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皇戚-第3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此处,那议郎又转身向刘宏行礼道:“骑兵陛下,伏巴郡此策乃无用之策,臣议郎苗望陛下切勿覆世宗孝武皇帝之辙,致大汉社稷不顾,方今大战未久,应体恤民力,修生养息为宜。”

    好嘛,伏泉冷冷望着那议郎,暗道对方可真会挑事,直接用汉武帝屯田移民西域的事情来诡辩,若是换做他人,还真不好反驳,可惜,自己早有应对,注定你想要阻止也不行。

    只见,朝堂之上的刘宏出现一丝迟疑神情时,伏泉却是又说道:“启禀陛下,臣之策非世宗孝武皇帝屯田之法也,若循先法,应为诸夏扩张之法也,昔宗周唯镐京一地,至后却享有中原,诸侯臣服,各族蛮夷皆为中国之民,此举岂可与世宗孝武皇帝之法类同?况世宗之法,本只为定西域,征匈奴之策尔,并无拓土西域之心,如何可比今日?”

    一语说出,顿时那议郎语塞,没想到伏泉竟然有这种反驳。可是,他和伏氏天生便是政敌,自然不能任由伏泉独占朝堂,赢得帝心,眼神一转,却见他灵机一动道:“伏巴郡所言屯田移民,其策如何,下官不知,然若田可用,昔日世宗孝武皇帝之西域诸胡,如何未为汉民耶?故下官敢问巴郡,若尔策可用,如何可使塞外蛮夷,成吾汉民?”

    接着,那议郎顿了一下,语音加重道:“需知,塞外之民,分布颇广,若以军屯治之,汉胡难融,语言不通,矛盾必重,倘若大汉无力治边,恐今日之塞外,又将为昔日之凉州羌也!塞外胡乱起,大汉可有钱粮,远涉千里,平定胡乱乎?昔日羌乱花费两百余亿,以此观之,若平塞外胡乱,大汉靡费有几何?三百亿?四百亿?五百亿乎?”

    随后,那议郎又对刘宏行礼道:“以大汉今日之国力,若行此法,必胜祸国之乱,社稷之忧,故以臣愚见,陛下当弃此念,并严惩献此祸策之贼,其人为汉臣,实为汉贼耶!”

    “竖子!朱氏儿侥有何氏姓,今日竟敢如此辱吾家,老夫今日必杀这二姓贼!”伏泉被骂,自己还没准备如何还击,朝堂便有人起身咆哮大喊,若非顾忌身份,恐怕看这架势,直接殿前动手也有可能,毕竟对方这话已经触及到伏氏的名声和前途未来了。

    这人不是别人,自然是伏泉的伯父伏完,毕竟那人骂伏泉为汉贼,对于伏完来说,就是说伏氏不忠大汉,要灭家族根基,他能不激动?不过,伏完的话,也是让伏泉心中一动,因为他倒是知道这个自己不认识的议郎,为什么要如此锲而不舍的针对自己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叫何苗,是宋皇后敌人何贵妃的兄长,自己政敌何进的同父异母弟,因其朱氏之子,故又称朱苗,所以伏完刚才骂他为“二姓贼”。

    “伏司隶,殿前失仪,罚俸一岁,日后切勿犯之!”殿上的刘宏抢先在光禄勋要治伏完的殿前失仪罪时,惩罚道,随后又转头望向伏泉道:“何卿所问,伏卿可有应对?”

    此时,刘宏最想知道的是关于拓土的问题,对于伏完的殿前不敬罪却是一点没有上心,更何况对方也情有可原。当然,最重要的,却是刘宏心里也不想治罪伏氏,毕竟伏氏现在对他极为重要,所以就如此轻飘飘的含糊应付治罪,这就是简在帝心,得帝王宠信的好处了。

    朝堂百官见此,虽有人对无法靠这来打击伏氏而惋惜,但是,他们也不敢去追究,毕竟皇帝都不追究了,他们追究也是自找没趣。

    而这边,伏泉在伏完谢罪后,这才向刘宏行礼道:“启禀陛下,何议郎所问,臣有法治!”

    “何法?”

    “回禀陛下,臣有三策,可化胡为汉。其一,移幽、并二州精骑,入镇塞外,尽逐不服王化之蛮夷于丁零、坚昆,任其自生自灭,并下严令,服王化者汉民,皆穿汉服,言汉语,留汉发,辅以游骑四查,凡不守此法者,皆杀之!”

    “其二,拔贤明蛮王夷酋,给予官职,杂以汉官为辅,令其劝服部族言汉语、通汉文、明汉制、通汉法,穿汉服、留汉发,习汉俗,听君王之命,从汉官威严,守大汉铁律,学本朝前事,岁以钱粮赐之,令其众无衣食之忧,如此,其众必多慕王化。此法,可取赋税,易于统摄,三代以内,则其众必自认汉民而不知其先祖种源也!”

    “其三,强迁塞外胡人至蜀地、荆南,令其开垦荒地,并如二法所言,习汉语、通汉俗,明君王之令,以华夏博大文明同化之,如此,则塞外将再无蛮夷也!”

