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有天庭-第2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音未落,早早放出他的混元伞来,这混元伞上有祖母绿、祖母印、祖母碧,有夜明珠、碧尘珠、碧火珠、碧水珠、消凉珠、九曲珠、定颜珠、定风珠各种奇宝,号称能“装载乾坤”。

    “收!”魔礼红掐了一个印诀,混元伞发出一阵光晕,将那战斗中的九婴一照,一股异力笼罩其身。

    场中的九婴被这一照,可就悲剧了,顿觉发了高烧一般头昏脑胀,身体也好像肿胀一般,渐不如初时灵动,并有一种被压缩的感觉。

    只是它体型巨大而实力强横,这混元伞不能一下子把它给装下去,僵持不下一时莫奈他何!不过三兄弟合力,倒是一时将两只巨兽其一给压制住了。

    这里四兄弟的法宝使用和威力与《西游记》中对战孙悟空略有不同,而且那是他们成为四大天王之后的事了。

    按理说本来最先出手的老四魔礼寿,驱使花狐貂一时还“单挑”两兽呢,现在两兽之一的九婴被三位哥哥给压到下风,他该轻松兜转在封奇周围了吧?

    其实不然,此刻他这边的情况反而大大不妙了!封奇的体形可是比花狐貂要大得太多了,前文已述那是蚊子与大象的差别,而花狐貂最擅长的本事是吞噬,你让蚊子吞象?

    想想都够好笑的了!何况封奇本身就力大无穷,推山倒海不在话下,实力强大如斯,对花狐貂的神通有克制作用!

    花狐貂本来速度很快的,又是缠斗袭扰为主,奈何体型太小,而封奇那一举一动之间虽显笨拙,却是大力出奇迹,举手投足加速很快,这让花狐貂碰着就死、擦着就伤啊。

    这就跟蚊子叮人一样,只能偷偷的来,一旦被人警觉了去拍打那么它只有逃命的份。更何况那封奇还是皮厚的那种,一般“蚊子”还扎不透它。

    “这花狐貂不如钟灵的闪电貂啊!”李陵昧着良心瞎说道。

    《天龙八部》中钟灵的闪电貂那对付的都是凡人,对手又弱,自然反衬得它厉害了!原文是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那少女在腰间皮囊上一拍,嘴里嘘嘘两声,忽然间白影一闪,闪电貂蓦地跃出,扑向左子穆右臂。左子穆忙伸手去抓,可是闪电貂当真动若闪电,喀的一声,已在他右腕上咬了一口,随即钻入了那少女腰间皮囊。

    左子穆大叫一声,长剑落地,顷刻之间,便觉右腕麻木,叫道:“毒,毒!你……你这鬼貂儿有毒!”说着手用抓紧右腕,生怕毒性上行。

    魔礼寿的花狐貂神通以吞噬为主,速度虽快远不及闪电貂,观其名字就可知道了,动若闪电,因此得名。而且它按照钟灵所言“这一生之中不知已吃了几千条毒蛇,牙齿毒得很!”

    花狐貂就没那好命了,对战游斗封奇,一个不小心便是伤痕累累,还有几次差点丧命于封奇口中。

    “貂儿,回来!”魔礼寿看着心疼万分,无奈之下,赶紧召回了它。

    这花狐貂就跟他亲儿子一样,与他相依为命,此时伤痕累累,如何不伤心难过!

    那花狐貂听到呼唤,赶紧展翅飞回主人爸爸魔礼寿身前,然后再次化身巴掌大的小鼠大小,急不可耐地躲入皮囊中,一时无法再行变化,可谓元气大损。

    没了花狐貂的牵制,魔礼寿完全不是对手,根本拦不住封奇,让它追向李陵与撤退的商军。

    “哼哼!”这封奇高兴不已,像野猪一样叫唤。

    “四象阵起,青龙迎击!”李陵将指挥权交给了武成王黄飞虎,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嘛,李陵附身纣王当的是皇帝职业,何必劳心劳力还不讨好呢?

    话说四象阵中所谓的青龙并不是凝聚军魂之类的虚影,而是万箭齐发汇聚而成的箭龙!

    青龙最早的记载便是出自殷商时期,在中国二十八星宿中,古人将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合想象成为龙的形象,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属木为青色,故名“青龙”。

    东方七宿亦名苍龙,源于上古星宿崇拜,苍龙的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就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

    还有在龙心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大火’的,跟晴雨有关,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

    后来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甲乙与第一季,最开始是到了汉代五行学说开始兴起时,象征四象中的少阳,四季中的春季。

    而后汉时谶纬学说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生机、甲乙、仁德,汉后道教将其吸纳为护法神,称孟章神君。

    《淮南子》卷三记载:“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故而青龙或为四象之首,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

    箭龙一出,漫天箭雨声势骇人,比之先前魔礼青的“万千戈矛”神通强了数倍不止!只是那封奇的身形何其巨大?四肢何其粗壮而有力?全身又黑又厚的皮肤何其坚硬、好似如钢?

