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也无怪城里的守军如此谨慎了。
毕竟现在已经不是那个特别讲求“忠孝礼义信”的上古时代了。在三皇五帝,乃至于夏商两个朝代,及至平王东迁之前的西周时期的时候,那个时代的人还很讲究“仁义”的。
仁义,就是鉴别一个人乃至于一个国家的善、恶、强、弱。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的这段名言正是适用于那个贤人君子辈出的时代!一个讲究仁义的人可以得到别人的敬重、爱戴和信赖,同样的道理,一个讲究仁义的国家也可以得到他国的敬重、爱戴和信赖,然后从一开始就站在了制高点。
所谓的仁义,就是东周之前的最犀利的武器,比任何的强军都要厉害。
但是进入春秋时代之后,诸侯争霸,三天一小仗,五天一大仗,周天子的权威已经一落千丈了。春秋无义战,礼崩乐坏,说的就是华夏旧有的社会道德规范已经被打破了。
譬如泓水之战的时候,随着春秋时代最后一个恪守“仁义”的霸主宋襄公的身败名裂,天下也进入了毫无仁义道德的乱世争霸。
此后,敌我两军排兵布阵,相互冲杀的战争方式彻底改变,取而代之的兵法,即各种阴谋诡计层出不穷,为了达到战胜的目的他们可以不择手段。
像现在的这种情况,楚军是不敢随意收拢溃兵的。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些溃兵里面有没有敌人,攻城的战例之中,效率最快而死伤最少的就是里应外合的攻城,几乎是一战而下之的!
如果有宋军的锐士混杂在溃兵里,很难察觉出来,而且万一让这些溃兵进城了,外面的宋军又趁势杀来,里应外合的话,华阳城必然不保了!
所以谁都不敢冒这个险。
现在华阳城的守将是景阳,景阳是一个年轻的将军,是楚国上将军景驹的嫡长子,楚将当中的后起之秀,年仅二十二便执掌一都兵马了。
景阳能做到如今这个将军都统的位置,除了显赫的出身,自己也有一些韬略,果敢而有勇力,闻达于楚国郢都。
在景阳身边的部将,见到城楼下那些溃兵的惨样,还有景阳那依旧冷肃无动于衷的神色,心里不忍,部将不由得出声道:“将军,不如先把这些溃兵放进来吧。仓促之下,哪有这么多的宋人混到溃兵里去?而且他们的嘴里操着我们楚国当地的一些方言,大家还是能听得出来的,乡音难改啊!”
闻言,景阳还是面不改色地摇头道:“这黑灯瞎火的,只能依稀看见旌旗和战衣的样子。而且聚集到城下的溃兵这么多,谁敢保证里面没有宋军的锐士混杂其中?华阳城乃是泗上重镇,不容有失,丢了华阳的后果你我都承担不起。”
“可是……”
部将还想再说什么,景阳却是横着手里的青铜剑喝道:“传令下去,城外溃兵,有靠近城墙过一百步者,乱箭射杀!”
“诺!”
随着景阳的军令下达,城头上张弓搭箭的楚军士卒顿时把箭头又对准了最靠近城墙的溃兵,城楼上的嗓门大的将士在高声叫嚷着道:“景阳将军有令!城外溃兵,凡是有接近城墙过一百步者,乱箭射杀!”
“景阳将军有令!城外溃兵,凡是有接近城墙过一百步者,乱箭射杀!”
景阳的军令被如实地贯彻下去了,但凡是有不信邪的楚军溃兵还没有撤离城墙的,随着景阳的一声令下,一波箭雨抛射出去了。
“啊啊啊!”城楼下响起了杀猪一般凄厉的惨叫声。
楚军的溃兵也害怕了,开始窃窃私语着,三五成群地离开,走的时候还骂骂咧咧的,恨不得问候景阳的祖宗十八代,这个杀千刀的!
这个时候楚军陈光也带着一路溃兵匆匆赶到了华阳城下,见到在城郊滞留,还有几个来告状的都尉,他也有怒气了,驾着战马跑到城门口不远的地方。
在刚好距离城墙一百步的时候,一支羽翎箭“嗖”的一声疾射下来,插在了马蹄之下。
抬头望去,正是景阳这个面瘫的家伙射出来的,而他现在手指还捻着铁胎硬弓的银弦呢!
陈光见状,肺都气炸了,如果不是他及时拉住了缰绳,下一刻这羽翎箭是落到他的身上,还是射中了战马都不一定呢!
“景阳!你他娘的这是在干嘛?!你是魔怔了还是叛国投敌了?啊,快开城门!”陈光咋咋呼呼地叫嚷着道,那拔剑而出的气势,看样子景阳若是不开城门的话,他会立刻下令全军攻城闯关的了!
真的是陈光,看来从襄陵方向来支援华阳城的楚军被伏击的事情是真的了。
景阳见状,皱着眉头,朗声道:“陈将军,恕难从命!城下的这些溃兵当中,可能混杂着宋人的锐士,若是开了城门,给了敌军里应外合的机会。华阳城有一个闪失,只怕你我都担待不起啊!”
