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东汉末年-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戏志才道:“主公不必如此,所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忠等既追随主公,便不惧艰险,不图高官。况且主公人中之龙,怎会止步于小小的阳翟县令?”

    张飞嚷嚷道:“不错不错,俺老张千里迢迢前来贩酒,天幸得遇郭兄弟,老弟不嫌弃俺老张粗鄙,将俺带在身边长见识,那便是俺老张的福分,从今天开始,俺老张就跟着你混了,只要酒肉管饱就成!”

    郭斌听张飞如此说话,心中那是乐开了花,赵云、关羽、张飞都是万人敌,能得如此猛将相助,实在是万千之喜。

    这时,荀彧也说道:“彧在京中时便已向潜阳说知:有朝一日,说不得要托庇于羽翼之下。今日便请主公成全了。”

    郭斌大喜,听到荀彧嘴里一声主公,更是激动地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当下兴奋地一拍大腿站了起来,拉着张飞与荀彧,道:“得蒙两位看重,斌必待以兄弟。”

    见郭斌又得贤才相助,郭嘉心中的兴奋与自豪无以言表,在戏志才半年多的教导与熏陶之下安定得多的性子使得他很好地抑制住了情绪地表露,只郭斌与郭全二人方注意到他握地发白的拳头,以及难以掩饰的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的身体。

    戏志才也是兴致高昂,他见郭斌与荀彧相处的方式,便知这颍川荀家的后起之秀定跑不出郭斌的幕府,今日得偿所愿,自是难掩喜色。这位为了天下苍生而投身郭斌幕中的“谋划士”,当真是处处为郭斌着想,郭斌除了心中感动,就只有真诚相待了。

    这次县衙中的人事分配,也是郭斌与郭嘉、戏志才仔细商议后决定的。

    赵云任县尉,掌管一县治安,那是毫无疑义的,这也是郭斌临出京前,向何进争取来的职位。乱世将至,枪杆子必须掌握在自己人手中,才是最安全的。

    关羽则留在伏龙山庄,接替赵云,负责教训士卒。这是为了让他多多熟悉庄中的种种情况,以期其能在太平道起义之前尽快成熟,独当一面。

    至于管亥,自从郭斌在京中身受重伤,他便一刻不离地护卫在郭斌身后,任是谁来了都劝不了他,郭斌也只得由他了。本来县尉这个位子,郭斌是想留给管亥的,他本想让赵云与关羽分别教训士卒,以便黄巾乱起时不至于兵不知将,造成混乱,可是管亥怎么都不同意,用他的话说,便是:“吾本主公家仆,只欲护卫主公周全,不愿为官。”郭斌听了,竟无言以对,便只能作罢。

    徐庶则担任佐史,在县衙中为郭斌副手,帮助他处理日常事务,可谓“位高权重”。这是考虑到徐庶到伏龙山庄已有些时日,对庄中事务也多有了解。让他来县衙中,一是作为郭斌的主要助手,熟悉县衙中的运作方式,帮助郭斌处理琐碎事务;二是为了让他探听衙中的消息,并帮助郭斌把持住下层的吏员,许多郭斌不方便出面的事情,便由徐庶出面。

    不要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吏员,他们的实力是不可小觑的。顾炎武曾说:“百官者虚名,而柄国者胥吏也。”便是这个道理。

    他们大都是本地豪族的子弟,不仅熟悉政事,而且人脉宽广,是根基不深的郭斌需要拉拢的一批人。拉拢好了他们,大半个阳翟县便算落入了郭斌手中。否则,吏员若与郭斌作对,后面必有大族支持,不但于政事上掣肘,在政令通达上,也是举足轻重的。

    若是本地的豪族不能很好地与郭斌合作,那么即便坐在阳翟县令的位置上,郭斌的命令甚至连阳翟县衙都出不了,所谓掌控也是个笑话而已。否则便需要用绝对强大的武力将重豪族压服乃至毁灭,而这些在目前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徐庶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郭斌今日甫一上任,便送一干吏员酒一坛,钱一千,不是他钱多了烧的,而是他结好胥吏的手段,更是他上任之初走的一步棋。

    戏志才之所以没有来县中任职,是因为他要于醉仙楼继续主持大局,情报工作、联络豪族、招揽奇人异士,哪一件也离不开他,而郭嘉则还是跟在戏志才身边学习理事。

    司马徽则醉心教学,每日里只教训学生便让他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有点空闲还要深入研究郭斌提出来的力学三定律,实在是没有精力也没有兴趣再来县衙理事。况且以司马徽之才,若是他想做官,又何必等到现在呢?

    戏志才见周围都是自己人,遂放心直言,道:“主公,关于县丞贾仁之事。”

    郭斌点点头,道:“适才刘公亦已对我说知,要我小心这个贾仁。只是看其神色,竟对贾仁颇有忌惮。”刘公便是前任刘县令了。

    见众人不解,郭斌道:“刘公是袁家的门生故吏,我从京师回来时,本初已有书信给他。”

    然后对戏志才道:“志才,贾仁是个什么路数?”

