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便是这院子里的女孩,还有一个叫做曹昂,算是那书箱主人的半个学生。
那书箱里的书文许多,种类也多不同。女孩都会看一些,有的是她师傅布置的功课,而曹昂大多数都会借一些兵书,偶尔还会借走一两本闲书。
那书箱里是有那么几本闲书,像是小说,记着一个白衣将军的故事。
至于那在院子中偷书的小人,是曹昂六岁的弟弟曹丕。
那是一日,曹昂借去了一本白衣将军的闲书,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白衣将军的故事没有一个结局,就像是戛然而止了一般。
但他很喜欢这般戎马兵行的故事,那几本书他也总是看了一遍又一遍。
当读完之后,天色已晚,也便准备明日再送回去。
结果那天,他借的书叫来他房中玩的曹丕看去了。
曹丕看得都忘记去吃了晚食,一直等到曹昂回来的时候才扯着他问这书的来处。
被自己的弟弟烦的不得安生的曹昂也就说了此处。
那之后曹丕几乎日日都想着那白衣女将,领着那陷阵军在战国的烽烟中冲杀的模样。
在他看来那般的女子当为世间无一。
可他只看了一本,不再知道后面的故事,每每想至后来都坐立不安。
直到有一日他再也忍不住,溜进了那放着大哥说的书箱的院子中,找了到了那书箱,偷了一本出来。
可才如饥似渴地看了几页,就被一个拿着剑的女孩给抓住了,当场就被赶了出去。
从那开始,他就时不时来偷书,每次都只是为了能看上那么几页。当然,大多数的时候都是还没看到,就被抓着了。
房门前。
曹丕四下看了看。
没人。
心中窃喜,正准备推门进房。
背后就被什么东西给抵住了,身子顿在了那里。
是一柄带着鞘地剑抵在了他的身后,拿着剑的是一个穿着布袍的女孩。
“我和你说了多少次了,没有师傅的同意你不能来这里看书。”
身后传来女孩淡淡地声音。
“顽固不化······”曹丕还想还一句嘴,结果身后的剑抵地更重了一些,让他生生把后面的话给憋了回去。
“你,你,先松开。”即使是带着剑鞘的,那女孩的力气也让他不敢乱动。
“我松开你就走。”女孩的语气里没有半点让步的意思。
这又让曹丕说不出话来,他可是好不容易逃开了母亲过来的,若是一页都看不到怎么甘心?
咬了咬牙,问道:“不若,你让我看四页,我告诉你一个你师父的消息怎么样?”
背后的剑一松。
身后的人片刻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才问道:“你不骗我?”
在这个地方她一个人都不熟悉,师傅又一直没有音讯,每日除了看书练剑,她就只会给师傅种的花草浇水,然后坐在一个地方发呆。
她有时候甚至会想,会不会是因为觉自己是个拖累,师傅不想让她再跟着了而已。每想到此处,她都有些无措,却又不知道能做什么。
“我从不骗人。”
曹丕说道,他感觉到背后剑被收了回去。
回过头来,那女孩犹豫了一下。
走到了房门前将门打开,进去取了一本书出来。
“是这本吗?”
“是。”曹丕的眼睛一亮,取过书,坐在地上就看了起来。
四页看得很快,不过盏茶的时间就看完了。
是正好写道陷阵回秦。
曹丕握着书,他还想再往下看,但是四页已过,捏着书页深吸了一口,将书合上递了回去。
“说四页,就四页。”
“你刚才说的,我师父的消息。”女孩接过了书,出声问道。
曹丕从地上站了起来,拍了一下身上尘土。
看到女孩拿着书,低头不语,撇了下嘴巴。
“我听母亲说,父亲有回信于家中,上元之前就会回来。”
说完看了女孩一眼。
“你师父应该也一样。”
“到时候我会求我父亲让我也做你师父的学生,那般你就挡不得我看书了。”
上元之前,再过几天就是上元了。
女孩的手指不自觉地在手中的剑上摸了摸,有些失神地应道。
“嗯。”
······
大概是上元的前三天,军队回城。
顾楠跟着曹操几人回到了府上,很远,她就见到府前的人在等候,其中一个是一个小姑娘,手里提着一把剑,踮着脚看向这边。
她看到了顾楠,等到顾楠走进,从马背上翻下的时候,女孩跑了过来,红着眼睛抱在了顾楠的腰间。
“呵。”顾楠笑了一下,伸手放在她的头上:“绮儿,你哭什么?”
“可是有人欺负你了,说与你曹伯听,我帮你教训他。”
曹操一边问着,一边横了站在一旁的曹昂一眼。
曹昂莫名地觉得背后一凉,打了一个哆嗦,讪笑了一下:“父亲,看我作什么?”
