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虽然伏泉曾经是想见张则,但也还没到那种特别相见的程度,他这样说纯粹只是官场之间的客套而已。至于为何相见,自然是他的“卧虎”之名了,毕竟听到“卧虎”这个名字,伏泉心中就不由有种恶趣味,暗想这家伙和后来的“卧龙”诸葛亮有啥亲密关系,竟然号称如此接近。
不过,恶趣味终究是恶趣味,伏泉稍微想想也就知道是自己想想的天马行空了,这张则是益州人,那诸葛亮可是自己老乡徐州人,怎么可能有联系?而且说到底现在的诸葛亮估计还在他父亲诸葛珪酝酿着,还是个准备成为游泳比赛冠军的“蝌蚪”而已,连个影子都没有,自然不会和张则有任何联系。当然了,如果要说后来诸葛亮执掌益州,成蜀汉丞相的话,两人之间也是勉强能联系起来的,只是那也是往后的日子了。
“谢过伏巴郡妙赞,则些许威名,如何可比伏巴郡之功?当时则于汉中,闻将军平板楯蛮乱,亦是欣喜,大汉就此又出一名将也!”张则说话很谦虚,而且极力推崇伏泉,明显深谙官场低调之风,毕竟说到底虽然张则功大位尊,但伏泉也不差,况且又是皇帝身边红人,京中贵戚,除非他脑子秀逗才和伏泉显摆自己,无疑如果他真这么做,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张中侯过誉,泉尺寸之功,如何可称名将?诸般战事,皆赖陛下慧眼,大汉宏福,方可取胜也。”伏泉当然也不会被张则的话语弄得自傲,适当的转移了话题,直接把锅给皇帝刘宏了。
“伏巴郡所言极是,此皆赖陛下慧眼,大汉宏福也!”张则也是官场之人,如果不知道伏泉转移话题,也是连忙适时回道,毕竟今天的事情肯定要传到皇帝刘宏耳里,能有在皇帝眼里多露脸的机会,想当官的人当然不嫌多。
张则,字元修,南郑人也。为牂柯太守,威著南土。永昌、越帯哪庇矗吩蚧涣倨淇ぃ嘹啥梗旁弧拔曰ⅰ薄R苑サ已ɑで夹N荆绨莘龇纾只涣俟鹧簦云降猎簟0涂ぐ鍢J反,拜降集校尉,镇汉中。徙凉州刺史,又为魏郡太守,所在称治。灵帝崩后,大将军袁绍表为长史,不就,丞相曹公拜度辽将军。
摘选自《华阳国志》
“夫民劳而实费,又无尺寸之功,破宋肥仇,而世负其祸矣。”摘选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一》
“虽亡尺寸之功,媮得避嫌之便,而亡后咎馀责。”颜师古注:“慊亦嫌字。”摘选自《汉书·赵充国传》
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军中侯
对于张则,伏泉还是感觉良好,毕竟两人也算是在同一战场共过事情,有的东西伏泉还是能感受出来。
虽然张则在当初平定板楯蛮乱时,只是拜降集校尉,镇守汉中而已,但是其人能不让巴郡板楯蛮兵,数败板楯蛮,不让板楯蛮乱兵危害汉中,也是足见其能。他不似许多地方名士一般不知兵事,相反士人出身的他文事并非不佳,却和其他文士不同,以武事见长,从他丰富的履历便可看出。
而且这张则又忠心皇帝,深得皇帝信任,此番能调任北军中侯一职,除了是他长于武事以外,也与他得刘宏信任有关,毕竟北军是京师雒阳的最重要的禁军,非皇帝信任之人,根本掌握不了,这么说来,他也算是现在大汉朝文官里一种异类。
当然,伏泉不知道的是,若非他当初平定板楯蛮乱太快,抢了张则的不少功劳,不然现在的张则已经凭着平定板楯蛮乱的功绩,成为凉州刺史了。要知道凉州可是大汉西北方的最重要边疆,其为刺史,可见其位尊贵,不过和执掌京师北军的北军中侯比起,这么说来现在张则与历史相比也算是混得不相上下。
与张则攀谈完,伏完便依次引介张则身后雒阳其他诸将,越骑校尉段颎、屯骑校尉何进等人伏泉自然是认识,其他之人多数也只听闻其名,今日也才得缘一见而已,不过很显然,都不是后世有名之人,因为倒是没有出现什么让伏泉新奇的人物。
至于为何张则能在段颎、何进这两个人前被介绍,却是因为张则是他们的上司,所以才有这份礼遇。毕竟,段颎说到底也是大汉朝廷内部在职的“凉州三明”里唯一的老资格名将,还曾两度出任三公里的太尉一职,这资历显然不是张则能比的。而何进,更加不用说了,无论其他,仅凭他妹妹贵妃何氏生下皇长子“史侯”刘辩,就不是张则可以比拟的。
汉制,北军中候一人,官秩六百石,其监管北军五营,防卫京师重地。所谓北军五营,其实为屯骑营、越骑营、步兵营、长水营、射声营,分别由各自所在的校尉掌管。北军中候手下除了北军五营外,还有七名属吏可以差遣,这些属吏由北军中候自行征辟,而北军中侯征辟属吏的时候只用知会一下大鸿胪即可,至于属吏的俸禄却为一斗粮食。
