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原劝他道:“潜阳还是要以大局为重,匈奴人最是反复无常,若是榷场长时间无法动工,谁知道他们会否背弃与你的约定?北宫伯玉若是不计前嫌,给他许下好处,甚至以金珠财物为诱饵,诱其背反朝廷,那可真就是天大的事了。”
戏志才道:“是啊,主公。目前最紧要的,便是要尽快将榷场建成,贸易商队更是要尽早成立并投入实施。只有这样,方能真正将匈奴人与羌人的联络切断,从而将他们彻底绑到我方的战车上来。否则夜长梦多,迟恐有变啊!”
王允也劝道:“对啊潜阳,我看就依照塞外三城的例子,先将榷场以你庄子的名义建起来。至于其他的,再上书天子,缓缓图之。”
丁原道:“我看就这么办,国事为重,潜阳你就不要再犹豫了。左右天子和大将军都对你极为看重,此举又是利国利民的良策,便是如此作为,天子也定然会体量你的苦衷的。”
郭斌听到这里,都觉得自己若不接受这个建议,真的就成了中华民族的罪人了似的,便只能点点头答应了。
众人大喜,当下便由丁原起草了奏折,将郭斌此次进入匈奴部中的一应经过写了下来,最后与郭斌共同署名。当日夜中,便利用丁原作为刺史可以加急递送奏折之便,由快马送往京中。
次日一早,郭斌便亲自前往郡守府中,拜访太原郡守。为的,便是要在太原城外建设庄园,出资向郡守购买土地。当然,事情的内幕自是要分说明白的,这在并州官场定然是成不了秘密,而且郭斌也没有想要瞒着人的打算。因此,还不如提前与其通个气,卖他个人情,否则日后等他从别处听说了,便成了隔阂。
郭斌向来没有吃独食的习惯,这处榷场虽然用的是郭斌私人的名义,对外宣称也是他的私人庄园,可其中的商铺建设、仓库建设等却也是让太原城中的大小官员出资兴建的。他们便是以所出的资金参股,日后榷场运行起来,他们只需要吃房租,便可以收获不菲的利润。
因此,关于修建庄园的事情,便得到了太原城中上自太守,下至小吏的广泛支持。太原城征发民夫,由郭斌出资,仿照当初阳翟县建设公路的方式,将庄园建设先期的准备工作先做了。
诸如为榷场的建设进行平整土地的工作,还有挖地槽、碎土烧砖的一系列先期事宜,许多没有技术难度的先期准备工作,已经在郭斌粮食和金钱的鼓励政策下以极高的效率投入运作。待到从京中赶来的一部分建筑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赶来之后,庄园的修建自然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投入正式建设。
这种不花朝廷一分钱,还能为平民老百姓增收,并可以赚取好名声的好事,使得太原郡守乐得合不拢嘴,心中对郭斌的会做人也极为赞赏。
除了这些,郭斌还与太原附近的豪门大族进行了亲切友好地交谈,他们受到邀请,在城外王允的庄园之中参加酒宴。既然是郭斌的酒宴,自然是座无虚席,而郭斌的表现也没有让他们失望。根据他的计划,贩卖匈奴部中货物的生意,太原的豪族们也可参加,可以与颍川集团共同分享商路。自然,这其中也少不了王家的参与。
目睹这一切的王允,也不禁为郭斌高超的政治手腕所折服。这么一来,太原城上自各层官员小吏,下至地主豪强,都被郭斌纳入其利益集团之中。待时间一长,郭斌说句话恐怕比太原郡守都要管用。
第二百一十章 收尾
随着丁原与郭斌联名的奏折被紧急送往京师的,还有郭斌的一封私信,信是写给在京师主持大局的郭全的。全本小说网;HTTPS://。m;
别看郭全这小子在郭斌面前嘻嘻哈哈地,在郭嘉及张飞面前也颇抬不起头来,可他却也遗传了其父郭永的精明强干,年纪虽不大,处理起事务来却是井井有条。再加上他本身便是郭家族长之子,在郭斌集团于京师的分部中居于上层的郭家族人面前说起话来,那也是极有权威的。
况且郭全性子活泼,又颇有点自来熟,平日里跟着郭斌也没少接触过京师的上流社会,再加上有袁绍时常照拂,朝中卢植、蔡邕、乃至杨赐、杨彪,都对郭府颇为另眼相看,故京中极少有人不开眼的。
因此,郭斌将郭全放在京师掌控局面,也是在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
郭斌这封信,不是为了别的,只让郭全在京师多余的人手中抽调几个人,作为监工和技术指导,前来太原修建新庄园。南宫的设计已然定型,剩下的便只有怎样将这些绝妙的设计,在熟练技术工人的手中变成现实。
因此,随着南宫建设走上正轨,工程的建筑效率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再把那么多的“高端人才”聚集在京师,就颇有点儿浪费资源了。
而抽调人手前来太原,却只需要他们起个技术指导的作用便可。庄园的建筑,最重要的便是围墙,因为这是抵御盗贼攻击,减少守卫力量,节约维护成本的最基础建设,故越早建成约好。而且前期的贸易量不是特别大,故不需要太多的仓廪和内部设施,所以这些东西可以等围墙建成之后再慢慢来。
