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如重文武所想一样,这朝会一开。
话题立刻围绕封禅之展开……
王毛仲迫不及待的站了出来,夸夸其谈,引经论道,将自己重金请大儒所写且背了一整晚的文章,一字不漏的念了出来。
好一番大道理,说得满朝文武,都惊呆了。
王毛仲竟然口若悬河的说出了这番大道理,就跟太阳从西方出来一样稀奇。
百官看着李隆基的反应,心底不由的打鼓。
察言观色是官场必备技能,李隆基前些日子的表现不难看出,这位君王的本意是冲着大张旗鼓的弄一次的,只是劝说的人太多,一时半会儿没有定下来。
而今他的态度却让人摸不着头脑,脸上没有半点的表情呈现一股犹豫,半晌道:“此事无需再提了,朕昨夜想了一宿,忽然念及我朝太宗皇帝的一句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深感天下黎民艰辛,而今九州方定,百姓刚刚过上富足生活。朕不忍心因封禅一事而伤民之利……此次封禅,无须铺张。无畏的排场能简则简。朕以诚心报天之功,是为天下苍生祈福,而不是炫富于世。无需再论!”
大义炳然的一番话,说的满朝文武大感惭愧,纷纷拜道:“陛下心系苍生,贤德圣明,我大唐必定昌隆万胜……”
王毛仲傻站着,一脸的茫然,外加欲哭无泪。
李隆基见百官反应激烈,也知裴旻所言不虚。此事传扬出去,天下百姓,谁不念他李隆基的好?
唯有宋璟、张说这类人明白真正的缘由。
他们太了解自己这位皇帝了,这根本不是他性格干的事情,定是有人说服了他。
这个人是谁,以他们的才智,根本不用去猜。
忍不住在心底感慨一句:“裴公智勇仁德,天下无对。”
裴国公是身份官职的象征,但是裴公却是对一个人由衷的认可。
封禅的排场已定,但是接下来依旧有着诸多琐事需要商议。
如亚献人选,李隆基走后太子监国一事,这些细节都需要好好商议。
尤其是亚献,亚献是封禅至关重要的存在。
三献是封禅祭天祭祖的最为隆重的仪式,即是初献、亚献、终献。
初献自然是有皇帝李隆基负责的,这个是必须也是必然。而亚献古来由朝中重臣负责,一般是最高职事官的任务,为高级官员所垄断,终献亦是公卿负责,但远不及亚献重要。
本来延用古制即可,可此前高宗封禅时,高宗李治听了武则天的意见,以皇后身份行降禅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
紧接着的唐中宗李显又是一个无能的妻管严,皇后韦氏执掌亚献以宣誓自己的地位。
而今是依照古制选择朝中重臣行亚献大礼,还是依照新制,以皇后执掌亚献?
亚献,一个武则天都要争取的职位,可见意义是何等的重大。
一直以来,历史学家都将武则天争取亚献大礼,视为野心的初显。
有了选择,自然有了争论。
最终张说以武则天、韦后为例,围绕着“尊天敬神,事资革正”为主题,说了一大推屁话,将事情定下来了,反对皇后行亚献之礼,改为古制。
接下来又是太子监国一事,针对太子监国,展开的议论。
因王皇后无后,李隆基则以庶子李嗣谦继任太子之位。
李嗣谦方刚成年,从未有监国处理政务的经验。
李隆基也只是让李嗣谦学习,压根就没有让他接触过半点的政务,突然负责监国这种大事,自然需要好好地商议。
李隆基面色如常的听着百官的商讨,心底却翻起了滔天巨浪。
第三十四章 天下父母心
裴旻在孙府后院大厅住了一宿,直到清晨,坊市一开,青羽盟的高层押着廖晴凤进了府邸。
府中有了足够的人手,裴旻才放心的准备离开。
公孙幽来到后院相送。
这一早都未见到公孙曦,裴旻忍不住问道:“曦姑娘呢?”
公孙幽望了一眼卧室方向,淡笑道:“还在睡呢,昨夜也没怎么睡。”她也只是假寐片刻,放不下心来安睡,老妪的奇术,让她记忆犹新。
裴旻同是如此,他打着地铺,一晚上都在担心,会不会睡着睡着,一条蛇就钻进来与他大被同眠了。
可不是每一条蛇都叫白素贞,又漂亮又友善……
一个晚上都没怎么睡,只是他体格健硕,人又年轻,看不出来而已。
“那就让她多睡会儿吧!”对于自己这个小姨子兼徒弟,裴旻还是很宠的。
公孙幽顿了顿,轻声细语的道:“我们的事,小妹已经知道了。”
裴旻拉着公孙幽的柔荑小手,道:“那小姨子怎么说?”
他也看的出来,他们之间的事情,公孙幽并没有告诉公孙曦。
这点裴旻尊重公孙幽的意愿,没有点破,更没有在公孙曦面前露出什么亲昵姿态。
而今一切挑明,裴旻心底自然高兴。
公孙幽温婉矜持,还未成亲这般接触,心底固然有些欣喜,但更多的是娇羞,道:“反应跟你一样,说什么师傅变姊夫了,一惊一乍的……”
裴旻耳中听到了脚步声,柔声道:“此间事了,我娶你过门!”
