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看朝堂诸公皆言罢除宋酆兵权,司空杨赐起身道:“临阵换将,兵家大忌,请陛下三思。”
刘宏点头,言只小败,不能一概而论,便就此作罢。袁隗等人亦未想一次就拿下此事,便不再言。
后又有议郎上奏道:“扶风人苏不韦,擅杀大司农李暠,其罪不可免,请陛下彻查。”
话音刚落,朝堂诸公脸色一变,纷纷向其望去,暗道何人欲拆党人之台,毕竟苏不韦之名,党人领袖郭泰可是好好夸了一遍。
第五十一章 段纪明欲挖墙脚
党人,如果放到明末类似于后来众正盈朝的东林党,当然东汉可没有党争,有的只是党人与皇帝争权而已。
后世曾言东汉亡于桓、灵二帝宠信宦官,其实不然,汉代宠信宦官的皇帝不在少数,为何偏偏只桓、灵二帝被骂?
盖因党锢而已,后世史书多为儒家学者撰写,其写书初衷便抱有一定对士人党人的同情,不说灵帝的谥号是后来士人团体报复,只谈桓帝谥号。
中国古代所有帝王死后都会被上谥号,汉桓帝也是如此,他的谥号“桓”代表了朝廷在他死后对他的官方评价。
“桓”可绝对不是恶谥,按《逸周书·谥法解》:“辟疆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
不说桓帝时期,汉羌百年战争结束多为其功,便是欧洲派遣使节不远万里远渡重洋外交,也不是后世很多拥有美名的皇帝可以比的。
你能说汉桓帝是个坏皇帝?
他的一生,其实是勤于政事的一生,也是武功赫赫的一生。导致他死后蒙上恶名的,正是由他掀起的第一次迫害士大夫的党锢运动。
就像现在的朝堂一样,朝臣除了依附宦官一派外,便是党人或者心慕党人之人,便是少数官场老油子也是对党人心生同情,是以即使经过前后两次党锢之祸,党人依旧是朝堂不可小觑的势力,东汉立国种下的恶果在这时候已经逐步显现了。
由此,也可看出党锢之祸,除了皇帝受了宦官谗言以外,未尝没有清除党人势力的原因。
现在,竟然有人奏疏要将党人已经为其免罪,大赦天下之后还乡的苏不韦重新审理,这不是赤裸裸打党人的脸还是如何?
一言激起千层浪,朝堂诸公纷纷向此人望去,待看到其人时,纷纷怒视皇帝身边宦官,因为其人本乃无名之辈,却因攀附宦官而得议郎之职,现在出言,不是宦官要再次挑事打击党人吗?
党人怎能忍受,苏不韦一事是已逝“八顾”领袖郭林宗出言定义其无罪,是以纷纷谏言此事不妥,而宦官一系,见那议郎上奏,只以为乃是张让、赵忠等人吩咐,因此极力请旨彻查,一时间朝堂吵得不可开交,最后无力控制的刘宏直接退朝这才稍安,只是事情已经出了,党人会看在皇帝面子上放过宦官吗?
就在朝堂诸公下朝窃窃私语,讨论如何应对宦官反击时,司隶校尉段颎则一言不发,他在考虑如何向皇帝请奏惩处苏不韦。
本来苏不韦拒绝其征辟,让他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已决定派人灭之,未想今日竟有如此良机,若是朝堂之上定其罪,报仇岂不是轻而易举?
伏泉知道此事,心中松了一口气,只要朝堂注意力不放在宋酆兵败便好,待得外朝与宦官争论完,估计宋酆也该用一场小胜堵住众人之口了。至于那谏书议郎,在他看来应是宋后安排之人,而为何其依附宦官,只有其自己知道了。
时光悠悠,朝堂纷乱之事对伏泉来说为时尚早,他说到底只能算是一个最高领导人钦点的预备官员,纵使有事他也难以插手。
夏日炎炎之季,出门一趟,豆大的汗珠便会浸湿衣衫。
百味坊里,朱红华贵的屏风里,伏泉捏着自己手中的棋子,一动不动,看着棋盘手中的木质棋子,不断摩挲,脑子里隐隐冒汗。
前世今生他本就不是下棋好手,这一世来还是和贾诩学习切磋的,可惜估计是没这方面天赋,两人对弈总是败多胜少。
宽大的围棋棋盘上,纵横分界不过十七道,毫无美感的木质方形棋子,已堆满了近半棋盘。对面之手气势如虹,攻势汹汹,每每伏泉苦死若久,刚刚落子,对面之人也迅速落子,令其颇有招架无力之感。
也是,自己一臭棋篓子,怎么是贾诩这毒士对手?
此时已过百手,眼看就要再次认输,可伏泉又一次被贾诩打败哪能服气?
你是历史名人,乱国毒士由如何?
现在也只是我的太学好友而已,抱怨了声有内急,需要出去排泄,起身走时像是无心之失一样,坐得久了,反应不便,“哐当”一声,一个没站稳就倒向了棋盘,把眼见分出胜负的棋局打乱。
贾诩眼眸一挑,怎能不知其意,捋了捋胡须意有所指道:“流川这般胡来,枉为名门之后。”
伏泉怎会承认故意捣毁棋局,任贾诩如何说,就是咬死自己无意。看时候差不多,正色说道:“此前所为真乃吾无心之失,来日再对弈几局,围棋本是博戏小道,不可太过计较。”
“既如此,以后休要与诩对弈,汝之棋奇丑矣。”
“文和莫怪,吾二人相交,岂能因一博戏之技,而废私谊乎?”
