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东汉末年-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允点点头,道:“昔日,赵武灵王改易风俗,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来,赵国名将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大破匈奴十余万骑,使得十余年间,匈奴不敢寇赵。”

    郭斌终于听到了他所熟悉的人,那就是李牧。不学无术的郭斌,虽在历史课上听过他的大名,可最早对李牧有个较为清晰的印象,还是因为黄易先生所著小黄书《寻秦记》。这位赵国的猛将,仿佛战神一般,是横亘在项少龙眼前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想到这座低矮的险关,便是历史上名将李牧建功立业的所在,如今几百年过去了,却依然屹立在崇山峻岭之中,郭斌不由得气塞胸臆。

    看着这虽已过清明节却尤有纷纷扬扬雪花落下的塞外风光,他忽然想起了当初一位生长在南方的伟人。想来见了北方辽阔浩瀚的景象,想着一位位英雄、古人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建功立业的事迹,怕是任谁都会有气壮河山,壮志凌云的激越吧?就在这一瞬间,他仿佛与那位伟人情感相通,郭斌似乎明白了他当时的心情。

    郭斌伸脚一踢胯下骏马,那马吃痛,猛然间加速,转瞬间已窜出了一里路去。

    戏志才等人不敢打扰,只立马在原地,看着郭斌于一片白皑皑的雪原上纵马疾驰,悠然间,一首诗歌隐隐约约传入了众人耳中。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晋文赵武,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挛鞮冒顿,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郭斌将唐宗宋祖改成了晋文公、赵武灵王,又将成吉思汗,改成了挛鞮冒顿,倒是省却了因为时空错乱而引发的误会。所谓天骄, 是匈奴人自称。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戏志才等人仔细咀嚼着这词中的韵味,只觉得全词雄阔豪放、气势磅礴。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词中气吞山河,睥睨天下的气概,使人闻之而顿生激越豪迈之情。

    王允缓缓地道:“侯爷志向高远,胸襟气度世所难及,当真是不世出的奇人。”

 第二百一十二章 定计

    在苍莽的大草原上,一行人放缓马速迁就着运送物资的马车,向东缓缓而去。全本小说网;HTTPS://。m;若是从天空俯瞰大地,便可看到队伍的四周布满了斥候,前面最远处,甚至达到了五十里外。

    这条商路,是张世平与苏双往京师洛阳运送物资惯常走的路,前期的路况和一干游牧部落的消息,都已经编辑成册,呈到了郭斌手中。因此,这一路行来,虽是在塞外,却是安全平稳得紧。

    郭斌此行非但要运送物资去塞外,还要亲自看一看塞外三城的建设情况,只有亲身体验了,心中有数,才可以为下一步的发展立定策略。不过,既然闲着也是闲着,大军行进又不快,趁机练练兵也是好的。故此,他将指挥权交给关羽,让他按照战时行军的标准严格要求部下。

    因此,原本七百人的队伍,关羽竟撒出去了近百人作为斥候。也是这七百人都是久历战阵的老兵,其周身的装备、胯 下的战马,以及训练都是极好的,故此人人都是精锐,人人都做得斥候。

    正在关羽与张飞二人,一正一副忙着折腾手下的一帮儿郎之时,郭斌却正与戏志才、郭嘉二人盘腿坐在一辆空着的马车上谈论草原上鲜卑人的情况。

    戏志才道:“鲜卑人本东胡别支,秦汉之际为匈奴人大单于冒顿所败,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乌桓族和鲜卑族,受匈奴人所奴役。当初大汉朝廷尚不知有此一族,直到建武二十一年(公元四十五年),鲜卑人随着匈奴人寇略边地,我朝方晓得这么一个民族。”

    “后来檀石槐被推举为部落首领,随即逐渐统一鲜卑族各部,趁着大汉将北匈奴逐出漠北之际,他们乘虚而入,将长城以外尽数占领。”戏志才举起手中的皮质酒囊,饮了一口囊中上等的英雄血,顺手擦了一把滴落到胡须上的酒渍,继续道:“据人传言,这个檀石槐长大勇健,智略绝众,他制定法令,审理诉讼,没有人敢违犯。再加上此人处事公正,故很得其部中百姓的拥戴。”

    郭斌与郭嘉兄弟二人听得很是认真,既然要在塞外立足,那么了解一点鲜卑族的历史,还是极有好处的。

    只听戏志才继续说道:“檀石槐自统一鲜卑,雄霸塞外以来,屡次举兵犯我边地。永寿二年七月,檀石槐亲帅三四千骑兵,侵犯我云中郡;后来,延熹元年至延熹六年,鲜卑人多次犯边,抢劫财物,掳掠百姓;延熹九年,(公元一六六年)夏天,鲜卑人勾结南匈奴、乌桓一起,分成数路大军一同入塞,或者五六千骑,或者三四千骑,总共几万兵马,进入沿边的九个郡,并且杀害掳掠官吏百姓。同年秋,鲜卑又率八九千骑兵入塞,联结东羌、沈氐、先零等共攻张掖、酒泉,北方沿边地区深受其害。”

    郭嘉愤然道:“难道就看着鲜卑人如此作恶,我大汉朝廷竟没有反抗不成?”

