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脑中先是有一张勾勒了基本线条的简单的地图,脑中有了系统的知识,然后再通过不断的旅行,将原本空白的地图不断填充;而凭借经验认识世界的人,则是在仿佛南极洲一般一望无际的冰原上,毫无方向感,他们能记住的只有他们走过的路,只有看着地上的脚印缓缓前行。
两种对世界的认识方式,决定了双方对世界认知的接受力和理解力。
人杰之所以能成为人杰,其智商便真的要高出这个时代的人一大截吗?难道他们都长是两个头的吗?显然不是。他们只是有着更为简便快捷地认识世界的方式,他们有着非同一般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他们能将琐碎凌乱的信息系统化,他们能将情报进行再整理,然后填入脑中相应的位置,以备随时取用。因此,他们的眼光往往较一般人更为长远,见识往往较一般人更为超前。他们所看到的世界,与普通人看到的世界是相同的,可他们脑中所认识的世界,却是与普通人所认识的世界不同的。
这就是为什么极为出色的人物,干什么都上手很快,举一反三,悟性惊人;而普通人则只对自己日久天长所做的工作极为熟悉。
曹操能如此迅捷清晰地意识到太平道作乱最大的凭借,全因为其对世界的认识便较之一般人更为系统化,如此方能迅速抓住问题的关键。所谓抓住主要矛盾,实际上是要有系统化的只是于认识做支撑的。
然而,何进对曹操认为朝廷之忧不在外而在内的认识却显然缺乏兴趣。其实想也可知道,何进不可能在高层政治的实际操作中做出过于激烈的行为,因为他便是几个可以参与顶级决策的人之一。高层政治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而是充满了斗争与妥协,可能你的盟友与你的敌人亦有合作,很多时候,你亦不得不与你的敌人合作共赢;而斗争往往是一点一点蚕食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似的你死我活的斗争则很少在高层政治中出现,这种情况一旦出现,便意味着政治地震,意味着大洗牌。
就拿何进与十常侍的关系来说,何皇后当初能进入禁宫,入得了天子刘宏的眼,少不得要求十常侍帮忙;当初何皇后毒杀刘协的生母王美人后,亦是十常侍苦苦哀求天子,方保住了皇后的位置。而之前,十常侍却是董太后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是他们共同的努力,才说服年幼的天子刘宏疯狂地卖~官鬻爵的。
当初何皇后被立为皇后,必然是要经过董太后同意的,可如今双方却又成了死仇,恨不得将对方捏死而后快。而十常侍亦在董太后的要求下,通过某种利益的交换,求得太平道出手刺杀刘辨。
因此说,三方面的关系仿佛一团乱麻,势力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非是非分明,非黑即白的。
所以,要何进诛杀宦官,便是强人所难,而并非只是何进性格软弱所导致的。那些因此认为何进是废物点心的人,便有点儿北京市出租车司机看高层政治博弈一般的自以为是了。
当下,何进对三人道:“此次将你们三人齐聚京师,便正是为了太平道之事。”
郭斌身体前倾,问道:“敢问国舅爷,我与孟德兄皆为县令,在京中殊无地位,本初兄又尚未出仕,如何能在太平道一事上有所作为呢?”
何进道:“如今京中上自朝廷命官,下至贩夫走卒,崇信太平道的不乏其人。有确切消息称,最近在京中活跃得很的太平道人马元义,便是张角派来京中,负责奔走联络之人。若能将马元义拿住,必能搞清楚京中太平道教众的具体信息。届时,按图索骥,便可将张角在京中的一番布置瓦解。这可是青史留名的大事,三位俱是一世人杰,这等大事,舍三位其谁?”
一番话将三人说得热血沸腾,即便郭斌亦在听到青史留名四个字时心中一阵狂跳。
郭斌心中暗暗吃惊:“看来唐周已经向何进泄密了,只是他如何竟然能搭上何进的线?难道他原本便是何进的人,是何进将他派进太平道中做卧底的?若是如此,历史上唐周径直往赴省中告发张角造反之事,竟得到了朝廷迅捷的反应便可看出,唐周的告密并非历史上记载的那么简单,只看马元义竟没有来得及跑出京城便知道朝廷的反应速度有多快了。可若唐周自一开始便是何进的人,事情便简单了。何进事先做好准备,只待时机成熟,唐周前来告密,便发动抓捕,以取得成功。顺利扼杀了太平道迅速占领京城的计划,何进还得到了天子的看重。唔,看来何进能得任大将军,这件事也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郭斌想到这里,看着一脸忠厚,毫无机心的何进,心中暗暗警惕:“谁说何进是个草包?为了得到大将军的位子,竟能布下这么个局,只冲这一点,何进便不是个简单的人。”同时,郭斌心中的阴谋论又开始不断蔓延。
“若是何进自一开始便知道太平道要造反,却埋了唐周这条线来将太平道的一举一动都掌握在手中,又暗自做好准备,挑选最佳时机让唐周告密。这样既能对东汉王朝造成极大的打击,从而震动天子,更加倚重立了大功的何进;又能将事态控制在自己手中,不会使得太平道这颗定时~炸弹的威力超出他所能掌控的范围,而真的将大汉朝给推翻了。难道何进竟真的是能下这么大一盘棋的人?”