“哼。”贾诩冷哼一声便去案几上寻了酒来痛饮,伏泉知晓贾诩性格,见之心喜,其已不怪,赶紧上前与其畅饮。
其实伏泉的话没错,当今围棋评价一直不高。春秋战国时还好,当时已在社会广泛流传了,《左传》和《论语》里都记载了涉及围棋的故事,《孟子》中更是记载了著名的专业棋手弈秋。
不过到了西汉初年,社会对此十分反感。贾谊言:“失礼迷风围棋是也”。他认为围棋是扰乱礼教、破坏民风的东西。
中国古代历来十分注重长幼尊卑的礼教,而在棋盘上,双方平等,这种理念的盛行,在贾谊眼中当然是大不敬的行为。而西汉杜陵杜夫子善弈棋,为天下第一,便被世人所讥。
当然,最重要的围棋不得普及的原因是被当做博戏,即用于赌博。
东汉自班固以来,李尤、黄宪、马融等大儒相继对围棋加以肯定,使围棋摆脱了博戏的观念,然而玩物丧志的名头仍未摘下。
又因此时围棋毫无美感,以及为了防止模仿棋而产生的座子等规定,颇令人感觉无趣,是以围棋时下还未上升到后来的琴棋书画的地位,因此在普通士人之间多为不屑,评价很低。
酒过酣罢,浓烈的酒精刺激,配上炎热的气温,贾诩很少见的解开儒袍,不顾形象的躺在地上,忽然说道:“流川,段太尉遣人书信于吾,欲征辟吾入太尉府。”
第五十二章 刘坚
段太尉,便是段颎。太尉李咸因禳灾而被罢免后,太尉位置久悬,十日前刘宏下旨,陟司隶校尉段颎任太尉。
传闻其升官因其送钱财于皇帝宦官,对于刘宏的贪财性格,买官卖官,伏泉也是无话可说,或许因国库空虚,极速揽钱,但其中有没有他的私利作祟只有他自己知道。
话说段颎这段时间真有种舍我其谁的气势,苏不韦最终还是被彻查了,段颎与宦官合力,硬生生的砸党人眼皮子底下,将其从扶风下狱。
不过其却未历史一样满门被诛,因河南尹羊陟联合众人,联名上书,具陈苏不韦为父报仇前事,又以伏泉怒杀曹破石之例为由,恳请刘宏开恩,最终刘宏下旨令其流放辽东,宦官最终还是胜了。
现在,段颎征辟贾诩到底是何意?无心还是故意?是听闻贾诩名动西州之名,征辟同乡,还是知道其与自己这个外戚交好,有意为之?蓄谋什么?
“文和愿去乎?”伏泉焦急问道,暗道以贾诩明哲保身的性子,估计定会去的。
贾诩笑道;“吾已拒之。”
伏泉面露异色,惊讶不已,这是贾诩的性子吗?
有官还不去做?
纵使其与自己近来走的颇近,但贾诩本是凉州人,与段颎同乡,又得凉州名士阎忠赞其有张良、陈平之智,其入太尉府段颎定然不会因其与自己关系而轻待于他,为何拒绝?
或许知晓伏泉疑惑,贾诩饮了一杯酒后,缓缓道:“段公于朝中虽意气风发,无人可制,然多为宦官撑于其后,使得皇帝信任,今陟三公之位,已是位极人臣,而观近年,天灾频繁,恍若乱世,恐得三公,太尉之位亦不长久。诩自认与段公无缘,早早婉拒,言返乡后,被举一孝廉亦可为官,也省得徒生多事。”
暗暗松了一口气,伏泉暗道,果然史书记载不假,贾诩深谙明哲保身之道。
的确,按其所述,段颎在太尉一职上待不长久,此时接受征辟,无异于贴上了段颎标签,现在可不是三国乱世,能无耻的随意改换门庭,纵为世人不耻也不怕。
想段颎投身宦官结怨无数,若是一朝失权,后果难测,既然如此,不如早早断了段颎之念,同时又适时提示段颎,其意欲孝廉,既给段颎留了颜面,又完成自己本意,果然不堕“明哲保身贾文和”之名。
东汉故主与门生故吏之间关系极为复杂,荐主与举主之间有一种类似于君主与臣子的关系,更有甚者,只听其上司长官之言,却不停君王之命。这也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忠心汉室之人少之又少的原因,为何?
盖因汉代承前秦遗风,像太守以及后来的州牧,组建幕府,自成一国,与古之诸侯何异?州郡官吏多为太守、州牧征辟而来,其多忠心,动辄自称本国、本朝,视太守、州牧为国君,朱儁、公孙瓒等人何以成名?
靠的就是对郡守无比忠心,危急时刻不离不弃,最终得到天下的赞许。后来董卓擅杀故主袁隗,最终招受天下骂名,亦来源于此。
六月,北海地震,地动山摧,青徐之地哀鸿遍野。传闻地震之所,楼阁房舍,仆而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