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庖濉K撤纾蚍堑痪宓蟹交鸸ィ橇喜匏囊煳兑嗫善氲蟹酱笥欢乘蚣缺Vち怂吹那褰啵直Vち艘盟墓┯Γ箍梢运乘鹿セ鞯蟹健
所幸,因为此时人们的知识有限,普通人并不知道腐烂的尸体可以引发可怕的流行性疾病,从而使得他们不费一刀一枪便可将长社变成一座死城。
可能是因为长社城南面便是处于黄巾军占领中的颖阴与许昌,黄巾军只在城北与城西设立了帐篷大营,而城东与城南则为一片坦途。所谓的黄巾军围城,原来便是如此。或者是黄巾军的首领波才不知道在哪里的兵书上看到过所谓“围师必阙”的兵法要诀吧?
看到如此形势,连郭斌都不由得连连摇头,对身边的戏志才道:“长社小城,若能以这二十万黄巾军将其团团围困,借着初战告捷的锐气,虽然黄巾军容不整,训练不足,可只凭着人数优势,不出一个月,便可将官军逼得走投无路。如今南门与东门均无人看守,虽必然有伏兵于途,可是若官军全力突围,却是定然抵挡不住的。”
戏志才点点头,道:“主公所言不虚,若能将朝廷剿灭黄巾的南路大军围困于此,使其不得通音讯,则城中必然不战而溃。”
郭嘉道:“不错,如今天下只我军有信鸽,可以自空中以飞鸽传书来传递讯息,黄巾军便是在长社四面均布置上帐篷,亦可阻止城中信息传递。长此以往,则军心必溃。”
荀彧道:“若如此,则官军势必要尽快寻求决战,以避免粮草不足,士气衰弱了。”
郭斌点点头,道:“郭大,你持我书信,进入长社城中联络左中郎将,必须亲手交到皇甫将军手中,拿了回信方可回来。你可记清楚了?”
一直侍立在侧的郭大上前一步,闷声道:“得令!小人必将书信亲手交到皇甫将军手中,拿了回信方回来。”
当下,郭大指挥郭二等人展开随身携带的笔墨和简易的桌椅板凳,郭斌斟酌了一下用词和语气,便开始写了起来。
这笔墨,却还有一番说头。
笔墨并非是此时常见的笔墨纸砚,而是郭斌让人新近研制出来的铅笔。
为了适应战时的需要,防止战时因传令产生失误,而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郭斌特意命人研制出方便携带,利于书写的铅笔。
因为在这个时代,传令的方式,多是以传令兵背熟了将令后再传递给前线的指挥官的。这样既浪费时间,容易错失稍纵即逝的战机,又可能因为传令兵的失误而造成军令传递错误,因此郭斌便想着要以书面的形式传递军令。
最初的传递方式是带盖子的木质黑板,顾名思义,便是后世常用的黑板了。这种黑板与伏龙山庄学堂中学生们人手一个的小黑板极为相似,只是为了避免因擦碰而模糊字迹,也为了便于运送,而特意加上了一个盖子。盖子是以薄木板制成,非是以后世的合页制成的翻盖式,而是于黑板的上下两个边缘挖了小槽,做成了类似于推拉式盒子的样式。
整个黑板加上盖子亦只有一寸厚,既节省了时间,亦无传令错误之虞,更不会亦在传令途中因刮擦而导致字迹模糊,易于运送和书写。在外面贴了封条后,还可保证消息的保密性。
这个小盒子制作方便,也免去了在行军途中携带笔墨纸砚的烦恼,较之帛书便宜,较之竹简隐秘,也确实曾给郭斌解决了大烦恼。只是,还是稍显笨拙。
而这个铅笔,却是在无意中研制出来的。
郭斌虽然颇为喜爱书法,却只是作为爱好来用的,若要他整天以毛笔记录读书笔记,记录日常的琐事和行程,则算是难为这个习惯使用圆珠笔的“现代人”了。先不说又是要磨墨,又是洗笔,单是书写时对于动作姿势的那一套要求,就让郭斌腰酸背痛了。
为了便于书写,在这个没有橡胶,没有塑料,没有先进化学科技的年代,郭斌能想到的也只有铅笔了。他只知道铅笔不是用铅制成,而是以石墨所制。便命人四处搜购石墨矿石,研磨成粉,并以清水冲洗去杂质,获得纯净的石墨粉,然后又在石墨粉中加入少量松香,以增加其粘稠度,然后再将这种混合物加热凝固,并压制成铅笔芯的形状。
然后他又找木匠切割出长约二十厘米的标准化细木条,并将略细于铅笔芯的铁条烧红了,放在细木条中间,使其烧出一条笔芯粗细的凹槽。然后,将铅笔芯放入槽内,再把两条木条对紧、粘合,这样,一支现代意义上的铅笔便算是制成了。
因为这种铅笔不能在锦帛上书写,郭斌硬是使人找出当年蔡侯纸制作的工艺,在阳翟县开了一家文具厂。工厂中既制造铅笔,又可以造纸,于最近方进入大批量生产的阶段,郭斌便在此次驰援长社之时,携带了大量的铅笔和纸张,专门用于军令传递和送人之用。
对于这种新产品,郭斌非常喜欢馈赠给好友、师长,他在这方面从不吝啬。因为他的好友、师长,都是朝中有头有脸人物。袁绍是汝南袁家的大公子,曹操的祖父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他的父亲曹嵩虽为曹腾养子,却也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官至太尉。卫仲道是河东卫家的公子,卢植、蔡邕俱为当世儒宗。郭斌在京中所结识的这些好友师长,哪一个都是声名显赫的厉害人物。因此,将新产品赠与他们使用,亦是扩大影响力的好办法,是免费的广告。
郭斌从未做过赔本的买卖,如此好事,他何乐而不为呢?
