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这些读者就给出了吕方今非昔比的论断,包括一些游戏数据设定都是如此。说实话,这种说法能自圆其说,都算有道理。
话说回来,若吕方成长了的话,那战石宝时达到了何种水准呢?
被他杀的厉天佑因为没有和其他梁山将领打过,所以衡量起来也是可高可低,而白钦的情况也差不多,因此吕方的实力依然没个准。
个人觉得,史进的水平已是吕方的极限了,后者可能还要逊于前者。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石宝的功夫就是五虎上流水平,但到不了史文恭的层次。
那么,如果吕方并没成长多少呢?
那石宝的实力就逊多了,从吕方出战关胜不阻止开始,就看出后者至少清楚前者是不会被石宝速杀的,哪怕不敌再采取行动也不迟。
书中是这样说的:石宝见了,上马带流星锤,拿劈风刀,离了富阳县山头,来迎宋江。关胜正欲出马,吕方叫道:“兄长少停,看吕方和他这斗几合。”
事实上也是这样,吕方好歹撑到了郭盛出手,不过郭盛“持戟纵马,前来夹攻,那石宝一口刀,战两枝戟,没半分漏泄”。
书中说:“石宝又斗了三、五合,宋兵阵上,朱仝一骑马、一条枪,又去夹攻。石宝战不过三将,分开兵器便走。”
这里看出,石宝能斗吕方、郭盛联手,再到朱仝出手时,石宝彻底敌不过了,除去暗器那他的武力,就比王寅要差不少,毕竟孙立黄信不比吕方郭盛弱。
即便这样,其实也不能说明什么。用暗器的人实战起来的效果是惊人的,张清就是实例,石宝也一样,凭借特殊技能及强大的心理素质跻身高手行列。
说了半天石宝,他的暗器到底是什么样?上世纪60年代,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过一套水浒连环画,但种种原因只画到三败高俅。
到80年代之后重画,终于有了《征方腊损兵折将》的内容,改编比较多,画得也比较粗糙。其中和石宝有关的内容更是犯了常识性错误:
在图中,石宝竟然直接用流星锤和索超的大斧交手。这是违背常理的,软器械的最大缺点就是防守困难,这样打的话就是石宝非常容易被砍。
除了兵器用法不对,个人觉得画家们也没有画对石宝用的锤的真实形状。首先,流星锤跟杂技的水火流星不一样,不该是两端有锤,而是只该一边有锤。
两边有锤的话,做暗器时却永远只能用一边,多带一个就多一分麻烦。其次,锤身不该那么大,这么大就藏不住,做不成暗器了。
第三,综合小说的描写,石宝的锤应该只有一个,而不是那种扔出去就不用捡的东西。而要保证锤的收放自如而且足够长的话,那是不能用金属链子的,因为金属链越长就越重越影响速度,而且连接处韧性不够。而用更有伸缩性的软索,就不存在问题。
当然,这只是推论而已,更确凿的证据确实没有。
武术小知识:流星锤,又分“单流星”、“双流星”。
双流星的索相对较短,而单流星的索就可以做长些,有些绳索长达5米。流星锤主体约半斤左右,部分分为上下隔片及中间的锤身,其中锤身在舞动绳索时是既“公转”又“自转”,以此抵消绳索拧转的力。
如果锤身不能转动,那舞起来时绳子很容易就拧成麻花。
现代练习的流星锤一般要小过成人的拳头,可以通过甩绳索出招,既能撞又能砸,还可以拿在手中直接投掷。流星锤技法中包括各种舞花,不过据传马战流星锤则没这么多花法。至于马战流星锤是不是包括有先旋转再投掷或直接投掷,那还要等更懂行的朋友解惑。
言归正传,石宝败走,随后,“宋江鞭梢一指,直杀过富阳山岭”。而石宝军马,“于路屯扎不住,直到桐庐县界内”,很快桐庐县也被梁山人马攻打,石宝又与邓元觉等上乌龙岭防守。
解珍、解宝上乌龙岭欲放火,结果失败并被南军杀死。宋江要取回在乌龙岭阵亡的解珍、解宝的尸首,正中了石宝计策,伏兵包围了宋江军马。
这里不说石宝能像智勇双全的美周郎周瑜一样,至少他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以智见长,喜欢处处用计,斗将如此、打仗也如此!
且看水浒原文:
宋江纵马亲自来看时,见两株树上,把竹竿挑起两个尸首,树上削去了一片皮,写两行大字在上,月黑不见分晓。宋江令讨放炮火种,吹起灯来看时,上面写道:
“宋江早晚也令在此处。”
那意思明显不过,就如孙膑诱庞涓,然后在树上刻字“庞涓命丧于此”一样!
