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二日,李光弼进兵太康,得当地豪绅陶元指路,率兵围而剿,破斩李庭望于惠济河,杀方奕、侯勇二将,救出宋州刺史令及其官吏。
十四日,李光弼兵临雍丘,雍丘守将谢元不敢与战,坚守不出。李光弼使计使谢元误以为达奚珣的援军赶到,待他出城接应时,四下里唐军军伏兵杀出,夺了雍丘。
十八日,汴州陈留内大街小巷都沸沸扬扬地传播着东部诸郡望风而降,安禄山惨败哥舒翰,逃入芒砀山的消息。
达奚珣觉得汴州大势已去,收缩战线,在李光弼尚未收拢对陈留的包围圈时,主动放弃陈留,向洛阳撤退。
李光弼却早已在达奚珣西退的路线上设下埋伏,达奚珣退至中牟,唐军四面杀出,斩首近乎两万,生擒达奚珣,兵不血刃夺取陈留。
“漂亮!”
听到这里,裴旻忍不住赞叹出声:这个达奚珣是司州洛阳人,进士及第,授河南县尉,累迁中书舍人,拜礼部侍郎,累迁吏部侍郎。后来出为滑州刺史,迁荆州长史,拜正议大夫、河南尹、上柱国,封南阳县开国子。
朝廷对于他不薄,但是在王晙、杜暹兵败之后,达奚珣惧死投降了安禄山。
达奚珣是投降安禄山身份地位最高的官员。
裴旻继续听着。
二十一日,李光弼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上攻打郑州,却分兵从酸枣渡河攻打河阳。河阳守将猝不及防,为李光弼攻克。
二十三日,李光弼从河阳出兵攻打偃师。洛阳史思明无法坐视偃师失陷,率兵出城救援偃师。
李光弼本就打着围点打援的念头,趁着史思明立足未稳,果断出击。史思明不敌败走。
二十五日,偃师为李光弼攻陷。
至此,李光弼一举占据了弘农、卢氏、河阳、偃师,将洛阳包围了起来,同时他还攻取了陈州宛丘、汴州陈留,将河南一分为二,彻底孤立了许州与曹州的叛军。
这一一手极为高明,叛军入主中原时间不长,人心不稳,一旦缺少了上面权威的直接控制,肯定和墙头草一样,哪边风来了就向哪边倒。
短短半月,李光弼几乎将叛军占据的河南中原一地,尽数收复。
裴旻也忍不住拍案,说道:“身先百战之锋,气盖万夫之敌,横行河洛,六军辟易,不外如是。若无争功一事,我自当亲自修书嘉奖,只是现在,哼哼!”
第四十五章 大乱将定
裴旻心底虽不满李光弼在颖桥的作法,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位历史上中兴第一功的名将,确实有着超凡的军略。
这一连串的攻城略地,打的实在是漂亮。
对计谋的运用,对战机的把握,裴旻易地而处的考虑,换做是他都未必能做的更好。
史思明为李光弼困在洛阳,插翅难飞。
不过裴旻并没有急于求成,李光弼显然也有相同的看法。
李光弼贪功,却并不冒进。
洛阳是东都,是天下第二坚城巨城,是唐王朝第二经济中心,这其中关乎太多东西。
强攻洛阳,只会让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强行攻城。
裴旻为防万一,还是下了一道命令,让李光弼以攻心为上。
他接着问起了哥舒翰的情况。
李泌将自己得到的消息细说。
“哥舒节度一路袭击袭扰叛军的粮草,拖延叛军的行军速度。为了不让叛军得到粮草支援,他甚至放火烧毁豫东平原大片未成熟的稻谷,避免为叛军收去。”
裴旻忍不住道:“这手笔可真够大的。”
李泌苦笑道:“哥舒节度与百姓签订了合约,所有烧毁的田地,每一亩田地一律以大丰收年的收成计算。所有损失,他一人承担。”
裴旻无话可说,这有钱就是可以为所欲为:哥舒翰的父亲是西域首富,不怕他赖账。
“叛军得不到粮食支援,为了解决缺粮的困境,只能选择穿过芒砀山,往徐州方向行军。”
听到这里,裴旻也看出了哥舒翰的用意。
芒砀山就是哥舒翰选择的主战场。
裴旻笑着说道:“我与哥舒翰有过书信往来,记不得是多久了。只记得我在信中问过他剑南军重组的情况。这厮口气颇大,说什么别的不敢说。在山林战里,剑南军的能力,一点有也不会输给我麾下的神策军。哥舒翰敢夸这个海口,想来底气不一般。”
李泌这里也不知详细情况,最新的消息还是来至于六天以前的,安禄山六天前转道往芒砀山方向行军。
还没有得到下一步的消息,裴旻已经召他来长安了。
李泌道:“算算时日,胜负应该分了。裴帅就等着哥舒节度的捷报吧!”
