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东汉末年-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高。

    首先,他将伏龙山庄晨跑的习惯变成新兵营中的制度,只要是在营中,上自他陈到自己,下至军中的小卒,每个人都要参加晨跑。这种晨跑与伏龙山庄中乱哄哄地晨跑不同,陈到要求士兵排成队列,跟着一二一的号子跑。这样便加强了纪律性,同时也可以将队伍中实在跟不上节奏之人剔除出来。

    其次,训练内容也做了调整。上午的训练是队列队形的训练,毫无疑问,这也是为了提高队伍的纪律性。而下午则是枪法训练。这个枪法,是郭斌初抵贵境之时所传授给第一批军士的解放军拼刺法。这种拼刺法易学易练,很容易上手,非常适合新兵训练。而陈到则在此基础上将华佗传授郭大几人的功夫也糅合了进去,添加进了分级合击、互相配合的训练。

    华佗果然不愧是一代武术大宗匠,这一套法门非但易于学习,而且作用也是大得惊人。经过训练的士兵,可以班为单位,在班长的指挥下抵挡数量倍于己方的敌军。便是骑着高头大马的将领,亦可拖延得住。若敌方过于强大,则以几个班的人组成阵势,一同配合。在极限测试中,只要三十个训练有素的士兵,相互配合,竟可堪堪招架住“万人敌”张飞的进攻。

    看到如此成果,郭斌差点儿兴奋地跳起来。若手下所有的士兵都有这实力,那可真是牛大发了。不过阳翟县中士兵的待遇以及装备甚至比朝廷中的低级军官还要好,故对财政来说也是极大的压力。所幸郭斌名下的产业在这个时代都堪称吸金巨兽,几千人的军队还是养得起的。即便如此,郭斌也只能走精兵路线,那种动辄几十万大军的买卖,实在是不适合他。

    这时,只听郭嘉道:“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官军势必要大胜一场,重振士气,方是当务之急。否则长此以往恐怕愈发不堪一战了。”

    众人陷入沉默,要大胜一场,自然是提振官军士气的好方法,可郭斌手下只有七百骑兵,与黄巾军二十万大军在人数上相去太远。虽说郭斌手下普遍装备精良,军纪严明,训练也算是充足,可是蚁多咬死象啊,这么大的黄巾军大营,要如何下嘴都是问题!一旦陷入营中,失去了骑兵的机动性优势,恐怕不用太久就会被黄巾军给拖死,然后就像是石磨碾粮食似的,一点点将骑兵耗死。届时,便是城中有心相救,亦无能为力。

    郭斌、关羽、张飞等人或许可以进出无碍,可手下的这点儿家底可就都要耗光了。若真的到了这一步,恐怕城中大军亲眼看着援军被全歼,心中的怯战之心愈盛,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可就无法控制了。

    战争就是如此,每一个小小的变化都可能引发大军的全面崩盘。因此,战争双方都要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地努力使自己不漏出破绽。然而这都是最理想的状态,战争双方都不可避免失误的出现,这就要看双方主将的战术嗅觉,看己方部队能否抓住敌方一点小小的失误,将其撕裂、扩大,然后慢慢滚雪球,使其成为敌军的命门,然后抓住机会给予其致命一击。

    这就是兵法上说的:“先为己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之前阳翟之战,郭斌便是利用这个办法,抓住了黄巾军陆上运输粮草之不便,先将东码头烧了,然后在石桥旁土山上立下营寨,以自己作为诱饵,勾引何曼来攻。然后利用其对己方兵力预估的失误,造成郭斌兵力尽在寨中的假象,然后抓住黄巾军大营中守卫空虚的机会,再以骑兵将其大营中的粮草烧掉。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将进攻阳翟县的三万黄巾军逼上了粮草被断的绝境,使得其不得不尽快寻求决战。

    就这样,黄巾之乱中,这一场被后世史书称为“阳翟保卫战”的大战,双方的实力对比至此时便发生了逆转。虽然黄巾军兵力远胜阳翟守军,可是军心浮动,将士进退失据,已然处于劣势了。用“省港澳第一金牌讲师”的话来说,黄巾军此时已然是“石乐志”了。

    然后郭斌趁着何曼心中焦躁,将贾仁所献的地道之计当做最后的救命稻草的漏洞,利用双面间谍吴义提供的情报,使赵云提前安排下伏兵,待五百黄巾军精锐一出地道,便将其一网成擒。

    而阵上活捉何曼,则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了。

    并不是说郭斌的功夫便比何曼高到哪里去,要说实打实的功夫,郭斌与张飞可谓不相上下。张飞胜在力气更大,而郭斌则胜在内家功夫已经入门。郭斌本来便是神力惊人,再加上学了鹤戏,懂得了借力发力的法门。非但气息更加悠长,运用在玄龙抢上,则是愈发会听劲。

    所谓听劲,与常见的“太极推手”极为相似。两个人手上一贴住,相互转圜间,听的是对方何时发力,往什么方向发力。一旦听准了,便可将对方掀地跳起来。这虽然不是正宗的内家功夫,却也是运力卸力的基础功夫。