陈光闻言,也知道是这么个道理,不过他可不想待在城郊露营啊。
陈光于是说道:“景将军,你若是怕华阳城有一个闪失,这没什么。请你打开城门,放我和一干亲卫进城就可以了!”
听到陈光这么说,景阳心里不由得对这个人鄙夷起来了。
为将者,想要更好的治兵,更好的统兵作战,除了严谨治军,严肃军法,使军令畅通无阻,使麾下的将士敬畏自己之余,还要爱兵如子才是!
当年那个杀妻求将的吴起就是一个不错的榜样。
先不说吴起的为人和德行是如何的不堪,但是他作为一名统帅无疑是合格的、杰出的。
他在组建和操练魏武卒的时候,三申五令,严苛治军,绝不徇私舞弊,对待麾下的将士也是公平的,没有说区别对待什么的。
魏武卒之所以能在吴起的带领之下,阴晋之战,以五万魏武卒大破五十万秦军,绝不是一个偶然!据说魏武卒的将士都很敬畏吴起这位主将,在一次巡夜的过程中,他看到了一个小腿生脓包的士卒,竟然纡尊降贵地给这个士卒破了脓包,给他吸出了脓血!
而在战场上,不遵从军令的士卒吴起一样是毫不手软的。有一个悍勇的魏武卒因为没有听从号令,虽然斩获颇丰,吴起也奖赏了他,但是最后这个魏武卒也被处决了!
吴起爱兵如子的同时,也是严格治军的,所以麾下的魏武卒打从心眼里认可了这位统帅,对他心服口服。
景阳很敬佩吴起,以之为榜样,所以他很反感陈光提出来要带着亲卫入城休憩的意见。有这么一位自私自利的将军,他麾下的将士能信服他,全军上下能令行禁止才是奇了怪了!
所以景阳当即冷着脸说道:“陈将军,你还是在城外歇息一个晚上吧。明日一早等风头过去,我这就打开城门放你部的兵马进来,如何?”
陈光听到这话,顿时心头的那一把无名业火蹭蹭地直往上冒!
你大爷的,老子被宋军追击了好几里地,都已经是人困马乏,手底下的亲卫也差不多是惊弓之鸟的模样了。这个时候不进城养精蓄锐,万一宋军突然从哪里杀出来可怎么办?!
陈光对于宋军的神出鬼没的战术,是心有余悸的了!
“混账!”陈光那个暴脾气啊,也不管景阳是上将军景驹的儿子,家世显赫什么的,他就怒目圆睁地道,“我们可是受令尹大人的命令前来支援你守的华阳城的!现在遭到伏击了,连溃兵你都不接纳我们是何道理?我要在大王面前奏你一本!”
弹劾?哼,景阳是一点都不怂的。
景阳也不想在这里跟陈光扯皮了,他挥着手说道:“陈将军,就委屈你一宿了!”
陈光心里那个气啊,看着景阳要回头往城里走去了,他不由得急声道:“景将军!且慢!咱们有话好好说嘛!不若你把我和一干亲卫放进城里去,我日后必有厚报啊!”
景阳已经失去了跟陈光这厮交谈的耐心了,索性不假辞色地道:“陈光,我现在怀疑你被宋人的锐士给挟持了!你身边的亲卫,是不是都是宋卒假扮的?”
“……”陈光的头顶现在是一万头草泥马神兽奔腾而过!
第198章 小人得志
“杀!杀!杀!……”
烈日当空,空气里的氛围骤然变得炽热,炽热得让人窒息,喘不过气来。(全本小说网,https://。)
在华阳城下,白衣黑甲的宋军将士整齐划一地排列成十个方阵,分别从华阳城的南面、东面和北面包抄过来,天命玄鸟的旌旗迎风猎猎。他们的额角青筋直跳,瞪着眼睛,活像一个又一个的怒目罗汉!
匡章是兵法大家,自然知道以势压人的奥义,排兵布阵更是不在话下了。
方阵是军队使用金属兵器作战的基本队形。其基本单位是各基层单位组成的小方阵,由这些小方阵组成大方阵,形状可方可长。排列方法“必薄中厚方,居阵在后”。
即中间兵力少,四周兵力多,机动部队位置靠后。
中间兵力少可以虚张声势,四周兵力雄厚可以粉碎敌人,机动兵力靠后,可以灵活的使用。
有人认为这种方阵,内外相维,四面如一,攻守结合,有正有奇,虚实并用,战车、步兵、骑兵都能使用。
这时的方阵,已经是智谋与力量的结合,并进到比较成熟的阶段。
方阵的产生并不是随着金属兵器的出现和发展自然而然产生的,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金属兵器较普遍的运用于战场,增强了战斗对抗的力度。
虽然商和周时作战中已使用铜兵器,但到了春秋铜兵器在种类和形制上都有发展,出现了戈、矛合体的戟,戈身也改进为弧形,头部更尖,勾、啄的能力更强。
当时战争频繁,规模越来越大,参战兵力越来越多,交战双方谁要想取得胜利,就要善于发挥或增强自己的力量,这样把军队集中起来排成一定阵式作战,就成了一种自然的选择,方阵由此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