    一只只箭矢铺天盖地撞过去,只是让封奇的身形一滞,却根本无法穿透它的表皮,反而激怒了它,凶性大发之下越发横冲直撞起来,冲击得四象阵犹如铜钟般轰鸣。

    李陵远在诸军保护之下,也被震得头晕心闷,而更多直接在大阵之下硬抗撞击的大商军士,则没那么好运气了,一个个开始面色涨红,然后转紫,直到蹊跷开始流血……

    “杀啊!商人就要败了!生擒活捉他们的国君,然后攻占朝歌,天下就是我们的了!”巫祭王等人纷纷鼓舞着东夷联军的士气说道。

    随着他们的话语想起,战场形势开始明显逆转,原本被李陵大军碾压、又被巫祭王活祭上古巨兽,弄得快溃散的东夷各族军队开始聚集。

    “乖乖,东夷人卷土重来了!”李陵匆忙回头一看,发现:

    东夷人在上古异兽封奇坦克般的横冲直撞下,一路掩杀过来,好像不把大商军队生吞活剥了誓不罢休似的。

    更有甚的,他似乎听到:

    “活捉帝辛”

    “抓住他们的国君”

    “攻占朝歌”

    “天下是我们的”……

    尤其是传说中那支战斗力惊人的巫神军冲在最前,在封奇撕开的缺口下,已经开始“刺入”李陵大军的四象阵中!

    “历史不是这样的啊,明明是大商战胜了东夷!怎么轮到我附身纣王,就逆转了呢?”李陵绝不承认他就是个无能、草包、扫把星,一定是哪里不对。

    他的思绪伸向远方:

    东夷,历史上也称为“东夷民族集团”,是周朝以前仅次于中原华夏民族的第二大民族。东夷的本意为东方之人,是中原华夏民族对当时东方各民族的统称。

    主要分布在今山东、江苏一带和长江、淮河流域。东夷历史上曾经非常强大,是势力仅次于中原华夏民族的第二大民族,是当时中原民族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曾经多次和东夷爆发大规模战争,如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炎黄同蚩尤之间的战争就是华夏部落与东夷最早的大规模冲突。

    东夷与中原民族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既有战争,也存在合作与融合,例如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舜就是东夷部落首领,双方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早期壮丽的文明。

    但总体来说,双方的冲突更多些。历史上,当中原地区的力量强于东夷时,东夷就臣服于中原王朝。而当中原地区的力量衰落时,东夷就立即转入进攻。

    因此中原地区的民族和国家与东夷始终是处于“时战时和”的拉锯形式。东夷也成为始终威胁中央王朝最大的力量,这种局面到商朝末期更加明显。

    伴随商朝的衰落,东夷开始大举西进入侵商朝。因此,商王帝辛也就是著名的“影视作品中的明星”的纣王,面临要么妥协要么反击的选择。

    他选择了反击,但商王帝辛面临着艰难的局面,西方有周,尽管周再次臣服,但难保他不复反。如果此时进攻东夷,有可能出现商被东西夹击的局面。

    但东夷问题已经到了必须有个了解的程度,于是商王帝辛在西部部署了一部分兵力,联合忠于他的方国监视周。同时,调集大军开始远征东夷,由此,拉开了他一生最大的军事胜利的序幕。

    商王帝辛再次亲征:率领由商王朝中央军和方国军队组成联军自都城出发,出发前举行了隆重的祭祀仪式,用了最高等级的“牺牲”,就是将“”也就是活人扔进大鼎煮熟后祭祀祖先的方式,使用的“人牲”就是来自西羌的战俘,这种残暴的祭祀后来成为商灭亡的重要因素。

    当然出身现代人的李陵附身了纣王,同样来了御驾亲征,但这个人牲肯定不会有了。

    祭祀之后,商军开始出发,此战商王帝辛动用了约三万人的军队和最庞大的象阵。商军旌旗招展,战车如林,最精锐的甲胄象阵吼声震天!

    面对强大的商军,东夷方面迅速逃跑,商王帝辛率军一直追赶到淮河流域,这是此前中原王朝军队极少涉足的区域。

    在淮水之滨双方主力遭遇,史书记载商军“服象为虐于东夷。”商军强大的象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当然到了李陵手里,象阵是有,却是成为了四象阵中的一个辅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为阵。

    然而就是这样,现在竟然遇到上古异兽了,活生生的真正的异兽,他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可只是阵啊,有其名而无其实,自然不是对手了。

    东原本的历史是:夷士兵擅长使用弓箭,但东夷生产力和科技水平较低,因此没有使用金属箭头,箭镞就是普通的竹木,穿透力非常有限。

    而商军战象身上厚重的甲胄,轻松的就抵挡了对手的竹箭,象阵以方阵的形式冲入东夷军队阵中,象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