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平元年(190年),蔡邕被拜为左中郎将,随汉献帝迁都长安,被封为高阳乡侯。
前文已经讲过,曹丕登基后,可是曾经提拔贾诩到太尉的高位,所以李陵现在如此重用贾诩,完全是物尽其用。
而且贾诩本身是个知进退的人,善明哲保身,一生谨慎小心,野心不大或者没有什么野心,所以他对汉朝有二心的机会十分渺茫。
而且他是凉州出身,和关东这些文士尿不到一个壶里,正好能够平衡朝廷权利结构,抑制关东文士。有了贾诩一人,可敌十个上百个厉害文士啊,为李陵后面整治朝廷架构打下基础。
“牛辅、李傕、郭汜、张济、胡轸……听封。”李陵继续指挥汉献帝封赏道。
这就跟招安似的,毕竟他们先前虽然不是反叛,实际上,跟随董卓之后挟持皇帝的所作所为,可谓大逆不道,说他们是乱臣贼子一点也不过分,要不然历史上董卓倒台之后,他们一个个害怕不已,怕的不就是朝廷的清算吗?
现在李陵不治他们的罪,直接招抚效命朝廷,一来按他们的心,二来也让西凉诸将为朝廷所用,毕竟西凉铁骑可谓大汉朝难得的强军了。
“臣……”牛辅、李傕、郭汜等人一个个上前跪拜在地激动说道。
“朕封你们……”李陵继续借汉献帝金口,一个一个封赏道。
……
次日午时三刻,对董卓明正典刑,朝廷重正声威,至此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大戏背后,李陵已经完成一半目标,接下来就是对十八路诸侯出手了!
名义上这十八路诸侯,都是大汉朝的臣子,都听命皇帝,而且李陵以汉献帝皇帝的名义诛杀董卓之后,朝廷声威大涨,这令这些诸侯们一个个收敛许多。
天下反董卓的这十八路诸侯依次是: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包括曹操率领的曹家军,一共就是十八路。
历史上这十八路诸侯因为各自的野心不同,他们的结局也是大相径庭,其中袁术袁公路,袁绍的族弟,成为汉末群雄之一。
讨伐董卓时,袁术负责押送粮草。因妒才而不发给孙坚粮草,使得孙坚被华雄击败。孙坚死后,袁术就收养了孙坚的长子孙策,目的是为了得到玉玺。
后来孙策用玉玺换来了兵马,一举平定江东。袁术得到玉玺后宣布称帝,曹操、刘备、吕布、孙策四路人马杀向寿春城,大败袁术。
袁术逃往汝南,继续作皇帝。后来,在汝南实在是呆不下去了,袁术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绍。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刘备击溃。逃到半路,袁术找人要蜜水,却找不到,只能找到血水,袁术大叫身亡。
把袁术放在第一位来介绍,不是因为他死的早,而是因为他野心暴露的太早了。不仅心性狭隘,讨伐董卓之初就因妒才而不发给孙坚粮草,使得孙坚被华雄击败;而且,袁术得到玉玺后,只凭借淮南弹丸之地,就敢宣布称帝,可谓嚣张至极,也大逆不道至极。
李陵对他了若指掌,既然知道他是这样一个鸟人,管他什么四世三公之后,第一个就要那他开刀,等到时候收服十八路诸侯的时候,他旦有忤逆之举,必叫他人头落地。
第二个我们来说说韩馥,原本是冀州刺史,后来袁绍到了勃海,韩馥怕他夺自己的地盘,就派兵去监视、控制他,弄得袁绍无法动弹。
后来参加十八路诸侯讨董,过程中只讲了一句话:“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结果潘凤被斩。同盟破裂后,韩馥回到冀州。(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五零一章 模范韩馥
(全本小说网,。)
来袁绍觊觎冀州百姓殷实,兵粮充足,就用计夺取冀州,韩馥被迫投靠张邈。这个过程中,韩馥表现的也相当窝囊:
初平二年(191年),韩馥的部将麴义反叛,韩馥与麴义交战,结果失利。袁绍就与麴义结交。袁绍的谋士逢纪对袁绍说:
“做大事业,不占领一个州,没法站住脚根。现在冀州强大充实,但韩馥才能平庸,可暗中约公孙瓒率领军队南下,韩馥得知后必然害怕恐惧。同时派一名能言善辩的人向韩馥讲述祸福。韩馥为突如其来的事情所迫,我们一定可以趁此机会占据他的位置。”
袁绍认为有道理,随即写信给公孙瓒。公孙瓒接着就率兵而来,打着讨伐董卓的旗号,计划暗中偷袭韩馥。袁绍派外甥陈留人高干以及颖川人荀谌等前去劝韩馥说:
“公孙瓒趁着得胜南来,而且各郡都响应公孙瓒。袁将军率领军队向东而来,其意图难以预料,我们从心里感到您很危险。”
韩馥害怕,说:“既然这样,我该怎么办呢?”
