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岂不是自食恶果?
所以才有这贼曹掾史“不成功便成仁”的如立军令状般,要在十日内破案,只是这很明显让伏泉不太满意。
当伏泉提出他有办法可以破案时,那贼曹掾史立马兴奋起来,既然太守发话有法子破案,那么案子真的破了的话便是众人皆大欢喜。可是如果案子破不了的话,贼曹掾史自己接着单独查案也抓不到凶手,那么这贼曹掾史也不用担心太守问责了,毕竟那时候伏泉再问话,不是自己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脸吗?
自古官场之中,国人历来是讲“面子”、好“面子”的,后世的著名学者林语堂曾经说过,“在中国,脸面比任何其他世俗的财产都宝贵。”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当中,无论古今,任何人都不能免俗,特别是皇帝在臣子面前,上官在下吏面前,领导人在下属面前,他们或多或少都需要些“面子”。
因此,在伏泉说出“孤有一法,可破此案,汝看可否?”后,那混迹官场多年的贼曹掾赶紧谄笑的拍上马屁道:“明公年少便早慧有才,智计过人,‘治瘟’之名更是天下皆知,所言必是良法。”
“城外抢劫者,所选抢劫之所甚佳,犯案后逃离迅速,其对本地地形甚是熟悉,当是附近百姓无疑,况且数匹绢价目标颇大,劫匪必不敢轻易带回家中,而若将绢布藏与野外不甚安全,其定藏于野外,待风声过后携布返家……”
一番分析后,伏泉一边指着那被劫之人,一边对身旁的贼曹掾史道:“速派人于江州县城内外传讯,只言城外发现无名男尸一具,为强盗所害,令死者亲属速来郡署认领。尸体面貌皆按其所形容盗贼模样便可,切记,街头巷陌、乡野田间皆如此宣传,一处不可放过。”
贼曹掾史先是一怔,随即反应过来,大声赞道:“妙计!妙计!明公大才,吾甚服也。”
伏泉虽然心里对着贼曹掾史的马屁有些自得,但却不会如此轻易表露出来,严声道:“此时不速去缉盗,更待何时?”
“诺!”
那贼曹掾史吃了一记闭门羹,连忙行礼带人散播消息,抓贼去了。
一众役兵散了不久,那边的董扶笑着走来道:“君侯果是大智之人,巴郡得君侯治理真乃幸事!”
“茂安先生妙赞,余愧领之。”伏泉连忙自谦回道,不过他却没敢在董扶面前称孤。
倒不是因为伏泉不能称孤,毕竟他此刻已经是亭侯之爵,虽然亭侯是最低级的列候了,但说到底是列候,按理正可以称孤,就像他在那贼曹掾面前称孤一样,非常合适。此刻他不称孤,则是因为在董扶这种名士长者面前,他称孤的话明显有点自傲了,颇有些不敬尊长的意思。
董扶道:“适才见太守破案,仆甚惊之,倒让仆想起广汉郡内八月一桩旧案,不知君侯可能解之?”
“泉愚钝之人,皆胡言耳,若无法解之,请茂安先生见谅。”
“正当如此。”
“请茂安先生言明何案?”
“善!”董扶应了一声,随后便说出他在广汉遇到的一件案子。
事件很简单,广汉郡有姓黄、姓王者,为邻居,都自称家里丢了牛,告到郡署。恰巧有人捡到一头放散的牛交给郡署,郡署便让黄、王两家前去辨认,两家人见到牛后,都一口咬定牛是自己家的,互相僵持不下。
郡县官吏对此束手无策,据说到现在九月,近一个月时间过去了,还不能决断牛的归属,引起两家人极大不满,听说此事的百姓也斥责官府办事不利,效率低下。
这点破事竟然难住广汉郡官吏一个月?真的假的?这董扶不会是故意逗我吧?不像啊,自己和他又无恩怨,也没熟络到可以自由开玩笑,而且对方不是会谶纬占卜之学吗?多算算不久知道了?
伏泉心中百般疑惑丛生,眼神怪异地看着董扶道:“茂安先生乃益州名士,谶纬大家,牛之归属莫非占卜不得乎?”
话语刚落,董扶那皱纹不少的老脸上竟然无端红了,不自然的笑道:“图谶之事只可知大事,却难预测此小事后果。”
大事?小事?
指的是国家之大事?还是百姓之小事呢?
姑且相信他吧,反正伏泉继续追问也无益,毕竟这预言学说掌握在人家手里,说不得董扶说得是真的,他们只能预言未来的大事而已,不然他怎么能预言益州会出天子呢?更何况他能说出自己起死回生,就不得不让伏泉相信。
伏泉问道:“黄、王两家是何情况?”其实伏泉心中已有猜测。
果然,董扶答曰:“颇富。”黄、王二姓乃是益州大姓,这也是后来蜀汉一朝黄、王二姓出名的人很多的原因,这两家料想都是富裕之家。
“两家是否皆有数头牛?”
