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斌放心地点点头,没有说话。徐庶做事,他很放心。
要说起这沼气池,还是当初郭斌在伏龙山庄中让人挖的。为什么想起来搞这么个东西呢?只因庄中粪便充塞,连路上都是动物粪便。郭斌为了处理这堆积如山的粪便,就让人挖了沼气池。他是农村出身,穿越前家中就有沼气池,还是当初政府号召建设,每个沼气池有国家补贴的。郭斌虽未挖过,却见过,再加上明白其中的原理,便试着在伏龙山庄中建了起来。
要说伏龙山庄为何有这么多动物粪便,还是拜养殖业所赐。当初以门槛极低的养殖业起家的伏龙山庄,鸡、鸭、鹅就更不用说了;还养了兔子、牛、羊、猪等家禽。一声动静起来,犬吠声、鸡鸣声、羊叫声不绝于耳。这还不算,堆得满满的动物粪便,更是成了庄中头疼的大问题。
因为过了种植季节,不能再种植粮食,所以虽然开垦了土地却尚未耕种,众人亦难以抽出时间来将粪便集中起来肥田。因此,郭斌便想到了这么个主意。
要说粪便直接扔到田地里肥田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养分不好渗透进泥土中,尚需要经过分解的步骤。因此,在农村中经常会看到堆肥的,便是要先将粪便堆积起来,利用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将其分解,然后再撒到田里,就可以让庄稼长得更好了。
而沼气池,正是将粪便分解时所产生的沼气收集起来,通过管道输送到点火处,然后利用沼气做饭或者照明。等到产生沼气少的时候,就将里面的粪便挖出来肥田,正是一举数得的好招数,是郭斌的路子。这小子懒,从来都是想着怎么一举数得,竭力榨取利益,赔本的买卖是从来不干的。
没想到,克服了种种困难后,投入使用的沼气池获得了一致好评,郭斌在伏龙山庄中的实验算得上成功。
除了产气量不如后世,沼气池放在这个时代,最大的技术难度就是密封和沼气的输送问题了。
郭斌想尽了一切办法,什么用铁管、铜管之类的,最终证明除非用铸造的,而且要造得很厚,否则以目前的技术是做不到的。只是这样非但不易运送,而且建造成本极高,不适合推广。就在郭斌焦头烂额的时候,还是马钧的爷爷,马老出主意了。
不就是要管子吗?拿竹子来啊,把竹节捅开不就是上好的管道吗?弯头处不好做,就用铁铸;点火处怎么办?还能怎么办,用铁浇筑呗,马老也不是神仙啊!接头处密封不容易?在接头处抹上水泥固定住就可以了,这样非但密封性好,还不惧攻城战时敌方往城内投放火箭,造成大火。而且为了安全起见,管道都是埋藏在地下的,上面用石板盖住,这样就大大增长了其使用年限。
因此,在通过这一系列办法减小成本后,沼气池的建造就具备了推广的可能。
如今,阳翟县西城区的沼气池都建设在各家各户的小院子中,管道也埋在地下,用以增加安全性。
作为一个现代人,郭斌实在是受不了满地粪便的生活环境,每每看到到处横流的粪便,他总有一种无处下脚的感觉。而在家禽普遍散养的汉代,要想摆脱这种环境,实现卫生安全的生存环境,沼气池可能便是唯一的办法了。
郭斌不是没想过通过行政手段来控制环境卫生,诸如随地吐痰罚个五十块钱之类的。可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笨办法,而且十分不符合郭斌小投入大产出的行事风格。而大力推广沼气池,粪便的不足会让村民们感觉到,即便是一坨便便,亦是极为宝贵的。于是便会教育小孩子,不要随地大小便,一定要到自家的茅厕中来,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这个举措,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搞得郭斌每次下乡视察,总会收到无数村民的热切欢迎。他们都恨不得拉着郭斌去自己家如厕,搞得郭斌头痛不已,大叹:“谁知坑中粪,坨坨皆辛苦。”
如今的西城区,虽然结束了最初大搞建设的高~潮期却依旧忙忙碌碌。
男人在外面搞建设,挖沼气池,孩子在学堂里上学,妇女们将家里收拾好,将公司里分发给各家的鸡鸭喂了,便无事了。因此多数人会接了伏龙山庄被服厂的订单,聚到村中的议事堂中,在被服厂派来的技术员指导下制作服装和皮鞋。待她们学会了,就可以将材料拿到家中去做工了。
因此,过上了好日子的西城区居民分外珍惜如今的生活。他们知道,这一切全是拜郭县令所赐。
在他们衣食无着,饥寒交迫的时候,是郭县令派人给他们送来热气腾腾的粥饭;在他们全家人身无寸缕、瑟瑟发抖的时候,是郭县令派人给他们送来上好的麻布棉衣;在他们夜宿荒野、上无片瓦的时候,是郭县令派人送来砖石水泥,给他们建房子;在他们觉得此生无望的时候,是郭县令派人来接走他们的孩子,送他们去读书,给了他们对生活的希望;在他们脚下无立锥之地,几乎要易子而食的时候,还是郭县令给他们工作,让他们靠着仅剩的一膀子力气,养活家人。
