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玄武门发生之时,他确实非常痛恨李世民。
可父子间没有隔夜仇,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渊的心态也慢慢的发生了改变,也能理性的看待玄武门之变。他知道此事怨不得李世民,也怨不得李建成,要怨只能自己这个不合格的父亲,是自己亲手将两个儿子推向了对立面,推向了深渊。如果非要找一个理由的话,那么,权柄无疑是罪魁祸首。
作为一个开国大帝,作为一个亲自上阵杀敌的人大将,李渊对于生死也看得比较开。当他想通之后,也放开了,也看得淡了。今天这翻对话,又听到李世民这君舟民水的金石良言,心中的顾虑全消了:他知道能够说出这番话的李世民,不可能成为第二个杨广。
可以将大唐全盘托付……
自己也可以真真正正的退了下来。
于是,才有将那面令牌交给李世民的举动。
那不是一面普通的令牌,那是代表着李渊时代里最雄厚的势力之一,只是一直隐藏于暗处,从来没有见过天日,可是李渊知道,如果自己动用了那面令牌所代表的势力,那么,大唐帝位将会重新颠覆,这一点,不容置疑。而且,明面上,忠于他李渊的人多不胜数,固然在李世民继位后,已大多隐退,可隐退并不表示毫无实力。
李世民知道李渊还有所保留,毕竟当初的自己是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才上的位,李渊心中有怨是人之常情,有怨,自然不会全盘交待。
之前,李世民的孝顺里头还掺杂着功利色彩,可是渐渐的,他已经不在意李渊手中的力量了,尽管足以威慑到他的帝位。可他也知道李渊是一个理性的人,只要自己真真正正的为国为民,李渊绝对不会祭出他的杀手锏。李渊这个糊涂的父亲到最后才明白了儿子们的野望,可他的儿子早已将李渊研究得非常透彻。
李渊现在交出这块令牌,对李世民而言,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这些年,尤其是在农业经济方面的发展上,大唐更是取得了十足的发展,对于李建成当太子时设立的一些政策,李世民并没有一味的排斥和贬低,特别是李建成提出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得到了登基后的李世民的大力支持,并且精益求精的在这两项制度上进行改良,效果更是显著。
论治世之能,李世民未必就能胜过李建成,但是作为一个胜利者,他有着比李建成更加完美的平台。李建成在位的时候,三强争锋,事事都要考虑帝党的利益,太子党的利益,还要压制秦王党。政治斗争是最伤国力根基的,李建成顾忌这个顾全那个,政策的执行自当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而李世民此时却吞并了太子党的核心成员,后又借精减裁员把无能的帝党成员大加裁撤,仅保留有能力的人员,此后,大唐王朝可谓上下一心,制度执行的格外顺利。兼之秦风为大唐弄来数以十万计的羊,万计的战马与千计的牛,大大的减少了一笔不必要的开支,经济恢复的比计划中要顺利的多。
aa270522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56章:大唐英雄纪念碑
(全本小说网,。)
“父皇心中的壁垒,总算消除了!”回到甘露殿,李世民依旧十分的激动,至于那一面玄铁打造的重要的令牌,让他扔在案几上,如若凡物。望着秦风,用浓浓的欣赏与感谢的口吻道:“你帮朕无数大忙,可这一次帮的忙,比你提出分化、离间、扶持突厥的计谋更要让朕感激。‘分化、离间、扶持’朕与诸位大臣迟早也想得出来,可今天一事,是别人万万帮不上的。”
秦风见李世民语无伦次,沉思道:“岳父,您没必要感谢我的。如果太上皇心中放不开,谁也无法说服他的,事实上,他早就看开了,只是碍于面子,缺乏一个调剂品才装模作样,今天有我一个不算外人的外人,正好有一个台阶下,于是,太上皇就顺势下台罢了。”
“说你小吧,你有时候比六七十岁的老狐狸还要狡猾,说你老吧,又实实在在只有十七岁。你这臭小子也不知脑子里装了些这么东西,稀奇古怪的,却相当有用。总有一天,朕要将你的脑袋破开开看看!”李世民一怔,经秦风一说,他也明白过来了。呵呵的笑着说道。
秦风忙做了一个怕怕的表情。
“好了,别卖乖!咱们说正紧事。突利是我们好不容易磨尖的钢刀,你可别把他逼急了,让他转投颉利怀抱里。”李世民脸色严肃了起来,对于这一战相当重视。
秦风笑道:“不可能的事,到了这个田地,他们即便知道我大唐的险恶用心,也只能硬着头皮打了。双方已经没有调和的可能性了。突厥人怕热,一般选择在秋高气爽的农闲时节打仗,咱们就坐山观虎斗吧。”
李世民也是一笑,颉利、突利形同水火,到了这一步,他们想和好,他们的属下也不同意,这种情形与当日的他和李建成一模一样,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岳父,有一件事要与您说,在朔方时,我差点宰了一个‘神话’里的兄弟。”
“哦,你遇到了?”