裴旻摇头笑道:“长源尽说好话,战场之事,瞬息万变。即便再有把握,也避免不了不可估算的意外。胜负之说,不好定论。”
他话是如此说来,却也相信哥舒翰不会让自己失望的。
事实的结果表示:哥舒翰确实没有让裴旻失望。
两日后,捷报即传达长安。
受李泌的刺激,哥舒翰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与安禄山一战的。
就如武侠小说里的无招胜有招一样。这世间最好的计谋是没有计谋,最好的战术是没有战术。
实力决定一切!
哥舒翰麾下兵卒士气高昂,精于步战。
而安禄山麾下兵士在丘陵盆地中受地形限制,战斗力大打折扣。
本来他们就连战连败,缺响少粮,士气底下,又在这种特殊的地形,纵然人数占据优势,也无力回天。
哥舒翰这一仗没有用多余的策略战术,直接从正面以三万剑南军酣畅淋漓的将安禄山的五万兵马击溃。
安禄山侥幸在曳落河的拼死保护下逃离战场,进入芒砀山。
这芒砀山地形地势复杂,当年汉高祖刘邦犯事就是率众躲入芒砀山中,最终于山里斩白蛇起义夺得天下。
要是常人进入芒砀山还真不好找,可是安禄山是一个三百五十余斤的大肉山大胖子。
芒砀山山水复杂,安禄山那里吃得消走?
不过半日,穷追不舍的哥舒翰就将累得如死猪一样的大燕国皇帝,贼首安禄山给擒拿了。
此消息传到长安,举国欢腾。
安禄山作威作福,几乎占据了唐王朝的半壁江山,最后甚至还攻打下了长安,逼得李唐王室西逃,给了沉迷享乐的盛世王朝一记重重的耳光,拨开了这盛世背后存在的不安隐患。
然而随着裴旻返京,东边局面大定,捷报频繁,这才不满三月,将天下闹得大乱的安禄山这个罪魁祸首居然给生擒了。
两者相比,实在不可以道理来计。
裴旻也是拍案叫好,立刻下达了全新的命令:“传我命令,让哥舒翰亲自动身往洛阳,将安禄山捆缚于洛阳城下,给城中叛军看看。让李光弼、哥舒翰两军并力,以最小的代价给我拿下洛阳。最后,分别给他们带一句话,就说让他们安分一点,洛阳城一下,立刻带着安禄山、史思明这一众贼首来长安给我说说颖桥的故事。”
想着不安分的李光弼、哥舒翰,裴旻不由的念及在怀州兢兢业业的郭子仪,突然发现比起让人头痛的李光弼、哥舒翰,郭子仪无疑可爱多了。
他没有忘记了自己当初对郭子仪的反感。
即便是现在,裴旻也更加欣赏李光弼、哥舒翰直爽的军人风采。
可真要从一个上位者的角度来看事情,有能力却听话政治觉悟奇高的郭子仪,又显然比有能力,性格却有缺陷的欢李光弼、哥舒翰,更加让人省心。
此次四将合围安禄山,张巡可以不谈,他手中无多余的力量。
真要换做李光弼、哥舒翰来代替郭子仪,他们能够安分的坐视战功让另外两个“对手”夺了去?不找个借口,自主出击都有鬼了。
郭子仪却做到了,他有很多机会动兵,很多机会抢功,可他至始至终都按兵不动,守着最后的黄河防线,避免出现意外。
最苦最累最不讨好的活,郭子仪干了,而且毫无怨言,以至于现在寸功未立。
当然裴旻并没不打算委屈郭子仪,最后的大功,他特地留给了这位才智卓越且任劳任怨的盖世名将。
裴旻找来了李泌,将自己申请下来的圣旨递给了他,道:“你再替我跑一趟,去怀州,传达新的旨意。任命河东副节度使郭子仪为安北副大都护,摄御史中丞,权充朔方节度副大使,率河东军、朔方军东讨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告诉他,趁着安禄山被擒,叛军群龙无首的机会,给我直捣黄龙,我要在一个月内,收复所有失地。”
第四十六章 盲从
长安。
在朝会上,裴旻将李光弼、哥舒翰取得的战果详细的向李琰汇报着。
其实两路军得胜的消息,李琰与满朝文武早已知道,但是听到这正式的报告,了解个中的细节,所有人依然忍不住为之欢呼。
满朝皆是庆贺之声。
“陛下万岁,大唐万胜”之语,络绎不绝。
“陛下,臣有本而奏!”
吏部侍郎苗晋卿一脸喜意的站了出来。
“安贼授首,是天大的好事。这群贼无首,失陷于贼首的北地、中原必将动荡。臣提议以浩荡皇恩,劝降四方。一方面体现我朝宽厚仁德,另一方面也能取得不战屈人之效,避免多余的伤亡。洛阳城中,陈希烈是某故交,他身陷贼群,心却向着我大唐,某愿为使者,亲往洛阳劝降,以示天下……”
他这话音一落,堂上就响起一阵怒喝。
“胡扯八道!”
这一声叫喝,让庙堂都抖了三抖。
满朝文武,瞬间不敢吱声。
裴旻怒气冲冲的站了出来,苗晋卿这一提议在他看来愚蠢之极,而且正中他心底的忌讳。
唐朝亡于藩镇,可藩镇是怎么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