前汉武帝时设置了中垒、屯兵、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统领北军,其中中垒校尉就是北军中候的前身,中垒校尉负责北军营垒之事,营垒即军营和军营四周围墙、鹿角之类的防御设施。当时汉朝曾设置监军御史监护北军八校尉,又曾设卫将军以统领南北军,这两职皆不常置。不过直到本朝光武复国之后,不止是罢免天下材官,缩减地方兵力那么简单,为了加强中央对军队管制的效率,其精简八校尉为五校尉,撤去了中垒校尉,以北军中侯领北军五营,胡骑营并入长水营,虎贲营并入射声营。
这也就造成今天的北军中侯监管北军五校尉的局面,当然,五校尉虽受北军中候监管,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下属,其职位有些类似于后世的监军,品秩低权利重,毕竟北军中侯才秩六百石,而其他五校尉都是大汉秩比两千石的高官。
不过,莫看北军中候虽然官秩不高,仅仅秩六百石,却掌控着大半禁军,对京师重地,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就任此职,不仅代表其人能在皇帝心中留下瞩目印象,就是日后外放,也绝对不是一般位置可以打发,比如历史上后来“八俊”之一的刘表,也是在就任北军中侯后有了带兵资历,才能顺势代王睿被委任荆州刺史一职。
离开雒阳一别经年,朝内诸多人物皆有所变化,伏泉在伏完一番介绍下,和各式人物都打了招呼,这才率领麾下兵马和在场北军诸军一起入得雒阳城中。
此时雒阳城中的皇宫里,百官也是齐聚朝堂,和坐于上首的皇帝刘宏一起,等待车骑将军宋酆带人迎接得胜凯旋之师入宫。皇帝本人自然不会说亲自出迎臣子了,伏泉毕竟只是按照旨意,快速平定江夏蛮乱而已,这点功绩如果都要皇帝亲自出迎,明显是绝对不符合他的身份的。
“让父,宫外可有消息?”殿内,刘宏又一次着急的问了一遍张让道,他十分喜欢享受那种打了胜仗,受众臣膜拜的感觉。
在位已经多年的刘宏,十分喜欢前汉武帝那种坐于深宫享乐,还能运筹天下的一生,并一直以此学习,不过显然享乐他是更甚一筹,而军事就差了些,若不是出了伏泉这个和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一样的怪胎外戚将军,恐怕他根本不可能一次次享受到胜利的感觉。
因此,为了再次享受被群臣朝贺武事,受天下追捧膜拜的感觉,刘宏这几日连西邸都很少去,就一直在等伏泉回京,将叛贼贼首黄穰献出,授首京师。
今日,更是知道伏泉要到达,直接急不可耐的让车骑将军宋酆带来一众北军去迎接,这架势不可谓不大,当然,以伏泉的功绩和他外戚的身份来说,倒也是无法让人非议许多。
“北军中候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监五营。注汉官曰:‘员吏七人,候自得辟召,通大鸿胪一人,斗食。’”
摘选自《后汉书·百官志四》
“右属北军中候。本注曰:旧有中垒校尉,领北军营垒之事。有胡骑、虎贲校尉,皆武帝置。中兴省中垒,但置中候,以监五营。胡骑并长水。虎贲主轻车,并射声。”(这个虎贲营并不是虎贲中郎将所统领的虎贲军)摘选自《后汉书·百官志四》
“上计吏辟大将军府,迁北军中侯,在位十旬,以贤能特选拜荆州刺史。初平元年十一月到官,清风先丘,莫不震肃,奸轨改节,不仁引颈。”摘选自《刘镇南碑》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少知名,号八俊。长八尺馀,姿貌甚伟。以大将军掾为北军中候。灵帝崩,代王睿为荆州刺史。”摘选自《三国志·魏书六》
“上计吏辟大将军府,迁北军中侯,在位十旬,以贤能特选拜荆州刺史。初平元年十一月到官,清风先丘,莫不震肃,奸轨改节,不仁引颈。”摘选自《刘镇南碑》不仁引颈。”摘选自《刘镇南碑》
第三百九十二章 国之肱骨
这章为书友王维栋的舵主加更,虽然他只要求一个龙套,不过我还是自觉码一章,毕竟泉释还是喜欢东野圭吾那句话,所有人都该感谢付费的读者,因为正是他们,才能保证大家有书可读。
皇帝的话让张让心里很不好受,特别是最近几日,刘宏一直催促他询问伏泉那支得胜之师的行程,这对一直要帮助何家,让“史侯”刘辩有机会登顶的张让等一系的宦官如何能好受?
虽说宋氏后位稳固,他们想要扳倒宋氏无疑千难万难,但是既然如今扳不倒宋氏外戚,那他们就只好直接向着太子之位进击,这也是宦官与何氏退而求其次的想法。毕竟,纵观大汉,也不是没有庶出的皇长子即位,抢了嫡系的皇后所剩皇子的帝位的先例。
想当年开国皇帝刘秀就干过这事情,当初不久将郭皇后所生的皇太子刘彊改为东海王,继而之后让阴皇后之子刘庄即位,要知道当时刘疆不止是太子,还是长子,这样的绝佳登位机会都可以被改变,放眼如今何氏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