回说宋江看了文字大怒,道:“左右给我上树去取尸首!”
话音刚落,只见四下里火把齐起,金鼓乱鸣,团团军马围住。当前岭上,早乱箭射来,江里船内水军,都纷纷上岸来。
宋江见了,叫声“苦也”,不知高低,急退军时,石宝当先截住去路!只是石宝作为反派自然、必然功亏一篑,当时石宝以为胜券在握六七分,便厉声高叫:“宋江不下马受降,更待何时?”
关胜大怒,拍马抡刀战石宝。两将交锋未定,后面喊声又起。脑背后却是四个水军总管,一齐登岸,会同王绩、晁中,从岭上杀将下来,花荣急出,当住后队,便和王绩交战。
斗无数合,花荣便走,王绩、晁中乘势赶来,被花荣手起,急放连珠二箭,射中二将,翻身落马。四个水军总管,见一连被花荣射死王绩、晁中,不敢向前,因此花荣让抵敌得住。
石宝心里恨不得大吼一声:“恨也!”
既是恨王绩、晁中等人轻敌,不防冷箭!真是猪队友!也恨天公不作美,让敌人因此得幸将要走脱!
这时刺斜里又撞出两阵军来:一队是指挥白钦,一队是指挥景德。
这里宋江阵中也二将齐出,吕方便迎住白钦交战,郭盛便与景德相持,四下里分头杀,敌对死战。
到了这里,可谓一波三折,优势又向石宝一方倾斜,因此宋江慌促不已。
不过宋江这厮还没功成身退,哦,是兔死狗烹,主角光环加身,石宝奈何不了他的——果然,只听得南军后面,喊杀连天,众军奔走。
原来却是李逵引两个牌手--项充、李衮,一千步军,从石宝马军后面杀来。
而邓元觉引军却待来救应时,背后撞过鲁智深、武松,两口戒刀,横剁直砍,浑铁禅杖,一冲一戳,两个引一千步军,直杀入来。
随后又是秦明、李应、朱仝、燕顺、马麟、樊瑞、一丈青、王矮虎,各带马军步军,舍死撞杀入来。
四面宋兵,杀散石宝、邓元觉军马,救得宋江等回桐庐县去,石宝也自收兵上岭去了。
且说乌龙岭上石宝、邓元觉两个元帅,在寨中商议道:
“即目宋江兵马,退在桐庐县驻扎,倘或被他私越小路,度过岭后,睦州咫尺危矣。不若国师亲往清溪大内,面见天子,奏请添调军马,守护这条岭隘,可保长久。”
这里的天子是指方腊,他已经称王建国!
于是邓元觉到清溪县请方腊派救兵,只是被拒绝了,石宝无奈,只能坚守乌龙岭关隘。结果梁山军队果然通过当地老汉引路,偷偷过了乌龙岭。
众将恐睦州有失,要去救应,石宝拒绝道:“既然朝廷不发救兵,我等只坚守关隘,不要去救。”他的意思是:既然方腊不派援军来,他也不去救应,只坚守此处关隘。
为何如此?
其实到这里石宝已经心凉了,有了死志!因为方腊的不智,目光短浅,这才导致的如此啊!
邓元觉便自己带人去救应,结果被花荣射杀。当如,李陵来到了水浒时空,怎么可能让邓元觉重蹈覆辙呢?必然早早收了,打包带走!
后来宋江带兵攻下了睦州,石宝仍在乌龙岭坚守并顽抗,期间梁山将领马麟被南将白钦一标枪标下马,石宝一刀将马麟砍成两段,梁山将领燕顺见了,“便向前来战时,又被石宝,一流星锤打死”。
石宝得胜后,打算与白钦带兵进攻睦州,只是这时候他根本兵微将寡,完全是鸡蛋碰石头!然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这是求死也,英雄末路啊!
随后在关胜与赶来支援的童贯两军夹击下,兵败身亡——“石宝看见两边全无去路,恐吃捉了受辱,便用劈风刀自刎而死。”
这就如关羽败走麦城后,被东吴士兵围困大杀一通之后,不肯被俘选择自刎一样。也如项羽被韩信十面埋伏,走投无路,选择乌江自刎一样。(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五三章 六大高手
(全本小说网,。)
自刎的关羽、自刎的项羽、自刎的石宝,可谓真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豪杰啊!关羽、项羽轮不到了,石宝这种大将,李陵抢着也要收的,可谓在世项羽!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这里需注意:项羽垓下被围、四面楚歌——这是《史记》记载又为人所共知的掌故。
然而项羽后来又采取了战术行动,从而使楚军主力在“十面埋伏”之中,成功实现半夜突围——“南出驰走”;而“平明,汉军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