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治这个腹黑的皇帝,利用立后这个契机一举击垮了外戚王氏集团与长孙无忌统领的关陇集团。
有些人总将这功劳记载武则天的身上,但实际上真正厉害的是李治,是他主导了一切,从而乾纲独断,掌握了真正的大权。
李世民的儿子,不说个个都是俊杰,但出彩的那几位哪一个是简单的角色?
天之骄子李承乾,英武果敢的李恪,一代文宗李泰……
李治能够成为唐王朝第三代皇帝,并且打下汉人王朝最广阔疆域的皇帝,岂是易于之辈。
李治废后,意味着他突破了外戚与关陇贵族的枷锁。
李隆基不敢废后是不愿承受废后带来的恶劣影响。
这李琰今日废后又是为了什么?
他有什么长远的打算?
裴旻脑子有些浆糊,体会到了智商给拉低的感觉。
“陛下,皇后乃是国母,母仪天下。不知皇后何事触怒了陛下?”
“善妒!”李琰气冲冲的说道:“姑夫,韦后是是父皇给朕定下的婚事,朕一点也不喜欢她。可是不知为何父皇与武婕妤非常喜欢她,占着父皇、武婕妤的欢喜,她在朕面前耀武扬威的,一点也不将朕放在眼底。朕纳个小妾都要在父皇、武婕妤面前闹一闹,朕没少因此受到责罚。而今朕登基成为了皇帝,本以为她没了父皇、武婕妤这两座靠山会消停消停。却不想就在昨日,她居然重罚了朕的爱妃。简直岂有此理,姓韦的,没有一个好东西。”
他直接开起地图炮了。
他说的“姓韦”指的是当年的唐中宗的皇后韦皇后,那个干预朝政与武三思勾结的妖后。
韦皇后毒死自己的丈夫李显之后意图相仿武则天但女帝,辅政的李旦就成了下一个目标。
这也是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的缘由。
李琰居然因为这点小事,将这个韦后与那个臭名昭著的韦皇后联系起来了。
这荒唐事情要传出去,天下人不笑掉大牙?
“陛下,皇后出身京兆杜陵韦氏。现今门阀世族虽不如以往那么强大,能够左右朝局。但是‘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韦氏影响力,还是不小的。”
关陇地区在汉魏以来,一直是汉族传统文化只渊薮所在,特别是自晋末丧乱以来,许多文人志士多避难于此,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人数亦较少,为维护其长期统治不论是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依靠占人口多数的汉族,他们都必须而且首先要在文化上与关陇地区的地主阶级取得认同,必须同他们建立起牢固的政治军事同盟。
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了所谓的关中四姓。
这四姓就是京兆韦氏、河东薛氏、河东裴氏、河东柳氏。
其中韦氏家族政治、社会地位空前之高。有唐一代韦氏家族成员拜相者共计二十位,势冠全唐;家族仕宦率极高,尤其是高品级官吏的仕宦人数急剧增加;家族成为皇室通婚之重要对象,共有近三十位成员与皇室成员进行婚姻来往。
而今庙堂上大理寺卿韦见素就是韦家人。
要是真用这种可笑的理由废后,韦家人不闹起来才怪。
裴旻并不怕韦家,以他现在的权势拔除韦家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可是这事情李琰完全站不住道理,传开来只会成为笑柄,有损皇家威严。
而且裴旻记得韦家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位盖世名将韦皋,一位守川蜀二十年,破吐蕃四十八万,禽杀节度、都督、城主、笼官千五百,斩首五万余级,获牛羊二十五万,收器械六百三十万的猛人。
裴旻可不想为了这点可笑的事情,来对付韦家,万一一个不慎弄死了韦皋的父亲、母亲,那唐王朝可就损失大了。
“陛下刚刚登基,根基还未稳固。因为此事废后,对陛下的名望大是不利。不如这样,皇后那里,由臣去应对,让她行事收敛一些,不让陛下为难。”
“好吧!”李琰听裴旻入朝说来,虽有些闷闷不乐,却也没有反对。
裴旻说起了正事,将张守珪的事情细说。
李琰还在纠结韦皇后的事情,心不在焉的道:“朕知道了,就按姑夫的应对方法处理就好。”
裴旻甚至怀疑李琰听没听清楚他说的是什么!
第十四章 计划与变化
张守珪身上的毒伤本未痊愈,面对裴旻的“咄咄逼人”,心急之下,旧伤复发,病倒在榻。
将张康叫道了跟前,张守珪虚弱的道:“康儿,你向来多智,当前之局,你有何想法?”
