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皇戚-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得圣眷荣宠。

    不过高兴归高兴,伏完还是小声训道:“诗词歌赋乃是小道,今文经学才是根本,以后莫要随意卖弄。”

    伏泉听后伫在原地,应也不是,驳也不是。在汉代,号称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可以说经书是为官的基础。

    诗词歌赋?真是小道耳,更何况汉代今文经学的传授鼻祖是自己先祖,作为子孙,他敢反驳吗?

    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但到了宫门口时,迎面走来一面相阴狠之人,身着铁甲,伏泉不识,但伏完见了随即停下行礼道:“见过将军。”伏泉也只能跟着行礼。

    那曹将军很是坦然回了一礼,语带骄狂道:“本想去君侯府上,未想君侯今日进宫,吾便撞来了。”

    伏完与此人往来不多,疑惑道:“未知将军所为何事?”

    “前番出城见了君侯从侄,发现其有一娇俏婢女,吾心甚喜,便想与君侯求之?”语意是求,然其语气蛮狠,与强盗土匪无异。

    伏泉听后脸色一变,自己婢女只有一人,便是夭儿,但夭儿是他父母留给他的,于他记忆而言,情同姐弟,怎么会随意赠送?

    汉朝贵族列候士大夫之间,互相赠送索要婢女,十分平常。若是家族之间世交数代,远来做客,送婢女侍寝款待好友也属平常,更有甚者予以妾室侍寝。有客远来,以美侍之,充分说明了主人好客会如何表现。

    还未说话,便听到伏完勃然大怒道:“天子家奴之辈,也敢欺吾?曹破石,若是在吾侯府,必将汝这阉贼打将出去。”言罢,拉着伏泉便走,根本不留情面给他。

    曹破石?他便是曹节的那位弟弟?早先城外相遇,未曾见识,只听家仆说道其人靠其兄之故,阴狠歹毒,蛮横无理,未想今日见面,果真如此。

    想自己不其侯一族,毕竟是皇亲国戚,竟被宦官之流当众强要家中婢女,宦官一派跋扈骄狂可见一斑,不过伏完拒绝虽好,却如此莽撞真不怕曹破石报复?

    回家途中,伏泉便于马车向其问明此事,本以为伏完有所依仗,没想到他却说道:“阉宦之辈,也敢欺辱吾家,回去让汝伯母进宫禀告,想来他们不敢妄动。”

    伯父啊,说你什么好,若是伯母这个先帝公主有用的话,那曹破石敢如此强要夭儿吗?更何况曹节王甫串通一气,连先帝亲弟都计划报复,你又不是不知道,竟然还如此天真?

    看着面前依旧稳如泰山的伏完,丝毫没有担忧,伏泉心道这个伯父真是没有任何一点争权夺利斗争的经验,怪不得后来有琅琊伏氏世称“伏不斗”一说。

    意思就是伏氏的人不是读书读成书呆子,不争权夺利,就是多凭此换取皇帝信任,深知身为外戚,不掺和朝堂中的尔虞我诈,才可保全家族。

    很明显伏完不是后者,而是前者,不然历史上自己那位皇后堂妹,以及琅琊伏氏一族也不会被他害苦。

 第十七章 捐钱百万

    回到府里,刘华便已等候二人,待听到伏完与曹破石之事后,脸色一变,口中不断辱骂曹节等人,毕竟其父桓帝对宦官不薄,未想换了皇帝,这些人先是要对自己伯父刘悝下手,现在又直接欺辱夫家不其侯府,脸色铁青,十分气愤。

    伏完看了刘华脸色,知晓妻子心情,立即劝道:“陛下今日改任了吾为中散大夫,汝进宫哭诉想必定会治阉宦之罪。”

    刘华听后稍安,问明两人觐见皇帝事情后,看了眼自己这性子宽厚的丈夫,心里暗叹父皇给他选的夫君尚好,就是真的太天真了,一点变通都不知,自己那皇帝堂弟只是欣喜檀奴早慧,并不是真的彻底信任你这个堂姐夫,相对于宦官,你除了是亲戚外真的什么也比不了。

    宽厚,说明良善脾气好,但也可说是性子犹豫,不爱惹事,两汉天子十分爱女儿,选驸马,除了外貌才学品德外,还要看夫家脾气,害怕女儿受苦,所以公主下嫁既是荣耀,又是悲剧,因为多数公主都骄纵,如同后世妻管严一样。

    稍久,刘华才说道:“恐吾进宫,陛下亦不会惩罚曹破石。”语气委婉,但听者都知她意思,小皇帝护短,可不会因为此事就帮你这亲戚。

    伏完大恐,他这个儒生对于朝堂险恶真的一点不知,本以为曹破石天子家奴,自己再怎么样也是皇帝亲戚,竟然还要恭敬于他,羞辱出去便无事了,只是听刘华一说,才知道自己想差了,一时之间也无言语。

    屋内气氛凝重,伏泉见此说道:“大人伯母稍待,小子观陛下今日言语,还是对吾侯府看重尔,就不知大人是否解陛下之意?”

    伏完问道:“有何意?”

    “临走时,陛下希望伯父朝堂上多加勤劳,伯父可深究乎?”

