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月,曹操分兵把守官渡,准备抗击袁军。袁绍企图联合张绣和刘表对曹操进行夹击。他派使者到穰城联络张绣,还特意给张绣的谋士贾诩捎信结好。
张绣打算应允,还没有说话,贾诩在一旁先开口了,他说:
“请你回去转告袁本初,兄弟都不能相容,怎么容得了天下的国士呢?”使者怏怏而回。
不久,张绣率众投降曹操。袁绍又派人到刘表处求援,刘表假惺惺答应了,实际上按兵不动,对袁曹之争斗只打算作壁上观。
张、刘的态度使袁绍迟迟没有动手。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刘备杀徐州刺史车胄,背叛曹操,策应袁绍。曹操为消弭后患,领兵攻打刘备。此时,田丰对袁绍说:
“曹操东击刘备,一时不容易罢兵,明公如能举兵袭击他的后方,一定可以一往而胜。”
但袁绍却说孩子有病,田丰气冲冲地退了出来,边走边用拐杖狠狠敲着地面,说:
“完了,没有希望了!千载难逢的时机,因为孩子有病就丢掉,可惜啊!”
袁绍听说以后,恼羞成怒,从此疏远田丰。
曹操害怕袁绍渡过黄河,就加紧攻打刘备,终于将刘备打败。刘备投奔袁绍,袁绍这才进兵攻打许都。
田丰认为战机已失,再次进谏说:
“曹操既然打败了刘备,许都便不再是空虚的了。而且曹操善于用兵,变化无常,兵众虽少,也不能等闲视之,所以不如作持久之计。
“将军据有山河之固,拥有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选拔精锐,分为奇兵,速速打击敌人势力薄弱的地区。
“他救右则击左,救左则击右,使敌人疲于奔命,百姓不得安居乐业。这样,我方还没疲劳,敌方已经困乏,不出三年,可以安坐而战胜它。如今放弃必胜的策略,以一战决定成败,倘若不能如愿,悔之晚矣!”
袁绍不听。田丰极力劝阻,得罪了袁绍,袁绍认为他败坏军心,就将田丰关了起来。
二月,袁绍发布讨伐曹操檄文,指控曹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挠折栋梁,孤弱汉室,除忠害良,专为枭雄”。
他派颜良包围白马,自己率领大军抵黎阳。四月,曹操声东击西,北救白马之围,斩杀颜良,迁徙民众撤向官渡。
袁绍依仗自己人多势众,准备挥师渡河,追赶曹军。因为屡谏而被嫌弃的沮授,这时又站出来劝阻说:
“战争胜负变化莫测,不能不周密计划。大军应当留屯延津,另分兵进攻官渡。如能攻克,再迎大军也不迟,否则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袁绍不从,沮授在大军即将渡河的时候叹息:
“在上者骄傲,在下者贪功,悠悠黄河,我还能渡回来吗!”
他推托身体有病,不愿过河。袁绍非常气恼,强迫沮授随军渡河,而把他所部军队割属郭图。袁绍渡河后,驻屯在延津南面。
他派出刘备、文丑挑战,被曹军打败,大将文丑被斩。白马、延津两战,折损两员战将和许多人马,袁军中大为震恐。
曹军退还官渡后,袁军集结在阳武,沮授又对袁绍说:
“北军人多,但英勇善战不如南军;南军粮少,物资储备不如北军。南军利于速战,北军利于缓兵。所以我军应打持久战,拖延时日。”(全本小说网,www。taiuu。com,;手机阅读,m。taiuu。com
第五三零章 黄帝后裔vs曹操挟天子 下
(全本小说网,WWW。TAIUU。COM)
袁绍仍然不从,他命令部队逐渐逼近官渡,紧靠曹军扎营,军营东西绵延数十里。九月,两军会战,曹军失利,躲进营垒中坚壁不出。
袁绍修筑壁楼,堆起土山,从高处发箭射击曹营。箭如雨下,曹营中的将士只得蒙着盾牌走路,但壁楼、土山不久就被曹军的“霹雳车”轰毁了。
袁绍又暗凿通往曹营的地道,曹军则在营中挖掘长沟进行防御。袁军的运粮车还遭到曹军的袭击,两军相持了一百多天,河南老百姓困苦不堪,很多人背叛曹军,响应袁军。
相持期间,袁绍先后派刘备、韩荀袭击许都,但是皆被曹仁击败,因此不再分兵复出。然而,这种有利于袁绍的形势却突然急转直下。
这时,袁绍派淳于琼带领万余人北迎运粮车,沮授特意提醒说:“可增派蒋奇领一支人马在淳于琼外侧,以防止曹操偷袭。”
而谋士许攸则提出乘曹操倾军而出,轻骑奔袭许都的建议。然而,袁绍因之前韩荀和刘备袭击许都失败,不想再分兵冒险。
事有凑巧,在邺城的许攸家族中有人犯法,被留守的审配抓进监狱,许攸大为不满,于是投奔曹操。在许攸的谋划下,曹操亲自领兵赴乌巢,袭击淳于琼。
当曹操奔袭乌巢之时,袁军部将张郃主张救淳于琼,他对袁绍说:
“曹操亲自出马,必然得手,那么事情就无可挽回了。”
郭图却别出心裁地说:“不如乘此时发兵去进攻曹军大营。”
