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皇戚-第3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驾到……”

    随着殿门口的寺人一声尖锐的叫喊声,刘宏在虎贲、羽林的引领下,缓缓步入大殿。崇德殿里顿时变了模样,何进也是被这一声叫喊惊醒,连忙收敛心神,随众臣一起行礼迎接。

    “臣等叩见陛下,陛下万岁……”

    轰隆一声,殿内众臣眼神一凛,随后齐刷刷地跪拜,接着各就各位,随后在刘宏一身令下,开始了今日的朝会。

    今日的朝会是临时紧急召开,百官公卿自然不知道刘宏的意思,纷纷正襟危坐,凝神静听皇帝的吩咐。

    刘宏见百官模样,便知他们心中所想何事,所以并未拖延,简单客套几句后,就直接进入主题道:“昨日朕收到并州刺史苞军报,言巴郡太守泉如今已出北地,破受降,得知鲜卑胡酋率兵远征,如今正领兵袭其王庭弹汗山也。”

    话语一出,满殿皆惊,多数人目瞪口呆,纷纷怀疑自己听错了什么,怎么回事,伏巴郡不是带兵平北地羌乱了吗?怎么突然去偷袭鲜卑了,并且拿下当年世宗孝武皇帝所建的受降城,开什么玩笑,他就带五千人马,还能分兵一边打羌人一边打鲜卑人不成?

    一时间,崇德殿内,窃窃私语不断,百官公卿都在猜测陛下何意,场面混乱,司徒杨赐见此,口中一声大喝道:“朝野重地,望诸公肃静。”

    顿时,殿内安静异常,随后便见杨赐起身,对上首的皇帝刘宏行礼道:“启奏陛下,臣赐有问。”

    “杨师有何事启奏?”刘宏回道,其实心里他自然知道杨赐要问什么,不过毕竟是皇帝,现在又是在朝堂,一切问话都得按照规矩来,不能乱了君臣规矩。

    “臣请奏问陛下,巴郡太守泉,本率兵平定北地先零羌乱,何故如今出兵北征?若其人擅自为之,则犯欺君大罪,望陛下告知……”

    见杨赐这般认真,刘宏莞尔一笑,他自然明白杨赐意思,倘若伏泉平了羌乱之后,擅自调兵北征,那就是欺君大罪,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说不好是要沙头。

    当然,刘宏自然不会让自己的心腹爱将受死,只见他笑着回道:“此乃朕之图谋也,孤前番令北地郡守嵩上奏,言其郡内先零羌乱,望朝廷出兵。后朕派巴郡太守泉,令兵并越骑校尉颎,明为合兵五千往援,实则有兵八千。”说到这里,刘宏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凉州并无战事,北地亦无羌乱,朕明令大军往援,实为派兵出凉州北地,征伐鲜卑,如今看来,此策甚佳,若鲜卑王庭为大汉勇士所破,则可尝先帝之夙愿,报三边百姓之血仇……”

    朝堂里,刘宏说的抑扬顿挫,将这事情说得明明白白,其话语里也是兴奋异常,可见他的心情有多好。而堂下的公卿百官却是集体失声,面面相觑,不知何言,这还是他们心中那个为宦官所掌控,只会买官卖官赚钱的皇帝吗?这样玩弄朝臣,用欺骗满朝的计策,偷袭鲜卑,完全和他们心中的那个刘宏的形象不符合。

    此刻,便是正在问询刘宏的杨赐也是有些失声,站于朝堂之内,不知何言,毕竟此事于他来说也算头一遭了。想想看,大汉有几次出现汉军只驱草原敌国腹地,除了霍去病战匈奴,远征漠南,封狼居胥;窦宪驱逐北匈奴,勒石燕然外,也就有伏泉这一次直接袭击鲜卑弹汗山。

    如果伏泉这一次胜了,汉军破了鲜卑王庭后,那皇帝他们这些朝廷三公九卿,不也可以在史书大记一笔吗?毕竟,前方战士在战场杀敌有功,而后方,可都是他们这些文官士人在准备后勤的,这等盛世,他们当然要插上一手了?

    “臣赐恭贺陛下扫灭鲜卑异胡,大汉社稷永存,犯汉者虽远必诛……”杨赐连忙放下刚才质问的话,直接改口,行礼恭祝皇帝起来。

    在杨赐说完以后,殿内其余百官公卿也是跟着喊道:“臣等恭贺陛下,大汉社稷……”在场多数都是人精,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既然皇帝为伏泉背书了,当然不会再去问凉州的事情,改而赞颂皇帝。

    一时间,崇德殿里,皆为祝贺之声,宛如盛世之象。

 第四百六十八章 张然明起复凉州

    看着朝堂之内,满殿群臣都对自己臣服,刘宏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不由得,他对于向自己提出此策的贾诩甚是想念不已,顺带着对举荐贾诩的伏泉也是怀念异常。

    若是这些可以给他献策的良臣能再多一些,少一些反对他开西邸捞钱,不用于国事的人,那该多好,难道身为皇帝,就不能拿国库的钱供自己享乐吗?再说,政事、军事,难道我这个皇帝都没出钱吗?没钱,国家朝廷还能运转吗?而且与世宗孝武皇帝比,自己花的那点钱根本及不上其花光国库享乐打仗半分……