    而当日,郭斌与何曼枪棒相交,众人并未听到声响,并不是弄了什么魔术,而是郭斌的玄龙枪本来便没有用上力气,而只是轻轻地将玄龙枪贴了上去。何曼虽然神力惊人,若是单纯拼力气,那是谁也不怕,可是于内家功夫却是一窍不通。因此郭斌将玄龙枪往上一贴,试出来何曼棍上的力道,便借势一甩,将何曼的长棍甩开,使得其胸前空门大露。在其回护不及的时候,郭斌长枪一抡,将其击落马下。接着勒马旋身,一个回马枪,将其制住。

    这便是当初郭斌生擒何曼的全部过程。虽然说起来曲折复杂,当时却仅是一瞬间的事情。郭斌连当初与青袍怪客处学来的甩枪的法子亦灵活运用了,故此战算是尽了全力。

    而就在众人因己方与黄巾军力相差悬殊,一筹莫展之际,只听关羽道:“主公,我军既为骑兵,自然要发挥骑兵的机动性。所谓敌退我进,敌驻我扰。。。”

    一番话将帐中众人说得均是眼前一亮。

 第一百二十七章 战略与战术

    听了关羽的话,郭斌最先反应过来,将正在拍着大腿的右手猛地扶住椅子,身体前倾,道:“云长的意思是,游击战?”

    众人顿时恍然大悟。(全本小说网,https://。)

    游击战是郭斌在阳翟保卫战中提出来的骑兵战法,其核心思想便是“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所谓“〃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赢挠盛,结陈趋地,断绕四经。”

    以毛 泽 东为代表的中国 共 产 党 人,创造性地发展了游击战的理论和原则。这些为人所熟知的历史,便不在此一一赘述了,而郭斌恬不知耻地剽窃先辈的伟大成果为己用的拿来主义精神,还是蛮实用的。

    这种战法,在现代还被广泛运用到了电竞游戏中。某省港澳第一金牌讲师提出的边缘ob战法,便是游击战的变体。所谓边缘ob便是能打则打,不能打则跑,利用超高的机动性,快进快出,一点一点地蚕食敌方,最终达到使敌方崩盘的目的,这便是一种极有灵性的打法。

    此时郭斌手下只有七百骑兵,若想以此兵力覆灭黄巾二十万大军,那无异于痴人说梦,只有利用骑兵远超步兵的机动性,并发挥出其装备优势,方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虽然不能对黄巾军造成伤筋动骨的大伤害,用以提振官军的士气却是足够了。

    经过讨论以及一番布置,郭斌决定次日夜里便开始执行策略。

    当日晚上,由郭大五人率领十个军士护送者戏志才、郭嘉、荀彧进入长社城中安置,并向左中郎将皇甫嵩说明情况以及郭斌的一番规划。皇甫嵩对众人很是客气,在读过郭斌手书后,又听了戏志才的一番解说,心中更是感叹莫名。他当初让郭大交给郭斌的回信中,提出了要郭斌择机进入战场。虽然极为隐晦,里面却确实有让他以大局为重,要郭斌“搞个大新闻”的意思在里面,却从未想过郭斌竟能真的以大局为重,要以手下七百骑兵滋扰黄巾贼。

    皇甫嵩不由得心中暗道:“身居庙堂,竟能一切以国事为重,这个郭斌果然不是寻常人物。”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身处庙堂之高,便时时刻刻都要谨言慎行,不能走错半步。郭斌此次能够前来救援长社,皇甫嵩便已经是极感盛情。因为只要郭斌麾下大军迈出阳翟一步,便算是走上了支援长社的路。只要走上这条路,便是在他抵达长社之前,皇甫嵩大军便给黄巾贼歼灭了,那也是行军迟缓,救援不力之罪。事后若皇甫嵩侥幸逃脱性命,那还好说,若是没有人背锅了,郭斌便成了背锅之人,那他的的罪名便大了。

    而若他以大军修整之名不出阳翟城半步,那即便是皇甫嵩带着四万大军被黄巾贼全歼了,也半点罪名沾不到郭斌身上。因为郭斌本便不是长社守将,更是刚刚打了一场以少胜多的硬仗,部队稍稍休整一下也属正常。再加上如今黄巾四起,社稷危急,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只要郭斌不与长社之战扯上半点关系,便不会有任何的风险。

    况且,黄巾贼寇二十万大军对战官军四万人,近二十五万人的大军团作战,便是决战也不可能是一天两天能打完的。郭斌若是稍微圆滑一点儿,待得到官军大胜的消息后,再星夜赶来抢功劳,以阳翟与长社的距离,也是毫无问题的。这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官员,最“标准”的做法了。

    可是郭斌自得到天子诏令,二话没说,便派人前来联络皇甫嵩大军。待得到皇甫嵩的书信后,便马不停蹄地赶来长社外围。皇甫嵩并未交给郭斌明确的命令,而是让他借着骑兵的机动性择机进入战场,这一是对郭斌的尊重,是对他战术素养的信任;二是知道郭斌此来全是骑兵,若是让他进了长社城,便丧失了骑兵的机动性,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