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东汉末年-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目前摆在这个年轻的团队面前的,除了整训旧有的兵士,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招兵了。

    因为郭斌决定将原来的大部分士兵以及全部的军官踢出越骑营(理由则好找得很,士兵就以私自出营,军官则以吃占空饷,训练不力),故越骑营的总兵力即便加上目前郭斌带来的一百特种士兵亦只有二百人,较之满编的七百人尚有五百人的差额。

    关于士兵的来源,郭斌心中早有成算,就从洛阳城外近十万的流民中挑选。

    这些流民多来自冀州、并州,有的甚至来自幽州、兖州、青州、豫州。所谓“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这些生活在北方的人,自一出生便与严寒相抗争,身体素质较之生活在温暖南方的人要好不少,身材亦较南方人高大许多。

    虽然这些流民中定然有太平道,可郭斌自然有区分他们的办法。

    昨日看到这越骑营中的情形后,郭斌便命令荀彧带着几个人回京,通过郭府的力量去流民中招人。

    招人之时,事先言明,是要去幽州收购皮货,招募工人和随行护卫。每天管饱,要人们自由报名。

    若是太平道中人,因为已经是二月中旬,举事之日迫在眉睫,要他们远赴幽州,自然是不可能的,他们当然不会报名参加。而那些报名参加的则只能是真正缺衣少食、几乎易子而食的流民了。这样将流民与太平道甄别开来,挑选军士的任务便简单多了。

    郭斌给出的标准与一般权贵不同,要尽量找识字之人,会算账的更好,最好是携家带口的。在此之外,只要不是身体残疾之人,便可以了。如此招募流民,不拘五百个的数量,一千两千也可以。

    郭斌的这个办法,亦得到了国舅爷何进的大力赞赏,为什么呢?这样不仅可以将太平道与真正的流民甄别开来,更可以增加人手,在加强己方力量的同时削弱太平道。可是数量不可太多,否则便容易给太平道识破,毕竟太平道亦不是傻子。

    于是,由荀彧牵头,郭府出面的招募活动一经开展便获得了极大关注。仅一天时间,便招到了近两千人。这些人都是荀彧精挑细选的,一个个虽然都显得很是瘦弱,却能看出来此前皆为身强力壮之人。而且大多数都携家带口,这就更加减小了招到太平道的概率。

    不过,这也给财大气粗的郭斌造成了一点点小麻烦:虽只有两千人的青壮,其家族中的老弱妇孺却共有三千多人。于是,近六千的大批人马便聚集到了何进专门为郭斌拨下来的安置点处。何进此时任河南尹,京畿一带正是其该管,拨一片地交给郭斌安置流民,那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燕赵苦寒之地,临近乌桓与匈奴,使得其民风彪悍,男子大多会骑马,力大能开弓,正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兵源。若非目前招的这些人都是饥寒交迫的流民,一个个面黄肌瘦,否则不过三天就可形成战斗力。

    在招收完成之后,荀彧的主要工作就变成安置流民了。

    因为京中权贵多有在流民中招募家奴的,只是数量没有郭府如此之多。再加上荀彧特意在流民营各处分开招募,每处招募不过几百人,故没有那么惹眼。也因为荀彧的谨慎行事,他的工作并未在流民中造成太大的影响。早在荀彧开始招募流民之前,虎子便受郭斌之命,往安置流民的所在运送粮食肉脯,以安置这些近半年来未吃过一顿饱饭的流民。

    因此,在分发下吃食后,一众流民那是感恩戴德,因为这顿饭吃的不再是施粥棚中的稀粥了,而是实实在在的饼子,肉汤,甚至还有腌制好的咸菜!流民们仔细品味碗中飘着的几片肉丁,仿佛回到了一家温饱的美好时代,许多人竟吃得流下泪来。

    看到这一幕,荀彧心中的一块大石总算是放了下来。

    他最初招募这些流民之时,他们一个个饿得头昏眼花,四肢乏力,自然是蔫儿吧唧的一点精气神都欠奉,即便是愤怒、沮丧之类的负面情绪亦没有,便仿佛行尸走肉一般。如今虽是哭了,可也回复了生气。按郭斌的话说:“能哭就好,能哭就证明他们还活着。”

    在这大荒之年,百姓流离失所,哭泣竟也成了一种奢侈。

 第一百零三章 整军(三)

    初春的夜晚亦是寒风刺骨的,然而风餐露宿惯了的流民们又岂会在意这一点冷风?

    然而,应郭斌的要求,何进紧急调运了五百顶帐篷前来,分发给招募而来的流民。全本小说网,HTTPS://。m;大约十个人住在一个帐篷中,挤一挤倒是暖和不少。流民们之所以应征前来,都是为了一口饭吃。可如今不但有热饭吃,竟还有帐篷住,一个个自然是兴奋而感激。

    到了次日,流民们被一群身穿奇特毛毡服装的人用刀鞘从地铺上赶起来,然后被命令绕着营地跑圈圈,跑完了才有饭吃。营地中错落分布着五百顶帐篷,帐篷间有篝火,篝火上驾着大锅,锅中热气翻滚。近半年未曾吃过一顿饱饭的流民们只要抽一抽鼻子,便知道里面炖的是掺杂了猪肉的粟米粥,那使人迷醉的香味儿,许多人甚至活了几十年亦未曾尝试过。

    按照后世的计量单位,营地周围大概有一公里长,流民们被要求绕着跑五圈。对于长期缺乏营养的身体来说,越野五公里跑无疑是一项强度很高的运动,尤其是在十几个手持刀鞘的骑兵催促下,心理压力也是大得很。

    看着跑圈的人,骑在马上的张飞对关羽道:“你说,主公让我们看他们跑圈儿,把跑得快的挑出来是什么意思?”