    刘宏心里满腹牢骚,不过却知道此刻是何等场合,毕竟是国家商谈政事的朝堂重地,他要想事情可以回去慢慢想,现在还是宣布政令要紧,所以他之后再未多想,而是很快便说出这次召集群臣的主要目的,

    其实今日朝会的目的很简单,自然便是讨论调兵出征鲜卑一事,不然难道还要放过鲜卑,让它恢复元气吗?而随着刘宏与群臣朝会商议,汉军此番出征一事,各路主将也随着刘宏的旨令纷纷出炉,汉军也在一日之后,正式出京。

    京师雒阳,随着消息传出,汉军出动,北征鲜卑,在披坚执锐的汉军禁军精锐们,出了雒阳城,在刘宏命令的各部将帅的带领下,直往北疆而去后,这也预示着大汉帝国正式向鲜卑宣战,大汗帝国开始向鲜卑这个入侵汉国无数次的敌人,报大汉帝国与他数十年的血仇。

    与此同时,汉朝的天使也在这一天,快马赶到了弘农郡华阴县,来到了已经禁锢在家,赋闲的“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府邸。

    “大人,陛下圣旨已令,何去何从,望大人思之。”

    随着皇帝刘宏的天使传达起复张奂的诏书后,那天使便恭敬将诏书交给张奂,说出了自己的顾虑,这天使称呼张奂“大人”,自然和张奂极有联系,没错,他便是张奂的次子,黄门侍郎张昶。

    张昶,字文舒,是“草圣”张芝的弟弟,和其兄一样,张昶也擅长书法,尤善章草,其书法也仅仅略逊于其兄张芝。其年龄略小于兄长张芝,不过和其兄隐世在家不同,张昶却是入仕为官,毕竟,除非张氏不想家族壮大,否则必须有人在朝堂为官才行,在这个看重世家大族出身的年代,人才一旦断层,无人出仕朝堂,那对于家族而言却是很可悲的。

    如今,张昶因其父张奂之故,被朝廷任为黄门侍郎,而正好此番刘宏需要派人传旨,让张奂起复,大概是为了体现皇帝对臣子的关心和爱意,刘宏便亲令张昶前来传旨。

    “勿需多虑,吾既已存征伐之心,自当陛下有命,提三尺长剑为君分忧。”张奂看了一眼自己的次子,有些浑浊的严重满是慈爱和快乐,毕竟次子入京为官多年,很少回家,如今能多看几次,自然十分开心。

    “孩儿非劝大人避世拒征,然大人年高,大军远征艰献,儿怕大人难受行军之苦。”张昶语音哽咽的说道,二人身边的张芝和张猛听后也是连连点头,不过这件事他们自那日伏泉走后,也曾劝阻过父亲几次,可是最终都被固执的父亲推脱了,索性再也不劝了。

    “勿劝,勿劝,马文渊所言不假,‘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皇甫威名已卒,段纪明率兵远征塞外,‘凉州三明’独存吾张然明卧榻于儿女手中,此若传至天下,岂非令天下人笑吾畏死乎?当去!当去!”

    看着儿子的脸上,张奂心中亦有所感,不过却是佯装大笑回道,声音里有种看透世事的苍凉。毕竟他今年已经七十七了,对于常人来说早该入土,再多活几年又如何,还不是顶多在儿女身边老死吗?对于他这个半生戎马的儒将而言,这明显不是他想要的,从军带兵,会让人上瘾,即使是以文从军也一样,像张奂这样的将领,最渴望的还是死于沙场之上,为国尽忠,已马革裹尸而还,这才是血气男儿的最终归宿。

    这边张昶见劝不住父亲,也不再劝了,他也只是如此一说而已,毕竟他不信自己兄长和弟弟这段时间没有劝过,而张奂依旧如此坚持,只能说明他心中已经存了死志,即使死亡,张奂也要带兵出征。

    “既如此,孩儿愿大人父出塞,服侍膝下,望大人应允。”当然,张昶劝不住父亲,并不是说他就让自己率意而为,只见他直接跪倒在父亲张奂面前,请求张奂让他随军服侍。

    就在张昶跪倒请求父亲应允之后,却见那边的张猛也是跟着跪倒,大声说道:“孩儿亦愿随大人、兄长远征,望大人应允。”很明显,这小屁孩还没把张奂勒令他在家呆着的话听进去,依旧想要出征。

    那边张芝见此,也是跟着跪倒在地,不过他却是没有跟着说要随张奂出征,而是劝张奂同意弟弟张昶的建议道:“文舒所言极是,此去塞外远征,路途艰险,大人年岁以高,诸事难以为继,不若令文舒随行,侍奉大人,排忧解难……”

    “胡闹!”张奂狠狠说道,一下子打断了张芝的话,当然他这话自然不是对长子张芝说的,而是对小儿子在张猛说的,当初张猛出生时的预言,可一直在张奂脑中徘徊,他可不想让自己小儿子冒险。只见他接着用严厉的语气对张猛说道:“吾出征塞外,尔需苦读经书,与伯英学之,知否?”

    父亲的话令得张猛一颤,他本想反问为何如此,不过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口,只是点头应诺道:“孩儿明白。”

    “嗯!”张奂颔首,然后转头看着自己长子张芝道:“汝弟顽劣,汝在家需看护其人,莫令其多生事端,另家中诸事尔需尽心扶持……”

    一番诚恳的劝告,随着张芝郑重的一声“诺”,以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