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东汉末年-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也不管波才的反应,挥动玄龙枪向他攻去。依照郭斌的脾气,他是很少动怒的,可以理解嘛,前世作为一个小屌丝,哪里有他动怒的资格?可是,此次波才的弟弟竟差点将董杏儿害死,郭斌确是动了真气。可要问他为何要如此生气,他却肯定又会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

    此时,郭斌玄龙枪含怒而出,或点或戳,又或者猛抡猛砸,枪法中夹杂了棍法的套路,当真是灵如蛇,猛如虎,狠如狼。就连坐在一旁观战的王越亦看得暗暗心惊,庆幸场中的是波才而不是自己。

    董杏儿自从在阳翟遇到郭斌,后来跟着他进京,又共同迎战青衫怪客,到景室山求医,到收治流民,再到阳翟城北驰援袁绍,可谓是对他了解很深了。可直到郭斌生生将波才的兄弟打死前,她亦从未见过郭斌如此暴怒,亦从未见过他能下如此狠手地对待一个人。

    郭斌也会生气,气宦官,气袁术,给人感觉却是完全不同。他伤在青衫怪客之手,却没有对其有一句话的抱怨和辱骂,有的只是时常地思索和比划。董杏儿知道,这是郭斌在钻研武艺,在她眼里,他就是个傻傻的武痴。

    初遇关羽时,一直只顾着与关羽切磋较技,口中谈论,手上比划的全是武学;初遇马元义时,也是如此,郭斌与关羽二人只顾着与马元义热火朝天地谈论武学,竟丝毫没有注意到自己给王越缠地头痛异常的窘迫。

    然而郭斌这个武痴与人对战却从不下狠手,初遇关羽是如此,与马元义对战时是如此,对阵袁术雇佣的一干江湖人士时亦是如此,即便是在宴会上遭到袁术的百般羞辱,他亦未对其下狠手。

    可是在波才的兄弟将自己伤到时,郭斌暴怒异常、那如下山猛虎般欲择人而噬的样子,即便董杏儿现在想起来亦后怕不已。

    如今,对上了波才,郭斌虽然冷静了许多,却愈发让人感觉得到他的森森杀意,董杏儿不觉暗自为郭斌担心,可张开口,叫了一声:“斌哥哥。”,见郭斌回过头来,憨憨地一笑,却又只能说出:“小心点儿。”这样的话。

    自从听到波才那一番话,张梁便感觉要糟。果然,郭斌的森寒杀气即便是在与管亥剧斗的张梁亦是暗暗心惊。奈何他身上重伤未愈,如今与管亥这个愣小子交手尚吃力不已,又如何能插得上手?

    深知波才非郭斌的对手,张梁喝道:“刘公公!”

    那老年男子正是贾仁宅邸后面的刘公公,听到张梁呼叫,心中会意,当下便要出手相助,却给波才抢先出手了。

    见那刘公公与波才同时出手,这边的樊阿挥动一双肉掌,接住了刘公公的攻势。

    那刘公公亦未携带兵刃,一套拳法使得古拙遒劲,密不透风,仿若一株千年的老槐树,立根深厚,弯曲虬结,变化虽然不甚繁复,可招招刚猛无俦,力重千钧,一拳下来,威力之大,足以开碑裂石。

    樊阿不敢怠慢,使出五禽戏中的熊戏,与之拆招。熊戏以力大招沉见长,浑厚沉稳,却也不乏精妙绝伦的巧招。拆了数招,樊阿便觉对方力大招沉,实已臻至外家功夫之绝顶了。当下以鹤戏呼吸吐纳之法调运气血,流通经络,以熊戏稳守方寸之间,竭力抵挡。樊阿在三十许间,本来便处于体力绝佳的年纪,加上习练五禽戏日久,气息便愈发悠长。如此这般战法,樊阿是想以持久战拖垮对方,靠体力取胜。正所谓“拳怕少壮;棍怕老郎。”

    只见二人拳来掌往,斗得好不热闹,其中凶险之处亦只有二人方才知晓。拳掌交击的砰砰声不绝于耳,倏忽间已斗了十几个回合。那刘公公竟愈战愈勇,橘皮似的脸上满是兴奋,仿佛绽放着光芒,熠熠生辉。他是高兴啊,想当年一双肉掌打遍江湖,能空手与自己交手的人早已找不到了,如今遇到这么个年轻人,竟能空手与自己打得有来有往,使得刘老仿佛又回到了叱咤风云的年少时期,自是愈打愈是兴奋。

    樊阿却是愈斗愈是心惊,因自己平日关注医术而多过拳法,故此虽身怀绝世武功,却因缺乏实战经验而难以完全发挥出来。若非自己所练熊戏有增强体力之效,鹤戏有加速气血运行之功,再加上对方年老体衰,恐怕过不得五十招便要落败。

    再看郭斌与波才,一个枪去威猛似开山,一个杖来狠辣如巨蟒,两个人招招搏命,完全不是江湖拼斗的样子。只看得两方各自担心不已。

    于是,小小的一个院子,成了六大高手的角斗场,枪来杖往,拳去掌来,一时间竟是热闹非凡,其激烈程度,竟丝毫不比县衙正门的刀光剑影逊色分毫,其凶险程度更是犹有过之。

 第八十三章 夜战(四)