此次率军前来支援皇甫嵩,出于习惯,他也让郭大携带了大量的纸笔,作为礼物赠送给军中众人,非但皇甫嵩和朱儁两位中郎将有,随行的一众佐官、司马等人亦是一个都不能少。
所幸黄巾军只在城北和城西安置了帐篷,郭大方得以无惊无险地潜入长社。
接到郭斌率军前来的消息,皇甫嵩很是高兴,也将郭大随身带来的纸笔赏赐给手下的将佐官。然后写了回信,交于郭大。待将书信贴身藏好,郭大便辞别皇甫嵩,从长社城南门出来,绕了个大圈子,回到了郭斌的营中。
第一百二十六章 军议
收到皇甫嵩的回信,郭斌急忙拆阅。(全本小说网,https://。)
信中言语用词虽颇为隐晦,不过结合郭大于城中见闻的一番描述,众人知道,因为黄巾二十万大军的围城,城中四万官军的压力非常大。所幸城中粮草充足,加之有地方豪族倾力相助,固守城池还是没有问题的。
将信件传阅一遍后,郭斌开口道:“都说说看,就依照如今敌我力量之对比,我军应如何应对?”
还是戏志才首先发言,道:“官军虽被围城中,却绝无大碍。一则黄巾军训练不足,不懂配合调度;二则长社城虽不高,池虽不深,对上缺乏攻城技术与器械的黄巾军,却是稳如泰山;三则黄巾军围城不严,城中粮草固然充足,城外亦可有源源不断之粮草以资军用,唯可虑者,在黄巾军劫粮;四则左中郎将久历沙场,乃是宿将,必可约束众军,不至于城中祸乱。”
众人听了,均暗自点头附和,原本略显紧绷的神情,亦放缓许多。
郭斌见状,心中暗叹:“不愧是戏志才,一眼便能看破事情的本质。城中大军士气低落,我们自己手下的七百人中,除了那一百见惯了大阵仗的特种士兵,谁见了二十万大军连绵几十里的大营,不是强自镇定?便是手下关羽和张飞二人,亦是眉头紧皱。自信是有,可是毕竟双方军力相差悬殊,便是张飞也开始为了手下的士兵考虑了。”
若是仅有郭斌、关羽、张飞三人,天下之大,哪里都去得。以三人的功夫,手中兵刃舞将起来,再配合其远超常人的感应力,便是有人拿着蹶张弩施放冷箭,亦可将其拨落,最差也可避过要害去。而三人武器均以长大沉重著称,配合战马的强大冲击力,只要不被装备精良的长枪兵围困,便是无人可挡。
可如今三人手下有七百军士,便不可只顾着自己,而不管手下人的死活了。张飞投效郭斌也有半年了,平日里耳濡目染,多受郭斌战术思想的影响,也开始注重手下的军士,不复之前一副标准武痴的样子了。
因为郭斌所提倡的战术思想,便是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士兵的战损率,也成为评价一个将领的重要指标。便是最终胜了,若是战损率过大,也要受到郭斌的训斥。为了这个战损率,张飞便没少受到训斥。
因为在平日训练时,郭斌经常会组织将领每人带领一部人马,进行对抗练习。相比关羽肯动脑子,能使用战术打仗的习惯来说,张飞则是一副愣头青的样子,经常不管不顾地一个人冲杀在前。
因此,关羽便派了二十几个军士,组成阵势,将其牵制住,自己则率领大军将张飞麾下众人包了饺子。有指挥和没指挥,听指挥和不听指挥的部队,其中的差距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因此,在关羽将张飞手下军士俘虏后,张飞还在那里跟二十几个军士打得热火朝天呢。
这里边不得不说一下陈到的训练方法。
若说郭斌带来的一套训练新兵的方法,是专门训练士兵纪律性的,那么陈到的练兵方法则是在利用其纪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其作战能力的。硬生生地将一众新兵的作战能力提升了一大截。
要说与人交流,的确是极为重要的,思想的碰撞往往会产生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质的变化。
与郭斌生搬硬套地将后世解放军新兵营中的一套方法拿来练兵不同,陈到将郭斌传授给军中的一系列内容给整合了起来,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使得郭斌麾下部队的战斗力有了质的提高。
首先,他将伏龙山庄晨跑的习惯变成新兵营中的制度,只要是在营中,上自他陈到自己,下至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