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最强大少爷-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来,结果他仍旧那个样子,他喜欢么那就继续面壁。所以他的想法和理论没什么重要的,你大可不必考虑,也不要说给我听。”

    富弼眨了眨眼道:“现在边境形势紧张,武人不堪用,不能随便信任。所以真可以不考虑韩大脑壳的感受?若真的外交失败,国战开启,文公真以为李参能扛住我西北半壁江山?不还得韩大脑壳披挂上阵吗!”

    “本堂却是不这么认为,这个天下少了谁他一样转。”文彦博哼了一声。

    富弼道:“但我认为天下它还真就不转了。不要只盯着韩琦战败好水川的事,以他在西北的影响力,以他和西夏周旋的经验心得,这些是一个体系,暂时无可替代。那么韩琦不可替代,又和王家交好,王安石主政枢密院的现在,若西北乱了起来。那我富弼肯定,除了韩琦外,任何人登堂拜将指挥西北,基本都是把我大宋往火坑里送,只会断送我大宋最后一直能战精锐。”

    文彦博大皱眉头,想反驳,却又不禁觉得富弼说的真有些道理。

    迟疑少顷文彦博又看了西夏国书一眼,说道:“那照你的意思,我中书门下要给那小子擦屁股、隐瞒这份国书了?”

    富弼也是有些尴尬神色的,没有直接回应。

    “可它能隐瞒吗?这是西夏国书,不是谁的私信。有倒是孩子只打自家的,我们自己人的问题,人家来打官司了,公开的国书置之不理,隐瞒下来护犊子。那么富公以为会引发什么?能隐瞒多久?惹毛了西夏,若以‘国书得不到回应’为理由,真个让边境打了起来,我中书门下不成掩盖真相的罪人了?渎职造成国朝伤害的名声谁背得住!”

    为此富弼也是一阵头大,因为老奸巨猾的文彦博说的这个问题是真实存在的。

    文彦博又敲着桌子道:“有多人前途远大的人就是这样毁在护犊、不愿意揭露问题手里的?长此以往,做事没有代价,致使属下有恃无恐,这是否是政治混乱的根由所在?有多少相公,是在自身不察觉的情况下,被下面人胡作非为给绑架了的?张方平前车之鉴难道不够惊醒?”

    富弼也是听得眼冒金星,文彦博为了打压王家说的有些过头了。但无奈又真有道理在其中。

    迟疑少顷,富弼试着道:“所以文公在明知道这大概率是西夏反间计的情况下,仍旧要在我朝公开宣传吗?”

    文彦博叹息一声道:“我不想这样,但左右权衡,似乎只有这样做最为适合当下。”

    富弼迟疑少顷道:“好吧我不反对你这观点,但是建议在等等。”

    文彦博皱着眉头思考了下,真的有些不忍一次把王雱整死,便道:“略微的等等可以,但丑媳妇终归要见公婆,你好歹给我个理由,说说我们要等什么?”

    富弼道:“等王雱出使圆满结束,看结果再来定论。现在不宜急着下结论,他仍旧还在西夏周旋,边境在对持然而没有开战,抚宁县上年的财报和成就能把人吓死,几乎已经成为了西北命脉这不是假的。所以我们也不要一味的害怕担负责任,忍让克制是枢密院的政策,要说道责任呢,在将来可能的变局中,王安石的责任比谁都大。你我怕什么?若现在急于把西夏国书公布,想都不用想,那些反王雱的人会比支持我们自己的圣旨还积极,去大肆渲染,这除了是让外人看笑话,万一王雱最后来个大反转,我中书门下却提前当做错误处理,那就真应了王雱的话‘看我们脸肿的’。真那样了,试问,我大宋有骨气的文人、有哪个还好意思继续做宰臣?”

    “我知道你在护着王雱,但说的不无道理。你得等本堂仔细想想。”文彦博道……

 第368章 包拯变身了

    尽管天气已经转暖,但早晚还是冷,身体越来越不好的包拯总觉得身上阵阵寒意。

    清早来到皇城外再次被拒见了。

    许久都没有见到皇帝的包拯为此很忧心,看了看,发现皇城守卫也大幅换人了。以往那些守卫去了什么地方无人知道,听说是部署往了北边,以应对日趋复杂的形势。

    到底什么算“复杂”,包拯也没弄懂,只是最近老听人说这个词。

    包拯有习惯微服私访,喜欢像个糟老头的样子在民间脚店里点一碗茶一碟豆子,听听那些大头平民说什么。最近他们都在说“形势复杂”,还在议论关于立太子的事。

    这是皇帝的家事,不过随着前阵子那个包拯最恨的庞籍写信入朝,建议皇帝早立太子开始,包拯觉得厉害了。低调多时的老庞籍他终于又跳出来了。

    庞籍仍旧是太师,师傅建议学生“修身齐家”算不得越线,所以没谁说庞籍错。包拯也理解,在皇帝身体不好的时期,的确应该把这些列上日程。

    但就此石沉大海,皇帝没露面,没有任何回应。

    于是技术上来说,包拯认为该是庞籍的观点、和皇帝的内心想法存在分歧。否则若一拍即和,就算赵祯的性格不喜张扬,也会出来交代一番有所安排。

    就此智囊公孙策也断言:庞太师在太子一事上的建议,一定和皇帝存在分歧。皇帝皇后自来面和心离,而司马光拥护着皇后又是庞籍学生,皇城司副总管张丛训亲近太后,此中必有玄机。身为东京留守,大宋最后的底线,对此包府您不得不防。