    要说波才,也是大贤良师张角的亲信之人,其所学六合杖法以灵活刁钻而闻名江湖。(全本小说网,https://。)杖法中既有长兵器大开大合的套路,亦揉和了剑法轻盈灵敏的招法,刚柔兼济,狠辣刁钻,大贤良师以之纵横青冀二州,成就了偌大的名声,端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绝顶功夫。

    只是波才追随张角时日之长虽不下马元义,可毕竟年纪稍大,底子又不太好,于武学一道便绝无马元义的造诣。只是他颇得张角信任,是张角的八大弟子之一,早年曾奉命赴各地宣传教义。发展徒众,“以善道教化天下。”

    因豫州人口众多,豪门富户遍及郡中,是有名的富庶之州;兼且北临洛阳,西接荆州,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张角包围洛阳,一举拿下大汉王朝中枢的重要部署之一。因此,张角派遣于招收弟子,宣传教义颇有长才的波才前来豫州,主持大局。

    要说波才的传教工作进展的还是很顺利的,自今年大旱、秋季开始流民肆虐之时,波才开始在颍川郡传教。几个月时间,仅颍川一郡,竟发展到徒众近十万,若不是郭斌横空出世,将阳翟治理得井井有条,恐怕整个颍川就要变成贼窝了。

    可是即便如此,亦无法掩盖波才在传播上的才华。历史上的波才,由于唐周出卖太平道而仓促起义,首战便大败右中郎将朱隽,并将其围在长社。直到皇甫嵩驰援朱隽,才被用计击败于长社,后来在阳翟战败被杀。

    然而,不仅是西方人的上帝,我们的玉皇大帝也是公平的。波才在宣传和组织上的超卓才华,使得他无暇顾及武道的攀升。故他虽追随大贤良师日久,武艺却是张角的八大弟子中排在最末位的。若是行走江湖,对付一般的江湖人士那是足够了,可现在对上杀气四溢,又冷静非常的郭斌,对战时便显得有点捉襟见肘了。

    其实,波才的策略还是正确的,武学上本来便有“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之说。波才力大,所使一杆精钢所制的扁担,较郭斌的玄龙枪本就短了一截,用以灵巧著称的六合杖法对战,正是便宜。只是这策略若遇上一般的江湖人士,自是大占上风。因为这套六合杖法本来便走的是灵巧刁钻的路子,波才又在险狡凌厉上有所创建。兼且钢制扁担本来便重,较之一般的兵刃,威力便愈发大得很了。因此,若是给他一扁担打结实了,便多是骨断筋折的下场。

    可郭斌的玄龙枪乃是天下奇物,重逾百斤,他所用的百鸟朝凤枪法亦是天下长兵器总纲般的存在,讲究的便是于对敌时随机应变。况且郭斌曾与马元义交手,深悉六合杖法的厉害之处,一直以来亦在苦死破解之法。

    波才所用六合杖法,虽多有创新改革之处,却总是万变不离其宗。

    郭斌使出与张梁交手时学来的二把刀擒龙杖法,玄龙枪使将开来,大开大合,威猛无俦,只逼得波才步步后退。

    这套擒龙杖法,是张角近年所创。随着太平道日益兴旺,信徒愈来愈多,张角的心胸与目光亦愈发开阔。因此创出的这套擒龙杖法亦是大开大合,凛然不可侵犯。要说这擒龙杖法,作为大贤良师座下八大弟子之一的波才也不是没学过。只是他杖法本来便走的是灵活险狡的路子,与这擒龙杖法大开大合、正气浩然的宗旨却不甚相符了。兼之波才每日里忙于传道,便未在这套杖法上下太多功夫。

    而且波才心中也清楚,自己于武学上的造诣较之张梁颇有不及,以他的修为,若是以这套擒龙杖法与手持玄龙枪的郭斌对上,便是强拼力气了,那只有速败一途。而换成是六合杖法的话,则或可凭借其阴险诡谲的套路阴一把亦犹未可知。

    可是郭斌充分利用玄龙枪又重又长的优势,或点或戳,要不就是借力一划,将波才逼在丈许之外,这位太平道中地位崇高的渠帅完全被压制住了。

    跟随张梁前来的,俱是豫州地区太平道的中层以上头领,每一个都是成名多年,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好手。虽说波才武功未臻绝境,可是却比他们都高出一截,况且平日在教中威望很高,因此看到郭斌竟能将波才压着打,心中自是又惊又俱。方才便已慑于郭斌破门而入的威势,如今更是被郭斌仿若战神的打法震住了。

    欲待出手相助,可一方面慑于郭斌的超绝武艺,以他们的武艺,若插手进去便是越帮越忙;另一方面又有跟随郭斌进来的袁家的一干护院庄客在一旁虎视眈眈。要说方才将院门关上,外面的人要从外面翻墙进来,自有一干太平道人手持利刃相待,那是千难万难。可如今大门洞开,袁家护院的人数优势便体现出来了,虽然在这小院子里,有六大高手过招,施展不开,可是看住剩下的太平道人却是绰绰有余。

    见波才被郭斌压制住了,一直在一旁袖手旁观的刘婆婆出手了。

    只见她从腰中抽出了一条黑色的软鞭,鞭上密布倒刺,轻轻一抖,便听到哗啦哗啦的金铁碰撞之声。那鞭子乃是刘婆婆的成名兵器,长一丈三,共分为一百零八节。每节均为精钢所铸,每节的头尾皆开合的机关,以之将鞭子链接起来。每一节都有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