    伏完不以为意道:“中散大夫论议政事,国家多事之秋,陛下只希望吾多加理事尔。”

    “大人且听小子言,宫中有传闻,陛下喜钱财,而大灾之后,国库空虚,今向陛下献纳捐集资之策,虽此计可成,但朝堂之中却需有人带头,方可行事。大人尚未为陛下近臣,吾观陛下之意,期大人于朝堂中率先捐财,若不是,天子如何会使大人于其左右?”

    “既如此,朝堂之上吾便捐万钱。”

    伏泉回道:“大人若无进取之心,万钱确是足以。”

    “此话何说?”

    “万钱捐出足可够一般小民一户一年有余,可却不会得陛下之心,陛下喜钱财,出宫前殷切叮嘱大人,在小侄看来,是暗示大人带头多捐,令其生利。”

    “怎会如此?”伏完脸色一惊,他不信皇帝心机如此之深,更不信自己这侄子能比自己更能揣摩圣心。

    在伏完看来皇帝已经传旨尚书台了,只待议政朝会结束,明旨下发,自己便要成中散大夫了,皇帝怎么会出尔反尔呢?

    伏完不信,自有人信,刘华知道皇帝堂弟的脾气,要知道两汉的天子有几个是说话算话的,就是她父亲桓帝玩弄朝臣,掀起党锢有哪一样是有良心的?

    刘华不容置疑道:“夫婿后日朝会议政,当自先出钱百万。”

    “这……”

    伏完话还未落,刘华便大喊道:“吾意已决,休得再提。”话语说完,吓得伏完赶紧闭嘴,长公主之雌威浑然尽显,观其样子,可知以往家中谁人主事。

    到了饭食时候,刘华又恢复往常夫唱妇随的样子,伏泉随着两个堂弟行礼后,才在伏完的允许下,跪坐进食。

    看着一副气容有度,话语深沉的从父,以及旁边刘华不问世事的样子,若不是记得先前他被刘华命令的样子,还真以为这侯府是他做主呢?

    两日后,天气尚晴,因朝廷旨意未下,伏完还是一身辅国将军的朝服入宫朝会。

    汉代的朝会分为朝贺,议政两种。朝贺是在节日等特殊时节召开,议政是属于议事比较普通,汉代五日一朝,今日便是朝会日子。

    既是朝会,伏泉无官职当然难以参加,刘华早上也不知去哪,家中无人看管,乐得自在,因他喜欢清静,便于书房习字。

    最后一笔写罢,舒了口气,伏泉看着丝帛上自己工整写下的楷体字,因前世父母少年时候为他报了书法班,一直学习颜体,倒也小有所成。

    记得前段时间伏完考究诸子弟时,见了伏泉所书赞叹不已,虽感觉其不与此时流行,但未加责难,反而劝导他细心研习,他日所成必不下于杜公崔公。

    当时伏泉听后,初时极为震惊,以为伯父在开玩笑。杜公是杜度,崔公是崔瑗,两人都是东汉章草盛行以来,有名的大书法家。

    后来想想也就释然了,东汉时候流行草书,尤其章草,倒不是其它字体不好,只是暂时没有大家出现。楷书集大成者也得等到钟繇以后,而自己后世练的可是颜真卿的颜体楷书,他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离现在起码还有几百年,现在提前出世,不震惊世界成为书法大家还能怎样?

    不过伏泉知晓自己,书法也就比平常之人好些,真要与大家相比,却是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虽然不以为意,但是字该练还是要练的。看了一眼自己自己手中的白色丝帛,发觉写的不错,便不打算洗了。

    其实纸张最早在西汉时代就应该出现了,至少也有二百多年历史,可惜一直不太实用。虽然有几种可以书写的纸张,但是种类不仅有限。价格也贵得离谱,性价比明显偏低,还不如绢帛来得实用,毕竟绢帛可以洗干净再用,纸张可没有这个功能。

    当然了,这应该是权贵人家该操心的事,普通人多数还在寻求温饱,哪有闲钱去用丝帛?只能自己拿根树枝在地上练习写字,不过这还得有个前提,你得会写字才行。

    虽然东汉时期,自光武中兴以来,注重文教,太学生人数至多时有三万逾人,但是这其中出身寒门的却不算多,与东汉数千万百姓的数量比起来,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眼看日头近中,家中苍头便前来贺喜。盖因朝会之中,伯父伏完出尽风头,不仅率先捐钱,而且捐了百万,引得众臣侧目,又有伏泉治瘟之功加持,可谓满朝皆惊。其后赏赐也是其叔侄较好,伏完正式改任中散大夫,伏泉也被赐了童子郎。

 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谋反

    百官议政,朝堂依如往昔,简要谈论政事后,便进入今日主题,灾后重建。

    皇帝刘宏话语刚落下,便有数人挪出步子便要启奏,谁知刘宏接着看向伏完处道:“伏卿有何启奏?”

    话语说完,根本不给其他早就得到消息的人的机会。只见伏完道:“京师大水,百姓罹难,陛下痛心,臣亦痛心,然朝廷所赐钱谷百姓难以维持,臣思前想后,恳请陛下以以工赈灾之法,兴修河道,救活百姓。”

    刘宏眼里一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