张康一脸愤然的说道:“义父重病在身,焉能远行?孩儿愿意代替义父去长安,我就不信了,我们父子忠心为国,裴旻还能杀了我们不成。”
他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
张康的戏,演的实在太好。
张守珪根本不怀疑有他,长叹说道:“裴旻此人不是好唬弄,今日他敢陈兵于代州,明日就有敢断我们口粮。我东北军久经战阵,论及实力,为父相信并不亚于裴旻的河陇之兵,但是北地土地贫瘠,地广人稀,粮草不足。一但给裴旻断了军粮之响,我们将陷入必死之境,无半点胜算。此次为父势在必行,做不得假。”
张康正是因为知道这点,才敢说代行的,同样,又装模作样的道:“这样吧,义父,孩儿跟你一同去,一路上也有个照应。”
“不成!”张守珪立刻拒绝,高声道:“裴旻那混蛋,自己手握四镇二十万兵不说,我这边不过十万,居然怀疑我有异心?我们父子一但去了长安,必然是有去无回了,还有生命危险。到时东北军群龙无首,只会白白便宜了那混球。我儿在东北,为父此去长安,也有一重保障。”
张康一脸担忧,说道:“可孩儿不放心义父!”
张守珪心底只有满满的感动,劝慰道:“我儿放心,长安又不是龙潭虎穴,为父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就不信,他裴旻能一手遮天!”
张康一脸挂心,心底却道:“长安是不是龙潭虎穴,老子不知道,但你这老东西,去了,就别想再回来了。”
连李隆基这样的绝顶人物都给他的演技糊弄的晕头转向,何况是张守珪?
即以决定入京,张守珪也表现出了大老爷们的魄力,当即动身南下。
张守珪入京的消息传到了长安。
长安大多人都松了口气。
内战谁都不愿意经历。
不管是什么情况,什么局面,内战消耗的都在自己的力量。
尤其是现在新帝刚刚登基,更是需要稳定稳定再稳定。
其实裴旻调十万大军兵临代州的行径,朝中诸多大臣都不大认同的。
他们觉得如此行径,太过激进,一个不慎就有可能闹成兵灾。
这也是大多文人特有的心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同时他们也奈何不得裴旻,现在裴旻权倾朝野,根本无法改变裴旻的任何决策。
裴旻却是清楚,藩镇的胃口都是给软弱的朝廷惯出来的。
朝廷越表现的怕事,边帅的口味就越大,野心就越大,想得到的东西就越多。
如果今日纵容了张守珪,那么明日就会出现李守珪、王守珪,唐朝有十镇节度使,多来几个,朝廷哪里还有威信可言?
该强硬的时候,必须强硬。
没有人比裴旻自身更加讨厌内战,讨厌自己人打自己人,但绝不能因为讨厌而惧怕。真要打的时候,还得放开来打。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将损失降至最低。
裴旻得到张守珪入京的消息,并没有表现的如大多文武臣一样高兴。
这就是第一步而已,张守珪在东北当了十多年的边帅,实力根深蒂固,想要除去这个后患,还需要第二步,第三步。
目前,只是一个好开始。
不只是东北,整个唐王朝都是一个好的开始。
宋璟出山,他还未开始整顿吏治,唐王朝的机构就已经开始快速运转。
宋璟治吏手段惊人,他不只是针对那些无能的官吏,对于那些有能力的,却不愿意用心干,渎职怠职的官员也毫不留情。
那些原本因为李隆基的放纵,松懈下来的官员,一个个都收了心,不敢在早退晚到了。
这官员一认真,整个王朝的行政就变得效率流畅起来。
很多事情都能够迎刃而解,许多拖延未处理的事物,也一点一点的消灭。
同时裴旻也没有这么给李隆基留面子,花鸟使整个机构,全部都删除了,一点不留,继续沿用以往的选秀方式。
还有一些对天下无利,单纯是李隆基为了享受的制度都重新改制。
裴旻觉得自己就如设计师一样,规划着唐王朝未来的美好蓝图,将一些弊政弊端通通删除,选择一些利国利民的政策补上。
在宰相们的政事堂会议会议上,裴旻从文、武、外交三方面做了战略性的安排。
“江南的开发,势在必行,且大势所趋!主农辅商,这一点交由李相全权处理,另外工部给予配合。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江南是水乡泽国,藏于民间的优秀造船匠师,数不胜数。我提议设一个奖励制度,给予那些技术过硬的匠师。或是金钱鼓励,或是田地,或者给予他们子孙后代仕官的便利。总之此事关系我大唐的千秋万代,绝对不能马虎。”
裴旻可以想象,自己今日这番论言,在十数年后会为多少人赞颂。
只要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江南就会成为香喷喷的宝地。
“至于外交一事,礼部要多多注意。我朝现在要体现一点,国际影响力。什么是国际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就是在周边藩属国心底的地位比重。我们影响力越大,他们越愿意抱我们大腿,形成战略联盟。世界之大,全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很难做到将所有地方征服,让我们成为我大唐的疆土,但是却可以利用我们的实力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