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人。
只是,很明显,伏泉自己骑兵都短缺,又怎么可能会借给他们,因此他是各种和皇甫嵩、朱儁打哈哈,反正就是不借,对此,皇甫嵩、朱儁二人都是颇为无奈,却又都奈何不了伏泉,让得伏泉看二人吃瘪,心里不是如何痛快。不过,若是此时,伏泉知道,自己被王允那阴谋家惦记住的话,恐怕就再也笑不出来了吧。
不久,三人久等的王允所部汉军,终是到了城外,而他们也是见到了此行前来的王允和其麾下一众属吏。
“下吏见过皇甫中郎、朱中郎、伏平寇……”率先说话之人,却是孔融,其早年便受司徒杨赐征召,任职司徒掾属,与三人都认识,而王允不认识,所以让他代为介绍。
“兄长,数载未见,别来无恙!”皇甫嵩、朱儁二人和孔融叙过旧后,伏泉也跟着象征性的附和一声,不过却并未深谈,两人家族虽然关系密切,但是现在孔融被王允征辟,他自然也不好跟孔融在王允面前走的太近。
见此,孔融也是明白人,礼貌回了一声,也并未多言,不过双方眼神却是都确认过,皆知对方意思。在与三人打了招呼后,孔融便向王允介绍三人,随后三人互相见礼,也就算是彻底认识了。
“见过王使君……”伏泉打着招呼,细细打量着面前这位后世褒贬不一,那位设计除去董卓,可又将蔡邕杀死的东汉名臣。
其实,王允名气真的很大,伏泉虽未见过,但也听过他的名声,不说党人“八顾”之一的郭林宗像何伯求批注荀彧那样,批注王允为“王佐才”,就是王允出仕州郡时,所干的事情,也是十分有名,远近传播。
王允看着四旬有余,这个年纪,其实放在中枢,早应该担任要职,为晋升三公做准备了,但是王允却不同。他其实大半辈子都在州郡任职,直到去年才被司徒袁隗召辟入京为侍御史,这样说来,其实王允也算是算是袁家故吏。
而王允在边地州郡,任职多年,所积累的偌大官声,名气也十分大,其中为官时所做两件事,最为出名。
其一位王允十九岁那年时,他就被郡中推举为郡吏,任职不久后,便遇上一件极其复杂棘手的事情。
山西晋阳地区有一名叫赵津的小黄门,依仗他背后的有朝廷当权宦官撑腰,便在当地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百姓慑于赵津的淫威,敢怒而不敢言,也就在此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王允得知这一消息后,根本不顾赵津的后台,便下令逮捕赵津,并立即将他解押东市,斩首示众,以慰民心。
只是,宦官终究是皇帝的“家人”,是皇帝最亲近的人,而且赵津是否真如王允所言有罪,也未有认定,王允这般不奏而斩,自然触怒当时为政的桓帝。而赵津兄弟又和宦官走得近,便因此告发桓帝,桓帝听闻,随之震怒,当即便将王允的上司太守刘质,召入京中问罪,最终刘质下狱而死,可是这件事的主要行动者王允,却未出事。
伏泉想来,大概这其中有王允背后太远王氏的为其保命的原因吧,之后,王允为护声名,主动为刘质送葬去平原,并且为其守孝三年,这才出仕。此举,不仅为他之前害了故主太守刘质的冒失举动取得社会原谅,同时也跟他的忠孝名声,赢得了更大的名声。
其而,则为王允同郡的同乡中有一个名叫路佛的事情。大汉那时,中央和地方买官鬻爵的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在地方上,官僚权钱交易极为普遍,而这路佛,便是那买官的一人之一。
路佛从小娇生惯养,既无学识,也无德行,仗着家里有钱,便向太守王球行贿,要王球给他个官当。而王球对此见怪不怪,一点也不在乎路佛的学识瘟疫,收下路佛的赂贿后,便给了他一个补吏的职位。
王允本就对这种肮脏交易十分忿恨,之后当众揭露路佛的丑行,并与王球变颜争辩,指责他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王球为此恼羞成怒,利用手中权力,立即将王允捉拿起来,投入牢中,准备随时杀掉。
当时,并州刺史邓盛很早就听说过王允的事迹,很是钦佩他的才识和性格。当邓盛得知王球要杀掉王允的消息后,立即亲自骑上快马,前往太守官署,征辟王允做此时府中的别驾从事。王球畏惧刺史权势,最终放了王允,王允因此得救,并且知名州郡,而路佛却因此事在州郡之中,名声被人唾弃。
因为这两件事,使得王允的名声在州郡之间越来越大,甚至传到了京师雒阳,伏泉也因此听闻其名,并且,他也因名声,最终受益,被三公征辟,直到今天。在太平道举事,黄巾蛾贼祸乱天下后,于乱事爆发时,朝廷因他出身边地,有武略,特选拜为豫州刺史,即刻赴豫州平定乱事。
也正是因为王允出近时候早,以及他被三公征辟时间也短,恰好和伏泉、皇甫嵩、朱儁这在太平道举事前,都是外将的三人没有认识的机会。
不过,虽然如此,就伏泉所知,王允靠着朝廷的一纸任命,带着麾下属吏,靠着豫州境内的所抽调征募的数千兵卒,在豫州以北的梁国等地平叛颇有成效,甚至大破了梁国等地的一部太平道黄巾蛾贼的别部渠帅,可见这王允还是有几分军略的。
当然,在伏泉眼里,无论这王允有才学,还是有军略,真正让伏泉在意的是王允的心机计略。毕竟,虽然没有老罗所谓的连环计那么出色,也没有所谓的貂蝉美人计,可王允却是实实在在的靠着计策,把杀董卓,这件大部分想干而干不了的事情干了,这可就由不得伏泉不在乎,要是被这外表看着人畜无害的家伙惦记上,还不知道要中什么套?