而且依照这种建设模式,可以在围墙建设中达到训练建筑工人的目的,再进行更为复杂的房屋和仓廪建设之时,他们便会愈加得心应手。
阳翟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在各地建设都是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的。因为各地的建设项目,多为最低端、最没有技术难度的围墙建设,因此,他们只需要派出几个技术人员,然后在当地百姓中招募人手便可以。实践证明,这是最有效、最快速、最得当地人欢迎、也是最节约成本的组织方式。而且这种雇佣当地人做员工的举措,也可以提高公司在普通百姓中的声望,并且可以避免许多因为不熟悉当地情况,而与当地人造成的摩擦乃至冲突。
非但如此,这种方式也可以使得公司可以在完工后,以令人艳羡的酬金拉拢有天分并受过特殊培训的技术工,并加以悉心培养。而这些人都是从当地民夫中被发掘出来的,踏实肯干、颇有天分的人。
随后,他们又会被慢慢地发展为公司的技术骨干,会被公司委派到各地进行技术指导,并有进入阳翟县中安家落户的机会。这就在最大限度上节约成本的前提下,又保证了最尖端的建筑技术始终都保持在公司的骨干员工手中,而各地曾经被雇佣过的人,虽然也可以再接受当地豪族组织的建筑队伍,其技能却永远无法与总公司相比。
就是通过这样的组织方式,阳翟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在不断加强员工建筑技巧的同时,既保持了极快的扩张速度,同时也保有了其固有的技术优势。
此次郭斌让郭全派人过来担任技术指导,待新的庄园建设完成后,目前这些受招募的民众中自然会在建设中被遴选出有资质,政审也合格的人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在实际的工作中磨炼建筑技能。随后,公司便会顺势拓宽业务,以这些技术骨干为核心,在并州豪族之中接受庄园建设或者扩建的工作。甚至,此次前来的几个技术指导,还可以接受类似于宫中的地龙建设的项目,为太原乃至整个并州境内的豪门富户建筑暖阁。
郭斌与丁原联名的奏折呈上之后,并未曾等待多久,天子的批复便下来了。如此是非明晰的事情,自然不会在朝中引发过多的争论,在杨赐、何进以及卢植等人的力挺下,朝廷决定依照塞外三城例,着郭斌自行选址建设庄园作为榷场,以供匈奴人与中原交易之用。而朝廷也会在榷场建设完成后,派遣官员前去监督收税的事宜。
而在天子的批复下来后不过三两日,阳翟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所派遣的技术人员和十几个熟练技工也已经抵达太原,他们将作为核心人员,主持榷场的建设。随着他们一同抵达的,还有郭全写给郭斌的私信。从信中,郭斌了解到就斩杀羌人使者一事,朝中并非没有别的声音。
董太后的侄子,光禄勋董重曾就郭斌斩杀北宫伯玉使者一事提出异议。他认为郭斌既然能将使者斩杀,自然也可将其俘虏,待将其俘虏了送来京中,一番严刑拷打,必然会对羌人叛贼军中有更深入的认识,甚至可以拷问得知其是否与鲜卑人也有勾结。而郭斌直接将其斩杀,断了这条线索,非但无功,反而有罪。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非但大将军何进,太傅袁隗,卫尉杨彪、议郎蔡邕等人出言反对,尚书卢植更是言辞激烈地直斥其为“佞臣”,要天子“斩之以谢天下”。最后天子一锤定音,说郭斌所为,不下当年班仲升,本应重赏,可尚需保密,以防逆贼北宫伯玉知悉,故暂时不作封赏。
其实,对于郭斌的所作所为,天子刘宏心中高兴着呢。说一千,道一万,郭斌都是刘宏一步一步提拔上来的,而从各方面来看,郭斌都是忠心能干的代表,是实实在在的天子门生,是真真正正的天子心腹。再说得明白一点,与所谓的西北集团、并州集团等豪门大族不同的,就目前来看,郭斌是天子最忠诚的拥趸,是所谓的“帝党”。
正因为如此,天子才会将其留给太子。既将郭斌提拔到有实权的颍川太守一职,让他在距离京师极近的颍川,避开京中的大风大浪,又不让他获得与其功劳相匹配的高官,而将这份“恩宠”留给继任的天子。所有这些举措,无不显示出郭斌在天子心中的地位,同时天子刘宏高超的政治手腕也展露无遗。
这些结论,郭斌早就与戏志才、郭嘉讨论过的,只是事情涉及到天子,不方便讲得太过明白罢了。
郭斌在一干技术人员和熟练技工抵达后次日,在对他们一番吩咐后,便率领众人继续北上了。而建筑行业在并州境内的发展,自然有专人会跟进,阳翟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大多来自阳翟的豪门大户,虽不是才高当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