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守珪一脸郁郁的离开了兵部,直到回到驿馆,才忍不住长叹道:“这人比人,气死人呐!”
正感慨间,张守珪见他新收的义子与侍卫正勾肩搭背的从外头走进来。
他喝得醉醺醺的,整个肥硕的身体都靠在侍从身上。
侍卫有些瘦小,但他卯着劲撑着体重是他两倍以上的胖子……
胖子口中还哼着小曲,带着醉意的嘟哝道:“长安真是好地方,比营州可繁华多了。”
见义子如此,张守珪忍不住哼了一声。
胖子突然打了一个激灵,带着几分敬畏的看了张守珪一看,憨憨的笑道:“义父,孩儿陪吏部尚书的公子喝酒,有些喝多了。”
张守珪听是陪吏部尚书的公子喝酒,也不去计较了,沉声道:“长安诸事以了,收拾行囊,我们回营州去。”
胖子立刻回应道:“孩儿这就去收拾!”
他一把推开侍从,左摇右晃的以最快的速度进屋去了,对于张守珪的话如同圣旨一样听着。
第八十四章 裴母到来
相比张守珪的郁闷,裴旻这里自极是高兴。
对于这个结果,他是一点也不例外。
李隆基那里自不用说,李隆基自身性格的好大喜功一点也不逊色秦皇汉武。
也是为什么这个时代的文人都喜欢往边疆跑的原因所在。
正是因为李隆基重视军功,身怀军功的人,更容易得到升迁器重!
裴旻相信不管是与他齐名的张守珪,还是其他边帅大将,开元朝无一人在军功上能够胜过他的。
而且李隆基目前还算英明,不可能看不出随着北方突厥的衰败,西方才是大唐发展的关键。
于情于理,于公于私,这兵源也应该给他补足。
至于兵部的衣甲兵器,这一点裴旻更不用担心了。
裴旻跟兵部尚书、两位兵部侍郎的关系非同一般。
当然表面上是看不出来,裴旻也没有跟他们过多的接触。
不过现在兵部尚书与两位兵部侍郎能够成为兵部的大佬,跟他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年唐朝府兵制败坏,裴旻提出了募兵制解决了朝廷援兵不足的隐患。
为此李隆基特地加封他为兵部侍郎,成为兵部的二把手之一,负责募兵事情。
裴旻只干了一年就出来戍守边疆了,在离开之前,将募兵制细节都告诉了另一位兵部侍郎韩瑜以及他的副手兵部主事马梓。
许多年过去了,韩瑜成了现在的兵部尚书,马梓亦成为了兵部侍郎。
韩瑜、马梓能够晋升,坐上兵部的第一、第二把手,就是因为在募兵制上有着出色的表现,为大唐边疆输送了诸多的新鲜血液,为大唐的军事力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至于另外一位兵部侍郎,也是因执行募兵制的时候,展现了出色的才华,给提拔起来的。
可以说是没有募兵制就没有他们的今日,
有了这一层关系,韩瑜、马梓对于裴旻焉能不感恩在心?
相比张守珪的小恩小惠,跟裴旻这种大恩情,根本不值得一说。
裴旻的私信一到,他们立刻就入手去办了。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都是一个人情社会。
跟着消息一并传来的还有对于他按察使的任命,以及听闻他受伤,特地从长安赶来的裴母与李白。
按察使的任命,让裴旻心底多了一颗定心丸。
这掌握着河西的军政大权,在河西这一地,他就能够真正的放手一干了。
在处理河西大事之前,裴旻还有一事,需要卯足劲力去应对。
那就是裴母……
裴旻根本不想让自己的母亲担心,所以也未通知裴母。
但是他想不到谣言传的如此快,河西的事情,短时间就传遍长安了。
裴母只有裴旻一个儿子,在长安得知裴旻各种各样的揪心消息,早已慌乱的不知所措,东西也不准备,直接打算动身来凉州。
好在裴旻当初留了一个李白陪同,他拿捏的很是到位,先从皇宫里求到了确切的消息,又一路控制着马车的速度,并且相陪照顾,并没有让裴母受累。
不过这一路月余路程,路上也听了来往商贩嘴里的各种传闻,提心吊胆的,人都瘦了圈。
这么多年了,裴旻已经将裴母视为自己的亲生母亲一般对待,不想让她为自己操心,亲自骑马在姑臧城外迎接。
在裴母面前,裴旻老大不小了,依旧如孩子一样,上下提着右臂,事事旦旦的道:“谣言止于智者!娘生的孩儿如此聪明,哪里会为世间的谎言所骗?你看,不过一个多月而已,已经能自如活动了,大夫说了,要不了两三个月,就能跟以往一样,灵活自如……”
他本就接受凉州最好的大夫医治,李隆基安排的御医快马加鞭赶来之后,是大唐最好的大夫医治,用的也是最好的创伤药。
伤口在合理的医治与良药的辅助下,已经愈合了。只是筋骨的内伤却不是轻易能够好的,每每他移动胳膊的时候,筋骨传来的抽疼犹在。
但移动早已不成问题,只是用不了力气而已。
这些内伤是看不出的……
裴母也不是大夫,当然看不出内在关系,只是见儿子的手能够自如的移动,似乎真的好的差不多了,也松了口气,不住的抹泪道:“那就好,那就好!”