只是,若是伏泉知道,他已经被王允惦记上了,也不知他会有什么表情?
王允字子师,太原祁人也。世仕州郡为冠盖。同郡郭林宗尝见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遂与定交。
年十九,为郡吏时,小黄门晋阳赵津贪横放恣,为一县巨患,允讨捕杀之。而津兄弟谄事宦官,因缘谮诉,桓帝震怒,征太守刘质,遂下狱死。允送丧还平原,终毕三年,然后归家。复还仕,郡人有路佛者,少无名行,而太守王球召以补吏,允犯颜固争,球怒,收允欲杀之。剌史邓盛闻而驰传辟为别驾从事。允由是知名,而路佛以之废弃。
允少好大节,有志于立功,常习诵经传,朝夕试驰射。三公并辟,以司徒高第为侍御史。中平元年,黄巾贼起,特选拜豫州刺史。辟荀爽、孔融等为从事,上除禁党。讨击黄巾别帅,大破之,与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等受降数十万……
三年春,连雨六十余日,允与士孙瑞、杨瓒登台请霁,复结前谋。瑞曰:“自岁末以来,太阳不照,霖雨积时,月犯执法,彗孛仍见,昼阴夜阳,雾气交侵,此期应促尽,内发者胜。几不可后,公其图之。”允然其言,乃潜结卓将吕布,使为内应。会卓入贺,吕布因刺杀之。语在《卓传》。
摘选自《后汉书》
第五百五十章 两虎相争谁获利
新任豫州刺史入城迎接完毕,众人随王允入城,酒宴款待,酒席上伏泉早早离去,一点都没给王允过多和自己客套的机会。
深知不能和这工于心计的家伙深交的伏泉,席上也是很少和王允交流,都是简单应对,和旁人对待王允的态度,简直成了两面对比,引得皇甫嵩、朱儁等人都是微微诧异,都以为王允这和袁氏、党人瓜葛颇深的家伙,与伏泉之间有什么旧怨仇恨。
夜晚,舞乐消逝,笙歌已完,皇甫嵩的临时官署里,在送走了一批批前来参加酒宴的宾客后,此刻官署后院里,只有皇甫嵩、朱儁和王允三人在密谈。
“皇甫中郎、朱中郎,日前允败黄巾蛾贼后,于太平道别部贼首渠帅处,获得密信数封。”说话时候,王允将怀中密信取出,皇甫嵩、朱儁看到那密信被王允用绢帛包裹,而且藏在怀中也很隐秘,显然这信十分重要,也意味着王允口中所言之信,定然关系重大,不由令人好奇不已。
随后,见皇甫嵩、朱儁二人疑惑神色,王允也不卖关子,将绢帛打开,交给二人道:“此乃阉宦张让宾客,与黄巾蛾贼密信,以吾观之,纵此信非张让与蛾贼联系,其亦应知此事也。”
这边皇甫嵩、朱儁二人骤闻此事,也是骇然无比,自从太平道起事以来,皇帝身侧宦官被发现与贼合谋者也是不少,但都是相对来说份量在宫中不足之辈,根本没有达到当时权倾朝野的“十常侍”的地位。他们从没想过,现在竟然连皇帝最信任的宦官张让,都和太平道有牵连,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前番,太平道起事前,被朝廷镇压捕杀的马云义,就曾与宫内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人合谋,欲以这些宦官为内应,配合太平道起事。
然而,虽说这些中常侍也是皇帝身边信任的人,消息传出来,也是令满朝哗然,天下震恐,他们没想到太平道在本来有谋逆之心而被朝廷赦免后,竟然发展这么快,隐藏这么深,现在直接就把皇帝身边的人都给拿下了。而一旦太平道谋逆之事,未被揭发,等到黄巾蛾贼准备充足之后,这些隐藏在皇帝身边的人,他们所爆发出的恐怖后果,实在不敢想象。
现在,比中常侍封谞、徐奉之辈,权利更加大,更受皇帝信任的“十常侍”之一张让,竟然也有和太平道黄巾蛾贼有勾结的嫌疑,这实在不让皇甫嵩、朱儁震惊。
毕竟,如中常侍封谞、徐奉之辈,他们如果能配合黄巾蛾贼的话,能帮助蛾贼的最多也就是泄露朝廷情报,在紧急的时候给黄巾蛾贼助力,最大的危险可能是他们会危及皇帝的性命。只是这点,相对来说也很难,终究大汉的禁军郎将,挑选的方式一再腐败堕落,但最起码也会保证宫中戒备森严,封谞、徐奉之辈要完成此事,也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