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以为来到安西,鲁志昆即使不死,也会脱层皮。毕竟,他曾经是李世民的人,追随长孙无忌前来安西夺权。
后来,李世民失败,长孙无忌在长安城被腰斩,鲁志昆害怕被秋后算账,每天胆战心惊。可是,陈应压根就没有想过有鲁志昆这号人。
他兢兢业业过了大半年,并没有等到前来抓捕他的官差,鲁志昆就开始破罐子破摔,每天大吃大喝,还利用攒下的钱,疯狂的纳妾。在这三年多的时间内,鲁志昆纳了八百多名小妾,这些小妾有龟兹人、也有高昌人,有吐谷浑人,也有吐蕃人,当然,最多的还是波斯萨珊帝国的美女。他几乎是天天入洞房,夜夜当新郎。
几乎每天狂吃海喝,可是由于体力消耗太大,他非常没有体形增肥,反而瘦了一大圈,连下巴都露出来了。
吃完一只足足三斤多的大肘子,鲁志昆依旧感觉有些饿,现在陈应来了,这一顿会不会是他的最后一餐。
终于,得到了陈应的召见,鲁志昆穿着一身绯色的官袍,但是神色紧张全身瑟缩,一点官威也没有。
“鲁参军,你不必紧张,本大将军不吃人。”陈应笑眯眯的走了进去,指着马周身边一个空着的坐位道:“饿了吧?过来吃!”
“我……下官……不敢!”鲁志昆怯怯的道。
陈应笑道:“你不会担心,本大将军在这酒菜里下了毒要取你性命吧?”
“不,陈大将军绝对不是这样的人!”鲁志昆狠咽了一口唾沫,大概也真的是饿了,不顾形象的抓起一蹄膀就一顿猛啃。
“别急,慢慢吃。”陈应好整以暇的在一旁坐了下来,笑眯眯的看着鲁志昆吃饭。
就在这时,一阵洪亮的笑声传来:“陈大将军何在,可想死俺了!”
进来的不是别人,正是跟陈应有着过命交情的张怀威。
接着,苏定方、张士贵、郭孝恪、段志感等陆续来到大厅中。
男人自然有男人的交情方式,陈应指挥着仆役上酒上菜,众人毫无顾忌,敞开了大吃大喝。
过了,莫约半个时辰。
众人酒足饭饱,都不由自主的放下碗筷,眼睛死死的盯着陈应。
陈应望着众将领道:“原本,本大将军以为这一天会很久,但是,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胡人无义,不管作出什么承诺都是废话,就是形诸文字也只是废纸一张,只等他们实力强大,他们马上就会将协议撕毁,直接用铁蹄来决定这片土地的归属!胡人的这些习性,我还早就已经看得清楚了。对付他们,只能用金戈铁马,而没法用道德信义!”
战争,说到底就是拼国力和实力。
原本,陈应要不借助长安的力量,发起大西征,需要筹备大半年,甚至更久。
可是,由于天降横财,他得到了突厥人的宝藏,那么就不再担心出兵军费的问题了。
第八十四章穷是原罪抢劫是本能
第八十四章穷是原罪抢劫是本能
战争,打的就是国力,打的就是经济。全本小说网;HTTPS://щWW。TAiUU.COm;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陈应决定发起西征。其实,这些将领们闲了三年,早已憋得嗷嗷叫了。
随着陈应决定用金戈铁马解决西突厥问题,众将领的眼神变得热切起来。
司仓参军鲁志昆向陈应以及安西军各将领等人汇报安西近况。
鲁志昆早有准备,他甚至不用看账薄,直接道:“如今,我们安西都护府共计开垦土地二百六十七万倾良田。”
听到这个数字,陈应都感觉有些意外。二百六十七万倾这相当于十个关中的良田共数了,如果折合成亩数,相当于两亿六千七百万亩。哪怕像关中一样,青壮一人耕种一百亩地,也需要二百六十七万名青壮,差不多相当于二百六十七万个家庭。
安西如果算上战奴和各种各样的奴隶,人口肯定可以突破三百多万人。然而,安西有十数万军队,能耕种的青壮,怎么也不可能达到二百六七十万人。
事实上,这些改变要得益于陈应对于农业科技的扶持。
汉人是一个奇特的民族:你给他武器与训练,他就能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战士之一;你给他机会经商,他就能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商人之一;你给他机会求学,那么他将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学者之一;你给他工具,他就会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工匠之一;如果你给他一块田地让他种田,他就能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农夫——没有之一!
