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非裴旻偏袒李白,而是真的觉得李邕的做法特别无知,特别愚昧。
带着几分恼怒的走出了衙官署,迎面遇上了张九龄,在官邸转弯处,两人险些撞上。
张九龄惊魂未定的连退了三步,裴旻手上有伤,要是因为自己的粗心,导致上司伤势加重,心底更加过意不去了。
他已经知道裴旻是能够躲开那致命一箭的,是因为自己就在身侧令得他不能闪避。
是裴旻,用自己的伤换了他的命……
原本张九龄就对裴旻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如今又有这救命恩情,更是让他无以为报。
“是我气糊涂了,没吓着子寿吧!”
裴旻是练武之人,下盘极稳,并未有任何异样,上前去扶张九龄。
张九龄也稳住了身子,摇头道:“属下走的急了些!”他一见礼,退让开来,让裴旻先行。
裴旻走了两步,突然站定问道:“士林中人是不是辈分观念极重?长辈有过,晚辈不能指摘?”
张九龄顿了顿道:“不只是如此,还有地域方面,各种各样,错综复杂。在下是岭南人,裴帅应该知道,岭南向来是不毛之地,给视为蛮夷之所。当年初入京师,岭南学子的身份,就令属下受到不少差别待遇。只能说必不可免……”
他慷慨一叹道:“这世间真正能够虚怀若谷的,又有几人?就如姚相!姚相是何等人物,唯房杜可以相比,但是听不进人言,实乃天下之失。要是姚相有裴帅一半的雅量,更胜房杜犹未可知。”
他对于姚崇是充满了怨念……
他视姚崇为偶像,但姚崇却视他为敌人……
“嗯,你忙你的去吧!”
裴旻略一沉吟,返回了内堂,一头扎进了书房里去,却见娇陈正在给他整理书房。
书房是裴旻定下的禁地,府中下人未得允许,不得入内。
唯有娇陈一人有出入书房的权力。
平时打扫,都是裴旻自己来,娇陈时不时的帮衬一二。
王维正在给小七小八上课。
娇陈闲着无事,来书房帮着打扫。
“郎君,可问出了缘由?”娇陈手里拿着鸡毛掸子,头戴着防尘大布帽,一点也不像节度使夫人,反倒是一副贤妻的装扮。
“辛苦夫人了!”裴旻先夸赞了一句,将李白的情况细说。
娇陈怒道:“那个李邕也太小心眼了,亏他还是大儒呢,一点气量也没有。”
裴旻哼道:“身份越高,地位越高,越把持不住,容不得人。也该给这些人一个教训了!平时一副大老爷们的派头也就算了,还欺负到太白头上来……他难道不知道太白的师傅是谁,谁罩的嘛?敢欺负道为夫头上,为夫就要他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娇陈见自己的丈夫一副地痞流氓的作风,先是一阵苦笑,随即担忧的道:“裴郎可要慎重对待,李邕是一代大儒,深受士林人士敬仰,地位崇高……傲人的名望就是他的护身符,可不好对付。”
她担心裴旻直接用权势为李白出头,世人大多同情弱者,裴旻一但干了,只怕会为千夫所指。
裴旻眯眼笑道:“他地位崇高,为夫在士林中就没有位置了?放心,为夫又不是找他打架,这回是文人的对决,不比拳头,跟他比文斗。要夫人知道,为夫不但武斗厉害,文斗也是好手……”
他说着让磨了墨,在脑中做了备案,动笔写起来。
来到这个世界,裴旻还不曾动笔做过文章。
他在士林中的地位绝大多数是因为高中文状元以及为颜杲卿戴孝,得到孔家后人的认可,还有几首脍炙人口的诗句获取来的……
但是真正的经史文章,裴旻这里却是一片空白。
如今李白在长安的名声算是毁在了李邕手上了,相比历史上的云淡风轻,因为他的缘故,李白的轻狂给无限放大。
他要是不出头,李白的声誉将会深受影响,在士林中步步艰难,尤其在关中长安这一亩三分地。
但要给李白出头,动武的,肯定不行。他闹得动静越大,得利的反而是李邕,不但坐实了李白“仗势”之名,他自己也会身陷进去。
对于自己的士林威望,裴旻还是极其重视的。
他知道正是因为他在士林中有不错的名望,张九龄、王昌龄、王维这些人,才会选择跟他,要是他在士林的声望一踏糊涂,恐怕也只有李林甫这类人愿意追随他了。
他可是有着将盛唐顶尖诗人齐聚麾下的念头想法,名望太臭,怎么行?
