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皇戚-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秦川话中所言之“黄将军”,便是指叛军统率黄穰,其自起兵反汉以来,随着兵势猛增,攻略数地,在他带兵围攻庐江郡郡治舒县时,为了增长多日不克城池的士气,自号“将军”,并对手下兵将大肆封官许愿,故有此称。

    “嗯!”马胡被秦川这么一提醒,原本脸上的兴奋大意之色锐减,逐渐深思起来,面上愈发沉着冷静。

    的确,战场之上,形势瞬息万变,自己前番就是因为轻敌被伏泉百里绕袭,最终却把将军黄穰信任他,派他守卫的蕲春县城就此丢了。若不是自己深得黄将军信任,说不定此刻他这渠帅也做不了了,今日是他马胡的复仇之日,绝不能大意。

    自从马胡、秦川他们被伏泉打败,驻扎的蕲春县城被伏泉攻克,接着逃到黄穰处后,这渠帅马胡就被将军黄穰狠狠训了一顿,督促他要学习汉人兵书,以后别再如此粗心,中计再打败仗。

    毕竟是黄穰手中心腹大将,马胡在被批评之后,就一直向他的副手秦川虚心求教,请秦川交他汉人的文化知识。数日之间,如果不是他那不同于汉人的发型装扮可以辨认,旁人看之,俨然会把他当成是认真好学的汉人学者,正是因为有了这数日的“速成”教育,这才有他刚才用了《庄子》里面的“螳臂当车,不自量力”的典故来回话秦川的。

    看到山下汉军依托车阵之术,死死的在山里不大的区域内,和人数是他们三、四倍有余的叛军极力周旋。汉军虽然人数不占优势,可无奈碍于战场被汉军突然“分割”成狭小地域,在短时间内却是极大的缓解了汉军人数不足的劣势。

    叛军人数虽多,却在汉军依靠车阵的防御加成下,使得原本想要靠人数优势冲锋的叛军根本难以发挥他们的优势,只能如同添油一般,不断的往那片此刻可能是人肉绞肉机一样的“车阵战场”,一点儿一点儿的去消耗自己手中那些兵卒的生命。

    此刻,战场局势已然没有马胡原本预料那般顺利,果然是自己太小看了伏泉了,这位少年名将上次胜他可不只是计谋那么简单了,自己得再加把力,不能任由大好局势被伏泉破坏。

    马胡眼神一凛,再无半分迟疑之色,举起手中大铁锤,他一边向山下冲去,一边高声喊道:“二三子!推翻暴汉,就在今日,弓弩兵护卫秦先生,其余人等随吾杀。”

 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汉郡武库

    眼见山下局势不对,马胡当即决定派上所有力量,毕其功于一役,就是靠一波汉军抵抗不住的冲击来彻底破了汉军的车阵之术。

    这一刻,马胡准备速战速决,直接凭着人数上的优势冲垮汉军。到时候,拼人命,堆也能将山下这群人数少的汉军堆死,即使他们有着武器装备上的优势,也一样难逃失败下场。

    “喔……喔……杀!”

    杀声四起,山上剩下的被马胡留着护卫自己的数百叛军,举着兵器相互呼喝着冲下山来,和山下早先进攻汉军的叛军汇合一处。在有了主帅马胡的亲自下场后,原本因为汉军车阵的消磨而降低的士气又为之一振,在一次汹涌向汉军袭来。

    此刻的山上,明显只能作为军师,却没有多少战斗力的秦川,望着乱哄哄的己方,眉头不由死死皱起,这等军队还想反汉自立,真是不自量力。

    秦川心中不由暗道,这些泥腿子组建的军队到底只能当乱贼一般的叛军,诚然,他们之中不乏有许多悍勇异常的江夏蛮人,而且经过连番攻城略地,也算是参加过万人会战,可是这军队阵型依旧是糟透不已。

    可惜了,己方叛军里没有什么精通兵法军阵的人才,即使大首领黄穰,虽然学问不俗,但也不是特别精通兵法韬略,自然也很难调教得出令行禁止的虎狼之士。

    看来自己也得为自己留条后路,别荣华富贵没跟着黄穰享受到,又把自己搭进去。不由得,秦川望向山下的汉军,眼中流露出莫名意味,只是他身边紧紧护卫他的几百弓弩兵,自然不知道他这心思,否则说不得当场把这有有二心的反骨仔射杀了。

    其实秦川之所以会对叛军失望,也是因为这些弓弩兵,确切的说是这些弓弩兵的“弓箭和弩矢”。想想看,马胡带着近两万的叛军出征,手下就只有几百弓弩兵,甚至他这两万叛军,还有人在用庖丁用的菜刀之类作为武器,甚至于依旧有人在用木棍,由此可见叛军的军事物资紧缺到什么地步。

    汉军好在马胡所率领的叛军弓弩兵只有几百人,否则如果此刻有数千弓弩兵,万箭齐发之下,汉军即使靠着木车以及覆盖全身的铁甲作为保护,那漫天的箭矢起码也要造成汉军在狭小的山下损失千余人以上,这损失对于现在因为从山上滚落的滚木礌石的缘故,只剩下三千人的伏泉来说,可是承受不起的。