袁绍认为郭图说得对,只要攻拔曹营,曹操就无家可归了,于是派高览、张郃率领重兵攻击曹营,而只派轻骑救援乌巢。
高览、张郃攻营不下,乌巢大败的消息已经传来了,二将无心恋战,竟自向曹军投降。袁绍全军大乱,一下子全垮了。
慌忙之中,袁绍及长子袁谭各单骑逃遁,直奔黄河渡口,随后又逃来一群骑兵,约有八百骑,渡河至黎阳北岸。
这一仗袁绍损失七、八万人,武器、辎重、图书、珍宝无数。当他跌跌撞撞走进部下蒋义渠营帐中时,握着蒋义渠的手,无比伤感地说:
“我把自己的脑袋都交给你了。”
官渡败后,有人对田丰说:“你必将受重用了。”
田丰平静地回答说:“如出兵打胜了,我一定能够安全。如今兵败,我必死无疑。”
果然,袁绍回到邺城,说:“我当初不听田丰之言,今天真的要让他笑话了。”于是下令杀了他。
回到冀州后,袁绍陆续平定了各处的叛乱。不久,袁绍发病,死于建安七年(202年)夏五月二十八日。由于袁绍平素有德政,去世之时,河北百姓没有不悲痛的,市里巷间挥洒着眼泪,如同失去亲人一般。审配等矫袁绍遗命,奉袁尚为嗣。
袁谭、袁尚为了争权相攻,被曹操各个击破。
建安十年(205年),袁谭被杀,袁尚与二兄袁熙逃亡辽西乌桓。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定乌桓,袁尚、袁熙败走辽东,被公孙康所杀。
造化弄人,昨日还想称帝,今天就败亡身死,实在是可怜可叹!且看历史对袁绍的评价:
荀谌:袁氏一时之杰。
曹操: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荀彧: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
荀攸:绍以宽厚得众心。
郭嘉: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
程昱:夫袁绍据燕、赵之地,有并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济也。
杨阜: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
曹丕:绍遇因运,得收英雄之谋,假士民之力,东苞巨海之实,西举全晋之地,南阻白渠黄河,北有劲弓胡马,地方二千里,众数十万,可谓威矣。当此之时,无敌于天下,视霸王易于覆手,而不能抑遏愚妻,显别嫡庶,婉恋私爱,宠子以貌;其后败绩丧师,身以疾死,邪臣饰奸,二子相屠,坟土未干,而宗庙为墟,其误至矣。
***:袁绍这个人多谋寡断,有谋无断,没有决心,不果断,结果兵败于官渡。所以有谋还要善断。
总之,历史是胜利者的,还有句话说,成王败寇。我们常常看到,两个实力相当的人,因为胜负差别,被后人夸耀和鞭叱到天差地别。
其实客观点说,曹操大破袁绍,以少胜多,的确是历史上堪称经典之战的大战。但是你非要说袁绍多差,也未必,只是他比不过曹啊瞒而已。
乱世天下,想问你我,如果活在当时,谁能比得过袁绍,很多事后诸葛亮品评三国,觉着这个也不行,那个也蠢货,其实说实话,作为高官,朝廷混迹多年,你不说打仗,但是在地方经营上,袁绍经营的不错,论打仗,说实在的,许攸说袁绍,不缺智谋,缺少的是决断力。再说智者之间的比斗,大将之间的比斗,未必是兵法,阵法,那么玄乎,或许就只是一时战机。
你非要说曹操必胜袁绍,纵观历史,曹操也是险胜,为什么这么说,倘若没有许攸和袁绍不和,倘若袁绍没有用那个酒囊饭袋去掌管粮草,或者倘若缺乏决断力的袁绍听了田丰的和曹操比消耗战,或许就没有日后的曹操的天下之说了。
曹操要胜利,也不是绝对必然,说实话,曹操作为胜利者,被褒奖是没错的,但是袁绍作为失败者,其实绝不是一无是处,曹操将之作为头号对手,袁绍没有点手段,光有兵力,不会经营,曹操怎么会把他放在眼里?
曹操还是很重视袁绍的,绝对不像后来曹操胜利时,被很多人当做势必如此的必然。历史很多都发于偶然,在众多不可测非人为的因素里,其实上天也帮了曹操不少,如果在这么多不可测因素里,不满足一项,或者满足袁绍一项,曹操未必胜出。(全本小说网,www。taiuu。com,;手机阅读,m。taiuu。com
第五三一章 曹操的废材崛起流
(全本小说网,WWW。TAIUU。COM)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袁绍有时候智谋过人,突发奇想的时候,甚至会相想出许攸这当时一流智者拍手叫好的妙计,发傻的时候,也会令人捶胸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