曹丕站在曹昂的身边,呆呆地看着女孩的师傅,那个白衣先生。
他是还没有见过几面。
那人穿着一件白色的衣裳,外面披着甲胄,头上戴着一顶斗笠。
他的个子比较矮,从他的角度看去,正好看到她的模样。
那个样子,和他所想的白衣将军,是一个模样。
第三百五十五章:人面映红
街道上的两旁开始挂起了燃灯,白天没有什么色彩,但是到了晚上,房檐下的灯火会将街道都照得明亮,使得夜如白昼一般。街道的两旁多了许多小摊,贩卖一些用于祈福扎成的布囊,人偶,还有些小的吃食。
还未上元,这城中的街上就已经热闹了许多,像是就连还未去的冬寒都被驱散了开来。
上元即为元宵,关于上元燃灯的习俗说法有很多,不过其中主要的燃灯之说,起源自汉武帝于农历正月十五日于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于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便成了上元节燃灯的开端。
后明帝时又有燃灯表佛之说,点灯的习俗从王宫流入民间,乃这一日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彻夜祭祀。
当然,像这小城之中自不能比京城上元那般恢弘,不过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上元节的早晨顾楠还在自己的院中闲懒,手中拿着一个水勺,一边浇着花,一边想着一些旁的事情,她最近的这段时间或许应该考虑拜访一下一个人。
不过还未等她想清楚该什么时候去,外面传来了一阵有一些匆忙的小跑声。
是玲绮从外面跑了进来,脸色微红,带着一些笑意,看样子有些兴奋。
可等她见到顾楠,又连忙停了下来站好,微喘着说道:“师,师傅。”
“绮儿,怎么了?”顾楠笑着看着她,难得的见她露出这般孩子该有的模样。
“师傅。”玲绮似乎有一些忐忑,小声地问道。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灯吧?”
她在洛阳的时候看过一次灯会,那时候满城披红,就和女子的红妆一样美。
她坐在爹的肩上,指向哪,爹就会挤过人群带着她过去,娘亲跟在后面会笑着看着他们,灯火里是人影阑珊。
玲绮低着头,她害怕顾楠不会答应。
在她的记忆里,顾楠并不喜欢人多的地方。
“好啊。”那人声笑着回答道。
“等师傅浇完这些花,你想去哪,师傅带你去。”
女孩抬起头来,看着那个背对着她浇花的人,轻轻一笑:“嗯。”
日近黄昏,城中开始喧闹了起来,曹洪真的买了几坛子酒,拉着夏侯渊几人大吼着说要喝个痛快。
李典和夏侯惇溜了出来,他们是准备去街上看看,起码要比陪着这些杀才好。
曹操站在正坐着苦笑的曹昂面前,效检着他的功课,虽然顾楠教的有些东西他也不明白。
曹丕在一日前就向顾楠借了一整本的白衣将,借的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满脸通红,连话都说不清楚。此时正窝在自己的房间里,怕是已经快看了一天一夜。
远处的街道上人声不绝,偶尔传来锣鼓的声音,该是已经开始祭祀,虽然做的是什么顾楠也看不明白。
余晖透过薄薄的云层,露出火烧一般的颜色,暖色的灯火在城中被风吹的摇晃,照亮了街道和人影,将每个人的脸上都染做了红晕。
顾楠慢慢地走前面,眼前的是一片万家灯火。
她的身后,玲绮小步地跟着,眼睛打量着四处,眼中都是新奇地色彩。
各地的习俗多少都有一些不同,小城里的灯火和那洛阳城里的也远不一样。
她看着路过的一个小摊,摊上是一些布囊。
她知道这是祈福用的,她的娘亲从前也喜欢做这个,每年都会做给她和爹。
她停了下来,该是人群喧闹,顾楠一时间没有注意到。
摊主看向玲绮笑道。
“小妹买个布囊?可保无病无灾的。”
“多少钱?”玲绮在摊上看了几眼,有些窘迫地问道,她身上没有什么钱。
“都是自家做的,与你两个,一个铜钱就好。”
心中松了一口气。
“嗯,拿两个一样的。”她拿出了一枚铜钱,取过了两个一样的布囊。
向着还未走远的人追去。
“师傅。”
听到了身后的唤声,顾楠转身看去,见玲绮站在了她的身后,将手中的一个布囊递给了她。
“这个可以保佑无病无灾的。”
声音有些轻,似乎是担心她不喜欢。
布囊就是普通的布料做的,上面绣着些女红,也有几分好看。
不知道装着里面一些什么,带着些许淡淡的香味。不重,若是平常人,恐怕要放在鼻子前才能闻得清楚,不过倒是挺好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