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东汉末年-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人哈哈笑道:“你这小子,很有意思。若是大哥在此,定会欢喜得紧的。”

    不理郭斌听到他大哥会喜欢自己后菊花一紧的怪异表情,那人继续道:“有的人看重名位,觉得嫡庶有别,长幼有序,比天下所有的事都重要,我却更看重天下黎民苍生。”

    说着,很是自然地将一直用以蒙面的黄色面巾摘下,露出一张黢黑的瘦脸。只这张脸,简直比流民还要像流民,不仅没有一点肉,而且肤色黝黑,仿佛放在太阳底下不给吃的,曝晒了几天的肉干一般。

    郭斌深明“知道的越多,死得越快。”的道理,见他竟将面罩脱了下来,心中惊异莫名。

    只听那人说道:“总要脱下面罩,方能显出诚意来。想必以你的聪明,早就知道我们是太平道,我们的志向想必你也有所了解,与你救治流民可谓殊途同归。”

    郭斌道:“前辈的意思是?”

    “我是张梁,太平道中排名第三,上面两位是我的兄长。我今日见你勇武,很是欣赏,希望你能加入我太平道,一起为天下苍生做点事情。”那人答道。

    郭斌听了,震骇莫名。张梁是张角的弟弟,黄巾起义时,号称“人公将军”,曾率军在广宗与皇甫嵩对峙,声势闹得很是不小。他千里迢迢地从冀州来到阳翟,就是为了刺杀刘辨么?

    随即,心中一震:“刘辨出京来阳翟,连我都不知道,可见是机密非常的事,为何太平道竟似早早得到消息一般,于几天之前便集结人手来到阳翟伺机行动?消息是谁泄露出去的?”

    转念一想,心中暗道:“难道是十常侍泄露的消息?十常侍常常侍奉天子左右,天子有什么事情,最瞒不过的就是他们了。况且他们与太平道早有勾结,将消息透露给他们也不稀奇。只是听张梁的口气,好像太平道也不屑于杀这么个年幼的皇子,也对,人家明年就要起义了,干嘛费劲巴拉地来刺杀这么个小孩子?不过,要说想混乱朝中政局,也有几分道理。”

    随即想道:“难道是太平道中就是否要刺杀刘辨一事,也有争议?唔,是否值得冒着提早被朝廷察觉的风险来刺杀这么个小皇子,也是个很值得商榷的问题呢。”

    只听张梁道:“小子,这个话你可以回去再仔细思量,不过今日一战你非打不可了。”

    郭斌一惊,意识到此处不是说话之地,后面的一干内幕,也可以等到事后再慢慢考量,眼前却要先应付过去再说。

    当下气沉丹田,双手虚握枪杆,枪尖斜向下方,全神应战。

    张梁见状,面色一肃,挥动手中的铁杖攻了过来。

    他的铁杖与马元义的铁杖、唐周的木杖相比要长了不少,杖法大开大合,夹杂着呼呼风声向郭斌横抡过来。

    郭斌见了,心中一惊,他的铁杖不仅要更长,就连杖法也似融合进了棍法的招式。想必他的铁杖也不是凡品,定然韧性颇佳,否则便使不出棍法“点头”的杀招来了。

    这横抡的招式若是应对不当,很有可能一招之内便骨断筋折。若是挥枪格挡,很可能便正中对方下怀,对方将铁杖横着一个“点头”,便能让郭斌措手不及。

    当下,郭斌不敢硬接,只得往后退了一步,跃出了对方棍法笼罩的范围。

 第六十一章 剧斗

    张梁见郭斌反应,暗自点头,心道:“这个郭潜阳,果然不同凡响。全本小说网,HTTPS://。m;这一后跃,虽失却了主动,却也避过了我点头一棍的后招,马元义所言,果然不虚。”

    当下又舞起重重杖影,一浪强过一浪地往郭斌劈头盖脸地砸去。

    郭斌大惊,如此威猛绝伦,全走刚猛路子的杖法他从所未见。马元义当初使的六合杖法,虽是用铁杖施展,走的却是灵巧诡谲的路子,与张梁这揉和了棍法的长杖实在是相去颇远。

    只是他也清楚,与擅使长兵器的高手对战,最重要的便是一往无前的气势。虽处处要留有三分余地,可若气势上输给了对方,纵有十分的力气也只能使出七八分,要想挽回败局那就是痴人说梦罢了。

    所谓需留有三分余地,指的是要留有回防应变的力气,盖因兵器过长,回防便不及长剑、短刀迅捷。固然有一寸长一寸强的优势,却一旦给人听着“劲”打进来,便好似空有雄兵百万在外,却给人劫了中军帐一般难受。

    不过,郭斌此次遇到如此好手,也不觉技痒,便想试一下对方的力气。于是,见对方长杖再次挥来,郭斌沉腰坐马不闪不避地一枪同时挥去。

    只听金铁交鸣之声传遍四野,场中剧斗的近千人俱是一愣,都往郭斌与张梁方向看来。

    这一番交击,二人却是不分轩辕,各自后退一步,复又一跃前冲,战在了一处。此时场中众人方反应过来,继续厮杀。

    自从郭斌习练五禽戏,周身气血运行愈发顺畅,无论是力气还是耐久力均有长足进境,自从最近与张飞诸人对练以来,包括关羽,都没有能在力气上强压他一头的对手,此番与张梁一下硬碰硬地对攻,竟未分胜负,实在是让他心中惊喜非常。

