖道:“赵阉猖獗,无人可制,下吏无可奈何,出此下策,还望中郎见谅。”
其实,一切如伏泉所料,虽然魏郡太守虚心从,但在某些问题上,却是始终不肯点头,比如这弹劾赵忠。若非其人惧怕阉宦,审配早就让他上奏朝廷了,如何会等到今天这个机会?
第五百五十七章 幽凉之黄巾争
中了审配“奸计”,无论是伏泉,还是皇甫嵩都无心逗留邺城,翌日,便继续行军。大军北上,离开魏郡,进入巨鹿郡,过了数日,终于到达下曲阳县城外的汉军大营。
自董卓治罪,汉军军营实际最大将领,原本的副将护乌桓中郎将宗员,率领一干将领出营迎接新任主将皇甫嵩和副将伏泉,主要将领包括卢植的幽州系、本地的冀州系、董卓的凉州系及京都五校士和天下诸郡兵。
踏入军营,与各部将领一番相互熟识后,伏泉便察觉有异。其中幽州系的将领满身轻松,似乎知道皇甫嵩是主将,也无太多畏惧之心,而且幽州系的一干将领内,伏泉并未见到公孙瓒其人,甚至他在幽州为官时,所知的有名将领,竟然全然缺席此列,问明缘由,皆言军务缠身,不便前来,着实透着不少古怪。
终究,如果其他幽州系将领未来,伏泉还能理解,可是公孙瓒不来,这可就太奇怪了。毕竟,说到底,公孙瓒还是自己故吏出身,就算和自己有些矛盾,而且他军务再缠身,但最起码也得派人来和自己道个安才是。
这可是一点儿都不符合历史上,那个成为北方枭雄前,十分注重名声,为送犯罪的故主,在自己祖坟面前,喊出“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的公孙伯珪啊!
至于其余各地兵马将领,明显比幽州系好多,首先精神饱满状态就不一样,见到已经成名的皇甫嵩、伏泉二人,都显得更加精神。特别是凉州系将领,见了皇甫嵩后,虽然前番在董卓指挥下,累战不胜,但是依旧有股边兵的锐气尚在,显然其志未衰。
见此,伏泉根据前番所得情报,这才恍然,恐怕幽州系兵将如此,还是和董卓替换卢植,而如今皇甫嵩替换董卓不无关系。
如果替换董卓的是其他人,不是皇甫嵩,哪怕是像朱儁那样的南方人也好,恐怕幽州系将领都不会像今天这样,如此无所谓,完全不在意这是军中一样。
毕竟,皇甫嵩和董卓都是凉州人,就算朝廷换了主将,对于幽州系的将领而言,即使平定了冀州太平道黄巾蛾贼,他们依旧没有太多功劳可分,自然,不会对皇甫嵩这新任汉军主将有太多好感。
想必,这也是皇甫嵩进了军营以后,见到幽州系诸将样貌,甚至大半幽州系将领缺席,并未动怒的原因,实在是动怒了又如何?卢植一事冤屈甚大,皇甫嵩自己也卢植也有交情,自然不敢过分逼迫其旧部,更何况,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凉州人就理亏,只要现在幽州系兵将不在军营闹事,恐怕凉州兵将都谢天谢地了。
宗员乃是荆州南阳人,南阳宗氏亦为当地大族,祖辈那是开国大将宗佻,是当年随光武帝刘秀突破新朝大军重围的昆阳十三骑之一。而宗佻之弟宗广,在世祖光武即位时期,任尚书令,此后家族依靠祖辈余荫,扎根南阳,教育族中子弟经学武略,世代将相名臣不绝。
却说皇甫嵩被领到了中军大帐后,拉着宗员之手,笑着说道:“将军辛苦,军中诸般事宜,皆难为将军!”
护乌桓中郎将宗员闻之一愣,随即明白过来皇甫嵩何意,只能苦笑摇头回道:“卢中郎一事,朝廷处断不公,北方诸兵将这般,已是克制之极,望皇甫中郎勿怒。”
卢中郎自然就是卢植,宗员知道,皇甫嵩此言,却是因为他在董卓领兵及被罢免时,将军中的幽州系兵将弹压住,没让他们因为卢植治罪一事,闹出哗变等大事。毕竟,这种信任主将被无端迫害的事情,最容易使得这些为主将卖命的兵将,走入不归路,而宗员作为卢植之后,最大的幽州系将领,能压制住幽州军兵将,其中辛苦,懂兵之人皆知,更何况,宗员还是幽州本地将领,而是南方外地将领,能将本地的幽州兵控制,这份能力值得皇甫嵩答谢其人。
皇甫嵩之后也是叹了一口气道:“此中缘故,孤已尽知,卢中郎必将救之!”
