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观马相所言,却是伏泉从未听过的言语,不知是出自哪里的道家典籍,便立即轻声问询他身边,此刻在外围听道的小道士。那道士本以为谁人如此无礼,此时竟然言语打扰他听那太平道渠帅的论道,转眼一看,却是新来祈福许愿的巴郡太守伏泉,连忙笑着回答说那马相讲的乃是《太平清领书》。
太平经?
伏泉一愣,随即恍然,这马相既然是太平道的大方渠帅,自然只会去讲他们太平道的传教经典典籍《太平清领书》了。
这《太平清领书》就是后世的《太平经》了,其内容驳杂,涉及天地、阴阳、五行、十支、灾异、神仙等,相传由神人授予方士于吉,就是那个被孙策忌惮从而杀掉的方士于吉。
后来因故,辗转流落到张角手中。
之后,张角得到这道士于吉等人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如获至宝,遂以“宗教救世为己任”的名义,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观念和社会政治思想,加上里面的妖言妄语,迷信蛊惑百姓,建立“太平道”,从而传道。张角信奉《太平清领书》,甚至将他所建教派取名“太平道”,也是因为《太平清领书》的缘故,而所谓太平道,便是即行太平之前之义,因为太平道,其文约,其国富,天之命,身之宝,就连张角自称“大贤良师”,甚至传道时用九节杖、赐予信众符水治病等也都是脱胎于那《太平清领书》的内容。
殿外,马相开始不断阐述着《太平清领书》的各种思想,其中夹杂了一些他们太平道的教义作为解释。不得不说,这《太平清领书》能让太平道一跃成为如今大汉的第一道教,也是有它的道理的,因为书里所表现的教义却是十分符合封建王朝中,受剥削严重的底层百姓的思想需求以及生活野望,这也怪不得愿意跟随太平道信道的人有那么多,以至于后来这些人多数都心甘情愿的随张角谋反。
《太平清领书》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一是重新构筑了早期道教的神学思想体系,即“天人合一”思想;二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为帝王“致太平”勾勒了一个人人向往、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图景,提出了一套“无为而无不为”统治术;三是提出了修道的教徒怎样修辟谷、食气、养性、房中、占卜、勘舆等修身养性术;四是向人们提出了财产共有、自食其力的善恶报应观念,指出只有人们信修正道,方可断除灾异而得道成仙;五是反映了平均主义和平等理想的朴素民本思想。
可以说其中的“致太平”,“财产共有、自食其力”以及“平均主义、平等理想”对当时的大汉底层百姓有着什么样的冲击,历代起义只要有了“平均主义、平等理想”,就不怪那些生活困苦的底层百姓要为谋反者卖命了,更何况这还是有一套理论基础的。
甚至于一些肉食者也对这《太平清领书》所提的思想十分认同,因此这才有张角即使有了谋反前科,汉朝的多数统治者依然对其置之不理,甚至于皇帝刘宏也对这本经书赞叹有加,当然了,对这些统治者而言,其中的“平均主义、平等理想”自然是妖言妄语了,最好能够删除才好,所以这本《太平清领书》在现在的大汉若非张角以此传道,不然说不得还是被官府私自收藏而已。
当然了,并不是说《太平清领书》是邪书,其能流传于后世,甚至为无数帝王所推崇,自然可取之处甚多,而张角的太平道只是歪曲《太平清领书》这部经书的本意,为他们的造反找到合适的理论基础思想而已。
不过,张角的成功除了《太平清领书》的缘故,也有当时的社会背景所致。在建宁、熹平之际,瘟疫“眷顾”着大汉帝国,神州大地上疠疫遍地,已经缺衣少粮的百姓哪里还经受得住,纷纷毙命于疠疫之中,绝家灭户的惨状时有发生。就在百姓的一片哀嚎声中,一个自称“大贤良师”的人出现了,用一部已经自成理论体系的《太平清领书》传道,辅之符水治病的迷信传道方式,给无数深陷黑暗的百姓一丝“曙光”,从而迅速壮大了太平道。
因此,此刻听着马相借着《太平清领书》阐述太平道教义的伏泉,却是有着一种后世看新闻联播的既视感。那马相就像后来天朝收了钱的“五毛党”,不断的吹嘘这他们太平道所想创立的美好世界,偏偏还有一本相传是神人传授的《太平清领书》的理论思想为基础,这有着一套完整的“天人合一”的神学思想体系的理论,自然十分能让人接受和信服,如果不是伏泉知道太平道的未来,此刻听了之后,心中竟然也有一种活在那马相所描述的美好世界该多好的冲动。
只是,很显然,马相说的终归是太平道,历史早已告诉伏泉,太平道是注定将会以悲剧结局的势力,即使他的教义有多么的亲民,可惜终究只是被歪曲叛乱分子所利用而已。
再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终归是要讲完的,伏泉听了一遍,初时还感觉这太平道有些意思,但到后来总听到那马相在不断讲解《太平清领书》经书要义时,总要提及“财产共有、自食其力”、“平均主义、平等理想”这些思想内容,却是渐渐顿觉得无趣的多。
这种东西,对于受限于封建王朝统治的大汉百姓来说十分有新意,甚至令他们心情澎湃,憧憬为之奋斗。但对于伏泉这个从后世而来见过太过这类理论知识的优良少年来说,却是无甚出奇,别的不说,便是他后世上学时,各种政治思想品德的理论知识不断由应试教育洗脑,再听这个千年前根本也不算完善的,只有一套普通的说辞的舆论洗脑,真是一点感觉也没有。
当然,这东西对伏泉没用,但对这时候的大汉百姓来说却是够了,而对这此时听道的五斗米道一众道士道姑来说,即使他们已经有人听过不少次太平道的讲道,也依然是面露惊异不已。
就在伏泉感到百般无聊之际,也不知那马相如何讲的,却是听到他突然大喝一声道:“推翻大汉,以造盛世!”
