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东汉末年-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煜叵纾镎罴嫠痉ǖ龋靠し秩舾刹浚坎可枰欢接省

    经过郭斌与戏志才的商议,并拿到高层进行讨论,最终将这几个主要的职位议定。最后决定,由荀彧担任功曹一职,而主簿,则有戏志才担任。

    功曹一职,事务本便极为繁杂,兼之郭斌集团中文官极多,非但郡中的官员、小吏都有自己的档案,便是在阳翟县学中就学的学子以及立有功勋的将士,都设有档案。文官制度,就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文书工作,诚然是极有道理的。这手下档案的管理工作,在此前便由荀彧负责,一直井井有条,如今正式将这个组织部长的职位交到他的手上,郭斌也极放心。

    若是按照资历来算,戏志才最早追随郭斌,理应担任郡丞的,可是他放旷恣肆,对于些许虚名惯不放在心上。况且徐庶一直作为县丞处理阳翟事务,无论是资历还是官秩,都最合适不过,因此戏志才便主动让出这个位子。便是功曹一职,戏志才也因为过于繁忙而推拒了。不是因为他懒,而是戏志才的工作确实极为繁重。

    在徐庶、荀彧等人投效郭斌之前,因为郭斌集团规模尚小,各种工作分得也不是那么细致,戏志才便一向是总揽一应事务的。可是随着郭斌担任阳翟县令,乃至担任颍川郡守,其手下的文官工作也是日益繁重,哪里是一个人能够忙得过来的?因此,戏志才一直极为注重为郭斌物色幕僚文臣的工作,而徐庶和荀彧的投效,便极大地分担了戏志才手中的工作。

    戏志才并非不擅长文书工作,只是他所一直负责的情报工作,便是极繁重的文书作业。另外,也是因戏志才的长处在于筹谋策划,郭斌也不想让他太过操劳如历史上那样早亡,便也极注重他的身体状况,等闲不会给他安排太多的工作。

    如今戏志才担任主簿一职,亦多是挂名,他只要将大事把把关,具体的事务,则交给从阳翟县学中毕业的学生进行。不只是戏志才,便是徐庶乃至荀彧的手下,都有十几个阳翟县学毕业生负责具体工作。

    至于督邮一职,郭斌决定暂时不安排具体人员。因为督邮的工作性质极为特殊,是由郡守府派遣,负责监察各县的官员。其工作类型,与刺史极为相似,只是刺史是由中央派遣,负责监察各郡守的罢了。

    因此与刺史处境极为相似的,督邮亦受到各县令的敌视。为了保证独立性和拼劲儿,监察人员一般由年轻而官秩低的官场新秀担任,因为他们没有官场上那么盘根错节的关系,不会因为瞻前顾后而不敢作为,而一旦惹出来乱子,上面又可极方便地撇清关系。这是中国古人的政治智慧,后世的御史、清流,就是这么个规矩。

    督邮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只能由资历浅、甚至刚刚步入仕途的官场新人担任。这些人无论是年龄还是资历,较之县令都要小得多,是名副其实的后辈,可只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许多头发斑白的县令都要对其高接远送。后世极著名的陶渊明所谓“不为五斗米折腰”,指的便是这种不顾长幼尊卑的人伦之礼的政治现状,陶渊明是不想向娇纵蛮横的小辈低头罢了,与李白所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有本质区别的。

    郭斌刚被任命为颍川郡守,如今上任不过一月,各县的主官尚未归心,手下能直接掌控的不过三两个县城。若是此时便迫不及待地派遣督邮下去,无疑会惹起各县主官的反感和敌对情绪,造成不必要的内耗,极不划算。况且,自伏龙山庄时便建立的情报系统,如今已经借着阳翟县乃至颍川郡的买卖极速扩张,不要说颍川郡中的消息,便是整个天下的消息,怕是比天子得到的都要迅速。因此,颍川郡中若是真有县令贪赃枉法的,便是没有督邮,郭斌亦可精确地知晓。目前看来,若是非要在颍川郡设立督邮一职,那便颇有点多此一举了。这种可以制约各县的手段,非要到关键时刻,方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至于司马徽,他本没有出仕为官的意思,如今又沉溺于教授学生、研究学问而不能自拔,便未曾安排具体职务。可即便如此,以他在阳翟县学中的地位和阳翟县学毕业生迅速“占领”颍川郡下级官吏的速度,其日后在郭斌集团中的地位怕是不会低于戏志才。

    王允虽然名声高,学问好,可他如今毕竟不适合过于高调,况且以其身份,怕也瞧不上郭斌手下刀笔吏之类的小官。因此便一直跟着司马徽研究学问,教授学生,郭斌也没有透露出想要聘其为幕的意思。

