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东汉末年-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大豪族争相追捧的郭斌到了,以他们的地位连递名帖的资格都没有。怕是自己身后各大家族的族长到了,方有资格与郭斌当面商谈吧?

    张世平与苏双二人受命稳定城内人心,便各自带人分别将鲜卑商队的首领和中原商队的首领,带进了交易行与衙门中的大厅里。

    看着下面叽叽喳喳吵成一片的鲜卑商人,张世平面色不变地抬手往下压了压,却并不见众人停止。此时,一个身材魁梧,满脸横肉的鲜卑人上前大声道:“张世平!我们来你城里交易,你竟敢关闭城门,不让我们出城,难道是想私自吞了我们的货不成?你们中原人胆小懦弱,我鲜卑人却不吃你这一套!”

    众人一听,顿时群情激奋,只听有人道:“沙翰林说得没错,我们鲜卑人不是好惹的!”

    这个沙翰林的名字自然是音译过来的,他是一个鲜卑小部落的酋长,距离和连的王帐极近,平日里对骞曼很是狗腿。

    张世平双眼一眯,心中暗道:“主公说骞曼离开之后,城中应当还有鲜卑人做内应,我还不以为然。现在看来,还是主公高瞻远瞩,思虑周祥。这个沙翰林的部落,人数虽不多,此次却带了近千人前来交易,此时又敢第一个冒头出来,想来定是有问题的。只是不知道,除了这个明面上的,还有谁?”

    不提张世平在交易行大厅中与一干鲜卑酋首们斗智斗勇,单说被苏双带进衙门中的一干中原来的商队首领们。

    中心城的衙门与中原的作用相差无几,平日里商人们只在交易行中往来,却也极少前来。而这城内的一干居民,因为本便是黄巾之乱中被俘的黄巾军士兵,各自财产权利本便十分明晰,城中实行的又是军事化管理,遂鲜少有因为纠纷而闹到衙门中来的。故此,这塞外三城的衙门较之中原的县衙便要清闲许多,几乎形同虚设了。

    大多数中原商队的首领虽属首次前来,对这衙门中的布置却均是似曾相识。盖因这塞外三城的衙门,与中原的县衙功能既一致,布局也大致相同。做生意的进入县衙乃是常事,更何况他们本便是地方豪族大户的后生,被各自的族长们挑选出来并委以重任。

    这些中原各大豪族的精英们多是在族学之中读书不成,便跟着学做生意的,因此非但从商的经验极为丰富,学问较之许多乡间的腐儒更是要好得多。他们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因此在面对张世平与苏双二人之时,便自如得多了。

    随着苏双进入衙门,穿过正堂后,便进了一处颇宽阔的院子。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处院子中竟摆了十几个圆形的大桌子,每个桌子边围着十个简装的专供一人坐下的长腿坐榻。

    此时的人们席地而坐;家具是低型的。普通人坐在席上或床上。富有的人家除席、床以外;有的便会坐榻。

    其实榻这种家具,在魏晋乃至汉朝便已有之,分为卧榻和坐榻两种,卧榻宽而长,坐榻则仅能容身。服虔在《通俗文》中说:“榻者,言其塌然近地也。”坐榻的腿极低,有供一人使用的,也有两个人共坐的。它较之卧榻轻巧而便于移动,其后有靠背,两侧有倚,故俗通称为椅子,也有叫环椅的。

    如今县衙中所摆设的这种与后世农村常见的与方桌配套的带把手的长腿椅子,这些见多识广的商界精英却也并非没见过。自然,中原是没有这种家具的,他们在衙门对面的交易行中却是常见到这种轻便的坐具。

    因为交易行中人来人往,交易的双方既有来自中原的汉人,又有来自草原的鲜卑人,若是都依照中原的礼节,进门便要脱鞋的话,却是多有不便。况且鲜卑人粗鄙少文,本不懂得中原礼节,来得又多是部落的酋首,哪里是能轻易约束得了的?

    故此,交易行中便干脆将中原随处可见的席子撤去,而将土地平整之后,以伏龙山庄特产的水泥抹平,这样既显得干净整洁,又莫名地高档。便是鞋底上沾满泥沙的鲜卑人进来,也可轻易地以扫帚打扫干净,故此整个交易行中竟然出现了这个时代的塞外少有的干净而极富“高档感”的地方。

    那些从未见过水泥的鲜卑部落酋长们进来后,脚底下踩着水泥地面,竟惊奇地发现无论他们的双脚怎么用力,都无法像在帐篷中一样将脚下的泥土搓开。直到城中交易行的工作人员向他们介绍过水泥之后,他们方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中原新近发明的一种建筑材料。

    就这样,伏龙山庄的水泥又找到了一大批买家。毕竟,在雨后的帐篷中保持干燥,既是一种高档的生活享受,也是酋首们体现自己特殊地位的方式。更何况,阳翟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也曾承诺过要给他们建筑像塞外三城一样高耸的围墙。有了这些围墙,他们便再也不怕夜里随时会威胁牧民生命安全的草原狼了。