郭县令让他们有尊严地工作,使他们活得像个人一样,也是郭县令救了他们一家人,还让他们过上了此生从未想象过的好日子,他们只有甩开膀子使劲干活,不求能报答了郭县令的大恩,但求能使自己能觉得心里舒服一点。
再往西边走,便是处于住宅区环绕中的“市”。
此时的市周围有垣墙,交易者只能由市门出入,以此限制市外交易,市门按时开闭。市中有市楼,又称亭、旗亭或市亭,管理市的官署即设于此。主管市的官吏称为市长,市门有监门卒把守。
为了便于经营管理,市内店铺、摊贩按经营商品种类分别排列,称为列、肆、次、列肆、市肆或市列。列肆之间的通道称为隧。列肆之后还有存放货物的仓库,称为店。在市中营业的除私商外,政府也派人来出售官营手工业产品及政府所掌握的其他物资。
虽然来自后世的郭斌是极为看不上这样严格的管理制度的,可是作为一个合格的朝廷命官,郭斌不得不按照律法的要求行事。因为是新城区,一切都是新的,就连编制亦是新的。故此,郭斌将伏龙山庄中首批毕业的一众学生都调了过来,在徐庶的指导下学着管理“市”,以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为以后担任更重要的职位,解决更复杂的事情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才的培养,不是在温室中培育鲜花,必须要逐渐将其暴露在风雨中,能生存下来的才是真正的人才。而这些穷人家出身的孩子,大多没有让郭斌失望。
这些人年龄普遍在十五六岁,所学不过两千多的常用字,数学亦只是学了加减乘除。可是每个人工作起来很是认真,他们都知道能有这样的机会实在是来之不易,这或许就是他们出人头地唯一的契机了。
他们都是伏龙山庄学堂的第一批学员,因为上学的时候年纪已经不小了,很多东西比小孩子学得要快,还要边学习边实习,因此所学都极为实用。就这样,很多人还是选择了夜里到阳翟县官学参加辅导班,以期更快地提升自己。他们的家人现在都在伏龙山庄,皆是极为体面的人家,因他们进城“做官”,有了出息,因此大多数人都背负着一个家族的期望。
根据阳翟县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当初设立时的约定,新区建设两个“市”,地皮虽为县衙所有,地上的建筑却是建筑公司的财产。因此里面的店铺、摊位俱应向建筑公司交付租金。此时投入使用的商铺已经让建筑公司收到了第一笔红利,如此迅捷的回报速度,使得股东们对建筑公司的前景极为看好。诚然,作为郭斌起家的阳翟新市,其回报率也是现在的他们无法想象的。
阳翟县的一切,似乎已经走上了正轨。
第九十四章 二度进京
随着阳翟县的发展走上正轨,郭斌的生活节奏愈发放缓了。全本小说网;HTTPS://。.COm;
这一年的春节,阳翟全县陷入狂欢,人们穿上新衣,走上街头,来到县衙门口,欢呼庆祝,向他们的父母官表达新春的问候。
你见过几万人同声欢呼的盛况吗?当郭斌看到治下子民聚集起来,向他表达谢意之时,郭斌觉得穿越这大半年来的努力,都值了。而他的一众手下,则是看得热血贲张,便是戏志才这个以沉稳多智著称的谋士,亦是激动地身子微颤,双手微微发抖。
没有人能够比他更了解郭斌付出了多少努力,亦没有人比他更知道郭斌对辖下的子民是多么的“溺爱”。没错,就是“溺爱”。
按照现在的规矩,州官称牧,郡官称守,所谓牧守则是泛指州郡的长官。“牧”有两层含义,一是放养牲口;二是治理人民。“守”亦有两层含义,一是掌管法度,二是护卫,看管。
从字义上就可看出来,所谓的牧守一方,实际上是掌管法度,维护一地的治安,替天子看管百姓,这与放牛的牧童的作用区别并不大。
因此,历代地方官最重要的职责便是维护地方稳定,然后就是收取赋税了。只要地方上没有民乱,每年的赋税都按时交齐了,便算是个合格的官员了。关于如何通过多重手段发展地方经济,将你治理的地方搞得愈加富饶,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富裕安康,将蛋糕越做越大?多数官员知道的或许只有“劝课农桑”吧?
至于其他的,比如扩建城市,给百姓盖房子,这些并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对于流民,有担当的官员也不过是打开粮仓,给他们施粥而已。再多的事情,有的是想不到,有的是不愿做。所谓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就拿郭斌扩建阳翟县这个举动来说,谁会想到给流民盖房子?本来流民肆虐,赶还赶不走呢,这还供上了?盖了房子还不算,还要垒城墙,这事儿说大了,判你个谋逆都不为过!若不是郭斌在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