    包拯信了公孙策一辈子,但这么重大的问题也没轻易表态。只是急于见到皇帝,想以老人的姿态和皇帝谈谈心,弄清楚皇帝在想什么。

    可惜连续多次就是见不到,皇城的守卫也在不断增加新面孔,这个时期出入宫廷的道士则越来越多。

    听人说,又是听人说系列。现在皇帝在大病后很爱惜身体,正在一门心思研究丹道之术,以期望获得延寿?

    越见不到人包拯心理越不踏实。

    前阵子去找过欧阳修,被老欧阳呵斥说“管好自己的事”,皇帝想见你的时候自然就见了,皇帝不想见,干嘛要强迫。

    欧阳修说的有些道理,且欧阳修能见到皇帝。但是包拯还不放心,倒也不是说欧阳修是坏人,但他现在和司马光走的近,便有点让人怀疑他和皇后一伙。

    皇后是否在结党,这是说不清楚的,没有太明显的痕迹。但皇帝始终没否定皇后,而皇后整天讲理学,在读书人中拥有很高人气,是母仪天下的端庄形象。

    正因为这样,让包拯无法判断她们在干什么。

    兴许她们什么也不用干,只要维持这个形势就不算放错,什么时候皇帝真的大行了,大宋自己能定出继承人来,顺位的却肯定不会是皇帝看中的人。兴许会是庞太师看中的人呢?

    包拯有上述这些顾虑,但真正为难的在于:她们都很守礼,这个过程暂时没人违法。

    宰相不只管律法,还管行政。有些东西可以从行政上入手,既然欧阳修不参与,包拯也去见了文彦博。

    对此文彦博也没办法,当时苦笑着说“本堂现在都见不到皇帝,持续很长时间了,以至于授权外交大使事宜都没圣旨,只有中书门下任命”。

    包拯觉得不妥,建议文彦博作为,手持祖训什么的闯进赵家大院去瞧瞧什么情况。

    结果被文彦博骂了一顿说“你是不是韩琦附体了,乱来,大宋一切安稳,皇帝身体不好不想见人这很正常,静观其变”。

    于是现在,包拯不在指望他们了。还想到了张方平离京时候说的“这些防守型的人是靠不住的,关键时候老包得把眼睛放亮些”。

    想着这些,回到了府衙。

    公孙策见这个让人尊敬的老头冷的够呛的样子,又一次的碰壁而回,也很心疼,想说两句安慰却不知道从何入手。事实上老包这人有强迫症,他想把一切不规矩的东西扭到正轨上来,做到了不用人安慰他就舒坦,否则就没什么用。

    “包府又没能进皇城?”公孙策问道。

    包拯微微点头,坐在炉子旁边低着头烤火,想着张方平的话,时而还想到这是王雱制造的蜂窝煤和炉子,如今这些东西越来越多了,所以这个冬天尤其暖些。

    展昭来了。

    暂时没人去管他为何忽然离开西夏跑到这开封府来。

    展昭还带来了一封信,包拯看过信后面色大变,反复追问其中细节。

    展昭这家伙有个特点是:大家对他的信任度永远是满值。所以这除了是大宋文官王雱的亲笔信外,大家的见证下,包拯还从展昭口里确认了许多事实。

    “王雱在西夏真遇到了暗杀?”包拯铁青着脸问道。

    展昭点头道:“有其事。”

    “真怀疑是宋国皇城司所为?”包拯冷冷问道。

    展昭严谨的道:“末将的确有这样的怀疑,但无法坐实。因为关键证人一个字没吐露。不过的确有这个逻辑存在,同时也有可能是误会。”

    包拯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想到了王雱和曹家的矛盾,想到了王雱在西北和京城拉的仇恨,又想到了张丛训和皇后家的亲近,还想到了当时皇帝在不清醒状态下亲口说的“皇后谋逆”。

    顺便,也想到了王雱和皇帝的亲近,王雱和赵宗实的亲近。

    这些所有的事件的确存在误会的可能性、还不小。但事关重大,又能隐隐约约的能联系起来,那就真不能大意了。

    有倒是,皇帝若维持这个不清醒、不问朝政状态,既不违法,也是对皇后家最有利的事。一但什么时候皇帝真的大行,大宋继承人的问题就会变得很复杂。

    理论上说应该是赵宗实,因为他就是名正言顺过继给皇帝的。但毕竟不是亲生,只要皇后说一句皇帝没有留话,没有亲儿子。这个概念一定,那么顺位继承人轮十五个才轮到赵宗实,那就等于是“她们”说了算了。这个她们,暂时还不好确定是谁但已经有逻辑。

    思考到此,包拯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凝重的看向了公孙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