安西最不缺的就是骏马,如果在关中,必须家财万贯以上的人家,才能养起马。可是,在安西,无论汉胡,几乎人人家中有马、有牛。
毕竟,用骏马耕地,效率比耕牛更快。
比如,双马双铧犁,一天一个人可以耕地三十亩,采取六眼耧播种,一个青壮一天一头牛也可以播种三十亩地。
哪怕是收割麦子的掠子(古代的一种大型割麦神器,现在一些偏远山区依旧在用,是传统镰刀收麦效率的八倍),一天一人可以收割八亩。
就像没有人嫌弃自己钱多一样,农民从来不会嫌弃自己的地多。在安西都护府鼓励耕种的政策激励之下,安西百姓,特别是从关内迁徙过来的农民,或者是流民,他们就付出了无数的热情。
一个青壮年耕作一百亩地,在农民眼中绝对是一个笑话。如果不限加限制,他们每个人可以耕作一千亩地。
就连陈应发明出来的选进农业机械,也有人改进。
比双铧犁,现在已经有了六驾马拉的四双铧犁。虽然说浪费了骏马的体力,效率只有双铧犁的一倍。
但是,对于安西百姓而言,反正牲口累点无所谓,自己大不了多养几匹马。一天耕地六十亩,十天就是六百亩。一个月的耕作期,居然可以耕作将近两千亩地。
如果不是事实俱在,打死陈应,陈应也不相信,居然有人在不使用奴隶的情况下,一夫一妻,还带着两个没有断奶的奶娃,打理一千八百多亩地。
事实上,安西耕作的农民绝对不超过三十五万人,然而他们却拥有着足足二百六十七万倾良田,也就是人均拥有将近七倾地以上。
官府不限制土地的开发,他们就开始拼命垦荒。
短短六年时间,安西的耕地,从不足十万倾耕地,增加到了足足二百六十七万倾。差不多是原来的将近三十倍。
鲁志昆接道:“去岁,我们安西获得大丰收,共收取一千三百六十一万七千石粮食。”
听到这话,陈应已经没有办法去吐糟了。
安西都护府对于唐人这个阶级成份最高的群体,给予了最高的税收优惠制度,三十税一,绝对不达任何折扣。就是这三十税一的税收制度,仍旧收取了一千三百六十一万石粮食,可见整个安西的粮食是何其多。
一千三百万石粮食,对于安西十万唐军将士来说,他们就算是睡在粮食堆吃,他们也要吃上十年。最让他们意外的是,随着大量肉食的摄入,唐军将士在消耗粮食方面,正在飞速减少。
原本,唐军将士人人几乎都是大肚子汉,一顿吃上一升米是正常现象,可是现在,别说一升,就连一斤,他们大部分是都吃不完。
鲁志昆接着道:“如今,安西都护府大小一百三十七座仓库里,储存着青储草料,共计七百五十万石,足够十万大军消耗累年!”
陈应看着物资足够支持他发起西征,就命令各将领回去准备。
于此同时,陈应则带着李秀宁参观安西的花儿沟钢铁坊。
花儿沟钢铁坊,不仅生产修建驰道的钢轨,还负责生产安西军将士的甲胄。在花儿沟大型工厂里,几台巨无霸式冲击机前,工人正小心的将一个个钢胚制成的工件放入模具中,然后一踩脚踏,由水轮带动的拉伸模具挟以强大的冲击力狠狠落下,砰的一声巨响。
便将工件给压成了一体拥有着人体弧度的板甲,这是安西军将士装备的板甲雏形。相对于明光铠甲而言,板甲的优势更加明显。
经过后世的检测,板甲的防护全面超过鱼鳞甲,更别提比鱼鳞甲更差的明光铠甲了。在防御火枪方面更加突出,哥特式全身板甲可以在二十米的距离防御火绳枪,鱼鳞甲就不行,而且板甲虽然全重比鱼鳞甲大,但是却全身分摊了重量,比之鱼鳞甲在机动上相差不大。就综合性能而言板甲全面碾压鱼鳞甲。
当然,板甲也不是没有弱点。
作为重甲,板甲的优势更可替代。可是,笨重是板甲的硬伤,而且着甲非常复杂。
当然,这种加工方式还相当原始,机器也落后,产能并不高,这么多机器,撑死一天也只能加工出一千多个工件,但是在这个年代,这样的效率已经非常吓人了。
另一台块头更大,甚至得用两台水轮提供动力才能完全开动它的机床则正忙着加工一根弩炮的炮臂。当然,负责加工它的机床也并非等闲之辈,锋利的铣刀在水流的带动下转得飞快,被一点点的送弩臂前。
令人牙酸的声音响起,大量钢铁碎屑从中飞溅而出,这是削切弩臂。弩炮本来是笨重,为了可以减少重量,多余的钢铁肯定不需要。
还有的则是带着飞轮,快速转动机械。这种机械是专门为了打磨箭镞而存在的。被铸造成形的箭镞自然是带着飞边和毛刺,当然也没有刃。这些机械就是为了给箭镞开刃,同时负责打磨。虽然效率依旧低下,可是比原来的人力打磨,快了一百倍不止。
陈应就在北庭城安西大都护府磨刀霍霍的时候,安西各族各部,以及西突厥已经知道了这个相当于惊天霹雳的噩耗。
陈应时隔三年之后,在东突厥败亡之后来到安西,就算不用脑袋想,用膝盖想也知道陈应来安西到底是为了什么。
位于伊列河谷的乙毗咄陆可汗率先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