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雱道:“不存在,这是空城计的另外一种形态应用。若张飞指挥他就敢全线出击,但河潢战场上之卓洛兰等同司马懿,没有绝对把握,在游击队已被全面激活的现在,她不敢把她大军粮草聚集所在置于危险境地。这就是咱们打赢了湟水第一次遭遇战的战略意义。”
“传令,向东面快速出击,时限至多一个时辰,不要恋战,不要抱有盲目的战术目的,能拿到多少算多少。”
既然有了打的命令,穆桂英不迟疑,快速带领抚宁县向东返回了。
这的确是返回,因为这就是抚宁军来时候的路线……
轰隆轰隆——
地面震动,黄沙漫天。
两股骑兵的相遇,比任何人预想的要更快。
“糟糕,前面是宋军!按照道理他们吃饱撑了才会折返回来?”
远着看着两军遭遇后,双方的马队都开始加速。
和南军司第三兵团将军南通密来不及多想,尽管放眼看过去,这一望无际平原上宋国志愿军的马速有些夸张,不像是疲兵,但想到这个位置距离安陇一线的主力不远,西面也有两个兵团推进唯独,如此有可能把王雱部阻挡在这里围歼。
于是南通密将军不是忘记了卓洛兰交代,而是真觉得:交战时机成熟了。
有过湟水第一次遭遇战青方部的惨痛教训,南通密将军深知不能和他们硬战的道理,于是在两只马队即将进入远程交战距离前,吩咐吹出了不同于冲锋的号角声。
嘟——
沉长的号角声中,南通密部兵团改变了策略,犹如被刀分割一般,从第一线开始“劈腿”分为两股,分别开始左右转向。试图用圆弧形绕开,避免直接遭遇宋军冲击。
依照宋军科林的理论,在骑兵遭遇战中,这种战术是可行的。现在看,南通密部采取的是保守方式,避免正面硬碰,采用圆弧形画圆,因走的是“内圈”,比较省距离,理论上就不会被宋军的骑兵包围。
但现实很残酷,南通密不是卓洛兰,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全面的分析。他没想到的是:自己方的部队比宋军困乏的多,且宋军拥有先发优势、提前进入了接近峰值的马速,再加上,这些宋马的短距离爆发、比预想的强悍得太多。
彼此对消下,拉锯开始的第一时间,只见宋军的马速越来越快,眼看被机动性围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是否继续拉锯?现在距离不是我方燧发枪部队的最佳群集杀伤距离?”跟随在王雱身边的马金偲进行请示。
“拉锯个毛,战战战战战!最快打怂他们。击溃就行,我们没时间吃掉他们,也没有过多的机动力和他们在这里耗费!”
王雱全面开战的命令下达后,宋军那土到掉渣的军号声吹响了。
第472章 击溃南通密兵团
就此开始,碰碰碰碰碰——
于这个纵深不算大的骑兵角逐场上,到处开始有燧发枪喷火了。
现在的确还没有进入最佳杀伤形势,燧发枪集群谈不上对西夏军遮天蔽日的威压,但西夏战马对于枪声的敏感程度较大,现在这近六千骑兵拉锯、烽火连营的情景对西夏兵团的战马影响尤其大。
虽然不是最佳杀伤效果,但拉锯中随着西夏军中不停的有人中枪落马,这样的形势若只是一瞬间自然影响不大,但持续下去,西夏兵团哪怕拥有较为深厚的骑兵功底,却也阻止不了越来越混乱的现实。
原本相对整齐的步调和军阵,越来越显得七零八落,兵团的整体马速开始不断下降。
饶是南通密心比天高,深受卓洛兰熏陶,但所谓的指挥如臂、那只存在于传说中,现在这烽火连营的形势,对慌张又疲惫的西夏兵团的有效指挥几乎没有了。
现在宋军似乎为了控制战损,就是不靠近、不短兵相接,始终保持高机动,利用尤其远程的燧发枪群射,打风筝战术。
对南通密而言,要想再贴上去硬战已经不可能,因为从一开始南通密就措施了这个良机,现在的形势,连有效的指挥行为都很难做到。
的确,现在王雱部为了有效控制战损所采取的保守打法、让他们只能在较远的安全距离保持机动,放抢,这样造成的西夏兵团战损其实不大,哪怕他们一轮齐射全部放光,二千多发子弹所造成的伤害恐怕都不会过百。
但致命的在于:这样追不上、跑不掉、又打不到,还是疲兵的形势,会快速恶化,直至拖垮整个兵团的军心。
当时青方部作为燧发枪部队,他们不能完成战马奔跑中的上药装弹。也就是说青方部基本是一波流,一轮齐射造成吐蕃人战损、扰乱了军心后就是短兵相接。
但技术就是一切。王雱的部队可以做到于战马奔腾中完成装药,尽管慢些却就是可以做到。
