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东汉末年-第2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黄忠所言,郭斌也是倏地回过神来,遇到黄忠的激动也马上冷却下来。他回握黄忠,道:“令郎所得是什么病症?可否让我瞧瞧?”

    见他颇有犹疑之色,郭斌指着董杏儿继续道:“这位姑娘,是杏林圣手董前辈爱女,家传的上乘医术,虽比不得董前辈本人,可较之山野中的庸医却要强得多了。”

    听道董奉的名号,黄忠眼前便是一亮,不待郭斌说完,他便要抢上前去,可转念一想,又退后一步,躬身施礼道:“请董姑娘为小犬瞧病,黄某粉身碎骨,衔环结草,必报答姑娘大恩!”

    在这位郭斌新近结识的好汉面前,董杏儿倒也大方,以江湖人的做派一抱拳,道:“既是斌哥哥说了,小女子自当勉力一试,只是成与不成。。。”

    黄忠忙道:“姑娘但请大胆施治,成与不成,全在天意了!”

    他亦算是半个江湖人,虽在官面上有点儿路子,可毕竟一年中最多的时候还是带着这生病的儿子到处寻医问药。老黄家几代单传,这一辈只就这么一个儿子,若真是就此亡故了,那便真的是绝后了。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黄忠不顾自己的前程,如此费尽心机地带着儿子四处瞧病,还不是为了给黄家留下点儿血脉吗?否则,便是做到了大将军又有什么用?

    对于杏林圣手董奉的名字,常年混迹江湖的黄忠自然是早有耳闻,近年来虽亦打听到其便在庐山结庐诊病,可庐山之大,哪里才是仙人隐居之所?他去了几次都是无功而返。谁成想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竟在此处遇到了董奉的后人?

    既然黄忠如此说了,董杏儿转头看了郭斌一眼,得到他肯定的眼神,便也点点头,随着黄忠往柴房中行去。

    众人还要跟着,却见郭斌伸手一拦,道:“病人需要休息,况且也要防着过了病气不是?大家还是都回吧。”随即转头对关羽和张飞二人道:“云长、翼德,你二人且带刘兄先去歇息,待杏儿瞧好了病,我便回去。”

    关张二人领命,带着刘辟、黄邵众人往村子中心的石屋去了。

    待得郭斌进入柴房,却见董杏儿已经开始问诊了。

    只听黄忠一脸沉重地道:“犬子单名一个叙字,我黄家几代单传,一家人的期望便都寄托在他身上。很小的时候曾经染过风寒,或是由此落下的病根,便一直是体弱多病,每日里药不离口,却是依旧不见好转。”

    见董杏儿与郭斌二人仔细听着,黄忠叹一口气,继续道:“自从今年端午以来,疟疾横行,淮河以南,人口凋敝,百不存一。我听说董老前辈在庐山结庐治病,多次前往寻访,奈何庐山之大,仙踪难觅。约一年前,我打听到董老前辈为人治病,分文不取,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五株,轻病愈者栽杏一株。春天杏子熟时,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这一番做派,让黄某人好生敬佩,却也因此得了线索。”

    郭斌与董杏儿二人听得入神,只听黄忠继续说道:“因此,黄某便将儿子安顿在山下农户家中,独自上山寻找董老前辈居所。每日里只往杏树多的地方去,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让黄某人找到了董老前辈仙居。黄某去时,正是春天杏花开时,那山谷里漫山遍野全是杏树,杏花漫开时,入目的全是剔白 粉嫩的杏花,蜂丛嗡嗡,杏花飘香,当真是神仙洞府。黄某也是在其中瞧见几座茅草房子,方确定这里似乎便是董老前辈居所。”

    董杏儿急道:“爹爹可在谷中?”

    黄忠道:“在下曾几次前往拜会,奈何均不见董老前辈仙踪。”

    董杏儿悠悠地叹了口气,郭斌见状,为黄忠解释道:“董老前辈很早便离开了那处山谷,一直未归。杏儿担心他,自前年便北上开始寻找乃父行踪,汉升所以屡次前往都怏怏而归,想来是董老前辈一直未曾归谷之故。不知令郎如今所患,到底是什么病症呢?”

    黄忠这才艰难地开口道:“此次南下,正巧赶上江南瘴气横行,我们寻访董老前辈不到,便要北返。自过江之前,叙儿便浑身乏力,又厌食、畏寒、头痛。待过得江来,身体开始发热,常常呕吐,吃什么吐什么,我们便在此处借了个柴房暂住。岂止到了昨日夜中,叙儿身体烫得吓人,直喊头痛,并且上吐下泻。黄某人这么些年来虽亦多方阅读医书,晓得这多半便是又患上了疟疾,奈何不得医治之法,只知道拿陈皮以水煎了服用。可泻是止住了,这呕吐却如何亦抑制不了,一直以湿巾擦身,身子却还是滚烫。”

    董杏儿看向黄叙,只见他皮肤苍白,面色隐隐发青,摸上去又湿又冷。她面色沉重,对黄忠道:“令郎所患,确是疟疾。若是不加救治,怕是上吐下泻导致阴阳失衡,身体脱水,很快便会虚脱以致昏迷,再后来。。。”

    “怎么样?”黄忠急道。

    董杏儿叹口气,道:“再后来,怕是会因循环衰竭而亡。”

    黄忠惊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双目无神,似乎瞬间便老了十几岁。突然间,他双目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一跃起身,向董杏儿施礼道:“姑娘家学渊源,定有救治之法,请救救叙儿吧,黄某粉身碎骨,必竭力报答姑娘大恩!”