“好!”公孙幽细语轻声的应着。
裴旻松开了手,顺着原路回到了孙府。
虽有些困意,但想着颜杲卿的嘱托,裴旻还是以知己的事情为上。
骑着辛巴,裴旻直奔颜府而去。
而今颜府日显萧条,府中的丫鬟下人都走的差不多了,只余下个别管事依旧守着宅院。
这也是莫可奈何之事!
颜家固然是儒门世家,祖上是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儒家五大圣人之一的颜回,但青黄不接谁也无法抗拒。
颜家传到今日,也只有颜元孙、颜杲卿在士林中站得住脚。
颜元孙一去,颜杲卿也往凉州赴任,长安颜府彻底没落了。
现在的颜府由颜杲卿的从弟颜阙疑负责。
颜阙疑是颜元孙弟弟颜惟贞的长子,没有什么干略,坐吃山空而已。
虽是一脉血亲,但他们自己不争气,颜杲卿也不可能照顾他们一辈子,自由他们走自己的路。
唯有还未长大的颜真卿、颜允臧以及仅剩的长辈叔母殷夫人让颜杲卿放心不下。
敲开了门,门房的孙老,裴旻认识,热心的打了一个招呼,没让孙老声张,只是道明了来意。
这人要人看得起,首先得上进,有担当。
哪怕是一个乞丐,他都是靠自己吃饭。
而颜阙疑自身无才,没有本事过上流生活,还不愿意去干吃力的工作,就靠祖上遗留的家底过日子。
这类人,裴旻心底看他们不起,也懒得于他们接触。
孙老也知自己现在家主的德行,不多说,直接领着裴旻进了别院。
还未走到院里,裴旻耳中已经听到了争论之声。
“娘,您老在长安呆的好好的,去什么苏州。这一路长途跋涉的,孩儿实在放心不下!”
“你是担心娘走了,允南不往长安寄钱来吧。”
“……”
“阙疑,你已经成家,娘管不了你。真卿、允臧还小,不能让他们有个坏榜样。此事就这么定了,你也无需再劝。至于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你……”
还未等颜阙疑开口,裴旻咳了几声,大步走进了院子里,见颜真卿的母亲殷夫人,叫了一声:“殷叔母!”
见是裴旻,颜阙疑吓的脸色苍白,忙上来问好,一脸尴尬。
裴旻理都不予理会,直接来到了殷夫人的面前,行礼问安。
殷夫人脸上也颇为尴尬,毕竟家丑,颜阙疑再如何不肖,也是她的儿子。
殷夫人也是大家闺秀,出生苏州殷氏。
略微尴尬之后,殷夫人回礼作福,道:“裴国公太客气了,叔母之称,岂敢担当。”
裴旻笑道:“您是杲卿的叔母,即是我裴旻的叔母,此来也是替杲卿看望您的。他说他领着母亲迁居到了姑臧,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们,特让我来看看。”
殷夫人摇头长叹,都是门房长子,差距为何如此之大,带着几分苦笑道:“有劳杲卿费心了,去了凉州,还顾念着我们。”
她做了一个请的架势,让裴旻入内去说话。
在大堂入座。
裴旻问道:“适才在外边听,叔母要回江南?”
殷夫人脸上微红,惭愧道:“让国公见笑了。也确有此意,真卿、允臧还小,原本他们是跟着长兄学文,而今长兄去世。长安这边风气不佳,娘家那边更适合真卿、允臧学习。”
裴旻敬慕道:“叔母此心可比古时孟母,旻深感佩服。有母如此,相信真卿、允臧一定会成大器的。”
孟母三迁,不过是县内迁居,而殷夫人却要从长安迁往江南苏州,个中艰辛不言而喻。
殷夫人为子如此,无怪颜真卿、颜允臧会有历史上那般赫赫成就。
颜真卿自不用说,书法界的亚圣,他的书法成就不逊于王羲之。
比之王羲之,颜真卿更是当时少有的宰相才,只可惜他没有遇上真正的明主,一直受到杨国忠、李辅国、元载、杨炎、卢杞等权臣的排挤,给赶出庙堂下放为官多次,但每一次他都凭借超凡的政绩回到朝廷,经历多次大起大落,依旧保持方正本心。
每每念及颜真卿,裴旻都为他感到遗憾,要是给他一个明主,他相信颜真卿的成就绝不亚于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姚崇、宋璟这类名相。
至于颜允臧,固然比不上他兄长那般惊才绝艳,却也推劾不避强御,是一代名臣。
看着殷夫人的望子成才,裴旻心底也着实喜欢那个曾经跟他一起为颜元孙守孝的小弟,又想起了自己的儿女,突然道:“不如这样,真卿也算是我半个徒弟,他懂事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