    而郭嘉年纪尚幼,目前只在幕中担任从事,平日里起个参赞的作用,其主要任务还是学习。郭斌对这个幼弟的培养,可谓不遗余力了。

    除了这一干文官,郭斌麾下的一干武官自然也是各有封赏,不过相对于文官来说,便没有那么复杂了。

    赵云依旧担任阳翟县令一职。郭斌注定是难以在阳翟县城中安定下来的,他重生后虽曾率军南征北战,可毕竟时日太短,对此时的具体国情认识亦颇不足,因此,他需要到处走走,增长见识的同时也能了解国情,当然收慑人心,招募英才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黄巾之乱中,郭斌率军征战在外,只留赵云镇守阳翟,极为稳当,也很令郭斌放心。赵云是郭斌的师兄,关系匪浅,兼之武功卓绝,行事谨慎,为人又极为谦厚忠诚,这一年来很令众人信服。阳翟县是颍川郡首府,一干衙门都在县中。让赵云担任阳翟县令,总揽县中事务,实际上在郭斌离开的时候,便是由他总揽整个颍川郡的政务。赵云身份特殊,资历老,声望高,由他作阳翟县的中流砥柱,正是合适。

    郭斌虽有了开帐设府的权力,可他手下却并未有朝廷允准的直属官军,唯一受到朝廷认可的,不过是越骑营罢了。即便如此,越骑营还成为了郭斌的护卫队,朝廷也不再给他们发放粮饷补给。正是这么一笔糊涂账,才使得朝廷不用破费一文钱,便可借着朝中各大臣的手养着大军,这是天子刘宏玩弄的一点儿小聪明。

    然而,正是刘宏的这种布置,造成了郭斌对于手下武将安排的尴尬局面。张飞在黄巾之乱前便是越骑营的军司马,在黄巾之乱中屡立战功,在塞外更是接连阵斩六员鲜卑大将,声名震于漠北,就是这么醒目显眼的功劳,除了朝廷金银财物上的赏赐,郭斌愣是没有职位安排给他,导致张飞直到如今还是在军司马的位子上。

    除了张飞,还有陈到,也是领着越骑营军司马的职务,而当初的黄巾降将何曼,则摇身一变,成了越骑营的百人长,领兵驻守在长社城外庄园。而跟着郭斌时间最长,最得郭斌信任的管亥,则一跃成为郭斌的侍卫队长,管着郭斌尚未组建完成的侍卫队。

    在宣布这一番布置之时,郭斌先是说了这么一番话:“众位不计报酬,不避艰险,追随我郭斌一路至此,郭某人感激不尽。在座诸位,皆为一时人杰,只是郭某官位不高,名位不厚,只能暂且委屈各位了。”

    听了这话,戏志才带头起身道:“主公名动四方,志在天下,胸襟格局为世所敬仰,又岂是一郡一县所能限制?臣等有幸追随主公,治国安邦,扬威异域,实是平生快事,些许虚名,又哪里放在心上了?”

    徐庶、荀彧、关、张、陈到等人,也纷纷起身附和。郭斌听得满意,如今他担任颍川郡守一职,日后定然还要收束治下各县的权力,而要将个县真正收归手下,便非得将县令的职位攥到手中,届时又有当地豪族支持,他在颍川的地位定会愈发稳固。如今他手下的这些人才,日后都要放出去,镇守一方的,若真是斤斤计较于眼前的些许虚名,眼皮子这么浅的话,那可着实要令郭斌失望了。

    正思忖间,戏志才手中拿着一张纸条,来到郭斌身后,低声道:“主公,南边传来消息。”

    郭斌面色一动,道:“可是江南的瘴气又加重了?还是伤亡人口又增多了?”

    戏志才摇摇头,道:“日前天南剑仙士燮病情沉重,正在四方寻访名医,想来王越急着南下,便是为了此事。”郭斌缓缓点头,这都是之前的消息,他自然心中有数,只听戏志才继续说道:“今日又有飞鸽传书前来,士燮身亡,交州竟亦有了杏林圣手董前辈的消息。”

    郭斌听了,豁然而起。

 第二百七十八章 南下

    听说杏林圣手董奉有了消息,郭斌不自主地起身,道:“消息怎么说的?”

    一年多以前,董杏儿北上经过阳翟县,因一点儿误会而与管亥交上了手,方引出了关羽这一员猛将。全本小说网;HTTPS://。.COm;当时她便是北上寻父的,只是少女心性,遇到众人后极谈得来,又贪恋玩耍,更何况董奉也是江湖中一代巨豪,哪里会有什么危险?董杏儿此番北上寻父,也多是因在家中无聊透顶,出来透透气罢了。后来又因种种事情绊住脚,方没有继续独自寻找董奉,而只让郭斌的一众手下帮忙打听其行踪。

    董奉身手高绝,为当今江湖上武功最高的几人之一,真个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又哪里是郭斌手下那些扮成贩夫走卒、混迹市井的手下能轻易找到的?因此,在寻找了一年多后,仍然未曾探听到董奉的一点儿消息。如今不知道为何这么幸运,竟打听到了其行踪。这是众人商议政事,董杏儿殊乏兴趣,并未曾参加。若是让她晓得竟真的查到了董奉的消息,不知道要高兴成什么样子。

    戏志才道:“消息上说,当初江湖上流传天南剑仙士燮身患不治之症,性命垂危,其门下弟子纷纷为其奔走忙碌,便是为了寻觅疗伤圣药和妙手神医。”

    郭斌点点头,道:“想来是因为王越随着我们北上一行,其门内弟子联系不上他,一直等他到了阳翟县,方接到消息,匆匆而去。”

    戏志才点头同意,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