“遇到了!”秦风将当时的朱昌,以及所有经过一一道来,没有丝毫夸张的成分。
李世民听罢,久久无言。
当他把那些人送走的时候,就意料会发生这种事,与预料会有许许多多不便透露真实姓名的“神话”成员死于痛恨汉奸的军人之手,可是,当他听秦风说到朱昌主动要求受刑时,依旧动容不止。
秦风沉声道:“他们,比这些衣着光鲜、受人尊重的将军还要伟大百倍。他们伟大是因为他们默默无闻,他们伟大是因为要忍受着亲人朋友的误解,他们伟大是因为他们孤身一人奋战在最凶险的地方。国家与百姓记住了很多很多的英名,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精神成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然而,还有更多更多的人名字不为人知晓,他们为了祖国的解放而献出了鲜血和生命,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他们的功勋永垂不朽。”
“是啊!”
李世民动容不止:“人们记住的永远是英雄,可更多无名无姓的英雄,却与草木同朽。”
“这也是小婿为何每战过后,必须把烈士遗体带回来的原因。虽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可我们活着的人必须要为死去的同僚做些什么。而且,一个民族也需要一个朝圣的圣地。”
“贤婿,你认为朕应该为烈士们做些什么?”
“寻一个风水宝地,建立一个规模宏伟的烈士陵园,将太原起兵以来,为国家牺牲的有名有姓的将士深深的镌刻于陵园中,让万世子孙朝拜。”
李世民叹息道:“记得贤婿曾经提过此事,只是受限于财政缺乏,朕无法施行,之后,有了贤婿献出的巨资,却又不知从何处着手。是朕亏欠了烈士太久了,贤婿旧事重提,那么,一事不烦二主,贤婿拟一个陈条出来吧。”
“明天早朝时小婿陈词。”
……
秦风脑海中有着对于纪念碑有着详细的了解,回到家中,也没有来得及与阔别日久的郑丽琬亲热,打了声招呼,就埋进书房中撰写英雄纪念碑的方案,将步骤以及要点,以及深远的影响力整理成册,写了长长的一篇奏章,将规划什么的一一记录在案。为了保证万全,他还特地把长乐、郑丽琬找来,让她们一一过目,看看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长乐生在皇室,在政务上,也不是目不识丁,也给了很有力的建议,郑丽琬也以旁观者的身份,给了不少的建议,让秦风的整体计划更为的周详。虽说不上是万无一失,面面兼顾,但大问题绝对是没有的。
次日,早朝。
精神抖擞的秦风将这份奏章呈送了上去。
李世民单独挑出秦风这份奏章,让内侍总管当众念出,这内容一出,在朝堂上犹如投下了一计重磅炸弹。
满朝文武都让秦风的想法吸引,并且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秦风适时的出列补充道:“烈士,自然是为国牺牲之英雄。大唐英雄纪念碑、烈士陵园,将作为我大唐现在、今后乃至以后千世万世之定国重器。只要我大唐存在一天,那么所有为我大唐征战而阵亡的将士,为我大唐捐躯之人,都将供奉在此。墓碑上将会雕刻上他们的姓氏名字,将他们籍贯、平生、功绩、参与哪次战役,一一镌刻,这些供奉的英雄,将会是我大唐所有子民百姓,包括朝臣,甚至包括皇族所敬仰的对象!
他们或许只是一个普通百姓,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士卒,他们或许年轻,或许老迈,但是他们原本可以不死,可以在家陪着父母、良人、儿女,舒适的活着。
他们为我大唐战死沙场,他们为我大唐的强盛,他们为我大唐无数的百姓子民能安宁的活着。所以他们战死沙场,为国捐躯。
诸位大人且说说,咱们的美好生活,正是得益于数之不尽的无名英雄的牺牲,我们是不是要感激什么?是不是要敬仰他们?我大唐无数之百姓子民是不是要敬仰他们?
我上奏的目的,是要让我大唐所有百姓知道,大唐不会遗忘任何一个为我大唐征战厮杀的勇士,他们是英雄,是整个大唐的英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英雄,需要英雄来激励,需要英雄来看着天下百姓,让百姓怀着一颗感恩之心,让百姓知道他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勇士的牺牲换来的。”
秦风赫然而起高声道。
大殿一片安静,大家看着因为激动而面色潮红的秦风怔怔出神。过了一会儿,满朝文武讨论纷纷、十分激烈。
秦风这方案得到了军方的全力支持,文官体系中,一些有识之士出纷纷出声支持。
当然有赞成必然也就有反对,有些谏官大臣认为此举规模巨大,但极耗钱财,于民不利,也有的认为大唐虽然尚武,但如果大肆操办会不会将国家带入好战的死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