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发现,可不得了,太史慈越看越兴奋,就连他自己都几乎要按捺不住了。
可是,吕卓很有分寸,并没有急于跟武安国分出生出,足足打了三十多个回合,吕卓突然摆手喊了一声“不打了,不打了,武将军身手不凡,小弟佩服,我看没个百八回合,你我很难分出输赢。”
吕卓这话,虽然说的客气,但是也没有贬低自己,言外之意,你身手很强,我也没输给你,已经没必要再继续打下去了。
既给武安国留了面子,也没让自己失了气度。
武安国却尴尬的脸都有些红了,虽然他生性耿直,一向直来直去,就算真的输了,也不打紧,可是,他堂堂一员北海郡的将军,若是输给一个刚被提拔为屯长的火头兵,多少有些让人有些难以接受。
见吕卓给他留了台阶,武安国反倒有些尴尬,幸好太史慈走了过来“是啊,吕卓说的不错,奴们两个真要分出输赢,还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哈哈……真是痛快,走,喝酒去!”
吕卓咧嘴一阵苦笑,“两位大哥,这可是在军中啊!”
“这又什么打紧的,现在又不是只有我们三人破例,军中上下,大小的军校,你看哪个不是这般,走走走,你这人,当真啰嗦。”
太史慈说着,一把搂住了吕卓的脖子,武安国也从旁劝说,吕卓纵然百般不愿,也没奈何。
太史慈对军中的规矩,压根没放在眼里,何况,现在打了胜仗,各路诸侯都在饮酒庆贺,上行下效,大家都是如此,谁还管的了谁?手机用户请浏览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十六章,太史子义
一秒记住【中文网】,为您提供精彩阅读。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吕卓没有办法,只好跟着两人离开,现在营中上下,没人把军纪放在心上,军中不能饮酒,这个规矩,谁的心里都门清,可是,就连各路诸侯都在欢宴痛饮,谁还有心思理会这些呢。
来到武安国的营中,武安国大手一挥“拿酒来,今日我要与这位小兄弟好好痛饮一番。”
时间不长,十几个兵卒一人抱着一个酒坛走了进来,吕卓一瞧,腿肚子就有些发软,这么多酒,这哪里是喝酒,简直就是玩命啊?
“吕卓,客随主便,你什么都不要说,只管开怀畅饮。”
武安国这般盛情,太史慈又不住的劝说,吕卓没办法,心想,那得遇到两个投缘的兄弟,管他呢,再磨磨唧唧,非得被太史慈两人耻笑不可。
三人推杯换盏,喝的酣畅,聊的投缘,不知不觉,话匣子全都打开了。
吕卓也从谈话中了解到,太史慈现在并不属于北海郡的兵将,虽然他身上穿着盔甲,此行也仅仅是来‘报恩帮忙的’,因为太史慈之前逃难在外,孔融没少关照他家中的母亲,太史慈从辽东返回北海后,正赶上孔融要出兵讨董,太史慈感念孔融对他母亲的照顾,便也随军一并参加了讨董。
“吕卓,太史慈字子义,他所做的一切,当的起这个义字。”
武安国说着,把大拇指高高的竖了起来,紧接着,他就把太史慈之前为何逃难到辽东的事情,一五一十说给了吕卓。
吕卓虽然对三国了解不少,但是,对太史慈年轻时的事情,却知道的并不多,只知道他曾经避难去了辽东,此番听武安国讲述了一遍,对太史慈,吕卓更加敬重。
武安国说的没错,他的表字是子义,这个义,太史慈的确当的起。
太史慈是东莱黄县人,曾在本地做过官。
恰逢,东莱太守和青州的刺史闹了一点矛盾,孰是孰非,各说各有理,彼此谁也不服。
不论在任何时期,任何地方,出了问题,自然得找上头的组织,组织就是上级,州府的组织,就是朝廷,东莱太守和青州刺史都打算上书朝廷,请求朝廷裁决,主持公道。
但是刺史那边却抢先派人上路,东莱太守这边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如果奏章被州府那边抢先走到朝廷那边,不管谁对谁错,郡守这边也会落入被动。
而且,朝廷有规定,州府的奏章先到的话,郡守的奏章,就不会再受理。
所以,东莱太守必须把奏章抓紧送到朝廷,而这个任务,就交到了太史慈的身上。
太史慈从小母亲就教导他识文认字,立志报销朝廷,他母亲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你不好好读书,就糟蹋了咱家的这个姓氏!”
