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东汉末年-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张飞那是憋了一肚子火啊。今天看到庄中众人人手一坛英雄血,那美酒仿佛不要钱似的使劲儿往别人肚子里灌,他心疼啊!想到伏龙山庄酒厂的伙计竟以没有存货为由,不肯卖酒给自己。看着近在咫尺的美酒,老张的小暴脾气,那是蹭蹭蹭地着了火一般直冲云霄!

    于是,这才有了张飞一手提着坛子喝酒,一手拿着长槊揍人的情景。

    都这时候了,张飞还暗爽不已呢:“方才我怎么的也得喝了四五坛英雄血,这一架打得,真特么值了!”

    听张飞一番解释,在场除了郭斌、戏志才、郭嘉、郭全、赵云外,荀彧等人俱是惊骇莫名。

    司马徽虽来得时间较长,可精力都放在教授庄中学生上,于经济之事反而不甚关注;徐庶才来不久,于庄中的生意虽有所了解,却知之不甚详细;荀彧关于伏龙山庄的消息则多来自家书,比之徐庶更有不如;关羽甫一来庄,便跟着郭斌进京,虽也是庄中之人,对伏龙山庄的了解却还不及徐庶。

    只有管亥与董杏儿不动声色。当然,这不动声色却非是心胸涵养超过那些文人谋士,管亥之不动声色是对此莫不关心,他只关心庄中是否安靖,主公是否平安;董杏儿之不动声色则是于银钱上不甚在意,不知世事之苦罢了。

    当下,郭斌邀请张飞道:“翼德好功夫,所谓不打不相识,便请入内共饮一杯如何?”

    张飞当然是千肯万肯,当下拉起郭斌便往屋内飞奔而去,郭斌只在后面苦笑连连。

    到了门口,张飞倏地停下,看向赵云与关羽,这两人似门神般立在门外,给人以莫大的压力,一看便知是武功高绝之士。

    只见赵云如伏卧之巨龙,锋芒内敛,沉稳如山;关羽则似高据山巅的猛虎,双目微眯,偶尔流出的神光却摄人心魄。

    这二人站在这里,真仿若龙骧虎跱,蛇豕屏窜;就连张飞这等粗豪奔放之士,亦放肆不起来。

    当下张飞停步,向二人道:“在下燕人张飞,表字翼德,敢问两位高姓。”

    郭斌拉着张飞道:“这位姓赵,名云,表字子龙,是鄙师兄。”说着又指着关羽道,“这位姓关名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武功之高,在下是望尘莫及的。”

    张飞肃然起敬,老老实实地道:“今日有幸得见诸位英豪,实在是老张的福气。”

    然而对一众谋臣,老张则毫不理会。

    看得郭斌苦笑摇头,赵云和关羽二人则连连逊谢。

    张飞一进屋里,便闻到了扑鼻酒香,待看到桌上一坛坛最上等的英雄血,哈喇子都流出来了。

    顾不得客气,一坐下便胡吃海塞起来,是夜宾主尽欢而散。

    次日一早,张飞便早早起床,加入了晨跑的行列。来伏龙山庄近一个月,他早习惯了众人晨练喊号子声。

    晨跑结束,便拉着郭斌、赵云、关羽、管亥四人在校场上拉开阵势比起武来,只赢得了围观群众的阵阵喝彩之声。

    只一日,张飞便与众人打成一片,与赵云、关羽诸人更是生出惺惺相惜之情。

    武功练到极高的境界,一个可以相匹敌的对手实在是难寻得很的。

    如此,在庄中歇息了三日,郭斌便启程往阳翟县城行去。此次去阳翟县城不同以往,自京师回到阳翟,戏志才便早早地派人去县衙与原任刘县令做了交接,将府库中的物资账目等等该做交接的均做了清点,今日郭斌前去县衙,便是验看吏部文书,交接县令大印而已,自今日起,郭斌将是阳翟的老父母,这百里之地的实际支配者。

    阳翟在后世属于河南禹州市,历史悠久,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朝”的国都。

    《帝王世纪》云:“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

    《水经。颍水注》:云“颍水自竭东迳阳翟故城北,夏禹始封于此为夏国”。因此,说阳翟是华夏民族的起源地也是很有道理的。这一点,可以从古汉语中寻得蛛丝马迹。

    在研究古汉语读音时,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日语中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读法,而华夏的读法便是其一。古汉语中“华”与“夏”同音,读作“ka”。

    那么为何我们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喜欢称自己为华夏民族呢?为什么我们会自称华夏儿女呢?