    戏志才清了清嗓子,道:“这个贾仁是城西贾家的家主,从其祖辈开始便在县中任吏员,三世经营,在县中人脉颇丰,影响很大。如今贾仁买了个县丞的职位,声势更是大盛。”

    见众人都在仔细倾听,戏志才继续道:“自得到主公除阳翟县令的消息,忠便吩咐情报部门着力打探县中的消息,这个县丞贾仁更是情报覆盖的重中之重。据情报,贾仁最近频频与一可疑男子接触,盯梢的人回报说,此人与贾仁碰头后便会在城中溜达一圈,然后去往城外的流民营中。”

    徐庶惊道:“太平道?”

    郭嘉缓缓点头,道:“怕是如此。此人每次去难民营,均会到那处去。”

    在座诸人大都知道郭嘉所谓的“那处”指的是哪里,因郭斌进京前曾与太平道有过冲突,是以情报部门特别关注太平道的消息。太平道曾派出二十几个青壮汉子来伏龙山庄,被戏志才侦破,便将他们调到伏龙山后山挖石灰石的营地,每天累得跟狗似的,却也没有阻挡住他们往外传递消息的热情。而消息每次都会辗转到达难民营中的“那处”。

 第五十章 定计(上)

    众人听说阳翟县的县丞,堂堂县中的二号人物贾仁竟也是太平道中人,再想想城内城外嗷嗷待哺的近三万的流民,那就是太平道滋生的温床啊!

    想到这里,便是之前没有意识到太平道之危害且胆大包天的张飞也悚然而惊,惊叹于太平道的精巧布置。(全本小说网,https://。)

    城内城外的流民,都是毫无产业的外乡人,整天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只要有人煽动,再有几个人一带头,城内城外就仿佛扔进火星的炸药桶一般,瞬间就会将整个阳翟县炸得一点渣滓也不剩。可以说,这些流民,就是太平道最广泛的社会基础,也是目前摆在众人面前最大的难题。

    内有奸细,县衙中便不能同志一心,外有太平道蛊惑流民,谁来了都要头疼得很。

    郭全道:“主公,要说这流民的问题也不是解决不了,关键就在粮食。可是看看县衙仓廪中的存粮,给这近三万流民撒下去,三天也不够啊。”

    众人默然,郭全说得没错,若是就靠县衙仓廪中的粮食,每天都喝稀粥也熬不过五天去,便都低头思索计策。

    这件事在郭斌的脑中早已转了好几个月,可说进京之前他便开始思考阳翟县流民以及太平道的问题,只是当时没想到自己能担任阳翟县令,兼且情况会如此复杂罢了。

    见众人都低垂着脑袋,没有一个人出来说话,郭斌开口道:“其实,这数万流民的问题,也并非解决不了。全子说的没错,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便在粮食。”

    众人心想:这个谁都知道啊,可是整个阳翟县的官仓中就那么点儿粮食,怎么也支撑不起来啊。

    郭斌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道:“粮食不是没有的。”

    闻言,众人皆是精神一振,戏志才更是期待地盯着郭斌。他对郭斌具有超乎想象的信心:只要郭斌说有办法的事情,那便肯定是有办法的。

    只见郭斌老神在在地道:“阳翟县中富室豪门不可胜数,庄园坞堡多如牛毛,自然,这些庄园坞堡之中所贮存的粮食也是难以计数。若是全县上下所有豪族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别说只来了三万多的流民,便是再来个三万、三十万也不在话下。”

    这一番话,让本来对郭斌信心满满的戏志才都惊出一身冷汗,随即,又暗想:“主公并非信口雌黄之人,他既然盯上~了阳翟富室豪门的粮食,自然是有办法给弄出来,只是这破题之道在哪里呢?”

    众人也是这么想的:“阳翟富户的仓廪中确实有堆积如山的粮食,可是人家怎么可能把粮食全拿出来赈济流民?你以为这些富室豪门都是善茬啊?他们一个个筑那么高的院墙是为了好看的?那高墙除了防止流寇攻打,就是为了防止流民抢粮的。”

    郭斌看众人神色,知道他们的想法,却故意道:“下面的问题是,怎么让这些豪族乖乖地将粮食拿出来?诸位不妨想一想办法。”

    见郭斌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众人心中反而安定下来。这时众人方将太平道的周密布置以及强大实力所施加的巨大压力摒除,回复了汉末人杰该有的头脑和思维能力。

    郭全道:“要我说,就赶着流民去那些富户门口,将他们的庄园一围,嘿嘿,不怕他们不将粮食拿出来。”

    听了郭全的主意,郭嘉一巴掌拍在他后脑勺上,道:“尽出些混账主意,一旦流民围困庄园,将事儿闹大了,还是大哥的责任。况且,我们本乡本土的,怎么能帮着外乡人对付本地人?大哥治理县中尚需他们支持,正是交好县中大族的时候,若是做得太绝了,我们便会被孤立起来,事后少不得穿小鞋,使绊子的。”

    听郭嘉一番说辞,有理有据,郭斌看了戏志才一眼,满意地点点头:不愧是戏志才悉心调教的,不愧是鬼才郭奉孝。只十三岁的年纪,便能看得这么远,以后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