“自然如此。”
“此事易耳,命黄、王两家将自家牛群驱到旷野,将捡来之牛放开,让牛肚子认主便可,马可识途,牛亦可识群,那牛去往谁家牛群,便是谁家之牛也。”
“这、这……竟可如此?”董扶瞪大眼睛惊讶道,原来事情可以这么简单。
摇摇头,伏泉微笑不语,突然间他有种神棍来来蛊惑自己,却蛊惑不成,被自己反讥调笑的感觉,说不出的有趣。
时光总是漫不经心的流逝,日头兜兜转转过了许久,董扶师徒五人应有他事,与众人告别。
董扶对伏泉道:“仆尚有要事,就此别过,君侯稍待,少则几日,多则半月,益州贤才必至也。”
“泉谢过茂安先生。”伏泉回曰。
两人客套推脱一声,董扶便带着他的四名弟子悠闲离去,留下伏泉等人继续垂钓。
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
夕阳的余晖映染了天际,带来了几分略带萧瑟的黯黄,平添了几分寂寥。
两筐鱼篓被随从的小吏从江边捞了上来,顿时便传出一阵鱼篓被撞击的声响。鱼篓里面,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儿脱离了江水的自由,顿时感到濒临死亡的危险,在鱼篓里四处扑打,希望能逃出这牢笼,跃入大江。
只是,这一切也都是徒劳,随着鱼篓被挂在马上,马儿奔跑,一路颠簸,它们再也回不去那熟悉的江河里了。
十余匹马一路慢行,天色已然不早,加之蜀地道路崎岖,此时慢行最佳,不然稍不注意,路上出了意外反而不美。山风习习,一股冷意袭来,前面似乎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只见约莫有七、八人,看样子像是附近的游侠儿,神色匆忙的在赶路。
他们皆着锦衣,人人骑马,其中有两匹马匹上似乎用布袋套着什么东西一样,看着不沉,却很大,还有一匹马上坐着两人。一人驭马,另一人则靠在驭马那人身后,看不清脸,他似乎昏迷,身上还有粗布包裹,隐隐有殷红鲜血透出,像是受了重伤一般。
蜀地的道路不宽较窄,容纳一队人马已经嫌多,怎么能够让他们两队人一同交叉而行呢?必须有一方让路,让另一方先行,而原先开始让路的一方后行这才能缓解。
此时,对面似乎颇为着急赶路,连忙要让伏泉的这一方退去,让他们先离开,不过言语却很低调恭敬,显然不想徒惹事端,一点也没有那种跋扈的人命令他人让路嚣张的语气。
“明公,这伙人有古怪?”身旁的关羽勒住了马儿,对伏泉低声道。
“恩”,伏泉颔首应了一声,便未言语,而是观察这批人,他们真的十分可疑。
但凡稍加留心就会发现这些人语气里的低调和谨慎,他们似乎漫不经意的将手搭在兵刃之人,旁人看不出来,但像伏泉、关羽这些都是经历过战场洗刷的人,对他们摸兵器的样子可谓是一眼就看透,再有那身上包扎粗布的人身上鲜血浸透,一看就像犯事的游侠恶少年。
不过,本以为这些人都是游手好闲,可能最近犯事的游侠儿,但偏偏这些人里,有个看着十岁左右的总角少年。而且这些人有意围住这少年,看样子似乎他们不是游侠,都是这少年的护卫一样,十分令人费解,毕竟游侠天生好斗,谁也不服谁,这些人里竟然有好几个青年对那总角少年言听计从,这怎么也不会是游侠的做派。
前面的人还在交涉,伏泉的随从都是郡署里的人,因为来了江州不久,很多路况依旧不熟,自然出门多带本地的掾吏来。至于自己的安全,有了关羽、黄忠这两个猛将,再有身经百战的亲兵,除非遇到团伙盗贼,倒是无忧。
这些郡署的小吏天生就有一种傲气,在他们看来面前这些游侠儿应该给他们这些官府中人让路,若是自己让路,凭白掉了自己的身价,失了面子。而且此时一直在观察对面这些游侠儿的伏泉并未出声阻止,郡守沉默不语对他们来说就相当于让他们不必让路,因此任凭对面如何说,他们就是不松口。
“诸位,吾等让路便是,烦请速速离去,吾有兄弟重伤,不可耽误。”终于,对面那群人作出妥协,有一手持长剑的青年抱拳喊道。伏泉见到,他们似乎是经过那少年首肯,这才给出让路回复,莫非这少年真是这几人领袖?
得到回话的郡署官吏自然不敢擅专,连忙回头等待伏泉吩咐,只见伏泉并未答复他们,反而问他们之中那少年道:“不知郎君何人也?可否告知?”
对面众人听后皆是满脸诧异,除了那少年郎脸色古怪,未几,只听他笑道:“兄长见谅,余薄名宁甘,天色已晚,余一家人斗殴受了重伤,急需调养,有劳诸位兄长。”
伏泉听后点了点头,不过心里还有疑问,便继续问道:“此地离江州县城最近,县里自有医匠医治,郎君为何舍近求远,不会县城医治?”他没问那人为何斗殴,估计问了也不会得到答案,毕竟汉代私下斗殴十分普遍,多是受春秋复仇大义的影响,口角之争里触犯了别人的忌讳就有可能让对方以死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