    因为夏是中华大地上有记录的最早的封建王朝,是这片土地上的明珠。于是,当时阳翟附近的人自豪地称自己为“夏人”,鉴于当时的识字率很低,可能很多时候,人们便会认位这些人是“华人”。因为“华”与“夏”读音相近,而且“华”有美丽光彩,繁盛精要之意,正与“夏国”在人们心中光彩照人的美好期许与印象是一致的。

    慢慢地,这些人便成了“华夏人”,我们便也会自豪地称自己为“华夏儿女”。

    在今天的日语《大辞泉》解释中,对“华夏”一词的解释是:“华者,华贵美丽;夏者,兴旺繁盛。‘华夏’是中国人对自己祖国夸赞炫耀的词语。”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大一统时代,“中华思想”亦即“华夷思想”逐渐形成,中国人将“夏、华夏、中华、中国”之类的美称赋予自己的祖国,与周边发展程度低下的夷、狄、戎、蛮相区别。是对本国地处天下中心,文化为天下之冠的优越性的强烈自信的中华意识的结晶,是中华名族之民族意识形成的标志。

    到了东汉,颍川作为豫州最靠近京师洛阳的郡,位置优越,豪族并起,而阳翟作为颍川最北面,是颍川郡最靠近洛阳的县。

    故,颍川、阳翟人杰地灵,人才辈出。郭斌上一辈子的历史上,曹魏集团便是凭借以军功得以获得高位的谯沛集团和以文官及世家大族为代表的汝颖集团的支持,而最终统一中原的。

    因此,能得任阳翟县令,郭斌心中并没有袁绍预想地失落,反而多的是庆幸与兴奋。

    想一想那些时隔近两千年依然闪耀着光辉的名字吧!郭嘉、徐庶、荀彧、荀攸、戏志才、司马徽、陈群,钟繇,钟会,无论哪一个名字,都是让人瑟瑟发抖的存在。

    郭斌时常会恶意地想:待我集齐七颗龙珠,便要召唤神龙了。霸占颍川之地,试问天下,谁能挡我!

    与刘县令的交接是愉快而平稳的:一点亏空早让郭斌给填满,看着满满几大车的程仪,刘县令更是乐得合不拢嘴。因被挤掉阳翟县令职位而生出的一点不满,也早已在郭斌的金钱攻势下烟消云散。

    下面,郭斌就要全心全意投入安置流民,以及应对明年的黄巾之乱上了。

    光和六年十月中,太祖就任阳翟令,时年一十又六岁。

    ……《太祖本纪》

 第四十九章 交接

    郭斌带领众人自阳翟县城南门进入,穿过正中以水泥浇筑的大街,往县衙走去。全本小说网,HTTPS://。m;

    这次进城与以往皆不相同,看着路两旁以两米来高的墙围起来的“里”和“市”,一种奇异的感觉涌上心头,他就要成为这个超过一万户的古代县城的主宰,同时更肩负着这许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想到这里,他便会产生一种不真实感,就连周身的皮肤也感觉到酥酥麻麻的。

    沿着大路一直走,便到了县衙,只见大门口两侧各立着一根高丈余的石柱,听随行的小吏说,这是“桓表”,便是后世的华表了。

    大门外两侧各有一个传达室似的小屋,功能估计也跟传达室差不多吧,郭斌没有仔细询问。县寺的正门并没有门槛,因此可以直接骑马进入,绕过夯土筑成的罘罳(读作fu si,便是此时的屏风了),最显眼的便是坐北朝南的县衙大堂了,此时称为厅事。厅事前面的空地也是伏龙山庄资助修建,为水泥浇筑,直接连通大堂两旁的侧室。

    众人下马,自有人将坐骑牵了去马厩喂草,郭斌便率人迎上了笑呵呵的前任刘县令。

    刘县令将他的主要助手介绍给郭斌,道:“潜阳贤弟,这便是本县县丞贾仁。”只交代这一句话,便聊起交接的事情来。

    郭斌心中暗道:“看这刘县令并非食古不化之人,可为何如此落县丞贾仁的面子?难道是二人之间别有纠葛?”当下不动声色,随着刘县令聊天。

    聊了几句,刘县令便起身出门,据说是要回乡了。

    郭斌忙起身相送,绕到罘罳之后,刘县令对郭斌道:“潜阳,这个贾仁,要注意。”见众人跟了上来,刘县令哈哈一笑上马走了。

    见刘县令远去,郭斌便回到正堂,召衙中众人训话,也算是认识了。最后郭斌宣布今日散衙后每人英雄血一坛,钱一千时,人群轰然,只贾仁脸色一僵,瞬间便又换上欢欣喜悦之色。

    郭斌看在眼中,不动声色。

    待众人出去,郭斌看了眼随从而来的众人,心中蓦地升起激越豪迈之情。

    看着身着县尉服饰的赵云,身着吏员服饰的徐庶,以及家将打扮的管亥,扮作小厮的董杏儿,再看随行前来的郭嘉、戏志才、荀彧、郭全、司马徽、关羽、张飞等人,郭斌心中的自豪无法言表。试问当今天下,即便算上国舅爷何进的幕府,能及得上这小小的阳翟县衙的,恐怕也没有吧。

    而此时,郭斌手下众人中,以郭嘉、郭全、赵云、戏志才四人心中最为激动与振奋,他们是最早跟随郭斌打天下的,亲眼见证了郭斌只用了短短半年多时间,便从籍籍无名的乡野小子成为今日的伏龙亭侯、阳翟县令,家中富以巨万,手下依靠他谋生之人过万的一方豪强、一县父母。

    是的,这种亲眼见证奇迹,乃至亲手创造奇迹的经历,是最让人振奋激动的。

    郭斌略带歉意地对众人说道:“斌以一介布衣,得诸位辅佐,方有今日。只是身份尚低微,无安置众贤士之所,尚请各位谅解才好。”

    戏志才道:“主公不必如此,所谓鸟随鸾凤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