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璟的方正,在他继任御史中丞的时候,尽显无疑。
武则天的宠臣张昌宗号称莲花六郎,深得宠爱,独揽朝政大权。
宋璟却不管不顾,直接因其私自向相士询问运程,违反了宫规,将之下了大狱。逼得武则天动用皇帝的特权,赦免张宗昌才保住他。
武则天命令张昌宗及张易之两兄弟到宋璟的住所谢罪,宋璟却不齿二张所为拒而不见。
这只是一件小事,真正使之扬名的还是睿宗时期,李唐复兴后,睿宗李旦将宋璟提拔为相,这是他首度为相。他面对李隆基、太平公主的内斗,面对他们胡乱的安排亲信,不给任何人面子,提出了用人“虽资高考深,非才者不取”的准则,不顾当时拥有极大权势的太平公主、李隆基反对及阻饶,罢去昏庸的官员达千余人。短短一年,满朝文武他几乎得罪了遍。
由此也可想象,宋璟眼中是揉不得半点的沙子。
李隆基看向裴旻道:“裴卿觉得如何?”
“越是不欢迎,意味着宋相越有存在的必要。”裴旻对于宋璟的履历,裴旻有过一定的了解的,自是知道为何百官不欢迎宋璟,作揖道:“陛下果然慧眼如炬,有宋相主持吏治,定能大兴勤政廉洁之风。”
他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他远在洮州,宋璟负责吏治,怎么样也管不到他头上。
至于京城的官员,那是死道友不死贫道。
“朕亦是如此想的!”李隆基肃然的望着宋璟道:“朕希望文武官员都能如裴卿一样,将心思都用在大唐的建设发展之中,而不是将心思都用在相互巴结。朕要的是名臣良将齐聚一堂,百花齐放,相互讨论,为我大唐争光效命,而不是遇事推让,一人说话,群臣附和的局面。”
“臣明白!”宋璟知道李隆基话中深意,心底却是意外,早听说裴旻深得李隆基信赖,想不到信赖至此。念及裴旻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大唐难得的栋梁之才,动了与之深入结交的念头。
裴旻估摸着李隆基是想借助自己在御史台的影响力,辅助实力远不及姚崇的宋璟,自是心领神会。
宋璟退下去以后,裴旻将自己的用意告诉了李隆基。
“这几年的发展,我大唐军事实力以有十足的进步。兵卒上下士气高昂,战力不能同日而语。在来长安之前,臣与郭节度使有过吐蕃军务上的商谈。我们一致认为,我军骑兵较为薄弱,还不是攻取河西九曲的时候。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跟吐蕃换取一些战马,以提升我军骑军实力。只要收复河西九曲地,马政定能进展神速,成就太宗伟业,指日可待。”
“哈哈!”李隆基笑道:“就知静远另有图谋。”他说着,沉吟道:“马政荒废多年,而今仅靠渭源军马场,发展实在缓慢。能早日将河西九曲收复,对于马政,大有利处,朕准你言。走,我们去武德殿,接见吐蕃使者。”
裴旻陪着李隆基来到武德殿,他安排高力士通传礼部,召见使者。
在李隆基召见之前,礼部负责在四方馆接待,以展现天朝上国的热情好客。
最先走进殿内的正是裴旻的老大哥礼部侍郎贺知章,兄弟两人用目光打了个招呼,以表友好。
裴旻向贺知章的身后望去,想看一看此番的对手是什么德行。
这一望之下,不免咧嘴一笑,竟有一个熟悉的面孔。
贺知章身后是一位上了年岁,须发皆白的吐蕃老臣。吐蕃老臣他并不认识,但老臣身后的那人却在熟悉不过了,正是那个给他关进猪圈里的艾雪特。
艾雪特对出使大唐已经有着一定的恐惧感,只是论及经史才华,吐蕃上下找不到第二个如他这般,能够将儒家的经史书籍朗朗上口,随手即来的。即便他有着心理阴影,也不得不当此重任。
为了安他的心,吐蕃的掌权者老妇人赤玛伦特地安慰道:“此去长安,由铁刃城往鄯州,绕过洮州,入长安,不与裴旻接触便是。”
铁刃城也就是裴旻心心念念意图收复的石堡城,只是两个国家,叫法称呼不一样。
艾雪特勉强答应下来,他真不敢走洮州回顾那段经历,远远的绕开洮州,却不想还是在洮州数百里外的长安见到了那个恶魔。
“呃……”艾雪特见裴旻那友善的微笑!
五脏六腑猛地在肚子里翻滚闹腾,殿中的檀香似乎因为裴旻的存在,变成了猪圈里的骚溺之气,中午享用的美食也似乎变成了喂猪的潲水。
尽管艾雪特知道不能丢了吐蕃的颜面,依然忍不住的抱着肚子呕吐起来。
对于裴旻,对于洮州猪圈的半月生涯,已经在他心底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就如梦魇一般。
第四十五章 低声下气的吐蕃使者
艾雪特的反常,吸引了殿中所有人的注意。
“岂有此理!”裴旻见状愤然大怒,喝道:“使者见君不拜,反而抱腹作呕,用意何在!我大唐君王英明神武,丰神俊朗,哪有如此不堪入目!”
