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陵见了这帅哥,不开心啊,你说你家有权有势就算了,你还长这么帅,典型的高富帅啊,还让如让人活?
“所有人,把身份令牌拿出来,展示胸前!”袁绍一上来便趾高气扬地高声喝道。
“搞什么鬼?”李陵纳闷不已,但形势比人强,还是照做吧。
然而下一刻他就脸绿了,他的身份令牌不见了,这让他瞬间联想到许多!有种很不好的预感:昨晚他跟着貂蝉去了袁府,貂蝉盗窃了袁绍家财,然后今天袁绍过来唐府,让大家出世身份令牌……
这之间有着诸多必然联系,而袁绍家失窃与来唐府——这不就预示着,昨天他的身份令牌丢到了袁家?然后自然而然被他们怀疑了!
“没有身份令牌的出列!”袁绍又冷着一张臭脸喝道。
李陵无奈,只好出列,他希望丢身份令牌的不止他一个!
事实上,身份令牌不在身边的有三个人之多,这下他安心了不少。
“管家,这枚身份令牌是什么级别的?”袁绍忽然问道。
这话一出口,李陵听到便心中一寒,袁绍不是说是个傻瓜吗?怎么自己感觉他好聪明的样子!
历史上袁绍真的傻吗?
首先,袁绍不善于用人。
这个尽起冀、青、幽、并四大州兵马,拥有七十万大军的兴兵征讨曹操的袁绍,手下本来有许多有本领、有能耐的勇将,比如张郃就是一个武艺精纯、身怀绝技,能独当一面的猛将,但他不用张郃来守屯粮的乌巢,却将一个嗜酒如命的淳于琼派到了这个极其重要的岗位上,怎能不误事。
其次,袁绍不用良才,更不采纳良谋,怎能不失败,怎能不众叛亲离。
田丰、沮授这些有谋略的忠义之士要么被贬,要么获罪;还有张郃、高览这些勇将由于不被重用,一个个离他而去投到曹营。实力派谋臣许攸在关键时候(截获曹军情报后)向袁绍献上的妙计不被采纳,反倒遭到袁绍一通大骂,后来许攸投降了曹操,给曹操带去了袁军的一些重要的军事机密情报,促成了曹军实施夜袭乌巢的军事计划,使这场战役出现了重大的转机,从而一举扭转了战局,使曹操这一弱势军事集团转败为胜。
本来有许多好的谋士,大部分都不被任用,只剩下审配和郭图。在官渡之战的开始和相持阶段,审配还出了几个好主意,比如他曾建议堆筑土山、打地道打击敌人,使得曹兵寸步难行、防不胜防,还说得过去。
至于这个郭图,我看纯粹是纸上谈兵的主儿,他拘泥不化,生搬硬套什么“围魏救赵”的经典之计,遭到了大败,他看到自己的过失害怕获罪,于是又玩起了阴谋诡计,不仅在袁绍和将领(张郃、高览)之间拨弄是非,而且反复无常、阴险狡诈,实为一个卑鄙小人!(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二九章 怼袁绍
(全本小说网,。)
袁绍用的是这样的小人和庸才,他怎能战胜曹操?!可怜这个满腹经纶的沮授了!
战争刚刚开始,他就献了一个良谋,希望搞持久战,以消耗对方的粮草然后取胜!但这不符合急于求胜、气势汹汹的袁绍的心理,袁绍带着那么多的精兵强将就是想一举歼灭曹军、攻克许昌的,因此他认为沮授的良策是“慢我军心”是可想而知的。
沮授因这一次献计而获罪,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囚禁于军中。但这个可怜而忠义的沮授还是能以大局为重,他在被拘禁的牢笼里尚且时时关注两军的战况,当他夜观天象发现“忽见太白逆行,侵犯牛、斗之分(意即贼兵劫掠之害)”,于是他冒死向已醉卧的愚蠢的袁绍进谏:
“乌巢屯粮之所,不可不提备。宜速遣精兵猛将,于间道山路巡哨,免为曹操所算。”
言说乌巢粮草的重要性和保护粮草的重要意义。可惜袁绍不仅没有采纳他的合理化意见,反而将他大骂了一顿,而且还丧心病狂地以“玩忽职守”的罪名斩了监押沮授的兵士。
最后,袁绍不善于用兵,多疑而优柔寡断,不会抓住有利战机,以致白白坐失良机。
当两军在官渡相持了近乎两个月的时间后,谋士许攸忽然截获了曹操军粮告竭的重要军事情报,于是他向袁绍献计说:
“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
审时度势,这是那么厉害的妙计啊,兵贵神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当时袁绍采纳了许攸的这一计策,我看历史将会重写,那时统一北方的将是袁绍而不是曹操了
但这个骄傲、多疑而又愚蠢的袁绍,就在这个关键时候,不仅没有采纳谋臣许攸的妙计,反倒将许攸这个很有实力的谋臣拱手相送给敌人。
还不仅仅如此,这个被骂出去的谋臣许攸还带走了袁绍的若干军事机密。许攸后来告诉了曹操嗜酒无备的将军淳于琼守把袁绍的军粮库乌巢(绝密情报),曹操当机立断,立即实施夜袭乌巢的军事行动,完全烧毁了袁绍大军的储备粮仓,兵无粮自乱。
你说袁绍愚蠢不愚蠢?袁绍怎能不失败呢?这是怎样的战役啊?
