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皇戚-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接近是一回事,如何进入甚至融入袁本初圈子,曹操也是煞费苦心,经历了重重考验。

    先是袁绍为了考验其武艺与胆识,派刺客夜入曹家,用剑掷向曹操,第一剑过低,未中,第二剑曹操估计下一剑肯定会高,于是低头趴在床上,又躲了过去。

    后来袁绍为了考察其忠心,私闯民宅的本事,和曹操在街上看到有人成亲,就秘密躲进那家的花园内,半夜里溜出来,武力劫走新娘,但很快袁绍故意迷路,自己掉进灌木丛中无法脱身,眼看就要被抓住了。曹操见之大喊:“偷儿在此!”

    袁绍这才从灌木丛中跳了出来,脱身而去。诸如其他考验一一经历,曹操这才彻底进入了袁绍的党人圈子中。

    虽然考验重重,其中多是惊险异常,但这些也是值得的,不说其名声渐长,此后他更是靠袁绍拥有了难以想象的人际资源。

    当然,进入圈子不等于融入圈子,融入圈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他很清楚袁绍之所以如此考验自己,就是希望自己用其宦官之后的身份前去刺杀宦官,毕竟袁绍圈养许多死士的目的可谓是众人皆知。

    因此,他不等袁绍命令,自己选择了当时宦官里权势地位中等的中常侍张让,其背着手戟大闹张府,以此表明决心。

    之所以选择张让也是有所考虑的,若是选择当时最具权柄的王甫、曹节、袁赦三人之一,三人作为曾和其祖父曹腾共事的大宦官,若其大闹三人中任何一人,成与不成之后他定无生路可言。而张让不然,其权势尚低,不成多半会因其祖父曹腾之面,罢手不再追究此事,事实证明他赌赢了,从而也算是在士人之中声名鹊起。

    但这些对曹操来说。远远没有达到他的需求,今年他上任北部尉后,棒杀小黄门蹇硕叔父也是他又一次向士人靠拢的投名状,虽然一而再再而三的触及宦官底线,可能会毁了他的仕途甚至性命,但也是值得的。

    一方面彻底告诉士人他与宦官决裂,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扬名。

    因此许攸一事他不能让许攸被抓,许攸不仅是他好友,更是袁绍圈子里的重要之人,但同时也不能让许攸判定有罪,毁其上任之后所建立的名声。

    是以才会与“雒阳双琴”请罪,为的就是让这两位当事人主动揭过此事,这样便无需治罪许攸,毕竟熟人之间口角争执再平常不过,不然治许攸一个“闹事”之罪,“五色棒”下,其岂有活路?

 第六十一章 上巳节

    许攸一事就此揭过,曹操并未离去,因“雒阳双琴”走时匆忙,其放于酒肆之中的古琴尚未带走,其见之心喜,竟径直走去坐下。

    先是伸出手轻轻一碰琴弦,闻得几声悦耳之音,脸色诧异,不由就此双手拨弄起来。

    空弦低音一字一音飞出,似撞击的磬钟之声,充满了庄严,肃穆,宏伟……

    文王操!!!

    在场之人面面相觑,不解曹操为何此时弹奏此曲,未免太与这酒肆风景有些格格不入了。

    《文王操》相传是周文王所作,真伪不得而知,又有言其是用来歌颂周文王的琴曲,但它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琴曲之一。

    孔子为之痴迷,其曾向春秋时期著名乐师师襄学琴,所学之曲正是《文王操》。

    琴声初时曲意缥缈,未几,音质陡然一变,舒畅、柔美,静静流淌着一丝暖意,恰如儒家之仁爱。最后琴声抑郁凝重,深奥曲折,仿佛那远古的圣王伟立于山巅,目光深远,冥冥苦思。

    这一曲内涵深邃博大,旋律丰富感人,聆听此曲后,一种仰慕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

    曲终,曹操罢手,但并未离去,只是怔怔坐于案几之前,发呆沉思,久久无语……

    “曲音平和,却人性多变,实藏滔天野心。”贾诩喃喃自语,声音轻柔,伏泉在其身边才堪堪听见,眼中划出一道异色,暗暗看了一眼毒士,暗道这毒士果然看人极准,惯于琢磨人心。

    可能是伏泉看的入神,贾诩突然往回看了他一眼,嘴上露出轻笑,眼神中露出莫名意味。

    半响之后,曹操独自离去,身形稍显落寞,不知其欲如何。让伏泉想到了历史上曹操的那一声长叹:“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料想曹操现在自不会有这种心思,恐怕连想都没有想过,或许更多的还是考虑如何快速上位,成为一代名臣,只是宦官之后的身份所致,注定他若如普通人一般养名,定是无济于事。

    若不是汉末乱世,其也许最终只能学其父一般,或牧守一地后登上三公九卿,清名一世;或如史书上其所言一样,于墓碑上刻“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不过历史却开了好大一个玩笑,让他成了魏之开国雄主,有时候人生际遇,就是这么离奇。

