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对单,秦风与诸位主将不敢保证边军与从军的“南归”将士能够战胜马背上长大的突厥兵,但是上万数量以上的交锋。以秦风为首的主将们绝对有信心,边军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
这真正的变化还不在军务,而在于复杂的政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秦风在处理政务上还有了一定的心得,看着复杂的三州政务,他也看得懂、看得明白透彻。
马周在一旁偷笑着,他看的更远,在这个时代颇有重武轻文的念头,世人对于武将推崇备至,但是武将的路真正都到了尽头,还得转文。所谓出将入相,便是如此。
秦风善于练兵,也能指挥军事行动,而且还做得十分出色,但是以他的前景继续发展下去,终会有一日,凭借军功走入政坛。如果一点政治能力没有,显然是不成的。不说如何出色,起码为要维持一定水平。
马周知道秦风是个追求完美到另人发指的人,对于所有上疏的公文都会认真的查阅,以了解个大概。有时候,马周故意将公文写的深奥无比,让人读不通透。
果不其然,秦风看不明白只能找他来解释。
马周一点一点细说。
秦风明白马周的良苦用心,了解其中的道理关系。故而,更加卖力的学习着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
朔方有今日,主要功臣是马周与从旁边协助的刘仁轨,但是无可否认,秦风也是出了一份力的。
与此同时,在三州原有的田地基础上沿着最新挖出而成的河渠,又分别多开垦了百亩田地。
这旱田也有旱田的好处,旱田种的都是耐干耐旱的食物。
朔方种植的便是大豆,大豆作为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有着数千年的栽培历史,较之娇嫩的水稻,大豆的存活性胜水稻百倍,是旱地最常见的农作物之一。只需少量的水,便能存活下来,有着一定的收成,不过总体产量较之稻米还是逊色一二的。
在播种之前,朔方百姓挖掘出了一条通向朔方田地的河渠,有了足够的水源。得到灌溉的大豆田,生长的极为旺盛。有经验的农民一致表示,今天是他们北地难得的丰收年。
休息了一小会儿,秦风拿起了桌子上最后一份公文。
公文记载的是近一个月的税收情况,马周很用心的将前两个月的税收在记载在了公文中,增加减少有着鲜明的对比。
“这税收的增长,超乎我们的意料啊!”秦风看着这份公文,也有一些眉飞色舞。
马周由衷道:“将军天赋异禀,人中奇才,自由集市、旅游两个提议大大刺激了三州的发展,加快了朔方的经济。属下自愧不如……”
秦风有些飘飘然的,甚是得意。
自由集市是他提出来的一个发展项目,作为后世人。秦风知道商业对于一个地方,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想要实现真正的富强,三州之地只是发展农业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土地相对贫瘠的北方,想要靠产量只能自足的农业发家,显然是痴人说梦,发展经济也是必然的。
但是三州地处偏僻,人口稀少,又不处地理要害。还没有固定的特产,想要发展经济也是极不容易的事情。
对此便是马周也有些一筹莫展,便如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一样。
在此之际,秦风利用三州这地的地理优势,隆重的推出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市场,将三州打造成一个紧俏物资的交易平台。
在后世往往最繁华的地方,便是国与国的边境或者沿海地区。这其中与他国贸易是关键。最赚钱的也莫过海外贸易。
没有特点特长就利用草原民族与中原的特长做交易,以发展自身的特色经济。
aa270522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64章:边塞诗
(全本小说网,。)
秦风这个议案得到了马周的认可,却受到刘仁轨的质疑。马周支持的理由是秦风目光敏锐,充分的发挥出了边境城市的特点,借助地理优势为当地百姓谋求福利;刘仁轨却觉得与草原民族尤其是与突厥民族做生意只会令其壮大,得不偿失,与此同时,还有可能造成机密性东西与情报的流失。
对于刘仁轨考虑的这点,秦风并不在意。只因所谓贸易也就是双方互利,这吃亏的事,傻子也不会来干。答案是一定的。但是就算不展开贸易又如何?