    戏志才道:“自然不是,为了平息叛乱,朝廷以张然明为护匈奴中郎将,监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南匈奴和乌桓听到张然明率兵到前线时,便率众二十万口投降,唯独鲜卑人远遁漠北。”

    张然明指的是东汉后期赫赫有名的将军,然明是他的表字。他是汉阳太守张惇之子,东汉时期名将、学者,凉州三明之一。

    “朝廷因鲜卑人常年侵略边地,又苦于无法掌控,便派遣使者出塞,打算封檀石槐为王,并与之和亲。”戏志才的声音平静无波。

    郭斌恨道:“分封、和亲,最是无能之举!”

    只听戏志才继续道:“不过檀石槐非但未曾接受朝廷的晋封,反而对边地的侵犯和掳掠愈加猖獗。他将自己管辖的地区分为三部:从右北平以东,直至辽东,连接夫余、濊貊(音hui mo)等二十多个城邑,为东部;从右北平以西,直至上谷郡的十多个城邑,为中部;从上谷郡以西,直至敦煌郡、乌孙等二十多个城邑,为西部。每一部设置一名首领管辖。”

    郭嘉道:“那鲜卑人又是怎么分裂的?”

    戏志才道:“光和四年,檀石槐去世,他的儿子和连继任首领之位。和连才力不及其父,性又贪财,处理事务不公,各部遂渐渐叛离。”

    “就是在这个时候,西部鲜卑脱离了其掌控吗?”郭斌问道。

    戏志才回道:“确是如此。”

    郭嘉插口道:“那么我们此时岂不是正行走在中部鲜卑境内?却为何又没有鲜卑人前来阻挠呢?”

    戏志才道:“鲜卑人游牧为生,其心中并无确切的疆界概念。况且张世平与苏双二人久在边地行走,识得几个鲜卑酋长,却也并不稀奇。据我所知,此地是和连的侄子蒲头所管辖之地,那蒲头久慕中华文化,常常去塞外三城进行贸易。又因为西线商路经过其属地,张世平便与其建立了极好的贸易关系,故此这一路行来,畅通无阻。”

    郭斌道:“那个和连,是怎么回事?”

    戏志才知道,郭斌终会问到这个问题,遂清了清嗓子,道:“这个和连与其兄长素来不和,当初继位之时便颇有些龌龊在里面,据传和连是将其兄长杀害之后,方夺得了大单于的位子的。因此,蒲头与和连不和早已是草原上公开的秘密,两家常常为了水源和草场而互不相让,甚至于大打出手。”

    见郭斌听得认真,戏志才心中略定,继续说道:“因我塞外三城与蒲头交往甚密,和连很是嫉恨,便想要将我塞外三城吞并。不过他虽屡次犯我,或者是因为我们人多势众,城高墙厚,却总算没有太过分。”

    郭斌听了,心中有底。这些情报,戏志才早就上报给了他,此时提出来,不过是想要听听他对此事的看法罢了。当下,面色一肃,问道:“志才,那依你看来,我们对于鲜卑人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呢?”

    戏志才听了,忙坐正身子,沉思片刻,方缓缓地道:“回主公,依我看来,鲜卑人畏威而不怀德,我们初来乍到,虽不能侵凌鲜卑部落,却也不可一味退让。我们可以打击一帮,拉拢一帮,然后逐步在草原上建立起自己的势力来。”

    郭斌道:“哦?继续,继续。”

    戏志才看了郭斌脸色,道:“只是,这既要打,也要拉,打谁拉谁都有讲究。”

    郭嘉插口道:“那依目前的形式看来,我们应该打击哪个,拉拢哪个呢?”

    戏志才道:“以我看来,要打击的正是和连,所要团结的,却是鲜卑各部大人。”

    郭斌面色不变,道:“哦?为何如此呢?”

    戏志才掰着手指头,道:“以主公所既定的策略,每到一地,必要拉拢当地豪族进行贸易,将其拉到我们的利益集团中来。阳翟县是如此,颍川郡是如此,在太原是如此,匈奴人也是如此。如今到了塞外,面对鲜卑人,自然也要如此。”

    郭斌缓缓点头,所谓政治,不就是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嘛。这个大多数人要怎么团结?他的策略就是赤 裸裸的经济利益。因为共同的经济利益,是拉拢人见效最快,最稳固,最好掌控的方式。所谓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听戏志才这一段话便知道他是一个合格的军师,可以说他已经将自己的策略吃透了。

    戏志才见状,心中略松了一口气,继续解说道:“至于为何要打击和连,依我看来,却是有几个好处。”

    郭斌眉脚上扬,道:“哦?到底有哪些好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