对于这一番推论,即便郭斌亦难以相信。只是,按照历史记载:“公元184年,由于爆发黄巾起义,何进被任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五营士驻扎于都亭,修理器械,以保卫京师。黄巾首领张角的部下马元义密谋在洛阳起兵,何进将其破获,因此功而进封慎侯。”
由此记载,可以看出,破获太平道在京中密谋的是何进,之后,何进被任命为大将军,并因此功而进封慎侯,可谓是这件事情的最大获利者。按照黑暗而诛心的阴谋论界“往往最后获利最大的人便是阴谋的设计者”这一原理,似乎认定何进为此事的谋划者,亦是合乎情理的。
想到这里,郭斌不禁要为自己的聪明与智慧叫好了。可是他虽明知道如此,却不得不配合何进的计划,而无法做出改变。因为,现在的郭斌,包括书房中的曹操和袁绍,这必将掌控未来大汉朝走向的三个人,现在仅仅是三枚棋子罢了。
第九十七章 颠覆
是日,三人商谈至深夜,郭斌连卫仲道的宴请亦未抽出时间参加,只得打发人到卫仲道府上说明缘由,并约定改日由郭斌做东宴请他。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待商议完后,众人少不得饮宴一番,便俱在何进府上客房中住了下来。喝了些酒的郭斌有点失眠,便独自在后花园中溜达起来。
何进府上的花园是出了名的草木繁多,山石林立。因此,隆冬的酷寒虽未褪去,园子中却丝毫不觉得乏味。郭斌在园中的草木假山丛中乱逛乱溜,常常借着酒劲儿,于无路之处亦翻身而过。这院子不愧是京中第一的园子,当真是移步换景,溜了半天,竟仿佛将初春的美景皆看过一般。
所幸,园中并无女眷游玩,故郭斌的一番乱窜乱翻不至于做了浪~荡子,冲撞了府上的女眷。
行到一处乱石丛中,只见地上落叶堆积,枯枝满地,并不见人活动的踪迹,显然是极为偏僻的所在。正当郭斌要原路折回之时,却看到不远处隐约有灯光传来。
此处本是花园深处,亦从未听说有楼阁,怎么会有灯光传来?压抑不住好奇心,郭斌纵身上树,循着粗~壮的树干往灯火传来处悄悄潜行而去。
渐渐走近了,见果然是一处阁楼,阁楼外既无通往外面的道路,亦未见有人行走过的痕迹,不知道楼中之人是如何进来的。想必楼中另有暗道想通,这个时间能来如此隐秘的阁楼之人,估计除了何进,也没有谁了。
郭斌跃上阁楼暗影处,只见阁楼内正是何进。
虽然好奇何进为何此时前来这隐秘的阁楼,可郭斌行事尚算光明正大,并无偷~窥人阴私的特殊癖好。因此,便准备跃上树干原路返回。可是尚未动身,便见一道黑影由远及近,以极快的速度在树干上跳跃而进,显然是个武林高手。
只见那人膝不稍屈,然一跃可达两丈,迅捷灵活,如同鬼魅。在这初春的朦胧夜色中,更显得诡异可怖,那人也是朝着阁楼而来。看身形步法,以及行动之速,来人的轻身功夫之高,怕不在几次救过郭斌的青袍怪客之下。
郭斌虽想离去,可毕竟担心何进安危,便缩了缩身子,潜运起五禽戏,将自己的呼吸放缓放轻,以防给来人察觉。
那人仿佛对此地非常熟悉,在树杈顶上窜来跃去,竟毫无滞涩之意,便是一片枯叶一根枯枝亦未曾碰到。郭斌暗叹其轻功超群之时,对他的身份及来意亦愈加好奇起来。
只见那人跃进阁楼之中时,亦未吓到何进。显然,何进深夜秘密来此,便是在等此人。
郭斌虽想离去,却因那人轻功太高,而不敢轻举妄动。这一路上尽是残枝落叶,一旦弄出一点响声,便会惊动那人。
只听何进的声音传来,道:“事情办得怎么样了?万不可让马元义跑了。”
那人道:“国舅爷放心,事情已经办妥当,别说依照马元义的性子,他断然不会率先逃跑,就算是他想要跑亦绝难办到。”
听到这声音,郭斌心中一惊,这声音好熟悉!
他偷偷地往里瞄去,那人却是背对着郭斌的。只见他穿了一身夜行衣,外面罩着个黑色披风,身量不甚高,说话声音低沉而略带沙哑。
何进道:“很好,待大事一成,你便可以新的身份重新在人前露面了。”
那人道:“国舅爷大恩,在下没齿难忘。只是在下此生别无所愿,只要能将太平道摧毁,小人便是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
何进点点头,道:“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