    就如后世,热闹看完,人皆散去,几人回了雅间继续痛饮,又是一番大醉,回到府中,由着夭儿扶着倒于床榻之上,酣酣大睡。

    二月末尾,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风暖暖拂过,大地显出一片生机。

    三月初三上巳节,古称“上巳日”,是个古老的节日,《诗经·溱洧》中有“唯溱与洧,方洹洹兮,唯士与女,方秉兰兮”,便是描绘此节日,主要目的是为了繁衍与祈福。

    相传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在宛丘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而这时候活动颇多,是一年内最热闹的几个节日之一。

    时至今日,上古风俗保存也不多,像是男女野合群婚繁衍已跟不上时代,被汉人所不齿。故男女幽会野合渐渐被春游踏青取代,仅保留下了祓禊、曲水流觞等习俗。

    祓禊即春浴,多是春天在外河边湖边洗浴,据说可以起到洗去积秽,拔除疾病的效果。曲水流觞早前为临水浮卵,即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后逐渐演变为“流杯曲水之饮”。

    所谓“流杯”,也称“流觞”,就是选一弯曲溪水,投杯于溪水的上游,听其随波而下,止于某处,则其人取而饮之,不过因选地苛刻,时人过节多以临水浮卵为主。

    这一日雒阳百姓尽皆出行,无论老少,相识友人合家聚集一处,或登山远望,或溪边畅饮,倒是盛况空前。

    伏完本欲与其好友出行相聚,不曾想不其侯府接到蔡邕邀请,邀其阖府相聚,他便改了主意,毕竟能与名动天下的才学大家聚会,这机会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雒阳南望伏牛,取宛叶之饶,不其侯府一行人马整装出行,出了开阳门,直奔城外最近的伏牛山一支脉,前往赴约。

    “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衣裾。青袍似春草,草长条风舒。朝登津梁山,褰裳望所思。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悠扬的女声从车队中间一马车传来,伏泉望之,却是刘坚在唱,不由哑然。

    其唱的是一首汉代的相思民歌,大意是春色触发了人们的怀远之情,有一个怀春的女子在风和草长的春天里,痴情地怀念着远行在外的心上人。

    刘坚丧夫不久,今日出门刘华带她也是希望让其散心,可她此时却大唱此曲可谓放荡之极,不过却又份属平常。

    上巳节因古人男女幽会野合之故,亦被称为相思节,刘坚唱这相思歌谣倒也贴切,然而其却是一丧夫不久的寡妇,身上素服也未褪下,即使汉代的女性再热情大胆,也不能这么毫无顾忌,毕竟她的意思摆明了是想男人了。

    伏牛山脉规模巨大,山势异常高峻雄伟,因其形如卧牛,故称伏牛山。到了地方自由菜府仆从前来引路,众人将马车寄托于山下树林,又留下一些亲信仆从看守,便跟着登山而去。

    前方传来泉水飞溅之声,声似闷雷,众人走去,见悬崖峭壁之下有一道瀑布,飞流直下,声如奔雷,澎湃咆哮,激揣翻腾,水气蒙蒙,珠玑四溅,每个水柱,每幅水帘,激冲下来,撞到山根的石头,碰得零碎,像千千万万的珠子。

    而瀑布下数十步的空地上,今日聚会的主人蔡邕正与一儒雅长者分座案几畅谈,两人赏着春景,听着瀑布,不时对饮,一副潇洒快意之感。

    蔡邕此时也发现伏泉一行人,对于身边那人大笑道:“翁叔,吾小友来也。”

    言罢,不顾身份形象跑了过来,不容分说,直接拉走伏泉,令其坐于另外一空旷案几。

    这一幕让伏完脸色不悦,毕竟其乃伏泉尊长,蔡邕如此作为可谓不顾及他的颜面,长者在哪有晚辈先入座的道理?

    不过想到自己能被邀请,便也释然了,毕竟仅凭他的名头,蔡邕是断不会邀请他来赴宴的。

    好在,蔡邕之后也稍感不妥,便又来与伏完赔礼,并邀其入座,不过显然蔡邕考虑失当,此处只有一张空余案几,好在伏泉与伏完乃是叔侄,同坐一地倒也无妨,而刘华等人则被菜府仆从拉入不远处的另一侧地点,和其他人家眷同坐。

    伏完刚刚入座,瞧见另一案几之人,脸色博然一变,大惊道:“翁叔先生!”

 第六十二章 文姬尚在怀中

    伏完这一声惊呼可是让伏泉诧异不已,毕竟能让伏完称“先生”的人在东汉实属少有。

    其虽于经学不显,但毕竟是正统琅琊伏氏学的嫡系传人,又贵为不其侯,堂堂秩比两千石的越骑校尉,一般的学术长者,其至多也只称对方表字外加兄长,今日却称先生,必是证明此人学问必定不一般。

    那人应已过不惑,未到五十,中等身材,面白短须,一派学者风度,伏完喊过之后,只听他行礼道:“见过君侯。”

    伏完并未应答,显然不想与其多谈,便转头对伏泉道:“流川,速来见过马大夫。”

    马大夫?

    翁叔先生?

    伏泉一怔,莫非是他?

    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