    三策说完,群臣震惊,崇德殿内,又是一片鸦雀无声,实在是伏泉所说的太过出人意料,可又在他们的情理之中。

    在场朝臣,多是高官,是大汉的统治高层,见识自然不低,当然明白伏泉话语里的可行性。然而,坐于上首的皇帝刘宏,却没有群臣那般见识,所以又令伏泉继续详细讲解。

    随后,伏泉听令,将自己所想三策,逐条讲解,把心中所想尽数吐出,里面夹杂了后世的许多被天朝验证过的经验,直到嘴中干涩,这才结束自己的高弹阔论。

    不过,这也不是没有回报的,因为随着伏泉的讲解,不只是皇帝刘宏,就是满殿朝臣,也多是膛目结舌,他们之中随多有地方良吏出身,知道伏泉三策的作用,但是也不是十分细致了解,而伏泉口中的经验之谈,很多都不是他们所知道的,这不得不让他们震惊,原来屯田移民还能这么干!

 第五百一十六章 土地女人孩子缺一不可

    自汉以后,真正第一个将屯田发展到极致的是曹操,面临三国时期的人口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较之刘备、孙权,在中原实行的更厉害的全面化的军事屯田管理制度。

    朝堂上的公卿百官,对于屯田移民的认识自然没有伏泉认识深刻,而且伏泉的策略,在他们看来完全没有问题,并且提出的实在是太好了,认真分起来的话,却是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策。

    比如伏泉所提出的第一策,实为下策,认真实行起来的话,必可保大汉国百年安宁。

    只是却颇有些治标不治本,不能永保大汉边境平安,因为那些被大汉驱逐到异国的蛮夷,很有可能会在异国和其他蛮夷融合,最终恢复元气,形成更大的势力,并且最终再次入侵汉境。因此,此策虽实行操作简单,汉军花费钱粮不会太多,但只可为下策。

    第二策却是中策,其类似于羁縻制度,和大汉现在对于边塞匈奴、乌桓、羌人等民族苏勇的策略类似。不过伏泉所献却又有所不同,若大汉坚持此法,不过分压迫蛮夷,终有一日,必可同化其族。

    所谓“羁縻”,就是一方面要“羁”,用军事手段和政治压力加以控制;另一方面用“縻”,以经济和物质的利益给予抚慰。其古已有之,然无论哪朝,多是赐予虚位王爵,实行自治,伏泉加以更改,变虚为实,立成万世之良法。伏泉所献之策,根本目的是慢慢同化异族,如同后世天朝对少数民族的政策一样,很难出现蛮夷反叛的事情,除非中央政府彻底衰弱。只是此策花费钱粮人力靡费太多,所需时间也长,也许三代、五代,甚至百年,所以是为中策。

    而作为上册的第三策,却是最毒之策,因为用此策,武力压服,至多三代之后,塞外之地除非是有其他外敌入侵,否则便将不复有蛮夷了。

    这也很好理解,这就是和后世移民多数移民美利坚的华人一样,最终很多人都只说自己来自华夏,但却是美利坚人一样。在陌生的环境里,和陌生的人生活,最终只能被同化,现在如果大汉将那些蛮夷,强制迁徙到早已经被大汉控制的蜀地、荆南等地广人稀的地方,再用武力强制镇压他们,三代以后,他们的后人即使知道自己出自塞外,恐怕也不会认为自己是蛮夷,而会是认为自己是汉人,是中国之民。

    一旁的何苗呆呆的看着伏泉,他想要反驳伏泉的三策,可是却根本无处下手,毕竟他对于屯田移民的理解,也只有本朝以来的经验而已。和伏泉这个总结了后世经验,对比如今大汉形势,所提出来的征服三策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当然,其实在伏泉心中,有一个最好也最有成效的计策,那就是彻底展开大屠杀,按照他当时在塞外斩杀鲜卑胡人的办法一样,凡是不服从王化的,高过车轮的就地屠杀,留下妇女为汉人生儿育女,没有高过车轮的小孩子慢慢教化,根本就不需要废其他那么多事情了。

    不过,这实在是太过血腥,伏泉想来恐怕即使满朝公卿心中清楚,这是非常简单有效而且恶毒的办法,也不会答应的。毕竟,以儒经为官方学问的大汉,主流思想恐怕也只是对于危及自己统治的同族百姓会下屠刀,至于异族,在他们的眼中,能和圣人一样,教化诸胡万民,使他们知礼仪,通文明,恐怕才是最好的。

    伏泉若是说出,必然会引来一群儒士君子的嘲讽,从他大战归来后,就不知一次听闻朝野之中,对于他屠俘以战养战的策略的痛骂和批判就可看出来,要不是自己是偏师出塞,情有可原,恐怕他们会闹得更凶了。

    因此,几番思索,这一策最终还是被伏泉私藏了起来,而是用了对于如今的大汉百官而言,可以接受的三策。

    只是,何苗无话反驳,但是其他议郎可不会如此,只见,曾经和伏泉在荆州有着不小纠葛的议郎杨璇,起身出列向皇帝刘宏行礼后道:“伏巴郡所献三策皆为良策,然依伏巴郡之策,拓土塞外,根本之策乃汉民移边,今巴郡以牛马假贷,屯田赐地为诱,固可引无地之民往塞外,然巴郡如何可保出塞汉民,皆可还利于朝廷?又如何可保,汉民长久于塞外?”

    伏泉看了眼面前的杨璇,非常疑惑他怎么入朝,有过前番的结识,已知杨璇为人的他知道,这杨璇并不是有意针对自己,其实只是在对自己的计划进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