娇陈这里也送来了神助攻,直接放出了小七、小八!
“嬭嬭、嬭嬭……”
小七、小八一个一个抱着裴母的大腿撒着娇儿。
“嬭嬭不哭,小七天天给爹爹‘呼呼’,早就不疼了。爹爹说,要不了多久,小七就能骑大马了!”
“小八给嬭嬭擦眼泪,别让人笑话!”
见到最疼爱的孙子孙女,裴母的心情也好了很多,一手拉着一个,登上了马车。
“辛苦了!”
裴旻用左手抓了抓李白的肩膀。
李白带着几分帅气的笑道:“师傅哪里的话,照顾师祖白份内之事,谈何辛苦。”
裴旻摆出了师傅的架势,笑道:“说的好,看你表现不错,我回头再教你一招,草圣剑的最后一式。”
李白愕然道:“师傅,你藏私?”
“什么话!”裴旻甩着手道:“最近悟出来的最后一招,在跟梁昊对决之后,发现了草圣剑还有提升的空间,琢磨了一下,真让我悟出来了。”
李白不可置疑的道:“真的?我怎么没察觉?”
“这就是为什么我是师傅,你是徒弟!”裴旻牛气哄哄的说着,自己这个徒弟什么都好,就是臭屁了点。
在自己这个师傅面前都那么臭屁,在外人面前,定是更加的傲气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李白却有心高气傲的本事。
对于剑术一道,天赋过人,至于诗词这方面的才华,那更是出类拔萃。
才高之人,必有心高之处,这话一点也不假。
裴旻右手不能动,左手与双脚一样灵活,轻巧的翻上了小栗毛的马背,亲自开路。
在马车里的裴母见裴旻似乎一点也不为肩伤所累,也终于放心下来。
尤其是小七、小八多日未见裴母,不住的撒娇,炫耀他们学的东西,也将裴母的注意吸引过去了。
“真的没事?”李白关心的轻声问着。
裴旻听着马车里的欢乐声,这一切的布置都值得了,听李白这般问,笑道:“放心,就算只有一个手,对付你,还是绰绰有余的。”
李白不满的哼了哼,眼里还是透露着一抹忧色。
第八十五章 军纪、联防
裴旻个性闲不住,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工作狂。
虽然他自己不承认,但是本性就是如此。
让他安分的睡在床上,让他在春日的阳光下享受,他呆不了片刻。
相比什么事情也不干的休息,他更喜欢练练字,看看书,练练剑什么的。
现在李隆基对他放了大权,让他成为河西军政第一把手。
明明是大显身手的时候,却因伤病困在家里,被动的听着一项项的报道,让他心痒难耐。
赋闲了近乎两个月,实在坐不住了。
开始前往都督府衙处理一些重要的公务,免得自己太过无聊。
这天长安又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张孝嵩无罪释放!
在裴旻的担保运作下,御史台撤除了对张孝嵩的诉控,他以无罪之身释放。
得到这个消息,裴旻亲自带着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王维、李白一行人给张孝嵩接风洗尘。
张孝嵩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滴仙人李白,激动的眼睛放光。
虽然李白年少,但是他的诗才早已得到大众认可,尤其是贺知章的一句滴仙人,直将李白的才名推向了大唐诗坛,让世人知道还有这样一位人物。
李白很客气的回应着,他本性高傲,可对于张孝嵩这种战功斐然,文武并重的优秀人物,还是存着几分敬重的。
张孝嵩出狱,对于裴旻来说,这是莫大的喜事。
即便是受伤了,他对于河西军的规划,一样没有半点耽搁。
只是他的版图缺一块,一直没有入手行动。
直到张孝嵩的出狱,他知道是时候了。
在给张孝嵩接风洗尘的时候,他已经让人去西州、沙州将封常清、崔希逸请来姑臧。
在两人抵达之际,裴旻与都督府的会议室正式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
会议的主题只有两个,一个是军纪,一个是联防。
裴旻自从弃文入武之后,一直以军人自居。
这也算圆了他儿时的一个梦想。
在后世他的爷爷是一名老兵,走过长征的那种,父亲也当过兵,一直在铁路上工作。
那个时候,当兵的待遇福利是极好的,所以裴静远小的时候,就向往着能跟爷爷、父亲一样,当一个子弟兵。
即便上了大学,时代跟着改变。参军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