    之所以江夏的叛军守城进攻多依赖他们缴获搜集制作来的火油罐头,除了因为叛军多数只擅长单打独斗,对正面决战很难有把握取胜以外,更大的原因就是他们本身的军械就十分不足。甚至于这次黄穰在攻克江夏郡郡治西陵周围四县后,却顿兵西陵城下,也是这原因,实在是西陵城内的汉军无论是兵员、军械、粮食都不缺的,有郡署源源不断的武库、粮库供给,叛军攻城无非是强行添加伤亡而已。

    因此,在无法攻破西陵,难以杀向荆州的富庶之地南郡、江陵等地之后,黄穰便改变主意转道往他家乡庐江攻去。这一次,他吸取了前面的教训,不在纠结于一县一地的得失,而是直奔庐江郡治舒县而去,毕竟与那些小县城的缴获相比,一郡郡治里面的战利品显然是多的可以将他手下的兵马全部装备起来。

    毕竟,汉朝各郡都有自己郡武库,基本都在郡治周围,当然这可不是汉朝一县的小武库可比的,这些郡武库里面的武器,全部拿出来,装备一支数万人马的大军完全不成问题。这也是汉朝各郡,除非必要,不然宁愿看着郡治周围诸县被祸害,也不会及时发兵相救的原因,终究与那些县城被叛军攻破相比,郡治被攻破,除了地方颜面无存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地方郡署武库的兵器实在是太多了,长兵短刃,无一不全,甚至汉军的利器,床弩之类的强弩也有不少。假如这些被贼人拥有,那之后所带来的灾难是比区区几个县城被攻克更加可怕的。

    虽然现在大汉自世祖光武帝裁撤天下材官之后,各郡国武库已经不像前汉那样年年都大规模制造运输兵器了,但随着大汉历年来的积累,各郡国武库的兵器数量依旧不可小觑。加之,汉承秦制,大汉各郡国对于武库里的管理极严,除了日常的军械保养,防止武器会因为时间日久而被破坏以外,还对兵器有着专门的整理标记,谁没保养好或者遗失就找谁,完全保证了兵器的安全和完好。

    所以,对现在急需要兵器来彻底为自己手下兵卒换装的黄穰来说,既然错失了江夏郡郡治西陵县的武库的机会,那么这次去庐江郡舒县,就不能浪费舒县的武库,只要拿下舒县,他的军队就将彻底变了样子。到时候,即使没有名将帮他操练兵马,仅凭他手下兵马的人数,黄穰也有信心,靠着以战养战练出一只精锐。

    山下,汉军依附着各自身边的木车,三三两两的靠在一起结阵,对于那些凶猛冲来的叛军凛然不惧。经过了刚才初次的和叛军的短兵相接,汉军此刻对于车阵拒敌已有心得,加之靠着车阵,远远杀伤了数倍于己的叛军,士气和军心已从刚刚在山下被叛军伏击,从他们的滚木礌石以及箭矢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倒是对叛军再次提升的攻势没有太多畏惧。

    在靠着木车的掩护,又一次躲过了叛军弓弩的射击后,面对已然将至的叛军,汉军如同刚才一样,在车后的汉军拿出手中的弓弩对着叛军直射,前面的汉军则拿出长矛大刀,在木车之间将一个个首先冲进来的叛军砍杀刺死。

    当然,叛军人数众多,各处的汉军在造成叛军数十人伤亡后,就被气势猛增的叛军冲入车阵内。汉军只能一边后退,一边拿出大盾和长矛组成一种移动的“拒马”,作为保护后方弓弩兵的移动城墙,好让那些弓弩兵利用远程武器不断打击着密集而来的叛军。

    汉军后方,山脚中间的一处安全角落,伏泉在十余名手持大盾长刀的兵卒保护下,死死的盯着前方局势,他知道,反攻的机会马上就要来了……

 第三百四十五章 强弩长弓战不休

    百余辆零零散散堆放的木车旁,一身铁甲的汉军正与衣甲不齐的叛军殊死搏斗,双方在短兵相接之后,便已进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

    自从伏泉率汉军破了鄂县之后,有着蕲春、鄂县两县之地的缴获,以及沿路的征集搜缴,伏泉麾下总算能有一些可用的马骡,不过都被他除了分出一些不错的战马给斥候、军将外,其他的马骡都被他用于后勤运输了。

    总之,尽管有兵将反对如此浪费马匹,不过在伏泉的强制命令下,汉军远行的行军途中可以有更多的车马运输后勤了。当然,如果不是今天遭遇伏击,伏泉也没有想到,他当时的执着会成为今天的救命稻草。

    毕竟对于一支驰援的军队来说,多带车马无疑会降低行军速度,而且对于很多兵将来说,多余的马匹不如给他们上阵杀敌,也不该留着浪费在运输上。只是,伏泉有自己的考虑,毕竟一旦从荆州江夏进入扬州庐江,他和甘宁所在的蕲春县补给后方,两地之间的补给线无疑会被拉大。

    除非伏泉能一路直接和庐江太守汇合,在舒县获得补给,否则仅靠路上征集搜缴,显然是不够大军的后勤供应的。天知道那贼首黄穰,带着十几万兵马进攻庐江,沿路还会给自己留下多少东西,伏泉如果不自己准备足够的后勤军需,谁知道沿途会不会发生变故,到时候假如因为缺粮之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