    张梁则是心中暗自惊异:“这个郭斌好力气,我以兄长所授秘传内家功夫运气使力,存心要将其长枪震脱手,岂知反而是我差点拿捏不住。”

    一下试出了对方深浅,二人均心中有数。

    郭斌见张梁与自己气力相仿佛,心中惊喜莫名,于是枪法愈加大开大合,存心与他比一比力气和耐力。

    张梁知道自身若是纯以气力与郭斌比拼,恐怕会落在下风,可是若以兄长秘传的内家气功相辅助的话,时间一长,则必可稳操胜券。可他怎么知道,一向不太擅长内家功夫的北枪一脉,竟然在郭斌这里转了一个弯。

    他不仅气力惊人,兼且习得五禽戏中以调运气血,疏通经络,增长耐力见长的鹤戏,久战之下,气血升腾,反而会愈战愈勇。

    郭斌此时见猎心喜,只存了与对方一较长短的念头。不知不觉间,竟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境界说来玄妙得很,心情略为兴奋,却不会热血上头,只是大脑皮层极为活跃;身体感觉气温适中,却不自觉有起了一层鸡皮疙瘩的感觉,仿佛浑身皆处于一种灵敏而兴奋的状态中一般。(不用怀疑这种状态是否真的存在,笔者曾两次于考试时不自觉地进入这样的状态,于是两次皆超常发挥。)

    此时的郭斌,应是穿越以来状态最好的时刻,身上的伤既已好利索,精神状态亦处于略微兴奋中,再加上得遇高手,心情愉悦。此时的郭斌,感觉自己连六识亦仿佛更加敏锐了。

    此时,张梁挥动长杖攻来,竟用上了长枪的招式。郭斌见了,知道他这套杖法,应该是揉和了杖法、棍法与枪法的路子,使得对手摸不清自己套路的时候占尽上风。待对方摸清了自己套路,已然处于完全的下风,想要扭转败局,却是难上加难了。

    这套杖法纯走刚猛的路子,招招大开大合,狠辣异常。如此却正中郭斌下怀:他所学十式百鸟朝凤枪法,皆为基本式,并没有固定的攻击与防御的招式,亦缺乏套路,因此极为不适合先发攻敌。虽然自从与马元义交手后,习得了六合杖法的部分招式,这些日子以来通过不断的思索与钻研,郭斌对六合杖法的认识亦有了长足的进步,可是依然改变不了他武功招式不足的弊端。

    而依靠因习练五禽戏而变得愈加敏锐的六识,在对方发招之后随机应变,后发制人,则成了郭斌目前唯一的选择。

    其实所谓“百鸟朝凤枪法”,还有一层意思,童渊并没有解说透彻。

    “百鸟”,亦指代“百家武学”。学了百鸟朝凤枪后,因为缺乏攻击与防御的套路,便需要通过广泛与敌对战,钻研各家武学。

    其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增广见识,明白各家武学长短,于对敌时便可愈加有策略性地与其对战。二是为了自创武学。说“自创”,可能有点过了,只是凡学习百鸟朝凤枪,必先学基础的十式。这基础的十式中,蕴含了枪、棍、杖、槊等长兵器套路的精华。可以说,但凡是长兵器的套路,便逃不过这十式中去。

    故学习百鸟朝凤枪者,要习练新的枪法套路,要比常人快了好几倍。悟性高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根底扎实、高屋建瓴,才是其根本所在。因此,凡学习百鸟朝凤枪者,无不是绝顶聪明之人。资质鲁笨之人或可凭借毅力练好前面的十式,于“自创武学”则困难的很了。而像郭斌这样,因穿越而记忆力远超常人的“变~态”,一边跟人过招,便能学得对方的武学之人,即便是在当世几个有幸习得百鸟朝凤枪的人中,也是一个异数。

    盖因这种能力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试想一下,你与敌人对招时,不管你用何招式,对方随后均可使出与你所用相同的招式,而且使出来可能比你理解得还要精到,这无疑会给你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于是,张梁对郭斌的压制并没有对他造成太大的压力,因为郭斌没有成套的枪法套路,他从来都不擅长进攻,他所擅长的是防御反击。看到张梁源源不绝地使出较之马元义所用“六合杖法”更为高深精妙的杖法出来时,郭斌心中的喜悦是难以言表的。

    此时的郭斌,双目放光,仿佛见到吃食的饿鬼一般,心中无限期待张梁再多使一些招式。便随手使出百鸟朝凤枪前十式,或拦,或拿,或缠,或顺手一扎,无一不是自然而然,无一不是简洁流畅,又无一不是妙到毫巅。

    只令得张梁愈战愈惊,明明已经处于劣势,明明步步后退,毫无还手之力的样子,郭斌却毫无气馁之色,而是目露神光,面色兴奋。兼且招式简洁明了,仿佛教导徒弟的老师一般。

    师傅教导徒弟武艺之时,往往徒弟费尽气力地一通乱舞,却给师傅轻描淡写地随手破之,这于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