    董杏儿俏面阴沉,道:“便是父亲在此,也难言必可救治得了,疟疾所以为疟疾者,只以其残酷暴虐。。。”

    听到这里,黄忠整个面色都一片灰白,只呆呆地倚在墙角,丝毫不见了方才豪迈雄勇的气势。

 第二百八十五章 治病

    黄忠在历史上评价极高,陈寿说黄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又说他“强挚壮猛”,与赵云并作刘备的爪牙,是灌

    历史上的黄忠,被封为刘备集团的五虎上将,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如今,他那为了爱子而魂惊胆丧,受尽窘迫的样子,像极了后世看着自己重病的孩子被告知准备后事,却无能为力,手中尚拿着用塑料袋装着的半块馒头的普通父母。全本小说网https://。

    看着黄忠的这幅样子,郭斌尚可,董杏儿却忍不住“滴答滴答”地掉起了眼泪,毕竟是女子,心肠极软的。

    呆了半晌,郭斌猛地拉住董杏儿白皙小巧的玉指,急声道:“杏儿,你说黄叙所得,确是疟疾?”

    董杏儿俏脸一红,待听清了郭斌所问,点点头,道:“错不了的,我在爹爹的医术中读到过。”

    郭斌暗暗咬牙,似是下了重大决心,对黄忠道:“汉升兄,你从庐山而来,想必杏林圣手董前辈并未在山中。”见黄忠点点头,郭斌继续道:“如今这小小渔村,想来亦没有医术高超者可以为令郎诊治。”

    黄忠听了,只有无奈地叹了口气。

    董杏儿似乎意识到了什么,面露疑惑地盯着郭斌,只听他继续道:“说句不中听的话,若是放着令郎躺在这里,也是多受苦楚,如果汉升兄信得过我,我有一味药,或可勉力一试。”

    黄忠初时尚听得心中不喜,眉头大皱,可听郭斌说完,眼中却登时显现出耀人的光芒。他推金山、倒玉柱,向郭斌拜倒,道:“郭使君名震天下,又是河朔神枪童老先生的高足,在下哪里有信不过的?但有一点办法,黄某也定要救了小犬的性命。即便是,”顿了顿,方艰难地道:“即便是竟因此不治,那也是天意使我黄家绝后,黄某绝无怨言!”

    郭斌说的,自然便是青蒿了。之前在阳翟时,得到长江流域出现了大规模疟疾的情报,他怕疟疾通过来往的商旅传到颍川,便制定了一系列防治传染病的制度,并使人大量搜罗青蒿,晒干了切成小段。

    所幸阳翟县并未出现疟疾感染者的案例,因此他这二手土郎中制作的所谓中药也没有用得上。后来他们得到董奉的消息,要带人南下寻找,便使人将之前搜罗的晒干的青蒿装到麻袋里,带了不少,以防有人患了疟疾。没想到,众人一路上预防手段做得极好,没有一个人出现疟疾的症状,却在这小渔村中遇到患了疟疾的黄忠的儿子。

    郭斌虽晓得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便是青蒿素,此行亦带了不少晾干的青蒿前来,可是这些却全都是纸上谈兵。在颍川时并未遇到患了疟疾的病例,况且他也并不认识青蒿,在他眼中,这草长得都差不多,谁知道哪个是青蒿,哪个是艾草啊!因此手中这青蒿是否真的能治病,事到临头郭斌还真是有点含糊了,毕竟人命关天啊!

    除此之外,这青蒿的用法与用量,他郭斌是一点儿经验也没有,若真是疟疾的话,那还好说,可若是诊错了病,那用错了药可是真的要出人命的。黄忠虽说了绝无怨言之类的话,可黄叙若真是吃了自己的药死了,那真不用再想着跟黄忠见面了。

    可是事到如今,大话既然一激动便说了出来,那便只有捏着鼻子认了。所幸他在董杏儿那里再三确认了,黄叙所患确是疟疾,而且据他所想,这中药又不像西药一般药效那么强,若是一点点儿地喂的话,一旦发现异常,收手应还来得及。可郭斌哪里知道,便是中医,若是用错了药,也可立时致人死命的。

    所谓久病成良医,黄忠虽未曾得过疟疾,可他这些年来为了给儿子治病,那可是花尽了心思,说是殚精竭虑也丝毫不为过。所以,他虽未曾找到治疗儿子病症的法子,可却知道这疟疾的凶险。如今既然毫无办法,那便只有死马作活马医,碰碰运气了。况且郭斌是河朔神枪童渊的关门弟子,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童渊与董奉齐名,若是他有手段能治了黄叙的病,也能说得过去。

    就这样,一个胆大包天,毫无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的二手土郎中,一个走投无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病人家属,就这样达成了共识:不管成不成了,先试试再说吧。

    郭斌着人取来包着的去根晒干的青蒿,取出一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