太史慈再三追问母亲,才知道,太史这个姓,来历相当不简单,早在西周,太史不是姓,而是天子的家臣,太史掌管天时、星历、推算帝王家的吉凶祸福,责任重大,久而久之,他们的祖上就被赏赐了“太史”这个姓氏。
也就是说,太史慈的祖先,职务是太史,后来被皇帝赏了太史做为自己的姓氏,自此之后,一代一代,便流传延续了下来。
太史慈没有让母亲失望,发奋读书,年轻轻轻就在东莱享誉一方,被当地太守赏识,当了奏曹史。
接到太守的任务,太史慈马不停蹄,火速赶往京师,一路之上,不分昼夜,渴就在河边灌几口凉水,饿了就啃几口干粮,日夜兼程,马不停蹄,总算及时的赶到了京师,要知道,从黄县到洛阳,足足两千多里,而且,还是严寒彻骨的深冬时节,这一路,太史慈可没少遭罪。
虽然赶上了,但是,所有的奏章到了洛阳,都必须在公车门排队等候,太史慈到了洛阳,青州那边的人也到了,太史慈明白,就算排队,奏章也很难抢到前头递给朝廷。
太史慈急中生智,索性不去排队,而是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突然出现在青州刺史派来的那人身后,故作好心的提醒对方一定要注意奏章的格式,可被白费功夫苦等一场。
对方被他唬的一愣一愣的,他也是第一次进京上奏,生怕奏章格式弄错,被太史慈一番忽悠,对方便把奏章拿出来递给了太史慈,希望太史慈给检查一下,免得出了什么纰漏。
之所以,会被太史慈给唬住,因为,太史慈说的是实情,奏章格式有误,一律都得被退回去,而这个规矩,还是蔡邕上书朝廷订下的。
蔡邕满腹经纶,是东汉有名的大儒,他建议灵帝规范群臣上书的奏章,所有的奏章,必须规范合格,严格按照章程程序,不能有丝毫的纰漏,结果,太史慈一番忽悠,就把那人给唬住了,接过奏章,太史慈看也没看,嗤啦…当即给撕的粉碎。
对方自然不干,刚要争吵,太史慈一把捂住他的嘴巴把他拖到一边,寻了个僻静之处,太史慈笑道“你不把奏章给我,我也不会毁掉,现在你我两人,都犯了重罪,追究起来,谁都逃不脱干系,我们现在是难兄难弟,不如一起逃亡?”
虽然做法有些混不吝,但是,太史慈之所这这么做,都是为了完成郡守交给自己的任务。
知道真相之后,得知太史慈是东莱郡派来的,对方不解“你出手毁了州里的奏章,乃是大功一件,为何还要逃亡?”
太史慈两手一摊“我毁的可是刺史大人的奏章,回去之后,刺史必定不会饶我,而你,看守不力,被我毁了奏章,也无法脱身,现在你我都是难兄难弟,不如一起亡命天涯。”
虽然太史慈对母亲至纯至孝,但是,为了报答东郡太守的知遇之恩,甘愿毁掉青州刺史的奏章远避他乡,几经辗转,逃到了辽东。当然,东莱的奏章,也顺利的递给了朝廷,虽然仅仅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太史慈做出的牺牲却着实不小。
得罪刺史,逃难在外,也不能在母亲床前尽孝,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义字。
但是,东郡太守却把一切的罪责都推到了太史慈的身上,换了任何一个当官的,其实都会这么做的,虽然奏章递了上去,毕竟,青州刺史可是东郡太守的上级,为了不被青州刺史怪罪,东郡太守只能把太史慈当做自己替罪羊。。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十七章,结拜?
太史慈后来辗转逃难到辽东,在那里,遇到了从北海国来避难的邴原。(全本小说网,https://。)
东莱郡和北海国算是正儿八经的老乡,远在异乡,能跟同乡相见,两人没几日,就相熟的无话不谈。
邴原的来历,也不简单,他是北海有名的贤士,面对孔融的招募,毅然选择远避他乡。
因为,在邴原眼中,孔融虽然是孔圣人之后,却毫无实干之才,只知道兴办教育,给百姓讲些毫无意义的礼义廉耻。
放在太平年间,这位四岁让梨名动天下的文士,一定能把北海治理的井井有条,但是,适逢乱世,孔融的做法,毫无实用,怕是连黄巾都抵挡不住,所以,邴原很果断的逃离了北海。
事后孔融的人生轨迹,也的确被邴原一猜中的。孔融早早的就归降了曹操,然后,满口之乎者也的整日在曹操耳边聒噪,最后落了个满门被杀的下场。
邴原对太史慈非常同情,曾问他“东郡太守如此对你,当真令人心寒,你可曾后悔?”
太史慈摇了摇头,语气坚定的回道“不后悔!”
年纪轻轻的太史慈,却有这般高人一筹的觉悟,不辞辛劳的跑去京师递送奏章,结果还把青州刺史给招惹了,无奈只得逃亡在外,可是,面对东郡太守的负心之举,太史慈毫无怨言。
邴原不解,忙问其故,太史慈回道“虽然太守的举动,让人失望,但是,那是他自己的错,如果我不竭尽所能的把太守交于我的任务完成,就是我的不对了!”
仅凭这一番简单的对话,一代名士邴原,对太史慈顿时刮目相看。
之后,通过邴原,太史慈又认识了同样来辽东避祸的刘政,刘政也是有名的名士,辽东太守公孙度是个小肚鸡肠之人,见刘政有勇有谋,在辽东极有名望,公孙度心中嫉妒,说什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