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过君侯。”
一番行礼,伏泉颔首,便问两人道:“此来何为?”
杨洪随即回道:“回禀君侯,城中甘氏在搜集粮秣厚衣,不知何故。另县内有流言起,言道见到大批锦衣贼人往东北而去,形色慌张,不知何往。”
第二百六十一章 扮装远遁
锦衣贼盗东往,这是伏泉和麾下谋士一早就预料到的,毕竟如今去往荆州的水路多已冰封难行,即使有江边可渡船而去,但也很难逃到荆州,这些锦衣贼人除非正面和朝廷大军对抗,不然只有逃遁一途,否则只有被官府一步一步紧锁包围圈,最终找到他们行踪而被歼灭。
只是伏泉总觉有些不对,这消息的准确性不得而知,伏泉对此深深的怀疑,毕竟这锦衣贼盗如今在这风声鹤唳的情势下,遁逃时不做伪装这么快就被乡野百姓撞到,这怎么说都不太正常,令人怀疑。
“流言可信乎?”
“回禀君侯,下官亦难确信,然百姓数人言见,不可不察。”
“嗯。”伏泉应了一声颔首道,的确,这些消息不能不慎重对待,不然说不得这消息就是真的。想了想,伏泉道:“令韩当率侯骑沿临江东北方向探查,不可放过一丝一毫线索。”
“诺!”杨洪行礼回道,伏泉带来的板楯蛮兵当然不会有什么探骑游骑部队,这些骑兵是伏泉来临江后调拨临江官署的马匹,以及抽调的一些马术娴熟的役兵和征发游侠恶少年组成的一只近百人的骑兵队伍,暂由韩当指挥。深知情报和部队机动性的伏泉,当然不能任由自己手下都是步卒,这只骑兵不需要战力有多强,只要能完本一些斥候骑兵该完成的基本任务便好,组建起来倒是没有太多难度。
“甘家搜集粮秣厚衣,可查明是何原因?”
“未曾查明,然其家仆对外言,乃为城外宾客购置。”
“既如此,派人密切注视甘家行踪。”伏泉点头,不可置否,这甘家的举动虽显诡异,他也怀疑这是甘家为甘宁那伙锦衣贼人准备的。
但是这未免说不通了,一方面百姓有看到锦衣贼盗往汉中去了,另一方面甘家刚刚和自己提议放了甘宁一伙,转手便大张旗鼓的搜集粮食往城外运,这怎么看都可疑,伏泉隐隐感觉甘家这样做是故意在引诱官府去追查的。不过,这又如何,没有锦衣贼盗的消息,但凡有一点甘宁的消息,他都得派人盯着。
现在锦衣贼盗的逃跑路线也就只有往东北方向紧邻的汉中郡遁逃了,不过他来时便已另派徐晃等将,各率本部兵马驻扎巴郡与汉中郡各处要道,除非这些锦衣贼敢从蜀地人迹罕至的山路小道逃窜,不然逃脱不了官府的围追堵截。
不过,纵然是伏泉他们在临江县署再如何猜测,此时临江城外的甘家庄园外,一众收拾整齐的锦衣贼盗们,此时谢别甘宁族兄,往西南方,巴郡郡治江州县的方向而去。
甘宁自纠集锦衣贼盗以来,至今所集结的两百余人,此时分散前往江州。此刻因为是避难,他们脱下了原本让他们在荆、益二州耀武扬武,纵横无忌的锦衣,而是换上了一般百姓所穿的普通衣服,为的就是不让过往的百姓起疑。
当然,不仅仅是锦衣贼盗最令人起疑的衣服,这次避难,甘宁手下的这两百余人也并非一起出行,毕竟这样目标太大,也容易令人起疑。他们被甘宁命令,分散前去,一队少则三到五人。多则六到八人,身上都怀揣着甘家早就为众人准备好的“传”,便于他们路上遇事查验身份。
“大兄,诸事谢过,宁无以为报。”
“自家人,何需如此,切记,令众人熟记‘传’上所记之人身份,若沿路役兵问起,只管报出‘传’上之人身份便好。”甘家在得到甘宁的授意后,除了做像搜集粮食、散播流言这些假的掩护以外,就是为甘宁麾下这两百多锦衣贼盗准备‘传’了,毕竟他们此行没有传,想通过临江县和江州县之间的城池要道,无疑是非常难的。
“宁谨记,大兄就此再会。”
“再会。”
一番稍显依依不舍的辞别,甘宁上了自己爱马,随着马蹄“滴嗒、滴嗒”的声音渐渐远去,他的身影也在甘家庄园前被拉的长长的,在这大雪过后斑白的雪地上,照射出一道寂寥的悲伤人影。
暖暖的阳光照在甘宁的厚衣之上,说真的,这种寻常厚衣是甘宁最不喜欢的,他最喜欢的当然只有锦衣了,只有穿上锦衣才能让他有种自己与众不同的感觉。可是,现在的情势逼得他只能伪装遁逃,捏紧了手中那枚上面显示自己身份为“王悦”的“传”,甘宁愤懑的用了挥了马鞭,就此离去。
那些锦衣贼盗手上的“传”肯定是甘家伪造无疑的,当然了,说是伪造,却不代表这“传”上的信息是假的。其实锦衣贼盗手上的各人身份,都是甘家在临江的宾客的身份,可以说甘家在甘宁的授意下,为甘宁手下的锦衣贼盗准备的冒名顶替的身份。