艾雪特见裴旻怒目圆瞪,不约而同的想到那是盛怒中的裴旻,忍不住向后退却了几步,脸上惊惧之意更甚,脚下一个不稳,一屁股蹲坐在了地上,丑态百出。
吐蕃大史隆朗赤看不过眼,瞄了裴旻一眼,神色正常,心底却愤慨肃杀。他并不识得裴旻,却知道艾雪特心里问题,只有裴旻能够让他如此失态。
近几年的吐蕃失利,没有一处于裴旻脱得了关系。
为了知己知彼,吐蕃皇太后赤玛伦、赞普赤德祖赞特别派遣内应调查裴旻,深入了解,还为之特地与一干大臣商议讨论,将他视为吐蕃头号心腹之患对待。甚至颁下悬赏令,若能杀得裴旻,不论是谁,一律封元帅,赏金千余,牦牛百头、骏马五百匹、牛羊万余。希望这重赏之下,会有如专诸、要离一样的勇夫。
他对着李隆基深深拜道:“大唐天子还请赎罪,并非如裴国公说的那般。实在是艾雪特对裴国公招待使节的手段太过恐惧,才会在这殿前失态。”
他将“招待使节”这四个字咬得特别重,充满了愤慨以及不满。
裴旻不甘示弱的道:“唉!贵使,这话说的可不对了。明明是他说住牲口栏,与牲口同吃同睡是优待。我用同样的方式优待他,有什么不对?你们能将我们唐人当做牲口养,就不许我将你们当做畜生对待?哪有这个道理?合着你们吐蕃的人就高贵一些,我唐人就低你们一等?”
隆朗赤心知裴旻在胡搅蛮缠,为得就是破坏此次和谈,不跟他此事上纠缠,淡笑道:“早闻裴国公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尤其是言辞格外犀利。今日一见,果然如此,百闻不如一见。”
“过奖!”裴旻全当他是赞美,荣幸受收下。
隆朗赤不在理会裴旻,对着李隆基深深作揖行礼道:“伟大的大唐皇帝陛下,隆朗赤此次是带着我国赞普的最高诚意来的觐见。相信以陛下比圣山还要高的胸襟,是不会计较这小小意外的。”
圣山也就是西藏的喜马拉雅山,这论及拍马屁的功夫,隆朗赤可毫不逊于史上的那些佞臣。
李隆基给吹捧的飘飘然的,不过理性犹在,道:“贵使确实失礼,但念你们吐蕃民不开智,不知礼数,朕不予怪罪。”
说是不怪,嘴里还损了吐蕃两下。
若是在几年前,吐蕃使者早已猖狂的跳起来了。
但现如今,身为战败国,隆朗赤也只能忍着这一口气,道:“谢陛下体谅!”
李隆基见隆朗赤如此低声下气,依稀想起了记忆中吐蕃使者的傲慢嘴脸,那趾高气昂的态度,想着他父亲尴尬赔笑的模样,心中不由大快,忍不住在心底道:“应当将父皇叫来,也让他瞧瞧!”
李隆基让人给艾雪特送上一杯热水。
喝了热水的艾雪特,精神恢复了些许,苍白的脸上浮现些许红润,但是依旧不敢看一旁的裴旻,似乎给自己强行催眠了一番,当作他不存在了。
隆朗赤在一旁坐定,心中却有着些许无力之感。从李隆基的态度上可以看出来,对于他们的求和,大唐并未过多热衷,显然和谈一事不会顺利。
“伟大的大唐皇帝陛下,不知对于此前商讨之事,能否给个回复!”隆朗赤将姿态摆放的很低,连续的失利,让他们缺乏强势下去的理由。李隆基的贤明,经济国力的飞速发展,军事力量的强盛,莫不意味着大唐再度崛起了。
大唐包围网是吐蕃最后一招妙棋,这招妙棋失利,意味着大唐的崛起,无可避免。
面对崛起的大唐,吐蕃上下毫无意外的选择了避让。
顺风狂如神,逆风怂如狗!
说的便是如此!
依照中原历朝历代的尿性,再辉煌也不过百年时间。只要熬过中原的辉煌时期,就是他们称雄之时。
所谓的称臣求和,用意莫过于此。
李隆基颔首道:“经过一番讨论!文武皆同意裴卿的意见……一致认为只要你们求和的诚意足够,我大唐愿意与你们吐蕃重新签订盟约,以促两国友好。”
隆朗赤一听是裴旻的意见,本不抱有多大希望,又听后面的话,只觉得让馅饼给砸中了,忙拜服在地道:“伟大的大唐皇帝陛下不但拥有圣山一样的胸襟,还拥有天神般的仁慈。我吐蕃愿世代与大唐交好,成舅甥盟约,绝不复反。”
裴旻闻言,心底冷笑,这说得慷慨激昂跟立誓约一般,但却连誓言都避开了,有多少可信度,屁股都想的出来。但他知道李隆基这是在戏弄吐蕃使者,在一旁也未说话。
李隆基有心让隆朗赤多拜一会儿,半响才道:“既然贵国诚意十足,那边回去通知你们赞普。只要你们撤出石堡城,也就是你们口中的铁刃城,在将河西九曲地归还我大唐,我大唐非但接受你们的求和,还会派遣使者入逻些访问。”
依旧跪伏在地的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