数道敏锐的目光在皇甫嵩话语落下后,不断扫视他身上,伏泉在皇甫嵩一侧,都敢感受到其中的炙热,夹杂着疑惑,似乎还有一丝的愤怒。
伏泉随着目光方向望去,却是见到那是从在场所来的幽州系将领中传来,殊为诧异。大概,他们也是在为皇甫嵩拿了原本属于卢植的功劳,而感到愤怒,又为皇甫嵩刚才所说他将要救卢植而感到炙热和不解疑惑。
当然,具体皇甫嵩,将如何解救卢植,调解军中幽州系兵将气氛,伏泉不得而知,反正军中诸将一番结识以后,皇甫嵩便令各部还归本部,待皇甫嵩和伏泉所带兵马休整完毕后,再行进攻。
一番休整,两日后,皇甫嵩下令各部将军于中军大帐集结,讨论平贼大计,伏泉赶到中军大帐时,略显诧异,却是因为这两日里他基本没见到的公孙瓒等幽州系主要将领,皆在营中。
见伏泉进来,公孙连忙向其行礼,伏泉坦然受之,也并未说什么客气话,故吏向旧主见礼,这是大汉官场常态。除非你是皇帝,否则,坏了礼数,那就是将要面对天下众人的悠悠之口,自坏名声,而向后来董卓杀了自己故主袁隗,便是破了大忌,让得他从一开始在舆论上就败给了关东的党人士人。
之后,伏泉稍稍安慰公孙瓒,靠着自己记忆,坦露卢植没事,记忆里,卢植一直活到了刘宏死后,所以他肯定无事。
公孙瓒对此只当伏泉宽慰,并未流露太多高兴,之后,便为伏泉引见,认识这几日里,伏泉并未见到的幽州系的诸位将领。
除了原本在幽州,伏泉见过的将领以外,大多数将领他都是一扫而过,原因为何,却是他们都是历史上籍籍无名之辈,值不得他多留意。如果这些人,真有因为时运不济,而被历史埋没之人,以后总会有机会可以看到的。
在这之中,伏泉还遇到自己麾下兵将的亲属,如他的老部下盖援、易固、田猛等人的族人。这些人见了伏泉,却是异常亲切,也很恭敬,大概是和他们有着一层渊源,虽说那些老部下,因为能力问题,都被伏泉放置在别军,也都未进入到如今伏泉军中的顶级,但毕竟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所以伏泉还是和他们聊了不少。
不过,待公孙瓒介绍到一个名叫徐荣的幽州将领时,伏泉才留意正视此人。想来,这位就是传说中先败曹操,后败孙坚的大将,可惜,也是时运不好,此番,若有机会,倒是可以纳入自己帐下听命。
徐荣年岁已过三旬,躯体粗壮,脸如紫铜,留着一撇长须,身上散发着一股冷若冰霜的沉着气息,一看就是拙于言行之人。通常这种人,都有一定的才能,他们更愿意埋头做事,听从上官命令,最好的完成任务,这种人不善于勾心斗角,是每个君主都颇爱的人才,难怪他能在王允那老阴谋家清算下,免于一劫。
“都乡侯、左中郎将至!”
随着中军营帐外,汉军兵卒一声大喊,皇甫嵩手持节,走入营中,众人按照官职,依次分列左右。
一番客套虚礼后,皇甫嵩直接进入正题,下令明日起兵,大军放弃董卓计划,率兵继续使用卢植所留计策,围攻广宗县城,先破太平道黄巾蛾贼首领,“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张角部,将黄巾蛾贼的希望灭除,之后再克下曲阳城,攻打张角弟,“地公将军”张宝部。
这番提议,有人赞同,自然有人不赞同,赞同者原因很多,有卢植计策很好,也有想用实施卢植计策,来挽回功劳的。而不赞同者,原因却只有一个,因为这是全盘否定董卓的计划,使得现在董卓走后,他们一切努力都化为泡影,当然,这些人只有那些被董卓从河东和凉州带来的凉州军兵将。
“皇甫中郎此言何意,董中郎所留计策甚妙,只需依计而行,克拔下曲阳城,何需转道广宗?卢中郎……”当下,便有一少年人,用凉州口音十分纨绔的喝道,伏泉循声望去,这人却是他熟人,他正是昔年征讨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