往来的官署役兵,设卡拦截他们,盘问身份的话,除非是见过“传”上的本人,不然根本怀疑不了,因为“传”上的身份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人物,不是胡乱杜撰伪造的。可以说,为了将危险降到最低,甘宁转移自己麾下的锦衣盗贼真是煞费苦心,先是故意迷惑官府,如果伏泉不接受甘家的贿赂,那就让官府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甘家身上,而他本人,则带着麾下的锦衣盗贼,乔装打扮,前往巴郡郡治江州避难。
江州县到临江县上的路上,虽然也有不少关卡,但是这些关卡很明显只是有点形势上的设卡搜查而已。毕竟江州县与临江县之间,隔着枳县和涪陵县二县,伏泉既然下定决心铲除锦衣贼盗,自然不会让郡内诸县闲着,都派了文书令他们备盗,除了让他们自己缉拿县内的贼盗外,主要就是防止锦衣贼盗流窜周围诸县为患。
在接到郡署全郡缉拿盗贼文书后,诸县也都相应在县内缉拿了一些贼盗,应付郡署的命令,当然他们也只是应付前一个命令,随便在县内抓几个盗贼便好,毕竟若是他们一个盗贼都抓不到,明显不可能,谁也不会相信一个县城竟然一个盗贼也没有。
至于后面防止锦衣盗贼的命令,他们只是简单设卡,只要不是形迹可疑,就让人通过,完全的应付了事。因此,大批前期伪装的锦衣贼盗就这样蒙混过关了,可见这些备盗的关卡,是有多么松散。
不过,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没有百分百的事情,虽然锦衣贼盗里有不少人蒙混过关,但还是有人因为露出马脚而被抓了出来,甘宁的谋划也就此泄露了。
第二百六十二章 瞒天过海
初雪刚刚消停不久,又是一场骤雪急至,当伏泉还在县署里冥思甘宁那伙锦衣贼盗音信全无,不知影踪时,枳县县署一封快马急报顿时让他醒悟,此时他已中了甘宁的瞒天过海之计。
这枳县快马紧急送来的信件里面虽然只是寥寥记载一伙穿着普通百姓衣服的锦衣贼人,拿着临江县并无官府并无案底的“传”,不去枳县各亭、里中借宿,只在各山野无人的屋子或者散居的民户中借宿。
本来这倒也没有什么,毕竟散居的民户手中并无朝廷通缉要犯的画像,那些遁逃的锦衣贼人多数手上都有一些不干净的事情,早已被通缉,画像各地官署所控制的地方都有。他们不去县城或者城外被县署控制的亭、里,就是怕因此暴露,所以露宿不是在山野里无人居住的屋子,便是散居民户家中,只是不巧有一队五人的锦衣贼盗,却是被一户民居的猎户认了出来。
那猎户平时以打猎为生,有时猎物多了就会去城中贩卖,换些钱财或者生活物品,因他出入都是手执利器,城门搜查的官差自然多加留意他,他被搜查的多了,见到的城门画像也就自然多了。而那队锦衣贼人来到他家借宿时,正好是这猎户从城里回来之时,刚刚才见到太守下达的举报锦衣贼盗行踪的悬赏令,附带还有一些已经被官府确认为锦衣贼盗的盗贼的画像,这队借宿的锦衣贼人正好有一人被这猎户记得,所以也就埋下了祸根。
不得不说这猎户倒也机灵有头脑,知道自己势单力薄,也不强来,他搬来自家好酒,热情招待这群不速之客。这酒是他自己酿的山野果酒,也不知何缘故,喝起来似乎不醉人,但是只有喝过的人才知道,这酒喝多了,会有股厚劲,便是八尺汉子多喝几杯也会受不了,就此倒下。
平日里,这猎户本身日子也不算好,自己酿的酒也只是来瘾才喝,这次想到官府的赏金,便豁出去把自己的私藏全部拿了出来。而那伙借宿的五名锦衣贼人也未起疑,见对方外貌似乎是个热情好客的憨厚汉子,再加上酒也不假,味道又不错,在那猎户的连番劝酒下,自然喝得多了,倒地不起。
猎户这才将几人绑了,连夜入城报案,等到第二人几人醒来,却是已经被赶来的县署役兵用马车押解到大狱里了。自然他们身上的东西早已被官署役兵搜过了,旁的没有什么,他们包袱里的那些有的未洗干净血迹的锦衣,立马就将他们的身份暴露了。
当然了,无论役兵如何拷打审问,这队贼人就是不肯泄露自家渠帅和其他同伴的踪迹,枳县县署无法,只能把情况说明,同时加大自己县内的搜捕工作。不过,其他的锦衣贼人倒是没有捉到,却也是得到一些近日县里各山野里,总有一些非本县的陌生人出入。
其实,看过这封信的人,稍微有一些经验,第一时间就该明白了,摆明了这是锦衣贼人集体遁逃的戏码。伏泉当下震怒,连忙派人召集麾下文武商讨对策,同时又急令各地被派出援助各亭、乡备盗的军队火速回城集结,既然已经中计,再将他们留在城外显然是白痴才会做的事情。
县署大堂里,不知所措的巴郡诸官吏面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