突厥一样可以从黑商,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所以说,做不做贸易平台,对突厥等北方民族都没有多少影响。与其让黑商得利,还不如让大唐百姓得利。而且集市建立在大唐境内,也等于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什么东西能够交易,什么东西禁止交易都是由他说的算。
“对外鼓励突厥将盛产的牛、羊、马、皮革等物资运过来做交易,对内却采取了严格的限制制度,凡事兵器铁器铠甲等战略物资不能出售,否则一旦查出,将扣押全部货物,并且以叛国罪之名处以抄家灭族之极刑,凡是涉及到技术之类的书籍也是一律禁止流通,如有发现,其罪名如同第一条。”
对于很精明的大唐商人,秦风只允许他们出售茶叶、绫罗绸缎、瓷器、酒、醋酱、蜜浆、工艺品、纸张、书籍字画等等一些很普遍的生活物品,并列出了详细的名单。
“可是如何保密呢?”对此,刘仁轨甚是满意,但是他依旧不依不饶的纠结住如何保障机密等问题。
这个问题比较棘手,秦风想了一会儿,才缓缓道:“突厥人想要获取的无非军事情报,以及我大唐各项先进的技艺。针对军事方面,我认为可以采取三个办法,第一、加强士兵的自我防范意识,通过教育,让士兵知道保守秘密的重要性;第二,在军营周围设立警戒区域,超过警戒线的一律抓来追问;第三,加强情报人力的部署。”
刘仁轨道:“再好的防守总有破绽的地方!”
“数十年来,突厥人与我华夏犬齿相交,要学的他们也学得差不多了!我们总不能因为未知的事情而停止不前吧,我们要看这件事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如果是前者,我们绝对不要做,如果是后者,则是非做不可了。”
刘仁轨默然,此时,马周也费了一翻唇舌,总算是说服了刘仁轨。至此,秦风终于松了一口气。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共同做好一件事,要是因此而各执己见,就不好了。
内部通过之后,秦风在庆州寻找了一片人烟稀少的空旷区域,设立了简易的贸易集市,同时,秦风也对外许诺,不管是什么部落什么族人,只要老老实实的缴纳入城税,交易税,不在大唐疆域闹事,一切都好说话,绝不为难。
与此同时,秦风还派遣了能说会道的人充当使者,去游说突利与夷男。
交易的条件的苛刻的,但是消息传开之后。
忠于颉利的突厥商人有些迟疑,但是突利所部,与夷男的薛延陀之类的商旅却与庆州展开了贸易往来。
草原民族生产力低下,普遍的生活物品恰恰是他们所需求的。他们没有特殊的资源,也只能以特产牛、羊、马以及狩猎来的皮革来跟大唐做着贸易。
原先他们只能通过从黑商或者转运几个国家,花费高价才能获得的生活物资,现在只需进入庆州就能以特产换取。虽说入城税与贸易税不低,还受到了交易的限制,但是基本的生活用品加上一些中原特有的奢侈品,比起黑心的黑商的漫天要价还是有利可图的。
最初,北方各部都在采取观望态度,但是随着突利所部的突厥商人、薛延陀商人获得了成功,于是就成了各族的榜样,先后展开了与庆州自由集市的贸易。颉利见状,也让人伪装成突利部族的商人前来交易,最初怕是诡计,深怕大唐又对他使用什么“阴谋诡计”,事实也证明他想多了。这庆州敞开门来做生意,秦风也没打算坏自己的名号,对于这些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久而久之,突厥的商贩也就不隐瞒自己的身份了。
在他们看来,秦风这位少年都督信誉上还是很可信的。只要不违反约定,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交易,一切都好说话。
但是,要是做违禁品交易,那就惨了。
其中,一个突厥部落意图借此机会想从大唐这里买些食盐,让搜查了出来。
秦风毫不客气的将该部所有的商人一并杀了,将他们贸易来的钱财都没收,归于国库,同时也禁止该部的人踏入三州境内,如有发现,格杀勿论。
秦风是说到做到,该部落要派人来解释缓和,连使者都让他给杀了。
一下子将那些心怀叵测的商贩给震慑住了,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来庆州行商,守规矩是唯一的出路。
当然,那私下里与突厥人做违禁品交易的大唐商人也不好过,与那突厥部落的下场一模一样,同时,其在大唐境内亲人也受到他的牵连,不但被抄了家,还给大力支持秦风革新的李世民发配到苗疆一带充当劳役。
此之消息一出,顿时震慑了唐国自作聪明的商人,但凡在庆州以及其他地方做生意,都乖乖的遵守国家的律法,毕竟金钱再珍贵也要有命去花是不是?
这一闹,不仅起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而且还让天下商人知道了庆州的自由贸易集市的事情,就在此事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秦风让李世民派人予以协助,于是,一些大隐隐于市的大唐帝国情报人员,都纷纷的跳出来,说某某在庆州赚了多少多少,一个个说得比唱还好听,免费的为三州当起了托儿的角色。于是乎,庆州成了天下商人焦距的地方,要么派人前往庆州考查,一些规模小的,更是亲自踏上了北上之路。
草原民族缺少日常用品,中原人也缺少牛、羊、马、皮革等草原特产,得知庆州有这些货物,中原的商人也先后涌入庆州。他们可没有草原民族的顾虑,开店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