    只这一项,阳翟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便赚得盆满钵满,他们不仅将建筑业开遍中原,甚至也将业务扩展到了塞外。当然,他们知道在塞外私自建城是并不为所朝廷认可的,可类似于禁止给鲜卑人建城这样的话,在朝廷的法令上却并未提及过一个字,盖因此前从未有一个中原商人想到这件买卖,亦或者无此机遇罢了。

    因此,对于阳翟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给鲜卑部落修建城墙的事儿,商人们均在本族族长的嘱托下守口如瓶,没有一个人敢于议论此事。

    不过,他们确然是过虑了。郭斌虽然常常干一些先斩后奏的事,其为人行事是却足够谨慎。帮助鲜卑人修建城池这种事情,他又怎么可能瞒着天子呢?早在当初与丁原一同上书给匈奴人建城的奏折递上去的时候,他便专门写了一个折子,就这个问题给天子分说明白。除此之外,大将军何进、袁绍、卢植、蔡邕等人处,他也都分别写了私信,痛切分析了这件事情。

    理由很简单,便是想要使得在草原上游牧的骑马民族定居下来,使他们可以有自己的地方安置私有财产,并且可以在一处发展,繁衍生息。通过这种方法,便可以将他们变相地禁锢在了土地上。日后若是有人敢于反叛朝廷,便是朝廷派兵进攻也能找到地方不是?

    再往深处想,若是此法得以推广,以后与草原民族的战争,很大程度上便由草原骑马民族最擅长的野 战转变成了中原民族最擅长的攻城战了。只此一条,便使得朝中众人拍案叫绝。

    不过,这种事情尚未通过廷议,也不可能明目张胆地大规模推广。目前塞外三城的一番实践,不过是试行罢了。

 第二百二十四章 宴会

    一众人随着苏双进了县衙中后,便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分别入座。全本小说网;HTTPS://。.COm;刚刚坐定,便见一溜儿身穿白色衣衫,头戴白色高帽子的男子捧着托盘鱼贯而入,随他们进来的,还有一股特殊的异香。这些见多识广的贸易队首领们自然知道,那是从西域千里迢迢运送过来的高级香料的味道,伏龙山庄的人称其为孜然,便是在塞外,小小的一包也要千钱往上。

    每个托盘上都放着几个盘子,盘子上面则覆以大大的银色罩子,那诱人的香气便是从银色罩子的缝隙中偷跑出来的。

    过不盏茶功夫,每个桌子上便都摆满了酒菜。冷菜直接以陶制的盘子端上来,而热菜则利用大罩子保温。便是以这些商界精英的见多识广,许多饭菜的食材竟是连见都没有见过,而有许多菜品,其内中的各种食材虽见过,其调味的方式则大大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

    最直观的表现,则是饭桌上出现的糖醋花生和凉拌猪头肉了。千万不要小看这两个菜,这两个在后世人人熟知的菜品,于如今的世道却是极少见而奢侈的高档菜肴。

    先说糖醋花生,顾名思义,其材料主要有砂糖、香醋和花生,另外还有辅料如大蒜、洋葱与香菜等。

    史前时期,人类就已知道从鲜果、蜂蜜、植物中摄取甜味食物。后发展为从谷物中制取饴糖,继而发展为从甘蔗甜菜中制糖等。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之一,早期制得的糖主要有饴糖、蔗糖,所谓“含饴弄孙”中的饴,指的便是饴糖。糖,自古以来便是高档奢侈品,否则也不会被认为是衡量老人安度晚年时是否幸福的依据之一了。这糖,郭斌便是命令商队,从中国南方运来的蔗糖。

    醋,在我国有很多种,而山西清徐的老陈醋相传距今已有四千年的历史,而略有甜味的镇江香醋,则据传为汉代著名的酿酒大师杜康所制。所谓酒醋同源,指的便是其发酵过程中先产生酒而后产生醋。

    至于花生,一般认为,其原产地是秘鲁和巴西。然而考古发现表明,中国也有可能是花生原产地之一。在浙江吴兴钱山洋原始社会遗址中,便发掘出炭化花生种子,距今约四千七百年,前后误差各约一百年。而在江西修水县山背地区的原始社会遗址中,也曾发掘出炭化花生种子。此外,在广西、云南、江西等地,也曾报告过与花生形态极为相似的野生植物。2007年经西安文保中心专家确认,距今2100年前的汉阳陵从葬坑出土的农作物里,已经出现了花生。

    非但如此,在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中,也曾记载了花生的存在:“形如香芋,蔓生。。。花开亦落地,结子如香芋,亦名花生。”欧洲曾从中国引种花生,因此欧洲部分地区仍称之为“中国坚果”。刚果布朗氏便在其1818年所著的《刚果植物志》中称“花生是由中国传入印度、锡兰及马来群岛,尔后传入非洲的。”

    不过虽然如此,中国原产的花生却不知因为什么原因而不被人所重视,甚至逐渐销声匿迹,直到世界近代史中的地理大发现时,由西方人将南美的花生引入中国后,其种植方普遍开来。现今广泛种植者,则为南美引进无疑。

    郭斌自重生以来便对花生这种极高产的经济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