第二百九十三章 如何应对世家豪族
推翻大汉,以造盛世!
这话说的掷地有声,似乎生怕在场之人听不到一样,那马相如此正声大喊之后,又接着说道:“如今天下百姓困顿,汉室无道,暴政害民,依如前秦,吾太平道志在解百姓于困顿之厄,推翻汉室……”
之后马相再次重复,这次更是赤果果解释了,丝毫不掩饰他话语里对大汉的不满,号召百姓推翻暴汗,讲的极富煽动力,一下子伏泉觉得整个五斗米道里,在场中人里似乎不少人都有所异动,他们纷纷都脸色激动的点头,看似让人颇有一种马相高呼一声,他们就答应的一呼百应的盛况。
脸色十分难看,伏泉眯着眼睛直视着那面色坦然,似乎根本没说过刚才那话的马相,心中也是吃惊不已,这太平道胆子这么大,如此大张旗鼓的就敢在这么多人面前揭露反义了,随后想想也就释然了,如果不是这样,他们也就不是太平道了。
想想看,历史上太平道被迫提前起事,掀起了那场匆匆起事的黄巾浩劫,除了一方面是他们内部出了叛徒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他们实在是太自大了,自大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就像现在的马相,敢公然就叫嚣推翻大汉,再造盛世一样,似乎他们就像是天定之人一样,根本不把任何事情放在眼里。
后来会有那么多人在太平道起事前,都向朝廷告密太平道意图不轨,也是因为太平道公开传道时,言论太过“离经叛道”,常常直言灭汉的缘故。当然了,他们的思想伏泉也是想的明白,毕竟现在,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马,太平道都有自己的势力,对太平道里多数泥腿子出身的贫苦百姓而言,这就相当于打牌时,自己手握大小王,还清楚知道对方手牌,自然会产生一种百战百胜,根本不需要有任何顾忌的狂妄。
事实上也正如他们所料想的那样,若非是出了叛徒,向汉朝告密自首,恐怕如果真要让太平道准备充足,恐怕整个大汉真的会就此被推翻,让张角就此建立一个以神权宗教为统治基础的信仰国家了吧。
只是,很显然,太平道终究只是个注定是以悲剧结局收尾的势力,如果没有背后那些世家豪强的支持,或许他们根本就不会有二次起义的事情发生。从一开始,这张角建立的太平道,在他因为第一次起义涉罪而被释放之后,能够再次壮大太平道,就已经被有心人利用,注定成为了对方谋利的工具而已。
接下来,那马相又不断阐述汉室的种种失德,言语里不断显露对世家豪族的怨恨之情,颇为声情并茂,这些显然引起了在场许多人的共鸣。他们之中,虽然有一些世家豪族之人隐居向道,只是更多的人都是出身贫寒之人,毕竟能向张道陵那样真心求道,辞官不仕,一心只为寻找得道成仙之途的出身世家豪族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直到马相阐述完毕,伏泉也再无一点波动,因为他早已对这太平道失去了兴致。说来说去,这太平道也只会利用当今尖锐的社会矛盾来激起困苦百姓的反抗,再加之用宗教迷信的信仰来控制,再无其他新意,已然明白他们全部底牌的伏泉当然没有再呆着听那益州两个黄巾渠帅的吹牛言论了。
至于要不要现在就拿下这两个四处造谣,言语蛊惑百姓的太平道贼子,伏泉却是没有这种想法。记忆里,益州似乎一直承平,偶尔才有几次动乱,而这黄巾贼在益州起义他是没有什么印象,想来这马相、赵祗后来也无太多本事,只会靠嘴巴上的言语来蛊惑愚民百姓而已吧,可能他们刚刚响应起义就被平定也说不定,既然如此,自己何必趁现在太平道得到朝廷诸公和皇帝宠爱的时候,去趟这趟浑水,毕竟犯不着为这两个无能之辈惹怒了朝廷诸公和皇帝。
等到马相谈完他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