    关羽道:“主公行事,俱有深意。翼德你可别看这小小地跑圈儿,伏龙山庄中的几千精锐就是跑圈儿跑出来的。”

    张飞吃惊地瞪圆了眼睛,道:“啥?跑圈儿就能跑出来精兵了?老关你可别唬我。”

    关羽笑笑,抚着长髯道:“在伏龙山庄,无论老少,一早起来便要绕着校场跑圈圈。当初关某亦不晓得为何要如此,后来听了景室山华公的一番道理方晓得,其中大有深意。”

    张飞兴趣来了,抻着脖子,圆瞪环眼道:“哦?到底是何道理呢?”

    关羽脸上露出崇敬之色,道:“当初主公身受重伤,关某护送主公前往景室山华公处求医。得蒙华公垂爱,以五禽戏传授某家。当时华公便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说与我等听。华公所传,皆为内家气功的高深至理。华公说,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主公这是以高深内家功夫的要诀训练士卒,自非你我可揣度得到的。”

    张飞恍然大悟地点点头,道:“原来如此,主公的意思是跑得越快的,身体自然是越好的。只要拣出跑得快的,稍加训练,便是精兵了。”

    关羽惊奇地看了张飞一眼,他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憨头憨脑好像莽夫的人竟然这么聪明,很是懂得举一反三。想必主公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方让他带着张飞前来挑选士卒,并将伏龙山庄练兵的法门教给张飞。主公年纪虽尚幼,然心思之缜密,目光之长远,关某绝难望其项背啊!

    待最快之人跑完,自然有兵士带着去填写姓名、籍贯以及原本的职业,将一系列类似阳翟县户籍的信息登录完成后,又排着队去领粥饭吃了。

    对于这些人的体质,关羽很是满意。他们中最快的仅用了一刻钟多一点便跑完了全程。

    根据郭斌的要求,关羽将前一千个青壮单独编队,他们将作为越骑营的候选士兵,参与后续的训练。而剩下的人也不会闲着,他们中的老弱以及青壮年男子会成为越骑营的后勤部队,专门负责运送装备粮草以及构筑防御工事。

    至于剩下的妇孺,则是依照伏龙山庄的例子。孩子由醉仙楼柜上抽出人手来教他们认字识数,几百个女子则进入了“阳翟服饰”在京城新建的生产车间,开始投入生产之中。生产车间就建在城外,是个村庄改建的坞堡,距离安置流民的所在很近,离越骑营的驻地亦不远。

    因此,男子们大都住进了越骑营,或为军士,或为后勤兵,有学过算数或者在店铺做过活计的甚至给醉仙楼和“阳翟服饰”招了去做学徒。而女人们则带着孩子住进了“阳翟服饰”的坞堡之中。

    迁居之时还有人舍不得,待到给骑士们以刀鞘“胁迫”着进入军营或坞堡后,看到眼前“豪华”的排房,一个个眼睛都直了。女人们的待遇更是优于男子,“阳翟服饰”为她们提供的住处非但有木板隔成的小隔间,以保护各自的隐私,地下甚至有地龙取暖。这样的生活环境,即便是去年大旱之前,他们中的多数人亦未曾体验过啊!

    荀彧是从受命招募流民时才开始真正接触郭斌旗下的产业的。郭斌在京中的产业,不过醉仙楼与“阳翟服饰”两处,至于阳翟的香皂,目前是在醉仙楼中陈列发卖的。荀家作为颍川大族,家中产业除了田产之外,自然少不得要做点生意,因此荀彧对于做买卖也不算一无所知。

    可他从来没有见过识字率如此之高的店铺,即便是在醉仙楼中跑堂的小伙计,非但识字不少,竟亦懂得竖式算式,算起账来比噼里啪啦地老掌柜亦毫不逊色!原本以为招收流民这样的工作,找上醉仙楼的人帮忙亦只是帮着看看摊子而已,剩下的还是要靠他自己带来的几个识字的特种士兵。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醉仙楼出来的十几个小伙计,一个个能写会算,又都能说会道,招起人手来竟比他荀彧更为熟悉流畅,他自己竟成了看摊子的了。所以原本让荀彧头疼万分,绞尽脑汁想了许多主意的工作,在醉仙楼十几个小伙计的帮助下,仅用了不到一天便给办得妥妥当当。直到现在,他方知道即便极为困难的时候,郭斌亦坚持在阳翟县中大力推行义务教育的原因。

    当初荀彧初次随郭斌抵达阳翟时,曾思考过郭斌为何要一定要让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