这一次借着陪李白正名的机会,也顺便在士林中刷刷存在感。
他提笔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这是先贤荀子劝学里的一段话!
裴旻作为二十一世纪人,深知撕逼精要,引古论今,引先贤的话证明自己的道理,是笔头撕逼的不二法门,只要例证举用的恰当,先贤就最好的挡箭牌,质疑自己,等于质疑先贤!
裴旻当年考状元的时候,在贺知章、张旭两大文豪的教导下,文学功底并不弱,这些年也看了不少的经史书,肚中还是有些墨水的,引章据典,下笔如神……
第一百章 学无前后,达者为师
荀子只是其一,裴旻还要将孔子牵扯进来。
与儒家而言,孔子才是真正至高无上的大贤,作为至圣先师,他的思想境界亦是极其崇高的。
李邕自持身份的做法,归根究底有违圣贤之道,只是他们打着长者,前辈为旗号,曲解了敬老的意思。
孔子对于中国最大的贡献,并非是儒学,而是教育。
孔子在教育上要求世人有教无类,这一举动打破了世家贵族对教育文化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天下发展的趋势。推动了整个中国华夏文化的大跃进,造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对于教育一道,孔子的思想极为开明,他提出了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
因故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名言。
裴旻围绕这八个字,大发感慨。
他在文中表示孔子这样的先贤都能发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感慨,那些高高在上的大儒,却无视一切逆耳反对之言,不屑与年少者辩论,莫非比孔圣人更加高明?
身为大儒,理应内省,克己复礼。
遇到晚辈错误的见解,应该耐心教导。若晚辈有不同的看法,提出不同的意见。更该耐心的与他探讨,纠正他的错误,而不是倚老卖老,以辈分压人。
何况学海无涯,圣人尚有出错时,留下过而改之,善莫大焉之语,谁能保证,自己无错?
对与错的真理,从探讨辩论中来,而不是辈分的高低。
孔子尚且能不耻下问,为何如今却要按资排辈?
裴旻仿佛化身为“批评家”,以古文的字句,痛斥士林中的一些弊病。
文中还表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有了疑惑,不用心去学习,疑惑一辈子解不开。
年长的,懂得道理多,理应为师;年少的,若有超凡学识,也因以其为师。
这学习本能知识,哪管对方年岁大小?
裴旻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韩愈的《师说》。
发现自己写的,有部分跟《师说》很贴近。
他虽无心抄取,但是道理却极其的相近。
就如《孙子兵法》里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吴子兵法》、《卫公兵法》里皆有类似的话,不能说吴起、李靖抄袭,而是就是这个道理。
裴旻索性也不管了,也引用起了韩愈《师说》里的名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最后,他以“学无前后,达者为师”这八个字,结束了这篇文章。
看了一眼,裴旻登时有些惭愧,他这篇文章大多是自己的见解,但其中夹杂着韩愈《师说》里的一些经典语句,登时发现所有《师说》里的经典语句都是神来之笔。
他自己写的,固然有些水准,但是跟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比起来,还是有一些不小的差距。
他将自己这篇文章递给了在一旁的娇陈。
娇陈看的眼睛直冒金星,崇拜的看着自己的爱郎,惊喜的赞道:“此文一出去,只怕那些高高在上的老儒士,可要骂死郎君了。”
裴旻不以为意的道:“真正的大儒应有容人之量,这点容人之量都没有,为夫亦不屑与他们为伍。这篇文章,一是给太白正名,要世人知道太白的行为并非不敬,而是求知心切,是李邕自持身份,缺少圣贤的克己内省之心。另一方面也是给那些真正有求知之心,能够虚怀若谷的真文人看的。”
裴旻也不急着将这篇文章发出去,而是将张九龄、颜杲卿、王之涣、王昌龄、王维一并请来。
袁履谦在外工作,并不在凉州,故而未在邀请之列。
张九龄、颜杲卿、王之涣、王昌龄、王维这一个个文坛佼佼者,莫名其妙的聚在了一起。
一个个都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紧张兮兮的。
裴旻见众人到齐,笑着摆着手道:“都别紧张,没有什么大事,只是我今日闲来无事,写了一篇文章,你们看看。”
他已经将自己的文章写了好几份,自己也趁机做了修饰,分别传给众人。
听裴旻说他的的文章,张九龄、颜杲卿、王之涣、王昌龄、王维等人都不敢轻视。
人的名,树的影,裴旻虽无文章传世,但是他的诗词早已名动天下。
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