荀谌说:“您自己估量一下,在宽厚仁爱,容纳各种人,使天下人归附方面,比起袁绍来怎么样?”
韩馥说:“我不如他。”
荀谌又问:“面临危难出奇制胜,智谋勇气远远超出常人,这方面您比起袁绍来又怎么样?”
韩馥说:“我不如他。”
荀谌再问:“世代普施恩惠,使天下各家得到好处,您比起袁绍来又怎么样?”
韩馥回答:“我不如他。”
荀谌说:“勃海虽是一个郡,其实相当于州。现在将军您处在三方面均不如袁绍的形势,但长期居于袁绍之上,袁绍是当代的豪杰,必定不肯在您之下。而且公孙瓒带领燕、代的士卒,其兵锋不可抵挡。冀州是天下的重镇,如果两支军队合力进攻,会师城下,冀州的危亡立刻就会到来。
“袁绍是将军的故旧,并且又是同盟。眼下的办法,不如将整个冀州让给袁绍,袁绍必然对您非常感恩戴德,公孙瓒就不可能再同您相争了。这样将军有让贤的名声,自身地位比泰山还要稳固。希望您不要有疑虑。”
韩馥素来性情怯懦,因而就同意荀谌的计策。
韩馥的长史耿武、别驾闵纯、骑都尉沮授得知后劝阻韩馥说:“冀州虽然狭小,能披甲上阵的有百万人,粮食够支撑十年。袁绍以一个外来人和正处穷困的军队,仰我鼻息,好比婴儿在大人的股掌上面,不给他喂奶,立刻可以将其饿死。为什么要把冀州送给他呢?”
韩馥说:“我过去是袁氏的属吏,而且才能比不上袁绍。估量自己的德行而谦让,这是古人所看重的。各位为什么觉得不好呢?”
在这以前,韩馥的从事赵浮、程涣率领一万能开硬弓的士卒驻守孟津,知道这个情况,带领军队飞速赶回,请求抵御袁绍,韩馥又没有听从。接着韩馥让出官位,搬出官邸到中常侍赵忠的旧宅居住,派其子给袁绍送去印绶从而让位。
袁绍接管冀州后,封韩馥为奋武将军,但既没有兵,也没有官属。不仅如此,袁绍此后故意任命河内人朱汉为都官从事。
朱汉原先曾被韩馥轻慢,这时又想迎合袁绍的心意,便擅自发兵包围韩的住宅,拔刀登屋。韩逃上楼去,朱汉捉到韩馥的大儿子,将他的两只脚打断。
韩馥逃脱,袁绍为自己名誉着想,立即逮捕朱汉,将他处死。但是韩馥仍然优虑惊恐,请求袁绍让他离去,袁绍同意,于是韩就去投奔陈留郡太守张邈。
后来,袁绍派使者去见张邈,商议机密时,使者在张邈耳边悄声细语。韩当时在座,以为是在算计自己。过了一会儿,他起身走进厕所,用刮削简牍的书刀自杀。
堂堂一州牧,竟然被吓得躲进厕所自杀,何其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庸才,他也有过“壮举”——谋立刘虞为帝。那是初平二年(191年):
韩馥、袁绍以及关东诸将商议,认为献帝年龄幼小,被董卓所控制,又远在长安,关塞相隔,不知生死,幽州牧刘虞是宗室中最贤明的,准备拥立他为皇帝。
曹操说:“我们这些人所以起兵,而且远近之人无不响应的原因,正由于我们的行动是正义的。如今皇帝幼弱,虽为奸臣所控制,但没有昌邑王刘贺那样的可以导致亡国的过失,一旦你们改立别人,天下谁能接受!你们向北边迎立刘虞,我自尊奉西边的皇帝。”
韩馥、袁绍写信给袁术说:“皇帝不是灵帝的儿子,我们准备依周勃和灌婴废黜少主,迎立代王的先例,尊奉大司马刘虞为皇帝。”袁术给予拒绝。
不久后,韩馥与袁绍派遣前任乐浪郡太守张岐等带着他们的提议到幽州,向刘虞奉上皇帝的尊号。
刘虞见到张岐等人,厉声呵斥他们说:“如今天下四分五裂,皇帝在外蒙难,我受到国家重恩,未能为国雪耻。你们各自据守州、郡,本应尽心尽力为王室效劳,却反而策划这种逆谋来沾污我吗!”
他坚决拒绝。韩等人又请求刘虞主持尚书事务,代表皇帝封爵任官,刘虞仍不接受,打算逃入匈奴将自己隔绝起来,韩馥等人这才作罢。
在《三国演义》中,其实对于韩馥这样的“小角色”酱油党,罗贯中先生是不会费心为他编织故事的,就照着《三国志》一抄完事,所以韩馥的情节就是历史事实。
韩馥是袁家门儿里出来的,总是以袁氏故吏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