因为现在的拉锯中南通密发现了,宋国军队的装药不像西夏人一样的倒火药进去,他们有专用的“火药纸包”,那应该是特制的易燃纸,把整个纸包塞进枪管连同子弹压到底就行。这除了快速外,每次枪药数量的控制也非常恒定,不会导致威力不足,也不会导致威力过大而炸膛。
就从现在这个战场的形势看,宋军的这种火药纸包已经是黑科技了,哑火几率几乎可以忽略。
南通密正在快速思考这些时,这个骑兵战场上的形势也在快速变化,拉锯到现在,除了已产生的一成战损外,军心近乎溃散,且基本已经被宋军依托马速完全控制了战场,西夏军团基本陷入了被合围的形势。
高速机动中的骑兵很难被大面积杀伤,但现在被宋军依托恐怖的马速基本上完全合围,也就意味着最大的杀伤面暴露在了宋军的枪口下,从现在开始就会是战损急速升高的时间了。
对于一个将军,一只兵团而言,战败原本是常有。可惜湟水第一次遭遇战的例子在前,这样战败死去简直轻如鸿毛,完全不能得到女神统帅卓洛兰的理解和看重,没有任何精神可言,还会成为影响整个西夏军团士气的反面典型。
原本应该是一直疲兵、且懦弱、还不会用马的宋军,但现在,南通密亲眼看着他们逐步完成了这个局部战场之上的天罗地网,而自己的兵团正在丢失不多的纵深。
当宋国有了这样的军队,这样的统帅后,且不说那些传说当中的黑科技,往后又该怎么办南通密不敢想,现在唯一的指望是运气好些,等待西面兵团的救援。这个过程或许短或许长,谁知道呢?
平心而论,作为一个文弱书生,亲自在光天化日下目睹指挥这样的大型骑兵拉锯战,王雱还是感觉很鸡血的。
且诚如王雱所想,宋军的战马经过了休整,现在像足了那颗给足了功耗接口的鸡血i5处理器,那么与之对应的,现在南通密部像足了哪颗“过热后降频”、功耗减至十瓦的i7处理器。
仅仅是两只骑兵部队拉锯的开场,形势的有利程度大幅超过王雱和穆桂英的设想,这让王雱看到了全歼南通密兵团的可能。
对待敌人就该手段黑暗阴险残酷,尽量把战争利润最大化。
然而,有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是:若临时调整战术打“全歼”,时间是否足够?
现在的战场形势看,到处开始打仗了,西面距离最近的两个西夏兵团被战区游击队拖住了。
那么就是一个转折点,王雱不是神,不知道游击队的“蚂蚁啃大象战术”中、他们投入了多少部队?能拖住两个机动兵团多久时间?
与此同时,在安陇一线坐拥主力的卓洛兰具体会怎么部署?
变数太大,综合起来这几乎无法分析,乃是压大小的行为了。
既然怎么做都对也都错,最聪明的办法就是执行一开始的计划:放弃全歼,击溃就行……
碰碰碰碰——
开战拉锯至今,宋军枪火的秘籍程度已大幅减缓,初步预估的话南通密部的战损已经不轻,恐怕接近两成。
很显然的在于一但战损到达三成,就是军心崩溃的阈值,那时开始就是兵败如山倒,整个军团有被全歼的可能性。
当然南通密是明白人,既然有输光可能,也就有翻盘可能,那叫物极必反。如果誓死抵抗下去,虽有被全歼可能,但也有机会把宋军拖为疲兵,等到西面两个机动军团救援,那时就换过来,是马力耗尽的王雱部面临被全歼的可能。
于是现在南通密面临抉择:所谓投降输一半,局部战败已成定局,趁现在战损没到达阈值还有机会冒死突围,只需往西面的兵团靠近,料想王雱是不敢追。
如果咬牙支撑下去,有可能等到两个机动军团救援,但也有可能屁都等不来一个,同时被吊起来打?
“算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有柴火,损兵折将的战败逃跑虽然耻辱,但这样的损失我和南军司可以承受,也符合兰帅的指导。”
做出投降输一半的决定后,南通密命人吹响了不计代价、撤退突围的号角。
嘟——
低沉强劲的号角声吹响后,西夏骑兵团虽然总体存在局部混乱,但逃命是很积极的,深厚的骑术功底也让他们可以很快调整方向、变换阵型,全力拖着疲惫的战马朝西面狂奔。
碰碰碰——
游离在外、保持远程攻击的志愿军骑兵,就像u型套住了i型那样,持续追着南通密的这只i型队伍猛打,虽然限于骑兵战法、枪火无法做到快速秘籍,但始终保持住了一定程度对西夏兵团的伤害,恰好是这些伤害,也压制住了西夏军团中的弓箭反击。
若有足够时间,且愿意付出一定战损代价的话,现在虽然开战已经有一会儿,但仍旧可以凭借大幅占据优势的马力超越围困的。
然而王雱不敢赌,不敢冒志愿军丢失机动的风险。于是下令后,嘟嘟嘟——
志愿军方面旋律不同的军号吹响,这代表“穷寇莫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