后来袁绍的谋臣许攸投降曹操后,向曹操和盘托出他曾向原来的主子袁绍献的计策,曹操听后大惊,几乎被惊出了一身冷汗说:
“若袁绍用子言,吾事败矣。”
可见许攸的计策是多么得厉害,但就是这个良策却被愚蠢而蛮横的袁绍说成是:“汝与曹操有旧,想今亦受他财贿,为他作奸细,啜赚吾军耳。”
这个看似庞然大物的袁统帅啊!真是好谋无断、色厉内荏的草包,就这样,白白丧失了一个置曹操于死地的大好时机,他怎能不失败。
曹操为什么能大获全胜?
袁绍所欠缺的,正是曹操所拥有的。正是袁绍的缺点和失误成就了曹操的胜利!曹操会用人、知人善任、善于笼络人才,而且办事当机立断,敢于毫不犹豫地采纳谋臣的良谋,他能不胜利吗?
就是这么“草包”的袁绍,却是让李陵大感头疼!
“回禀袁大公子,这是我们唐府统领级护卫的令牌!”唐府管家先是老实回答,然后疑惑问道,“不知怎么在你手里?”
“他们三人谁是统领级的护卫?”袁绍一指李陵三人说道。
李陵那个怒啊,真是没有颜色,没看到自己人高马大,一表人才吗?肯定是明知故问啊!当下也不等管事回答,立刻上前“自告奋勇”说道:
“拜见这位执金吾大人,在下唐寅,少帝新纳皇妃唐姬的护卫统领!”
“来人,给我拿下!”袁绍不假颜色,直接吩咐左右霸道拿人,丝毫不把少帝、皇妃的身份放在眼里,在唐府撒野。
“呔,我看谁敢?”李陵大喝一声,比之张飞断喝当阳桥不遑多让,“这里是国丈府中,你袁绍虽然是四世三公之家,却也轮不到你在此撒野!”
张飞断喝当阳桥:曹操统帅五十万大军杀气腾腾地直奔刘备驻地新野。当时,刘备手下的战将只有关羽、张飞和赵云,士兵不过三千人,难抵曹操大军。
刘备打算率领部下逃到江陵,又不忍丢下百姓,于是只能日行十几里路。曹军追兵日行三百里,终在长坂坡追上刘军。
刘备眷属失散,赵云几进曹军救出阿斗,但至当阳桥时却无力对付敌兵,幸好张飞出现,他怒喝三声,吓死曹将夏侯杰,使曹操也由疑到惊到怕,狼狈逃窜。
京剧里有唱词:“当阳桥头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
“好啊,好啊!”袁绍听了气得发抖指着李陵,最后气急反笑说道:“国丈府?唐姬只是小小妃嫔,又不是尊贵的皇后,她的娘家怎么敢称国丈府?”
李陵有点糊涂,国丈不就是皇帝的岳父吗?难道还分皇后、妃子的区别?身份低没人权,连国丈府都不能称?
即便如此,你袁绍也太狂了吧?身为臣子,敢对皇帝的妃嫔不敬,说什么“唐姬只是小小妃嫔”,你有几个脑袋够砍的!但是,这样正好便宜了李陵!
“大胆狂徒袁绍,身为臣子,竟敢以下犯上,对少帝嫔妃不敬,你当何罪?”李陵立刻倒打一耙说道。
“小小奴仆,也敢指摘本公子,更何况我还是执金吾、西园八骑校尉之首!”袁绍一点儿也不惧怕,反而趾高气扬说道。
李陵听了,心里那个草啊,万头草泥马奔腾,这大汉王朝怎么了?臣子都能如此明目张胆的嚣张了,国家真的好不堪啊!
事实上,汉灵帝死后,其子刘辩继位,朝堂上又恢复了外戚专权、宦官干政的老样子。然而这时候,袁绍向大将军何进献计了:
当时,紧密团结在何进身周的士子不断地在敲着边鼓:“有我无他,有他无我!”
士人在期待何进做出抉择,宦官们也在焦急的期盼,天下人都在延颈翘踵等待中。(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三零章 四世三公照虐不误
(全本小说网,。)
就在何进在两难选择间踌躇时候,临朝称制的何太后终于发话了——“苟富贵、勿相忘”!
吃水不忘挖井人,做人要讲良心。不是有宫里这些宦官提携何家,哪里会有今天的荣华富贵?与士大夫共天下,脑子进水了?
深居宫禁的何太后怎么能体谅到兄长的难处?妇人之见认为做人还是要饮水思源的好,眼前这些宦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何进听了妹妹的话,心情变得格外沉重。他在绞尽脑汁寻求一个士人与宦官都可以接受的解决之道。事情不但关系到国计民生,而且关系到家族的兴衰荣辱。他彷徨、他无助、他犹豫,有苦难言。
最终,无计可施的他听从了袁绍的提议——征召四方猛将入京,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